“抱琴,你来的正好,等会你将早餐给文姬送去。”没去管抱琴的小心思,吕恒此刻心里想的全是蔡琰。毕竟从今天开始,吕恒才真正的认为蔡琰是自己的亲人,也是在今天才感觉,自己融入了这个时代,对于今后做事情,也有了三思而行的想法。每一次脑中想到蔡琰,便不由自主的激动不已。恨不得时时刻刻不分离,但是为了蔡琰的名声考虑,吕恒只能压抑住内心激动。
思来想去,吕恒觉得,自己需要找件事去做,转移一下自己的注意力。否则自己现在这个样子,实在是不正常,在院子里转了一圈,想用教导学生来转移注意力,却发现,浦俞三人,竟被抱琴赶去踏春了!(反正我也没事干,我也出去逛逛)想到便开始做,在客栈里找了点东西,做了把鱼竿,问明了去处,便提着鱼竿去钓鱼了!
如今已是四月,已经过了禽兽捕鱼期(三月鸟,三月鱼),虽然这个时代没有禁捕期这个说法。毕竟吃都吃不饱,谁管你捕鱼。客栈本就靠近溪流,所以吕恒走了不到十分钟,便看到一条小河。在河边正坐着一老者,老者六十上下,看样子应是常年捕鱼之人。老者见吕恒过来,也没管他。毕竟看吕恒的打扮,明显是富家子弟,这种人来钓鱼,肯定是图个开心。
见老者没理会自己,吕恒也不以为意。毕竟人家是专业的,自己是业余的。有道是倒霉的时候喝凉水都塞牙,运气好的时候却是挡都挡不住。半个时辰不到,吕恒带来的竹篓便已经装不下了!有心想回去再来,但又懒的来回跑。索性便将钓上来的鱼直接扔进小溪放生了。吕恒这一举动,让路过旁人是十分不解,特别是旁边的老者更是内心痒痒。但碍于吕恒穿着,不敢随意上前询问。
又是一柱香的时间,旁边的老者看着吕恒,上上下下的不下七八次。老者是实在忍不住了,便放下自己鱼竿,走到吕恒身前道“这位小哥,不知小哥如此行为是为何意?”吕恒早便注意到了老者,方才,自己本意便是将多出来的鱼送给老者,碍于无事献殷勤,非奸即盗。怕老者误会,便未曾开口,现在老者上来询问,正是合了吕恒心中想法。
“长者早安!我方才之举不过是因为。我来此垂钓不过为心中消遣,本无意钓得鱼归,怎知河中鱼好似喜我一般,竟相跃咬钩。我带竹篓已满,索性便将其放生”吕恒说完便目视老者,等他回话。果然老者随后便道“公子若要之无用,可否将其送我,老汉这一家七口皆以捕鱼为生。今日老汉至今无一鱼上钩,只怕我那家人也一般无二。”
听完老者的话,吕恒不由感到好奇,这京畿附近竟会有专职捕鱼之人!要知道京畿附近,一般大臣为自家功绩出色,往往都会竭尽全力治理治下。须知古人以田为本,凡家中有田,必然安心种田。而像老者这般全家捕鱼,还能生存的少之又少。所以为打消心中疑问,便以所钓之鱼为代价,很快打听了老汉一家。
原来,老汉一家原是幽州人士,因前几年大旱,所以来洛阳寻亲。怎知洛阳亲戚也并不容易,两家因是世交,只能两家合力共渡难关。因田地有限,老汉几人便被闲赋下来,为不吃白食,老汉便领着全家没事打打猎,钓钓鱼,连小孩子都会在闲时去远处拾材做薪。就这样两家合力下来,竟也艰难的活了下来。
吕恒听完老者的话,漠然无语,有心想帮,却又有心无力。只能准备待回去的时候,将所有鱼都送与老者。待手中鱼饵用尽,吕恒已钓了不下几十斤鱼。本想全部送出,怎耐老者不愿,便随便挑了几条鲫鱼,将剩下的鱼都送了老者。告别了千恩万谢的老者,提着几条鱼便走了回去。
第24章 征途已定()
幽州,正处东汉边陲,虽有万顷良田却不得其用。主要原因有二,第一无完美御寒之物。幽州自古寒冷,若无现代的羊毛衫,保暖衣之类的衣物御寒。一旦进入冬天,如果夜晚没有暖气地炕供热,单靠身体是很难熬住的。即使躲过了冬日的寒冷,也躲不过漫长的空吃时间。(一般过了11月基本不能正常活动,直到来年2月)。
其二便是身处边陲,生活在此的人,很多都是被贬之人。这些人的存在,虽然缓解了民族战争,却也充当了战争缓冲。时刻都可能处于动乱之中,所以百姓不敢家存太多余粮。更不要说去耕田种地。由此很多受不了生活压迫的人,只要有机会,都会趁机迁回中原。
现在没人会知道,幽州存在后世华夏最大平原,如果现在开发得力,未来战略地位将是定鼎的存在。此刻的幽州,不仅地广人稀,还难以生存。吕恒虽将幽州地位放于很高,却也知道一个大前提,御寒问题。若不解决这个大问题,幽州将仅仅剩下养马的优点。
“姑爷,曹大人来了!”被抱琴这么一打断,只能放弃心中想法。晃了晃脑袋,抬头看了看抱琴,想了想曹大人,自己在这个地方只认识曹操了。但为了防止搞错,吕恒还是问了句
“曹操?”
“是的,姑爷,曹大人不过前脚刚到!姑爷就回来了。此刻曹大人正陪着老爷在说话,方才小姐也过去了!”听完抱琴解释,吕恒心中感到疑惑(老爷是谁?难道是蔡邕也来了)将竹篓递给抱琴,自己回房换了身衣服,洗干净手和脸,稍微收拾了一下便向客厅走去。
(这两个家伙,是不是基佬啊!每次出现都是两个人一起)见客厅果然是曹操与蔡邕二人,却不见蔡琰,估计蔡琰又回去睡觉了。话说原来的历史,蔡邕这时候应该还在四处逃难,用以躲避十常侍,现在却这么早便回到了洛阳(蔡邕因党禁而被免,近几年一直四处躲藏。按原来历史,应是在大将军被杀,董卓进京方才招回。没想到蔡邕提前了好几年,好在蔡邕仍然无官在家,否则自己与蔡琰可就真的有缘无分了。但也因为,蔡邕现在整天无事可做,所以才一直追着吕恒不放)
“见过伯父,孟德兄,不知今日前来,可是少府之事已有眉目?”
直接无视了一脸黑线的蔡邕,吕恒在见礼之后,便直接说出了心中想法,毕竟谁都不想一直处于危险境地。之前即使得了曹操答复,但吕恒心中还是不安。
“玄甫老弟猜的不错,你所托之事已然底定。圣上虽未重罚十常侍,却也正式解除了党禁。蔡老师近来也将恢复名誉”得到曹操答复,吕恒顿时将心中担忧放下。却不想曹操下一句,却是让吕恒再次进入低谷,这个老头如果恢复名誉,那他可就有底气了啊!
“玄甫老弟,我已得圣上旨意。圣上命曹某为骑都尉,玄甫老弟任行军主簿。你我二人领羽林骑八千,即日将赶赴前线,支援前方平乱。今日我来此不过提前告知,我府上还有要事,曹某这便离去。明日午时校场相见,玄甫莫忘了时辰”说完,便告辞离去。
风风火火的曹操,说走便走了。但是吕恒内心却是一万个不愿意。(昨天,刚刚与蔡琰行了夫妻之礼。难道我明天就要走了吗?不应该是六月曹操赶赴前线吗?)
“贤侄”
“啊!蔡伯父请讲,刚刚不意竟走神了!让伯父见笑了”等吕恒音落,蔡邕便继续道“玄甫贤侄,方才孟德之言你已细知。今日老夫前来,便是欲带吾儿蔡琰回家,不知贤侄意下如何。”
(这个老东西,又来挖我媳妇了)心中虽然不耻,但是嘴巴却不敢如此“蔡伯父,文姬去留完全自由。昔日,伯父将我二人赶出蔡府,以被洛阳尽知。今日为何再言回府此语?”不等蔡邕开口,吕恒便继续道“虽我与文姬以定下婚期,但恒自知伯父心中不舍文姬。但我知文姬心意,文姬不愿回去。幸得洛阳不过尺步,伯父带与不带并无区别,有何必为难文姬呢?”。
“吕玄甫,今日我既来了,我便是为告知于你。我儿文姬绝不会下嫁与你。除非你入赘我蔡府,否则老夫定为文姬择一佳婿”说完,不等吕恒反应便走了。见二人都走了,吕恒反倒开心。毕竟与古人交流实在费劲,特别是这种官语往来的人,更是之乎者也不停。
吕恒以为,明日既已去校场点将,出征之日必近在咫尺。为了不耽搁自己计划,自己还是先与浦俞三人布置一番。省的自己不在期间,浦俞天天读书而拖延了自己大计(靠新式酒店发财致富)
走到教室,见三人已经回来,便将三人拉至身旁,详细吩咐了一番,并留下联系方法(几个锦囊妙计)与吕恒之前发财大纲。随后拿出这几天与蔡琰合默书籍,交与浦俞。并叮嘱他们不要为此丢下课业。遇不懂可询问蔡琰。毕竟蔡琰可是古代四大才女之首,用来解释这些简直是大材小用。
画面一转,吕恒与蔡琰端坐案前。“文姬,今日孟德来意你可知晓?”见蔡琰点了点头,吕恒继续道“先前我曾想估算,应在五月出征,怎知孟德今日便以上门告知。明日便将校场点将,我想应在即日便将启程。文姬,我是真的不愿与你分开。”说完便越过案几,紧紧的将蔡琰抱住。
蔡琰拍了拍激动的吕恒,笑着道“相公,听何人所说,即日便将启程?今日我也询问了孟德。孟德告知因装备器械之故,将延迟启程。若快也要在五月方能成行,至于明日点将,只是为便于将兵相识。相公只怕这几日要往军营一住,妾身方才担心相公住不惯,特意得了孟德答复,相公可不必住在军营”
搞了半天,吕恒才发现竟然是自己闹了个大乌龙。想到自己如生离死别一般,将后事都安排妥当了!不由感到脸红。好在,蔡琰是自己老婆,所以丢人也无所谓。想想(竟然已经安排了就算了,正好空闲下来的了。我这就去料理今天刚钓的鱼了,今天小哥哥我要做一顿全鱼宴)想完,吕恒便迈开脚步奔向了厨房。刚好在月亮升起之时将饭菜做好。将闲人驱赶,吕恒借着月光与蔡琰来了顿月光晚餐吃完饭的二人,自然是同床共枕了!
第25章 校场点兵()
启明未隐,圆月在献。洛阳校场,一少年模样的人,忧郁的看着空荡的校场。
(这是谁告诉我要起早的?文姬害我啊!)少年正是吕恒,一大早被蔡琰赶下床,以为今天和往常一样,需要早起。早早的收拾完毕赶来校场。不想校场空无一人,呆呆地站了半天。吕恒却是不知校场点兵不分时辰,当然了,一般将士出征也不会在这里。校场点兵是为分武器给士兵,分士兵给将领,随后操练。战场点兵是分酒肉,分功劳,随后是征战,或者凯旋。今日是校场分将得兵,随后将领领兵操练一些天,也可能直接上战场。在古代很多都是一边行军一边操练,然后直接上战场。这里可能会,待一切就绪才会直奔战场,毕竟十常侍的武器还在追查。
等了半天见无一人到来,吕恒只能无奈转身,随后转道曹府,打算去问问曹操,到底是什么情况。悠悠转转,不过片刻,便行至曹府(古时洛阳除去皇宫,和现在都市比,不过是几条步行街大小)
“天色尚早,如此时刻便来我府上,玄甫,你可有要事?”惺忪着眼睛的曹操见吕恒一大早便上门,不由好奇问道。
正一脸懊恼的吕恒,见曹操被自己连累早起,心中的不平衡顿时没了。但是嘴上可不敢这么说,一脸正色道“孟德,不知你我初战,你欲所战何处?”
“当然是直奔张角所在”对于曹操来说黄巾毕竟为流寇。无组织,无纪律。明为义军,实为贼盗。对于这种对手,只要杀之首领,断其生路,黄巾必然被汉军斩杀殆尽。
若从同时期人的角度去分析,曹操的想法,的确是最正确的。但可惜,曹操并不知道,此刻黄巾已是全汉之乱。并不是之前想象的民间叛乱。他们以教派为核心,借东汉腐败便利,加以共享天下为教义。若不是发展太快,成员参差不齐。后期的领袖人物张角还病死,以至于黄巾彻底崩溃。否则凭借东汉草草建立的军队,是很难将黄巾平定的。毕竟东汉之乱,乱在世家,几乎三国征战全是世家在战斗。最有名的诸葛家,一门三国官。荀家早期的曹操,袁绍。司马家更是如此。这些世家对于东汉,才是真正的主人。
之前,灵帝命卢植率北军五校士负责北方战线,与张角主力周旋,虽不能言胜,起码可不败;皇甫嵩及朱儁各领一军,控制五校、三河骑士及名间刚募兵壮,其精兵勇士共四万多人,讨伐颍川一带的黄巾军。
朱儁招下邳孙坚为佐军司马,孙坚自带同乡里少年及募得各商旅和淮水、泗水精兵,共八千多人出发与朱儁军连军。随后,黄巾敌首张曼成攻杀南阳郡守褚贡,扯旗立地响应北方张角。
汉军在之前战斗几乎屡战屡败。到4月,朱儁军就被黄巾渠帅波才战败而逃。如今,整个东汉,几乎无一处,战出成绩。朱儁兵败后,皇甫嵩唯有与他一起进驻长社防守。若根据历史走向,波才将会率大军围城。汉军此刻人少,再加士气低落。雪上加霜的是,汝南黄巾军在邵陵将会打败太守赵谦,广阳黄巾军会杀死幽州刺史。随后几乎席卷半个东汉重地。
随后,吕恒将自己所知说于曹操。曹操听完,背后冒出一股冷汉,忍不住道“不知玄甫,你我当如何出战?”
若按原来历史,曹操应该直奔长社支援皇甫嵩。但原来历史,曹操刚好做了,压死长社黄巾的最后一根稻草。但是此刻,因为吕恒的到来,应该是提前揭发了十常侍的武器问题。这样一来,曹操将会提前出发。这样的蝴蝶效应,可不会是小小的时间问题。
一旦曹操提前,波才将很难上当。这样战事就会焦灼,若因秀发其它问题,那么很可能会导致黄巾延迟。随后历史将会完全大乱,吕恒将失去所有优势是。
吕恒考虑再三,还是觉得需要先去解决长社黄巾。毕竟长社离洛阳太近了!一旦黄巾孤注一掷,那么洛阳危难。在古代一旦首都失手,将会全国大乱,诸侯争霸。这样只会提前乱世的开始,对于吕恒这个老婆徒弟,都不能保护的人来说。乱世还是延迟的好。
“你我,发兵长社,先解洛阳之危。随后,由东向西横扫大汉。”
曹操一听,乐了!果然书生意气,战争哪有如此简单。还横扫大汉,就他们这八千新兵。除非是项羽,韩信在世,否则就这样的军队如何去与三十多万黄巾斗。还横扫,人家一人一口吐沫就能淹死自己二人。但是自己又没办法,毕竟之前自己想的有点简单。现在吕恒一分析,才发现,眼前的黄巾,并不是自己所觉得那样。他们是有组织,有纪律的。
也怪吕恒没有细说,害的曹操有点高估了黄巾。要知道,黄巾虽然有组织,有纪律。可惜的是内部发展太快了!人员严重参差不齐,很多人,一开始都是为了吃饱饭,才加入的。但是,权利这个东西,他是会让人变的。一旦人心变了,队伍就不好带了。更不要说黄巾这种什么人都有的组织。之前的牛三二人,就是其中一种。还有很多和他们不一样的人,最终不是走了,便是变坏。那些加入的黄巾,会对普通百姓强取豪夺,然后裹挟更多的流民。然后继续对别人强取豪夺,继续增加流民。这样无限的恶性循环,如果不加以控制,最终会让整个中原沦丧。
“你我发兵在即,此刻还是先点兵分将再说。现在天色尚早,不如你我二人先去研究一番”曹操说完便拉着吕恒赶到书房。拿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