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调教大宋》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调教大宋- 第499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但是,依形状来看,不难猜,应该是一块碑。

    。。。。。。

    唐奕都特么看傻了,要不是曹太后和赵曙都在这儿,他定会脱口惊呼:“还真特么有啊!?”

    没错,真有!此乃赵室皇族之绝密所在,非新旧帝君交叠之际不可一观。平时则由不识字的内侍大监专司守护,世代相传。

    但是,那块黄绸盖头的石碑上到底写了些什么,却是只有掀开来看看才知道了。

    “子浩,陪官家进去吧!”曹太后的声音把唐奕从震惊之中拉了回来。

    “啊。。。啊?”唐奕茫然一疑。“我?”

    “对,你!”

    曹太后淡然笑道:“这是先帝的临终遗命,让你陪着曙儿一起观瞻誓碑。”

    “赵祯遗命?”

    唐奕一滞,猛然想起,赵祯临终之前确实说过一些奇奇怪怪的话。

    “我。。。。”

    下意识向前迈了一步,可是唐奕随之又停下来了。

    那上面写的什么?真的是那三条吗?

    唐奕好奇,可是好奇之余,他也是清醒的。

    那是只有皇帝才能看的誓碑,可能连曹太后都不知道上面到底写的是什么,他唐奕有资格看吗?

    即使赵祯给了他这个资格,那他能看吗?

    在朝堂混迹这么多年,唐奕唯一认定的真理就是:这天下间没有不透风的墙!

    他今天只要进去了,早晚会被别人知道。

    一段只有皇帝才能看的碑文让他这个臣子看了,合适吗?

    会带来多少麻烦?有必要吗?

    没有!!

    想到此处,唐奕停了下来,潸然一笑,“奕终于明白先帝临终之时那句话的含义了。”

    曹太后一疑,“先帝说了什么?”

    “先帝说,让奕放心大胆的辅佐陛下,若有疑虑,有机会陪陛下入太庙一观,自然明白。”

    看着密室之中黄绸裹身的石碑,唐奕露出一丝苦笑,“现在奕终于明白了,连太祖誓碑都不隐瞒于奕,奕还有什么不放心的呢?”

    一旁的曹太后被唐奕几言触动心思,想到赵祯,面有哀戚,“先帝。。。是把子浩当亲子一般看待的。”

    “嗯。。。。”唐奕由衷点头。

    一个皇帝能做到如此坦诚,他还有什么不放心?

    一个臣子能得到如此信任,他还有什么不知足?

    淡笑着看向赵曙,“陛下,进去吧!”

    赵曙一歪头,“姐夫先请。”

    “不。”唐奕决然摇头。“我就不进了。”

    “为何?”赵曙不解。“这可是先皇遗命,姐夫不能违抗的。”

    “呵。。。”唐奕轻笑。“先皇遗命是让你姐夫我安心辅国,再不顾忌,踏踏实实为大宋谋福。”

    “既然我已经安心了,又何必坏了祖宗规矩呢?”

    “陛下独自进去便是。”

    赵曙一阵茫然,不确定地看了看钱大官,又把目光定格在母后身上。

    他是拿不准,要不要听姐夫的。

    而钱大官也好,曹太后也罢,此时看唐奕的眼神尽是感激。

    唐奕不入室观碑,在他们看来。更多的却是为赵曙着想。

    没办法,先帝遗命,让唐奕陪赵曙观碑,曹太后也好,钱大官也罢,必须从命。

    但是,一个连观瞻祖训都要辅政大臣陪着的皇帝,将来能有什么威信?又能有作为?于赵曙名声并不是什么好事。

    唐奕不观碑,不但保住了赵家祖宗规矩,同时也维护了赵曙的君威。

    二人又怎能不感激呢?

    曹太后更是深深一拂,“多谢子浩了!”

    唐奕没回话,主要是他没想到曹太后那一层,光想别的了。

    催促赵曙,“进去吧,看完了好吃饭,姐夫我还饿着呢。”

    赵曙扁着嘴,一脸的不高兴,“那好吧。。。。”

    说完,又是少年心性欢脱的一乐,凑到唐奕耳边,贼兮兮道:“没事儿,等朕看完了,背给姐夫听。”

    “别!!!”唐奕立马一瞪眼睛。“烂你自己肚子里吧。”

    撇了一眼密室,吐槽道:“那就是一块烫手的山芋。”

    “不信你看着吧,早晚因为这块碑气的你想挠墙!”

    “啊??”

    赵曙登时一咧嘴,“那朕也不看了。”

    “噗。。。。”

    唐奕心说,你别不看啊!你不看,那士大夫就该挠墙了,老子就成罪人了。

    佯怒道:“你是皇帝,不看不行,赶紧的!”

    “好吧。。。。”

    赵曙像受了天大的委屈,磨磨蹭蹭地进了密室。回身想找母后和唐奕,却是钱老大官已经把密室暗门给关上了。

    无法,借着烛光怔怔地看着石碑,伸手要掀黄绸,又有点不敢,犹豫再三,还是掀开了。

    定睛一瞧。,立时生出怪异之想:

    “姐夫是不是知道这上面刻的是什么啊?”

    “还真是憋屈。。。。”

    一云:“柴氏子孙,有罪不得加刑,纵犯谋逆,止于狱内赐尽,不得市曹刑戮,亦不得连坐支属。”

    一云:“不得杀士大夫及上书言事人。”

    一云:“子孙有渝此誓者,天必殛之。”

    一云:。。。。。。

    看到第三行,赵曙就已经无语了。

    苍劲古字在此已陈列了百年,展现在他面前。。。。。

    不杀士大夫及上书言事人!!

    小赵曙心说,前些年经常见父皇被那些老相公气得饭都吃不下,就是因为这条!!

    而子孙有渝此誓者,天必殛之。。。。

    连赵曙都开始不住吐槽,太祖就不能对自己家人好一些?发什么毒誓啊。。。。

    “咦??”

    回过神来的赵曙这才有心思往下看,却是被第四行誓文惊的发出一声轻咦。

    怔怔地盯着碑文看了半天,不由得嗷唠一声怪叫:

    “姐夫。。。。你快进来!”

    。。。。。。

第927章 默契

    “姐夫,你真不想知道碑上写了什么吗?”

    赵曙一脸的幽怨,仿佛一个得到了新奇事物却不得分享的孩子,憋的够呛。

    而唐奕呢?

    唐奕也有点后悔了,自打这倒霉孩子从密室出来,翻来覆去就这么一句,弄的他脑袋都大了。

    瞪着眼珠子,“不、想、知、道!!”

    “唉。。。。”赵曙长叹一声。“可惜了!”

    唐奕登时忍不住蹦出一句:“可惜什么?”

    特么不好奇是孙子,赵曙在密室里嗷唠一声喊他进去,他是真想进去看看,可是。。。。。。

    还是忍住了。

    “可惜什么?”

    “可惜了父皇的一片苦心呗!”

    唐奕闻罢一皱眉头,心中暗道:“先帝的一片苦心。。。。。。难道,那誓碑之上写的真不是那三句?”

    。。。。。。

    他现在是真后悔了,来大宋一遭,连特么誓碑之迷都没解开,好遗憾啊!

    暗下决心,要是赵曙再多说一句,他就舔着脸皮,还真就问问到底写了些什么。

    可是,哪成想,赵曙不问了。

    “算了。。。。”赵曙悻悻然的一叹气。“既然姐夫不想知道,那朕就只能成人之美,把那四条烂在腹中了。”

    “四条!?”唐奕不淡定了,特么不是就三条吗?

    但是没办法,他“端”过了,赵曙小手一背,仰着头,走了。

    “嘿!!你个倒霉孩子,跟谁学的,这么讨厌呢!?”

    “皇兄。”

    “以后你离他远点!”

    。。。。。。

    揪着心的唐奕没地儿撒气,直奔赵宗麒的皇子宫殿,准备拿这小兔崽子出一出怨气。

    赵曙与曹太后回到福宁殿,也是好奇了一路的曹太后疑然发问:

    “既然子浩要成全陛下的君威,那后来为何又要喊他入内?”

    言语之中不无责备,赵曙还是太小,有些任性妄为了。

    如果唐奕进去了,或者路上真的逼问,若是传出,与赵曙有百害无一利。

    另一边的赵曙还算乖巧,恭请地给曹太后一揖,“孩儿知错了,刚刚实在一时激动,没能把持心神,才喊姐夫入内的。”

    曹氏一叹,也不想过多责备。和声道:“幸好子浩识得大体,否则,你这帝位怕是要坐的憋气了。”

    “哦。。。。”

    赵显低着头,嘟着嘴,在他看来,现在就很憋气。

    他本就不是什么多智之人,小小年纪亦对权欲无甚热忱,又要学这学那,坐立寝行皆有约束,还不如皇兄来得快活,想出宫就出宫,想干嘛就干嘛吗。

    略有委屈,嘟囔道:“孩儿只是没想到父皇会多加那一句嘛。。。。”

    “嗯?”曹太后一振,“你说什么?”

    誓碑是太祖立下的,怎么还有先帝?

    “你父皇?”

    “对呀。”赵曙抬起来,似是宣泄。“誓碑本有三条祖训,最后多出的一行,一看就是新刻上去的。自然就是父皇所留。”

    “。。。。。。”

    曹太后呆立当场,已然被赵曙的话惊的通透,何等大事要先帝在祖宗誓碑之上再加一条?

    良久,曹太后略有局促,“曙儿。。。。你。。。。”

    “你父皇另加之法。。。。。。可否告诉母后??”

    曹氏之请有些过分,甚至逾越,誓碑之文历来只皇帝一人可观、可知,她一个太后是没有资格,更不应该有此一问。

    但是没想到赵曙闻言,登时眼前一亮,终于有人分享心中憋闷了。

    左右看看,四下无人,这才放心的凑到曹太后耳边。

    “父皇留书:唐家世代辅政,财不盖国,权不过君。。。。百罪皆恕!”

    “嘶!!”曹太后倒吸一口凉气,整个人呆立当场,宛若木鸡。

    “世代辅政,百罪皆恕?”她终于明白,赵祯的那句让唐奕安心出于何处了。

    不是让他来陪赵曙观碑,而是让他来看,唐奕的免死金牌已经刻在了赵家祖训之上。

    震惊的同时,曹太后又有些嫉妒,她曹家是开国元勋,五朝忠良,却也没得到唐奕这般殊荣。

    唐奕不但自己显贵至极,连子孙后代,唐姓族亲都要与大宋日月同辉了?

    先帝对唐奕的宠爱,已经到了无所不用其极的地步了吗??

    。。。。。。

    她哪里知道,赵祯这已经超出了宠爱的范畴。

    老皇帝是好不容易抓到一个“千年至宝”,说什么也得榨干才行。

    。。。。。。

    另一边,唐奕冲到赵宗麒那里,把这熊孩子一顿修理,呵斥他以后离赵曙远点,离唐家四小疯远点,离观澜离点。。。。。。

    赵宗麒也是光棍儿,“姐夫,那你把我的腿也打断算了。”

    这也不让去,那也不让去,要腿还有什么用?

    “你!!!”

    唐奕气的不行,心里琢磨,得给这个熊孩子找点事儿干了,不然这么晃荡下去,真成纨绔了。

    “下个月你黑子大哥也回京了,你不是一直想跟他学功夫吗?你若成安分点,我让他收你。”

    话还没说完,赵宗麒已经蹦起来了。

    “真的?”满脸的兴奋,立时一个立正。“师尊放心!这一个月我哪儿也不去了,就在宫中安心等黑子大哥回京!!”

    “臭小子!!”唐奕笑骂一声。“学功夫可以,男子汉嘛,当有一技傍身。”

    “但是更重要的是,跟你黑子大哥学功夫同时,要学做人,别总毛毛躁躁就知道疯。”

    “明白明白。。。。”

    赵宗麒猛点头,嘴上这么说,心里却在吐槽,疯是跟谁学的?还不是姐夫你?

    不过,唐奕这招确实管用,赵宗麒还真就老实多了。

    在涯州的时候他就想跟黑子学功夫了,现在唐奕终于松了口,那还不得好好表现,省得他反悔?

    。。。。。。

    五月初,宋辽议和终于落下帷幕。

    正如文彦博当初提的那些条件一样,大辽负担大宋所有战争损失,还有辽河口重建之资,总共两千两百万贯。三年之内,以羊毛绒、牛羊牲畜还抵。

    另废除岁币,免去莱州、辽河两城百年租资。

    出让渤海全域行线,大辽船支出入海域需报备宋廷,以免生误。

    另外,文彦博又特么使了个坏,逼着耶律乙辛承认当年耶律重元降宋之时签下的归还燕云十六州的降表。

    辽人不知道,这条差点没坑死他们,未来之损失比什么两千万赔款、割让制海权来得更心狠手辣。

    对此,耶律乙辛本来就是奉耶律洪基之命来的,也没挣扎力争,草草签订以免越拖越丢人。

    。。。。。。

    可是,唐奕看着已经拟定生效的宋辽协定,眼神复杂的沉默了很久。

    最后,终还是对文彦博道:“放出风去。。。耶律乙辛使宋期间,收受大宋重礼、宅田无数!!”

    “啊?”

    文扒皮一时之间没明白,唐奕这是几个意思。

    “这。。。。这是何意?”

    唐奕这是要害耶律乙辛?没这个必要啊?况且,这本根就是没影儿的事儿,耶律乙辛别说宅田无数了,在大宋连个笑脸儿都没得着。

    “恐怕不妥吧?”文扒皮提出疑问。

    “耶律洪基只要稍加排查便知是假,到时我们倒落得个小人行径,反倒不美。”

    唐奕闻之,淡然一笑,“他不会查的。。。。。。”

    “我送他一件大礼,他又怎会不顺水推舟呢?”

    “。。。。。。”

    文彦博一阵无语,唐奕与耶律洪基之间真不是他能理解的。

    只闻唐奕解惑道:“咱们大宋的密探都可探知,在大辽援金的问题上,张孝杰和耶律乙辛收了完颜乌古乃的好处,耶律洪基又怎么会不知道呢?”

    “之前杀了张孝杰,纵有嫁祸于张的枭雄本色,但是更多的,耶律洪基是在泄愤。”

    “所以,再使大宋,他派的耶律乙辛来签下这耻辱的盟约。这意味着,他早晚也会把耶律乙辛送下黄泉。”

    “我只是送个顺水人情罢了。”

    “。。。。。。”

    文彦博更糊涂了,“如此说来,咱们更没必要帮耶律洪基除去祸害吧?”

    大辽有此奸相,正是大宋求之不得的,唐应为何还要帮人家清理门户?

    “这是一种默契。”

    “默契?”

    “对,默契。”

    唐奕笑看文扒皮,“此次宋辽两国倾注半国之力会战泽州,稍有差池,即是灭国之祸。”

    “但是,文相细想,两国民间可受其害?”

    “这。。。。”

    还真没有。

    雄州、幽州互市从未关闭,即使泽州打成了一锅粥,辽商宋贩依就往来边境,甚至两国边卒堡哨对探马行商的排查都没严苛多少。

    莱州那边,更是辽军头天一退,第二天就城门大开生意兴隆了。

    “子浩是说。。。。这是一种默契?”

    “对!”唐奕点头。“这是一种默契。”

    继续道:“当下来看,一但边贸受阻,大宋的损失比打一场大仗来的更大。”

    “而大辽亦是如此,耶律洪已经意识到,不论两**兵之势斗的如何之凶,可是民间的往来,却因为宋辽两国这么多年的努力而变的密不可分了。”

    “大宋需要大辽的皮货羊毛养活河北两路近百万之众的毛纺织户,更需要大辽的牛羊肉食来丰富三餐。”

    “而大辽也需要大宋的盐铁茶丝来填补内需。”

    “这种连接,是运输逐渐发达之后形成的必然结果,与政谋的关系不大。”

    “可是话说回来,一但边贸闭塞,损失最大的还是大宋。耶律洪基没把事做绝,这是默契,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