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调教大宋》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调教大宋- 第134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此题可以回去算,若不得解,去民学随便找个十二岁以上的孩子问问,也就知道了。”

    说完,唐奕欠揍地一笑,“咱们明天民学见哦!”

    靠!他也太贱了!

    众儒生无不绝倒。这是认死了咱们答不出来,明天都得去民学报道啊!

    可是,

    还特么真答不上来啊。。。。

    。。。。

    有的儒生已经开始用最笨的方法,一个数儿,一个数的去试了。

    “铜钱十枚,当五五枚,当十。。。。。不对!”

    “铜钱五。。。。。”

    好吧,唐奕进屋的时候说的一点没错,真都掰着手指头在算了。

    范仲淹暗暗点头,唐奕弄这么一出,虽有卖弄之嫌,但却成效斐然。

    最起码,百多儒生都收起了轻视之心。

    年青人其实很简单,年青气盛不假,但你有真本事,也很容易得到大家的尊敬。

    而赵祯则在感叹,唐大郎是怎么把那些孩子教的这么厉害的?民学的娃娃都这个水平?

    还真的都这个水平!

    如此简单的二元一次方程若他们还答不上来,那唐奕没法给他们讲什么统计学,更不用提基础的财会知识了。

    。。。。。。

    “好。。。。。”

    压住了场子,唐奕颇为满意。

    “回去慢慢数,手指不够,可以把脚指头也用上!”

    贱人!

    原来对唐子浩没什么恶感的儒生,现在也恨的牙痒。

    没这么挤兑人的就。这些可都是各地的人尖子,大家乡不说用下巴看人也差不太多。

    现在让唐奕说成,手脚并用才能算明白数儿的无知小儿,谁能乐意?

    。。。。。。

    “那咱们继续上课,接下来说——钱!”

    “谁能说说,什么是钱?”

    “哼。。。这有甚可说!”有儒生还没缓过来,悻悻然地嘟囔,“钱就是钱呗,买东西用的!”

    唐奕也不和他们计较,“太笼统了,有更具体一点儿的吗?”

    “。。。。。”

    见无人能答,拿起粉笑,唐奕在墨板上写下:

    钱,即——货币!

    是用作交易媒介、储藏价值和记帐单位的一种工具,是专门在物资与服务交换中充当等价物的特殊商品,是社会的商品价值观的物质附属物和符号附属物。

    下面的儒生们又傻眼了。。。

    就是一个钱,多简单点事儿,怎么让唐奕说的这么复杂,所用句子之中的名词听都没听过,看都看不懂啊?

    而后排的曾公亮等人却是另一番心情。

    唐子浩虽然用了许多新词,但是对于他们这些整天和民生、财税打交道的宰相们来说,却是看得懂的。

    而且,他们很明白,钱,看似简单,却正如唐奕写在墨板上的一样,一点都不简单,只是就连他们也没如此详尽的总结过什么是钱罢了。

    唐奕写完,知道很多人都看不懂,只能逐字逐句的去解释给大家听。

    儒生们虽不明白,为什么要把钱说的这么复杂,但都不是庸人,细心记下。

    “货币,也就是钱,是商品交换的产物。

    在远古社会末期,最早出现的货币是实物货币。一般来说,游牧民族以牲畜、兽皮类来实现货币职能,而农业民族以五谷、布帛、农具、陶器、海贝,珠玉等充当最早实物货币。”

    。。。。。。

    解释通了“什么是钱”,唐奕又马上开始讲钱的发展史。

    “秦赢政统一度量衡,统一币制。。。。。。”

    他讲了以物易物的原始社会,讲到秋春战国的货币混乱,再到秦统一货币的意义。。。。。。

    唐奕就像在陈述一段历史,只不过,这段历史之中记载的不是哪一朝,也不是哪个人,而是君子轻而远之的——钱!

    大家听着,开始只觉有趣,慢慢的就收起了轻视之心。

    唐奕讲了什么是钱,钱的意义,再把这些定义套用到钱币发展的历史之中,很多人这才猛然意识到:唐子浩所说的“钱”是一朝民生,和占满铜臭的“利”,根本就是两个概念。

    “钱”并不是那么简单!

    随着唐奕细讲为什么单用铜制钱;为什么金银不以官方形势走入流通市场;为什么大宋会出会“钱荒”。。。。。。

    众人终于借着钱的概念,认识到货币的重要性,进而对整个大宋的经济形式有了一个初步的了解。

    然后,就听的更加认真。

    赵祯在后面眼冒金光,这些知识对于治国来说,可比一千一万首好诗来的有用的多。

    一众大臣则是目瞪口呆。

    直到此刻,他们终于知道,为什么上一科观澜出去的学子,有那般见识和能力。

    唐奕讲的这些,在大朝臣们看来,并不新鲜。能立于庙堂之上的文臣,要是这点见识都没有,也就不用混了。

    但是,这些东西都是他们为官几十年,从朝堂到地方走了几个来回,逐渐靠经验总结出来的“为政之道”。

    可以说是,书本上没有,老夫子不教的东西。

    唐奕现在把它总结出来,形成理论,再授于这些白衣儒生,使他们在没进考场之前,就对国家、对民生就形成一个笼统的概念,这份财富,可以说的无价的。

    再加上,范仲淹、杜衍这样的名臣把自己为官的经验传承下去,观澜的儒生怎么可能不高人一筹?

    这可比照本宣科的所谓名儒夫子强多了!

    。。。。。。

    唐奕要是听到几位朝臣的心声,一定嗤之以鼻。

    几十年的为政之道就想总结出来这些东西?这可是几百年,无数人,无数精力的结晶,这叫科学。懂吗?

    这可不是放眼一朝一地,几十年的光景就能总结得出来的。

    。。

    整整一个半时辰。

    原本半个时辰的课时,唐奕讲的起兴,下面听的也认真,一时没收住,唐奕把宋之前的钱币发展史,外加各朝货币政策,一气讲完。

    直到嗓子都冒烟儿了,唐奕才意识到,一个上午都差不多过去了。于是哑着嗓子苦笑道:“我觉得是时候放课了,若有疑问,课后可单独找我。”

    下面儒生一听“放课”二字,先是一怔,接着猛然一醒,随即嗷捞一声,夺门就跑。

    唐奕瞬间不淡定了。。。。

    咱讲的有那么差吗!?这么迫不及待的就逃了?

    见宋楷也使劲往门外挤,唐奕一把拉住他,压低声音道:“很没意思吗?怎么都跑的这么快?”

    宋楷一把甩开唐奕的手。

    “别特么挡我,老子憋不住了!”

    。。。。。。(未完待续。)

第284章 关于“钱”的推演

    好吧,本书大盟主“陈志扬”同学要征婚!!!

    年少多金会做饭,暖床嗨歌样样通。。。

    有意者可加书友群:492、610、427

    哦对了!非诚匆扰。。。。。。

    ——————————————

    一个半时辰啊!

    特么唐奕整整说了一上午,就算再好学的儒生,一听“放课”二字的第一反应也是。。。。尿急。

    不往出跑还等什么?走慢了连坑儿都占不上。

    。。。。

    唐奕愣愣地看着宋楷飞奔而出。

    而曾巩则一边往出挤,一边指着唐奕叫道:“别走,且等我回来,关于钱荒之议,尚有疑问请教!”

    我等你妹啊?

    唐奕猛然大叫,“让开,还有没有点规矩?先送陛下!”

    众人一怔,这才想起,皇帝还在呢,只得停下来,苦脸恭候。

    唐奕则是一揖到底,“送陛下!”

    赵祯欣慰点头,关键时刻,唐奕还是很分得清大小王的。最起码没忘了规矩。

    在范仲淹等人的陪同下,急步出了课舍。

    唐奕则紧随其后。

    课讲的不错,赵祯觉得还是得夸几句的,一边快走,一边道:

    “大郎今日。。。。。。”

    好吧,哪儿还找得到人,只看到一个冲向茅房的背影。

    这混小子是用赵祯给他开路,先去占坑儿了!

    不过,赵祯现在没时间和他计较这些,因为。。。。。

    皇帝也有尿急的时候啊!

    。。。。。

    唐奕第一次上课还是挺成功的,不但镇住了一众儒生,而且大家的听课热情十分高丈。

    主要是,天天都是看老夫子们摇头晃脑的讲经说典,换了谁,也都腻歪。

    唐子浩虽然爱挤兑人,但是讲的都是新鲜东西,且时不时还蹦出几句混不吝的玩笑之语,逗的大家颇为轻松,大伙儿爱听那是在所难免的。

    范仲淹也觉得唐奕讲的这些东西有用,最起码开阔了学生们的视野,而且只一上午有些意尤未尽的味道。

    遂决定,干脆让唐连讲三天,把财商之道的概略讲完,之后再按原本的计划每两天一课的进行下去。

    唐奕知道之后,一阵哀嚎。

    三天?一上午就够受了,三天不是要命吗?

    但师命不可违,下午,唐奕只得硬着头皮接着开讲。

    一进课舍,唐奕就心中暗骂,你们特么都很闲吗?

    原来,包括赵祯在内,上午那几人一个都没少。

    能少吗?唐奕所讲别说漟生们觉得新鲜,老大臣们也没处听去啊?

    而儒生们上午光顾着听,谁也没记笔记,下午就学乖了,笔墨纸砚拉开了架势,只等小唐教谕开讲。

    唐奕把事先准备的教案往讲台上一扔,“咱们下午就不讲钱的问题了。。。”

    众人一愣,我纸笔都准备好了,怎么不讲了?

    废话,再讲,唐奕的嗓子也受不了啊!

    “钱,或者说货币,这是一个大命题,估计没个三两个月是讲不完了,也不急于一时。”

    “咱们下午就用上午所学的东西来做一个‘假想题’。”

    假想题?

    后排的朝臣们对这个词很陌生,但观澜的师生们却十分熟悉。

    观澜授课受唐奕的影响,已经是十分科学的了,不但缩短了课时,合理地安排了学习与休息的时间,而且课业上,也是各科穿插,寓教结合。

    上一堂学诗词,下一堂一定不再继续灌输,而是让学生练脑,当堂出些情景考验的题目。

    所以,唐奕一说假想题,大伙儿都明白其中的意思。

    “咱们来做一个假设。”

    “假设钱荒的问题在大宋是不存在的,朝廷可以无限度铸币。那当下的民生环境会有何不同?”

    后面的朝臣不明所以,心说,出这么一个毫无根据,又不可能实现的问题,是何用意?

    但儒生们却不管这个,已经开始动脑思考了。

    “咱们先结合现在的实际情况,把基本条件列举出来,然后再根据条件来推演结果。”唐奕试着去引导儒生们一点一点地剖析问题。

    果然,有儒生闻言道:“如若是这样的话,金银、绢帛、铁钱、交子都会退出现在的流通市场。”

    唐奕点头,这个儒生他知道,叫郑獬,文采极高,与曾巩不分高下。只是上午听了课,就已经可以活用唐奕嘴里说出的一些名词了。

    “不错!”

    回身在墨板上写下:“铜钱独宠”四个大字。

    曾巩也起身道:“无钱荒之忧,则富户屯铜、私铸劣钱、化钱为器的问题亦可忽略。货币总量会大增,到了一定程度,钱比货多,就会出现钱贱的情况,物价就会上涨。”

    唐奕点头,这是上午他提过一点皮毛的“通货膨胀”,曾巩也能活学活用。

    在墨板上又写下,“通货膨胀”这四字。

    有曾、郑两人开了头,儒生们也都活络了起来,七嘴八舌的插嘴。

    其中还有一些是唐奕本以为他们想不到的,此间当真是人才济济,一点就通。

    章惇竟提出了辽夏、大理等国皆用宋钱的问题,而十二岁的苏辙竟也能说的头头是道。

    有用的,唐奕就列在墨板上;无用的,也给他们讲明为何无用。

    等到都提的差不多了,墨板上已经列出了十多条。觉得差不多了,唐奕正要往下继续,却闻最后一排有人开口:

    “子浩是否考虑过,朝挺的铸币成本的问题?”

    唐奕一怔,因为说话的是韩琦。

    “韩相公提到了最重要的一个点。”

    唐奕回身把“铸币成本”四字,写的比所有小项都大。

    “建议大家把这十几条都记录下来,因为之后两天,我们的课都是围绕这十几条来上。”

    “现在咱们开始推演。首先,铜钱独宠,劣钱、铁钱退市,富户屯铜失去了利润,就会把手里的钱近一步投入市场。加之朝廷铸出来的钱只增不减,钱多于货,物价飞涨对不对?”

    “对。。。。。”

    下面的回答稀稀拉拉,大伙开始纳闷,如此一推,就算解决了钱荒,好像也没什么好处啊?

    当然没有好处。唐奕这是把贵金属货币,当信用货币的不限量来推演,又没有金融调控机构,如此推演下去,就只有一个结果——货币倒台。

    可是,无限铸币也不是没有好处,章惇提出的辽夏诸国都用宋钱,在这里就用上了,也就是唐奕之前说过的,以宋钱买办八方。

    用最直观的方式,告诉大家解决钱荒之后,大宋这架印钞机,在宋钱一统天下的情况下,是怎么不知不觉买空各国的。

    “那么问题来了!”

    推演至此,唐奕话锋一转,双手死死地扒着讲台边缘,环视全场,掷地有声地发问:

    “我们如何解决,无限度铸币带来的负面效应呢?”

    “如何解决,大额交易,铜钱笨重的不足呢?”

    “如何控制通货膨胀,阻止货币倒台呢?”

    “如果,我把无限度铸币的弊端都解决掉,那是否就相当于驯服了一头吞噬天下的猛兽?”

    “如果这头猛兽真的存在,那我们要怎么解决钱荒之难,把这头猛兽放出来呢?”

    一连串的问题砸的众人一阵阵头皮发麻。

    本来还不明白唐子浩为何出这一题的一众朝臣,此时方恍然大悟:

    这才是唐子浩题中应有之意!

    这才是这堂可能改奕大宋命运的“财税”课的重中之重!

    。。。。。(未完待续。)

第285章 铸币的成本

    有人在纠结,那道数学题。。。(偷笑。。。)

    事情是这样的,这两天实在太累了,中午码完一章就睡着了,新章节扔给老婆来修改错字。

    我一向有乱用标点符号的毛病,当时看到那道题,媳妇也没叫我,以为是又点错标点了。于是把一个“、”号换成了“,”号,最后一句又去掉了一个、号。

    于是。。。。。

    一道三元一次方程神奇地变成了二元一次方程。。。。。

    已经改过来了,大家再去看一眼就知道标点符号的威力了。

    ————————

    唐奕用一个假想中的推演,把大宋君臣和观澜百多学子的心神全部吸引过来,进而引出了一连串值得探思的问题。

    一见时间差不多了,唐奕赶紧下课,可不能像上午似的了。

    “这几个问题,留做大家课后思考,明天再接着讲。”

    儒生们一阵起哄,倒是忘了唐子浩是个贱人,再有学问也改不了招人恨的秉性。

    就不能一次讲完?特么刚勾起一点思路。。。。没了!

    赵祯也有点急,之前他就听范仲淹提过唐奕“以八方银钱养宋”的理论。只不过太过笼统,赵祯只是记得有这么一回事儿。

    今天终于听到了他整套的推演和系统理论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