照样子做的。我这套白色的大公主不是买了类似的,倒是另外一套粉红色的更好看,您看看瞧不瞧得上。”
果然大公主一看到那套粉色珍珠头面便爱不释手。一下便说自己要了。两个人又将游氏取来的其他东西逐一品评把玩。那条放在显眼处的粉红珍珠手串果然被大公主多看了几眼,拿在手上试了一通后说是要买回去送给自己的外甥女。姚舜英皱了皱提议她不要买这个,大公主莫名所以:“这手串分明很好啊,我妹妹家的大姐儿过年便十四该是挑选夫婿的年纪了,花儿般的女孩子戴这个正好,颜色合适又不像我这一套这么奢华。”
姚舜英道:“不是这东西不好,而是妾一看到这东西便想起了一件不愉快的事情,这事情还牵涉到……”姚舜英说到这里忽然捂住了嘴巴,一副说露嘴的模样。大公主正听得认真姚舜英却不说了,不由不满道:“牵涉到什么,你说啊。”姚舜英不以为然地道:“真要说出来,此事还是发生在大公主府,只是不算什么大事且已过了那么久,提它做什么。”
“发生在公主府?你说说到底是什么事情。”姚舜英苦笑道:“看来今日是非说不可了。其实也就是一个玩笑罢了,说说也无妨。”接下来她尽量以平静的口吻说了那天的事情。大公主听完脸色很不好,沉声问道:“王三奶奶还记得带你去那小屋的两个婆子的长相不?”姚舜英低头想了想:“嗯,一个矮胖,四十几岁的模样,说话嗓门较大。另一个比她高一点,五十来岁吧,左边脸上有个大黑痣。”
大公主认真道:“王三奶奶记清楚了是这模样的?”姚舜英点头道:“应该不会错。因为那日妾起先不知道是玩笑委实吓坏了。幸好那女戏子上哥哥这里买了与这条粉红色珍珠一模一样的手串,嫂子又跟我提起过这戏子看着像男子。不然我真得被吓死过去。没想到大长公主一把年纪了也爱搞恶作剧,偏生您府上的妈妈们又那么一本正经地配合她。不过也怪我自己蠢笨,试想您府上后院哪会有陌生男子闯进去。这要传出去您家不是丢大脸了,女眷们颜面何存啊。”
大公主脸皮肌肉僵硬地笑道:“我这大姑姑自来就是这么促狭的一个人,王三奶奶不要怪她才是。”姚舜英抿嘴笑道:“妾哪里会怪大长公主,她老人家辈分高,拿我开一下玩笑那是瞧得起我不是。”大公主干笑道:“那是那是,便是我和妹妹也没少被她作弄过。”接下来两个人又扯了一通首饰衣着,大公主便拿着自己买的东西回去了。
“妹妹,事情有把握不?”游氏等大公主一走便闪进来问。姚舜英笑了笑:“嫂子等着听好消息吧。”
大公主回去怎么审问那两个婆子不知道,但是她进宫找皇上告状的话王家人却通过内侍打听得一清二楚。大公主说了好一通话,总结下来无非是三点:大长公主的手伸得太长,连自己府上的人都叫她收买了想起来就可怕;大长公主做事太过分,居然算计起昌国公府的儿媳妇来了,若是昌国公知道此事将会作何感想;温晴觊觎王家三郎之事,京中高门之间已经有人在传闲话了,王家三郎与原配发妻感情深厚大长公主却唆使王二夫人拆散人家夫妻?为了不让丑事败露还是及早给温晴指婚,最好是嫁到京城之外的人家去。
大长公主这个同父异母的长姐和自己疼爱非常的女儿之间,皇上肯定是倾向于自己的女儿。不过皇上还是没有偏听偏信,为了弄清事实真相特地将王家人叫到跟前询问。王文靖头次面圣表现得初生牛犊不怕虎,该说的话都说了,证词证据也呈上了。昌国公兄弟则在一旁做出诚惶诚恐想制止而不敢的模样,给皇上一种经历了大劫难之后胆战心惊畏惧皇家人士的感觉。
皇上看着王家兄弟的神态心里很不是滋味,当初齐国舅奏报王明达里通外国背叛朝廷的时候他就心里疑惑,可是那时齐家势大他不敢深入调查,结果害得人家满门含冤死的死散的散。眼下昌国公因平叛立下汗马功劳,恢复了爵位,可人家一家子也成了惊弓之鸟,被大长公主欺负到头上了都不敢吭声。
皇上由文氏和大长公主的所做作为想到了自己的母亲齐太后,姚氏的可怜尴尬则让他想到了原配郭氏。王三郎与那姚氏便跟自己和郭氏当初一个样,可惜自己无能没能护住郭氏,人家王三郎为了发妻能不管不顾,皇上自叹弗如。看着王文靖是越看越顺眼,随便考校了一番,发现这个生长在乡野的年轻人居然还有些水平,心里一高兴,随口便赏了个举人出身。
至于大长公主,年老失德教子无方,往后还是在自己府中思过反省,没事不要出门了。两个儿子罔顾法纪胡作非为民愤极大,刑部查明事实之后送交大理寺,该如何如何谁也不能姑息。至于温晴郡主,皇上念其年少守寡特赐婚给辽东宋总兵之丧偶长子,婚期便在明年三月。因为时间较紧,常慧茹还是赶紧带着女儿回西北家中准备嫁妆为好。
第二百四十章 圆满 (大结局)
秦氏和姚承恩李氏几个人去年冬月底来到京城后,尽管姚舜英和王文靖再三恳求,甚至王明达兄弟亲自上门邀请,他们三人都不肯住进国公府。说珠光宝气后面的宅子够宽,国公府的规矩大,自己这些乡野之人猛然间让那么多人伺候着不自在。他们每日里打扫一下屋子,逗弄一下二哥的儿女,无聊了又跑英娘姑姑那里呆一阵,日子要多舒坦有多舒坦。姚舜英原本心里还不好受,可见三位老人在二哥那里确实过得自在便也想开了。
然后新的昌国公府修建好了,一家人开开心心地搬了进去。装饰,分派下人,忙碌了一通之后,姚舜英的产期便要到了。起先怎么喊也喊不来,最后三个月李氏和秦氏却主动上门了。两个人住进了姚舜英和王文靖住的石榴院,老实不客气地将王文靖赶到书房去睡。然后成日里如临大敌,眼睛不错地盯着姚舜英的一举一动生怕她有个闪失。
替自家老子正了名声的杨郎中也在京城扎了根,王明达只差没将人家拘在昌国公府了。杨郎中给姚舜英几乎是三日一诊脉,结果都是孕妇脉象平稳,产婆子也是早就请进了府的。又不是头一回生孩子,姚舜英很淡定,但理解老人担忧的心理,少不得配合着叫吃什么就吃什么,叫走路就走路叫躺下就躺下。
这一日吃罢午饭,姚舜英照例在秦氏李氏的陪同下沿着抄手游廊慢慢走两圈。走着走着,肚子便疼了起来。秦氏立马尖叫着喊丫头婆子来抬,姚舜英摆了摆手,然后自己慢慢走回了石榴院的产室,那是早就准备好了的。在产婆和李氏的指挥下,丫头婆子们有条不紊地忙碌着。王文靖一得到消息,立马着人去四处报信,不久游氏赵掌柜费氏几个便来了。
姚舜英强忍着,疼得狠了才小声哼哼两下,眼看着四个时辰过去孩子还没有落地的迹象。女人们还有耐性,男人们却受不了了。王文靖扑到窗下大声冲里面喊道:“英娘,你怎么样!”姚舜英勉力答道:“我还好,你别担心。”因为听到乐仪颤抖的呼唤声,姚舜英又道:“三哥,你带乐仪回房去,爷儿两个在书房等吧,别吓着孩子。”
王文靖听话地将女儿带到王明通身边。王明通嗔道:“儿媳妇也真是,这时候了还念着乐仪。”王明达道:“派人去将杨郎中叫来。”王文靖愣了下道:“他又不是产婆,生孩子要他来做什么。”王明通瞪眼道:“大哥的吩咐你照做就是。啰嗦什么!”王文靖一走。王明通忍不住道:“大哥你别太担心。姚氏长于乡野身子健旺,不会有事的,肯定能给咱们王家生一个大胖孙子的。”王明达默不作声,稍后道:“咱们固然一心盼望有人承继香火。可生不生孙子那是送子娘娘的事,儿媳妇这一胎就算没生下男孩儿,咱们也不能怪罪于她。”王明通道:“我省得。”
戌中时分姚舜英终于生下了一个六斤八两的儿子,产婆大声报出这一好消息的时候,整个石榴院都沸腾了。李氏紧张了那么久,猛然间一放松,人便觉得软软地撑不住了。大家赶紧让她和秦氏两个回房休息。游氏和赵掌柜却一直看着婆子们,生恐她们照顾不周。费氏抱过新生儿仔细地看了看,然后乐滋滋地溜去新国公府西北角一个偏僻小院给文氏报喜去了。
“妹妹你是没看到。那孩子胖胖的可招人喜欢了!”文氏双眼放光:“嫂子抱过了孩子?你可看清楚了,是像文靖多些还是像姚氏多些?”费氏呵呵笑道:“像外甥多些,不用说长大了又是个俊俏的郎君。”文氏松了口气:“那就好,千万别像姚氏。”费氏道:“像外甥媳妇也没什么不好吧,人家模样也出挑。”
文氏不做声。嘴角微不可查地撇了撇。费氏皱了皱眉:“真是不明白你,姚氏除了出身差之外,余下哪一点比不上别人了。她眼下又生下了儿子,国公爷和妹夫越发看重她,你是没看到方才国公爷大笑着吩咐赏赐下人那个高兴劲儿。都这时候了妹妹怎么还没想明白,你若一直这样,那可真是别想着出去了。”
虽然王明通高中过探花,但新生儿算是大房的孙子,所以起名字这重任还是交给了王明达。为着乐仪是根据《诗经》起的名字,王明达翻了好一通书才确定了给孙子起名“维丰”。王文靖将这名字告诉姚舜英,姚舜英道:“牧人乃梦,众维鱼矣,旐维旟矣,大人占之;众维鱼矣,实维丰年;旐维旟矣,室家溱溱。这首《诗经?小雅?无羊》表达的是对人丁兴旺美好生活的向往与祝福。伯父这是希望咱们往后还要生儿子呢。”
王文靖呵呵笑道:“那是自然,一个儿子哪够啊。你三哥我可是兼祧两房的,最低也要两个儿子不是。”。姚舜英没好气地道:“你说得轻巧,要生你自己生去。”“我是男人哪里生得出,你是我媳妇专门就是给我生儿子的。”姚舜英白了丈夫一眼:“瞧你那副德行!”
王文靖腆着脸轻了一口妻子,弯腰将儿子抱了起来,一边轻轻晃动一边得意地笑。姚舜英嚷道:“他睡着了你抱他做什么,仔细抱习惯了往后成日里要人抱着才肯睡。”王文靖一扬眉:“抱着睡便抱着睡,府里那么多丫头婆子怕什么!”姚舜英瞪了丈夫一眼:“你知道什么,小孩子就是睡着的时候长个子,你打扰他睡眠当心他往后长不高。”
王文靖哼了一声:“我的儿子哪里会长不高,说出去谁信。”姚舜英怒道:“你出去,我这大热的天不让洗澡浑身不舒服,你别来招我!”王文靖嘻嘻笑道:“你是担心自己身上味儿大,怕我嫌弃你吧。你瞎担什么心,你就是浑身发臭那也是我媳妇儿不是。”姚舜英抓起枕头丢了过去:“你才浑身发臭,滚出去!”王文靖一把接住,叹息道:“妹妹这生了儿子底气足多了,哥哥都不敢惹你了。罢罢罢,我走还不成吗,你别生气啊。”
王维丰的满月酒办得很隆重,京里的公卿之家有一半多来上门道贺。办完满月酒昌国公便递了请封王文靖为世子的奏章,皇上自然是大笔一挥表示同意。心里的大石头落了地,姚承恩和李氏毕竟牵挂着一众儿孙,不久便不顾姚舜英和姚子充赵掌柜的挽留,坚决踏上了返乡的路程,护送的当然还是秦冲。
被大家视为心头宝的王维丰小朋友身体康健,很少生病。只刚两岁便显露出了不凡的天赋,机敏灵活手脚的协调能力很强,于是他家大祖父说他是个天生的练武胚子,打算让他往后习武从军。他家二祖父很不高兴,说这孩子天资聪颖小小年纪教他念五言绝句便能背下,分明是个状元之才,从文才最合适。
他爹每每被拉去做仲裁,可他爹是个怂包,谁都不敢得罪,屡屡和稀泥结果两边都得罪了。问题是每回他爹灰头土脑地回到石榴院,她娘也冲他发脾气。理由是两个老头子揠苗助长,儿子太辛苦他这当爹的也不知道救儿子于水火之中。他爹是风箱里的老鼠两头,不三头受气。幸好他还有个姐姐乐仪,她可是他爹的贴心小棉袄,打小就跟他爹亲。这样的状况一直延续到他娘生下了他弟弟王维年为止。
他弟弟模样跟他差不多,也是白白胖胖的可爱模样,也是聪明伶俐一副很会念书的样子。按照大人的说法,他弟弟该是二房的孙子。这下他二祖父不跟他大祖父争他了,注意力全放到他弟弟身上去了。他大祖父很得意,挖空心思开始给他遍访名师,还将兵法一类的书也收拢了许多摆在他跟前。弄得她娘背地里一个劲的念叨摧残儿童侵犯人权什么的。不过他算看出来了,他娘其实也是个怂包,就知道躲在自己房里念叨,在他两位祖父跟前屁都不敢放一个。
他爹跟他二祖父一样也弄了个探花的帽子戴着,然后万岁爷将他放到户部任职去了。他爹是个做事很认真的人,虽然刚进去官职很小,可还是干得很卖力。套用他娘的说法是一副有为青年大干革命事业的架势。一分耕耘一分收获,他爹一步一个脚印,几年功夫便由一个八品照磨升到了从五品的员外郎。可他爹还是觉得自己升得慢,说侯三表舅和吴九叔叔都是正五品的郎中了。
他不明白他爹为什么非要跟他两个比,她娘说她爹那是小心眼,没事自找不痛快别理他。他大祖父也说他爹是何苦,说他爹真要那么想当大官,索性自己向朝廷提出不做昌国公了,让他爹做。他爹说那是两码事,硬是不让他大祖父请辞。
不过随着他姐姐长到了十二三岁,越来越好看,那些公侯之家的夫人太太们开始有意无意地探听他娘的口风之后,他爹的注意力就不在官职高低上头了。他的目光一个劲儿地盯着那些与她姐姐差不多大或者大着三五岁的哥哥们,神色阴冷叫人望而生畏。不过那些哥哥当中也有那不怕事的,比如范老将军家的小六哥哥和南乡侯家的曾大郎两位,来昌国公府还是来得比较勤快。
ps:
正文写到这里就算完了,还有四章番外写一下儿女的婚事。大家心疼侯三,就让他的遗憾在儿女身上补偿一下吧。
【由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