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风云先把所了解的新情况做了说明,然后表明了自己的态度,既然人家不欢迎我们,我们也没必要厚着脸皮非要去怀远镇,再说两路并进,各打各的,实际上对安东更有利,不但避免了内讧风险,还给己方掳掠高句丽创造了更好条件。
高虎、尔朱天啸、赤小豆铁衣、地骆拔巢、阿史德俞祁等五位雷霆军、龙骑军将领,立场鲜明,坚决支持李风云,紧随李风云之后表明态度,与其到怀远镇看人脸色、受人欺辱、遭人掣肘,倒不如独自攻击,自己打自己的,确保进退无忧。
酋帅们意见不一,踌躇不决。
阿史那咄尔率先提出质疑,“不去怀远镇就是抗旨,抗旨后果严重,如何解决?不去怀远镇就得不到源源不断的粮草辎重,我们的粮草危机如何解决?两路并进,东征兵力就分散了,而凭我们一己之力即便深入了高句丽腹地,甚至杀过鸭绿水,但若想攻陷平壤,显然力有不逮,如此一来,我们进退两难,不惜代价奋勇攻击的结果必定是与高句丽打个两败俱伤,最终白白便宜了卫府远征军,反之,若我们阳奉阴违,迟延不前,敷衍了事,此次东征极有可能无功而返,结果一损俱损,东都劳师动众却寸功未立,而我们亦未能实现预期目标,笑到最后的反而是高句丽。”
大贺咄罗随即表态,其想法与阿史那咄尔基本一致。契丹诸部倾巢而出,本意是想借助此次东征获得大量粮草,以帮助诸部度过眼前危机,当然了,若能灭亡高句丽,掳掠到丰厚物资,诸部落不但可以恢复元气,还能发展壮大,所以他们最关注的就是粮草辎重。如今怀远那边不欢迎,有意拿粮草辎重来遏制和削弱安东,绝了他们搭便车捡便宜的“路”,无奈之下也只好退而求其次,把目标对准高句丽。对契丹人来说,能否灭亡高句丽是次要的,重要的是倾尽全力掳掠高句丽,为此安东大军如何攻击,如何以最小代价赢得最大利益,遂成为商讨重点。
其他一些部落酋帅也表达了与阿史那咄尔、大贺咄罗大致类似的想法。
李风云笑了,大局已定,在怀远东征统帅部的有力“帮助”下,自己不费吹灰之力就达成了独自攻击平壤之目的。
李风云手指阿史那咄尔,“你的三个疑问,归纳起来实际上就一个问题,我们能否攻陷平壤灭亡高句丽。”
“我们不去怀远就是抗旨,不论理由多么充足都无法逃避这一罪责,而从目前形势来看,圣主诏令我们赶赴怀远明显就是一个陷阱,因为在怀远那边的蓄意阻挠和掣肘下,我们就算历尽艰苦抵达了怀远,也必将遭到明里暗里的一连串打击。”
“我们掉进怀远这个陷阱无力反抗,最终结果可想而知,既然如此,我们为何还要跳进这个陷阱任由宰割?我们不去怀远,不跳进陷阱,虽然戴上了抗旨的罪名,但我们掌握了主动,进可攻退可守,自身利益可以最大化。未来,我们一旦攻陷平壤灭亡高句丽,赢得东征最大利益,我们就是最后的胜利者,什么陷阱什么罪责都不复存在。”
“那么,我们是否有实力攻陷平壤灭亡高句丽?”
“答案是明确的,凭安东一己之力,不要说灭亡高句丽了,就连攻陷平壤都难如登天。”
李风云看看众人,莫测高深的一笑,“当然,奇迹是存在的,以弱胜强以少胜多亦是可能的,关键是,我们能否抓住那稍纵即逝的一线战机。”
帐内将领、酋帅们面面相觑,相顾无语。这句话若其他人说,大家必定嗤之以鼻,甚至众起而攻之,但李,大家就不敢反驳了。李风云的战绩摆在那,奇迹就在眼前,大家看不到的、抓不住的战机,不代表李风云也看不到、抓不住。
“战机在哪?”阿史那咄尔率先打破帐内的沉默,严肃说道,“若要攻陷平壤,必须具备三个基本条件,数倍于敌的兵力,强大的战斗力和源源不断的粮草武器,然而这三个基本条件,我们无一具备,除非你把安东的成功范例,完整复制到东征战场,但中土远征军已大兵压境,高句丽严阵以待,哪来的出敌不意攻敌不备?”
李风云微微一笑,胸有成竹,“没有机会,我们就创造机会。”
接着他站起来,走到悬挂一侧的地图前,把覆盖在地图上的黑布拉开,露出一幅辽东军事地形图。
地图上有两条醒目的粗大红线。一条红线起自辽水西岸的怀远镇,然后过辽水,到东岸的辽东城、乌骨城,再过鸭绿水,萨水,至平壤。这显然是东征主力大军的攻击路线。
另外一条红线起自扶余城,沿着高句丽西北部的青山北麓而行,这里毗邻靺鞨族的栗末部所在。然后红线越过晦发川,这里是靺鞨族回跋部的地盘。接下来红线进入高句丽的东北部也就是徒太山(长白山)的西南麓,从这里越过沸流水,抵达鸭绿水西岸的国内城。之后过鸭绿水,过萨水,至平壤。
这显然是安东大军的攻击路线。
这一看,大家都看懂了,情绪顿时高涨,当即三三两两讨论起来,帐内气氛非常热烈,但很快,各种问题也就接踵而至。
东征两路并进,怀远方向的远征军主力必然会吸引高句丽的全部注意力,而安东大军取间道而进,虽然距离远,路途艰险,但只要不出意外,必然可以起到“出敌不意、攻敌不备”之效果,运气好的话,安东大军或许就能打平壤一个措手不及,而高句丽人猝不及防之下,惊慌失措,一旦忙中出错,难逃覆灭厄运。
然而,计是好计,这里面却有个致命要害。扶余城距离平壤大约一千五百余里,因为走间道,一路穷山恶水,行军速度必然缓慢,乐观估计走完这段路要一个月左右的时间,那么在这么长的时间里,大军粮草如何解决?而更严重的是,因为孤军深入,一旦在平壤城下攻击受阻,陷入旷日持久的恶战,粮草武器又如何维持?
阿史那咄尔因此质疑李风云,“你不会信誓旦旦地告诉我们,平壤对你来说就是一座空城,可以一鼓而下吧?”
“当然不会。”李风云笑道,“解决粮草短缺有两个办法。”
李风云抬手指向地图上的晦发川,“靺鞨族的回跋部居住在这条大河的两岸。回跋部在靺鞨诸部落中实力强大,虽然它臣服于高句丽,但它与远东靺鞨诸部亦是亲密盟友,而远东靺鞨诸部之所以与高句丽保持兄弟关系,在高句丽对外征伐期间始终鼎力支持并肩作战,除了利益驱动外,与回跋部在靺鞨诸部联盟中拥有较大话语权有直接关系。”
李风云张开五指,用力一拍地图,“所以,我们吃掉它。”
此言一出,帐内将领、酋帅们当即领悟,尤其契丹人,更是相顾失色。
之前契丹人与靺鞨族都是高句丽的小兄弟,三方结盟共谋远东霸业,而在高句丽王高汤、高元父子执政期间,三方更是数次联手入侵辽西,而这正是中土下定决心远征高句丽的原因所在。中土大规模东征,高句丽走投无路唯有破釜沉舟背水一战,而契丹和靺鞨亦是唇亡齿寒,不得不倾力支持,这也是高句丽能在年复一年的战争中顽强坚持下来的原因之一。
如今契丹被中土征服了,接下来轮到靺鞨族了。李风云的意图很明显,他的远征大军不是途经晦发川,而是横扫晦发川,把回跋部连皮带骨头一口吃掉,如此既可以解决粮草短缺问题,又可以歼灭高句丽的藩属,还可以震慑远东靺鞨诸部,可谓一箭多雕。
接着李风云又指向地图上的鸭绿水。
“左武卫大将军、黄台公崔弘升是此次东征的选锋统帅。”李风云看看众将,意味深长地一笑,“如果崔大将军在我们兵临平壤城之前,包围乌骨城,陈兵鸭绿水,做出攻击平壤之态势,把平壤方向的高句丽军队吸引到鸭绿水一线,那么……”
李风云欲言又止,帐内将领、酋帅们却是眼前一亮,豁然大悟。
那么形势就对安东大军非常有利了,若安东大军不能一鼓拿下平壤城,则立即调转马头直杀鸭绿水,与崔弘升的选锋军前后夹击,先把鸭绿水一线的高句丽军队全歼了,然后既可以得到援兵,又可以得到粮草武器的补充,再打平壤就胜券在握了。
第九百九十三章 粟末?砣
李风云成功说服了诸种部落酋帅,而这些人正是实施长途奔袭平壤之计的最大阻碍,至于安东军其他将领,不论是李风云的嫡系还是李子雄、李浑等落难贵族,支持此计者必定是大多数,毕竟自身利益与此仗胜负有直接关系,为了胜利唯有竭尽全力,如果一味保存实力或者饱受友军掣肘,最终结果必定悲观。
决策拟定了,接下来就是商讨具体攻击方案。契丹人与靺鞨人是多年盟友,对靺鞨人很熟悉,对回跋部和晦发川亦是了如指掌,所以大贺咄罗、耶律铁力等契丹酋帅理所当然要献计献策。
李风云直接点名,请大贺咄罗简要介绍一下靺鞨族,并对晦发川一战发表自己的看法和建议。
靺鞨族主要居住在白山黑水之间,白山就是徒太山(长白山),黑水(松花江)则是远东一条大河。
靺鞨族有七大部落,自南向北分别是粟末部、白山部、伯咄部、安车骨部、拂涅部、号室部和黑水部。
靺鞨七大部落中,以粟末部实力最强。粟末部居住在粟末水两岸,而粟末水就是黑水(松花江)的上游。粟末部鼎盛时期,其一个部落的实力就可以与扶余、高句丽正面对抗。一百多年前,长达七百余年历史的扶余国败亡,高句丽和粟末部随即为争夺扶余国土而大打出手,双方一打就是百余年,直到四分五裂的中土统一后迅速强大起来,严重威胁到远东安全,双方才握手言和。
实力稍次的是居住在黑水中下游(松花江)的黑水部,但因其距离粟末水有数千里之遥,居住环境非常恶劣,尚处在茹毛饮血的蛮荒时期,不论对居住在黑水上游的粟末部,还是对高句丽、室韦、契丹等诸种异族,都无法构成威胁,所以至今不被远东各大势力所关注。
如此一来,靺鞨族就有了南北之分,南部是以居住在粟末水两岸的粟末部为首的诸部落联盟,这个联盟里包括居住在徒太山的白山部,居住在黑水河中上游的伯咄部和安车骨部,俗称粟末靺鞨;北部则是以居住在黑水中下游的黑水部为首的诸部落联盟,这里联盟里包括拂涅部和号室部两大部落,俗称黑水靺鞨。
“今天我们要攻击的对象,就是粟末靺鞨,而目标则是粟末靺鞨所属的回跋部。”
大贺咄罗站在地图前,手指在地图上的粟末水中上游、徒太山一带划了个圈,然后停在了地图上的晦发川上。
“说到粟末靺鞨,我们就不得不提到粟末部的一对兄弟,一对名震粟末靺鞨的勇士,瞒咄和突地稽。”
瞒咄是粟末部酋帅,突地稽是他的弟弟,兄弟两人大约在先帝开皇中后期,率军横扫以粟末水(松花江上游)为中心的广袤地区,一口气吞并了二十余个小部落,并迫使白山、伯咄和安车骨三个大部落俯首称臣,歃血结盟,实力因此倍增,而粟末靺鞨这个俗称也正是由此而来。
这是先帝开皇中后期,亦是高句丽王高汤雄心勃勃开创远东霸业之时,而粟末靺鞨的迅速崛起不但严重威胁到高句丽的侧翼安全,也严重影响到了高句丽的霸业,于是高汤决心击败粟末靺鞨,随即联合黑水靺鞨,还有室韦、契丹等诸种异族,四面包围粟末部,同时收买贿赂白山、伯咄和安车骨等大部落,策反离间回跋、大莫卢、覆钟等小部落,从内部分裂粟末部。
与此同时,瞒咄也决心击败高句丽,南下拓展疆土,于是他一方面遣使向中土称臣,借助中土的力量牵制高句丽,一方面则联合百济、新罗,密谋前后夹击高句丽。
先帝开皇后期,粟末靺鞨和高句丽撕破脸,瞒咄和高汤大打出手,但粟末靺鞨的联盟过于松散,内部矛盾激烈,而百济和新罗又坐山观虎斗,试图渔翁得利,结果数年之后,粟末靺鞨内部分裂,瞒咄兄弟连连败北,覆灭在即。
关键时刻,中土“出手”了。当时中土要集中力量分裂和削弱突厥汗国,无暇东顾,面对远东诸虏的频繁入侵只能被动防御,突然看到远东诸虏内部打起来了,顿时喜出望外,马上派出使者赶赴粟末部,给瞒咄兄弟以有力支持,并做出承诺,一旦事不可为,可以举族迁徙辽西,以保存实力,徐图后计。
开皇末年,瞒咄兄弟众叛亲离,难以为继,只好带着八个忠诚于他们的附属部落,数万人口,数千控弦,从高句丽和其他背叛部落的围追堵截杀出一条血路,南下投奔中土,徙居于辽西境内。
圣主登基不久,瞒咄病逝,其弟弟突地稽统领部众。中土第一次和第二次东征,突地稽率军出征,屡建功勋,官拜金紫光禄大夫、辽西太守、扶余侯,成为东北疆一位实权虏姓大将。
大贺咄罗把瞒咄和突地稽兄弟的故事说完之后,帐内诸将对这个故事背后所蕴藏的讯息也就有所估猜了。
首先,粟末靺鞨不但长久以来与高句丽争夺扶余故地,还对高句丽觊觎已久,垂涎三尺,此刻恰逢高句丽遭到强大中土年复一年的打击,奄奄一息,苟延残喘,正是乘火打劫、落井下石的最好机会,粟末靺鞨岂能错过?
其次,粟末靺鞨并不是铁板一块,其联盟内部诸部落既然背叛过瞒咄、突地稽兄弟,当然也不会始终信守承诺,明知高句丽灭亡在即了,还继续与其并肩作战。退一步说,粟末靺鞨即便有些部落诸如回跋部坚信唇亡齿寒,坚持与高句丽并肩作战,那也是少数,大多数部落都会明哲保身,甚至窥伺一侧,寻找机会捡便宜。
由此可以做出一个假设,假设粟末靺鞨对高句丽的支持是一个阴谋,是蓄意借助中土的力量消耗和削弱高句丽,只待高句丽坚持不住了,崩溃在即了,再予其以致命一击,以灭亡高句丽来壮大自己,那么今日东征战场上的形势就很复杂了,安东军对晦发川的攻击就要有所取舍,而不是一味地盲目杀戮,以免错失利益最大化之良机。
“今日粟末靺鞨有三十余大小部落,以粟末、回跋、白山、伯咄和安车骨五部实力最强,以粟末部莫弗铁骊、回跋部莫弗乙典和伯咄部莫弗涅刺最为勇悍。”大贺咄罗继续说道,“在过去两年里,粟末靺鞨始终与高句丽人并肩作战,但据我所知,真正兑现承诺派兵进入高句丽参战的部落,只有粟末、回跋和白山三个部落以及附属于它们的小部落,因此满打满算不会超过两万人。”
说到这里,大贺咄罗看看帐内奚族诸将,目露冷色,“正因为粟末靺鞨有一半多部落的军队集中于扶余城和晦发川一线,距离我契丹近在咫尺,对我契丹形成了威胁,所以奚族才在去年夏天向托纥臣水一线发动了大规模攻击,试图陷我契丹于腹背受敌之困境,给我契丹以重创。”
辱纥王雷、处和苏支等奚族将领面无表情,一言不发,对大贺咄罗的突然“发难”根本不予理睬。
李风云果断阻止,不让大贺咄罗“借题发挥”,“莫弗是否想告诉我们,今年,或者就是现在,晦发川两岸已经集中了大量粟末靺鞨的军队?”
“我不能确定,需要派人打探。”大贺咄罗说道,“不过考虑到去年中土军队攻克扶余城,兵进弱洛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