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雅看到杨续始终不说话;不得不继续解释。
卫文升之所以走这步棋;原因就在如此;就是圣主和宗室都会把仇恨记在关陇本土贵族头上;把关陇本土贵族逼到悬崖边上;逼得他们不得不到东都战场上舍命相搏。
鹬蚌相争;渔翁得利;以杨玄感为首的河洛人和以韦氏为首的关陇本土贵族两败俱伤之后;朝堂上的保守力量就不堪一击了;如此便能给圣主和改革派赢得逆转危局的机会;毕竟连续两次东征失利在军事上和政治上给圣主和改革派造成的打击太大了;如果不能利用这场兵变给保守势力以沉重打击;圣主和改革派必将失去绝对权威;改革必将停滞甚至倒推;而如此一连串的叠加打击;必将置圣主和改革派于倒塌之危。
兵部侍郎明雅的解释很有水平;他名义上把罪责都推给了关陇本土贵族;但实际上明确告诉宗室;这是圣主和改革派所愿意看到的局面;圣主和改革派为了拯救自己;为了牢牢掌控权柄和维持改革的进行;肯定会支持卫文升这种“壮士断臂”之举;圣主肯定愿意牺牲弘农杨氏来确保中央集权改革的持续进行。总之一句话;在圣主和改革派眼里;为了建立和完善中央集权制;为中土夯实大一统的基础;任何东西都可以牺牲;弘农杨氏一样可以牺牲。
杨续听懂了;冰冷的脸色起了些变化;他意识到事情比自己想像得更严重;兄长杨恭仁显然比自己更加了解圣主;知道圣主在关键时刻极有可能牺牲弘农杨氏;所以未雨绸缪;想方设法保全弘农杨氏;保全宗室力量;以防不测。
“某会如实转告大王。”杨续终于开口;算是接受了明雅的解释。
明雅紧悬的心顿时放了下来;他和卫文升等人最担心的就是宗室因为愤怒而失去理智;一旦蔡王杨智积在杨玄感西进入关的时候提供帮助;或者视若无睹任其通过;甚至在前方激战之际突然于后方倒戈;那就麻烦了。
“东都之战;同轨公(卫文升)并无胜算;但形势不由人;如今他也只能一往无前;殊死一搏。”明雅抚须叹道;“只是如此一来;东都恐怕就有覆没之危了。”
杨续心领神会。
关陇本土贵族现在处在两难窘境中;如果不与杨玄感拼个你死我活;将来圣主和宗室必定血腥报复;卫文升以自己行将就木之躯把整个关陇本土贵族集团都拖进了“刑场”;反之;如果与杨玄感拼个你死我活;两败俱伤;实力削弱了;关陇本土贵族集团将来就是砧板上的鱼肉;只能任由圣主和改革派宰割了;所以西京大军到了东都战场后;虽不至于消极怠战;但也不会舍生忘死;极有可能与杨玄感形成僵持;把杨玄感拖在东都战场上;以等待其他各路援军的来临;最大程度地保存实力。
这种局面下宗室的态度很重要;如果蔡王杨智积公开支持卫文升;旗帜鲜明地反对杨玄感;做出为了国祚宁愿牺牲弘农杨氏之姿态;必定能在政治上向西京方面施以重压;从而迫使西京大军能在东都战场上有所作为;即便把东都打成废墟;也绝不能让杨玄感攻陷东都;让圣主的脸再一次被打;威权再一次受损。
杨续沉思良久;做出了“转告”蔡王的承诺。
明雅带着希望告辞离去;但一夜过后;六月二十三清晨;西京大军拔营起寨;在晨曦中踏上征程;而卫文升等人“翘首期盼”的蔡王杨智积依旧没有出现;弘农郡府也没有派出一兵一卒加入东都平叛。
卫文升等人非常失望;不过这符合蔡王杨智积的风格;蔡王一向谨小慎微、明哲保身、缩着脑袋过日子;宁可不作为;也不错误作为;只是如此关键时刻;蔡王的沉默实际上就是无声的抗议;代表这位“老好人”已经愤怒到了极致;已经到了忍耐的极限;已经连虚伪的笑脸都吝啬不给了。
六月二十三;荥阳战场。
韩相国率军抵达荥阳;包围荥阳的军队一夜暴涨。
郇王杨庆果断下令;弃守荥阳;突围南下;直奔首府管城而去。
顾觉进驻荥阳。韩相国和吕明星则率军直杀通济渠;继续东进;要以最快速度拿下金堤关。
六月二十三;黎阳战场。
齐王继续攻打黎阳城;攻势依旧“猛烈”;同时敦促河北讨捕大使崔弘升、涿郡副留守陈棱尽快赶赴黎阳城下会
崔弘升和陈棱均以就近剿杀叛贼为借口;滞留于内黄和汤阴;迟迟不向黎阳靠拢。
齐王的“威胁”之意太明显了;他就是要利用黎阳来影响甚至控制整个局势的发展。大运河要持续断绝;东都要旦夕不保;这场风暴要越来越大;以此来迫使圣主放弃二次东征;让圣主和中枢再一次遭受重创;唯有如此他才能最大程度地攫取政治利益;即便夺取不到皇统;最起码也要保证他和他的政治势力能够生存下去;暂无灭顶之灾。
崔弘升和陈棱约定;不论行省如何决策;他们都要与齐王保持安全距离;务必把齐王“困”在黎阳;不让齐王进京以致风暴失控;当然了;如果白马那边的彭城留守董纯有所异动;他们就要注意了;防止齐王金蝉脱壳;在他们眼皮底下飞马进京。
这天黄昏;西京大军抵达常平仓;距离弘农宫已近在咫尺;距离陕城也就剩下几十里路程了。
卫文升接到了行省从水路送来的紧急文书;而这封文书的内容表明当前形势愈发恶化;除了东都被叛军完全包围;与行省失去联系外;最重要的就是齐王进入了黎阳战场;控制了南北大运河;抢占了先机;让中央陷入了被动。
对卫文升来说;现在顾及不到黎阳方面的局势;当务之急是以最快速度杀进东都战场。他只有抢在齐王的前面杀进东都;才有可能阻止齐王进京;或者在齐王进京后阻止其与杨玄感结盟。
然而;函谷关已被杨玄感攻占;如果西京大军由崤、渑一线直杀东都;则必然受阻于函谷关;于是有人提议改走水路;沿大河而下;由邓津、孟津方向登陆杀进东都战场;既安全又稳妥;但此策等于敞开大道任由杨玄感西进关中;理所当然遭到了大多数人的反对。
卫文升反复权衡;迟迟拿不定主意。
。。。
。。。
第五百一十五章 弱点
民部侍郎韦津和持书侍御史杜淹态度坚决;西京大军必须从崤、渑一线进军函谷;把杨玄感西进入关之路彻底阻绝;以酎合其他各路援军把杨玄感包围在东都。
这一策略符合关中人的利益;既能阻止杨玄感入关;又能利用杨玄感摧毁东都;一石二鸟;至于齐王是否进京;进京后是否与杨玄感结盟;他们并不关心;不论结果如何他们都乐见其成;东都风暴刮得愈大;对他们就愈有利。
兵部侍郎明雅认为;杨玄感若想入关;首先必须击败西京大军;否则他在入关过程中;前有堵截后有追兵;一旦受阻于潼关之下;则必败无疑;所以明雅认定;杨玄感攻打东都之举;实际上就是诱敌之计;就是把西京大军诱进东都战场;一决死战;至于齐王;根本不在杨玄感的考虑之列;否则杨玄感举兵之初就会与齐王结盟;就会拥戴齐王登基称帝;如此便占了天时地利人和;也不至于像现在这般困窘不堪;非要把自己陷入绝境;以求置之死地而后生。
“杨玄感试图一决生死;我们偏不遂其所愿;就是不与其决战;一直把他拖在东都战场上。”明雅说道;“随着各路援军陆续来临;杨玄感深陷死地;生机尽绝;再无逃生之可能。”
“杨玄感若放弃东都;倾力入关怎么办?”杜淹质问道;“谁能阻挡其入关之路?”
“弘农有蔡王;而蔡王若想保全自己;就必须在弘农阻击杨玄感;退一步说;即便蔡王阻击失败;还有潼关天险;如此便能给代王调兵支援潼关赢得了充足时间;只待右武卫将军皇甫无逸和武贲郎将令狐德润增援而至;则潼关固若金汤。”明雅手指地图;详细解说道;“杨玄感离开东都之后;东都之围可解;拯救东都之功唾手可得;接下来我们便可衔尾追杀。与此同时;黎阳那边的局势也随之变化;齐王再无进京之可能;崔弘升、陈棱等各路援军随即可以渡河南下;跟在我们后面追杀杨玄感;如此杨玄感必败无疑;更无进关之可能。”
“反之;若我们由崤、渑一线东进;首先就有中伏之忧。虽然莘公(郑元寿)目前还控制着渑池;但他被困城中;对叛军的动向知之甚少;一旦叛军利用地形优势潜伏于崤山之中;则我们有全军覆没之危。退一步说;就算我们安全抵达渑池与莘公会合;顺利杀到函谷关下;但接下来杨玄感必定倾力而出;决战还是不可避免。我们赢了;当然皆大欢喜;输了;一溃千里;杨玄感衔尾追杀;则大事去矣;那时蔡王有了我们这个替罪羊;还会在弘农拼死阻击?潼关措手不及;留守潼关的刘纲仅有八百卫士;他是否能坚守到西京援军的来临?”
明雅话音刚落;杜淹便再次发出质疑;“你肯定杨玄感要与我们一决死战?”
明雅点头;“对此某有绝对把握。”
“既然杨玄感要与我们决战;并且有信心击败我们;那战场位于何处;才能让他在胜利之后;把所得利益最大化
杜淹这句话问得好;明雅苦笑无语。
杨玄感通过决战来赢得生机;但生机是不是就只有杀进关中一条路?肯定不是;如果杨玄感通过这场决战给了西京以重创;又拿下了东都;并与齐王结盟共建了皇统;那么他的未来就很好了;他有足够资本与西京达成政治妥协;他不需要进关就能赢得关陇的支持;于是这场兵变的目的就达到了;中土的保守势力以齐王为大旗;以关陇和中原为地盘;与圣主和改革派相抗衡。
这才是一决生死的决战;这才是杨玄感和兵变同盟的利益诉求;而杜淹之所以一语中的;并不是因为他站得高看得远;而是因为卫文升等改革派;明雅等山东人始终不相信关陇本土贵族;始终抱着戒备之心;始终担心这是保守势力联手操控的一个旨在推翻圣主和改革的阴谋;于是处处设防。
明雅为什么不愿意西京大军由函谷关方向杀进东都?就是担心双方联手做戏;结果就像裴弘策、郑元寿一样;帐下大军纷纷倒戈;不战而溃;杨玄感的实力膨胀、膨胀再膨胀;然后关陇、河洛、齐王三大政治势力联手分裂中央;摧毁改革;摧毁统一大业。所以他坚决要求西京大军先与中央会合;在尚书行省的统一指挥下作战;以便中央牢牢掌控形势的发展。
杜淹为什么坚持杀向函谷关?他就是担心这支军队被中央控制了;而关陇人没办法控制尚书行省的最终决策;一旦与行省内的改革派;或者山东、江左人纠缠不休;贻误了战机;让杨玄感杀进了关中;那最后倒霉的就是关陇人了;所以杜淹宁愿让卫文升指挥这支军队;也不愿这支军队被中央所利用。
另外他肯定杨玄感要决战;要把西京大军诱到东都城下决战;如果走水路;西京大军直接到了东都城下;决战不可避免;但那是背水一战;尚书行省和山东人都不值得信任;西京大军一旦败北;必定是全军覆没;反之走陆路;杨玄感若想把他们诱到东都城下决战;就必须放弃函谷关这道天险;而西京大军一旦控制了函谷关;那就进退无忧了;即便在东都城下打败了;还可以从函谷关撤离;不至于被杨玄感赶进大河里活活淹死。
杜淹的质问最终“击败”了明雅;赢得了卫文升的支持。
既然杨玄感要把决战胜利之后的利益最大化;那他就必然把决战战场选择在东都城下;既然决战战场在东都城下;那杨玄感为了把西京大军诱进去;就必须放弃函谷关;而西京大军只要控制了函谷关;则进退无忧;首先立于不败之地。当然了;如果杨玄感不愿放弃函谷关;那正遂了关中人的心愿;既阻挡了杨玄感入关之路;又能利用杨玄感摧毁东都;还无需与杨玄感一决生死;多好的事;一举多得。
就在卫文升等人为支援东都的路线而争执不休的时候;渑池战局已经发生了变化。
六月二十三;位于千秋亭的杨玄感军队突然向新安城发动了攻击。郑元寿果断弃守新安;集中兵力死守渑池;但到了下午更多的军队从函谷关方向杀来;把渑池围得水泄不通;郑元寿无力回天;除了向行省报警;向西京求援外;再无拯救之策。
叛军射书城内;杨玄感已攻陷东都;齐王正在进京途中;而元弘嗣亦在弘化举兵;目前正在南下攻打西京;整个形势对兵变同盟非常有利。
渑池守军惊慌失措;士气低迷。郑元寿竭力辟谣;但无济于事;就连他自己都无从辨识这些消息的真假;更不要说那些普通将士了。
二十三夜;联盟主力从新安城方向横渡谷水;在夜色掩护下急速向崤城进发。
同一时间;杨玄感率主力大军正大踏步推进;距离渑池越来越近。
就在这时;一位从华阴飞马赶来的杨氏族人;找到了杨玄感兄弟;告诉了他们一个惊天噩耗。
午夜;谷水岸边;李风云和李密并肩而立;一边享受着徐徐凉风;一边低声笑谈。
突然;一阵急骤的马蹄声由远及近;呼啸而来;霎那间打破了黑夜的静谧;给人一种紧张窒息之感。很快;一支火龙出现在李风云和李密的视线里;风驰电挚一般迅速;接着一队骑士的身影渐渐凝实;越来越清晰。
李密看出这队骑士来自杨玄感的亲卫团;立即意识到出了大事;当即向李风云打了个招呼;匆忙迎了上去。
在激烈的战马嘶鸣声中;骑士队停了下来;一个全身甲胄的骑士飞身下马;迎上李密;躬身致礼后;在李密耳边小声说了一番话。
李密转身走回李风云身边;望着他;目露震惊之色。
“东都那边出事了?”李风云问道。
李密摇摇头;苦叹;“你说中了。”
李风云苦笑无语。
“为什么?为什么要做出这等人神共愤之事?”李密义愤填膺;忍不住厉声叫道;“这都是为了什么?”
李风云伸手拍拍李密的后背;示意他平静心情;稍安勿躁。
李密强忍怒气;摇头叹道;“这是血海深仇;是不死不休的仇恨。”
李风云微微皱眉;看了他一眼;说道;“冷静;一定要冷静;这是兵变;不是仇杀。”
“某可以冷静;某可以把这场决战作为实现兵变目的的重要手段;但杨氏兄弟能冷静下来吗?那些誓死效忠老越公的门生弟子们能冷静下来吗?”李密愤怒地一挥手;指着那队飞驰而来的骑士叫道;“你知道他们来于什么?越公给你一个承诺;请你在这场决战中务必竭尽全力;然后你就可以离开;离开东都;去你想去的地方;甚至;他愿意把远在荥阳战场上的韩世谔和顾觉的军队全部交给你;以补偿你在这场决战中的损失。”
李风云暗自长叹。人都有弱点;杨玄感兄弟之所以权势显赫;都是老越国公杨素给予的;老越国公就是他们的致命弱点;而如今这个弱点被对手刺中了;他们兄弟的理智也在瞬间丧失。
“把兵变当作仇杀;兵变还能成功吗?”李风云无奈苦叹。
李密亦是苦叹;“谋事在人;成事在天;听天由命吧。”
。。。
。。。
第五百一十六章 稳中求利
六月二十四;荥阳战场;韩相国、吕明星率军横渡通济渠;向金堤关推进。
同日;黎阳战场;齐王还在“猛攻”黎阳城;而崔弘升和陈棱还在一边默契“观望”;虽然行省于六月二十一下达命令;要求他们竭尽全力收复黎阳;但中央的命令被这三人直接无视了;三人均信誓旦旦回复行省;正在联手攻击;实际上阳奉阴违;各忙各的。
另外武贲郎将陈棱还奏报行省说;在他后方两百多里外的邯郸、滏阳一线有太行贼杨公卿为祸;而在安阳和滏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