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隋》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战隋- 第172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将军;据我们从荥阳郑氏得到的消息;将军利用通济渠危机;与齐王达成了某种默契。”李安期看到李风云非常坦诚;于是也透露了一些机密;“某很好奇;将军与虎谋皮;所图为何?仅仅是为了解决眼前的生存危机?”

    荥阳郑氏与赵郡李氏共享机密讯息;这对李风云来说一点也不意外;意外的是;荥阳郑氏凭什么怀疑自己是李氏血脉?

    “首要目的是南北战争。”李风云直言不讳地说道;“南北战争不能败;长城防线不能丢;恒代边陲更不能失守;这直接关系到中土的命运;关系到中土千千万万生灵的存亡;如果任由中土的统一大业分崩离析;重蹈五胡乱华之覆辙;则你我等皆为千古罪人;遗臭万年。”

    “第二个目的是北上河北;据河北而称霸。”李风云指指四周;“中原乃四战之地;齐鲁偏守一隅;而江左有水土不服之患;均不是称霸之地;亦没有一统中土之潜力;所以;某的目标是河北;是利用齐王之力;利用南北战争之机会;北上河北成就一代霸业。”

    李百药、李安期父子已不再震惊;虽然李风云所谋划的大布局实在是惊天手笔;但两人皆认为理所当然;李德林之子哪一个不是惊艳绝伦之辈?

    。。。

第两百七十六章 都有难处

    李风云很坦诚;而这种坦诚无疑增加了双方之间的信任;虽然李的都是对中土未来的推演和据此推演所制定的未来规划;实质上就是一些虚无缥缈的东西;但双方之间的合作;都是基于对未来的预期;只要彼此能够预期谋利;那便有合作的可能。

    然而;李百药父子并不认同李风云对中土未来的悲观预期;他们认为李风云的推演虽然有理有据;但掺杂了太多的个人因素;使得这种悲观预期明显有利于义军今后的发展壮大。不过李百药父子无意在这件事上发表意见;未来本来就不可预测;每个人因为所处位置环境不同对未来的预测也不一样;李风云对未来的预测即便悲观;其中所蕴含的讯息却非常丰富;正好有助于父子两人了解和认识他。

    “如此说来;将军是拿南北大战为诱饵;钓上了齐王这条大鱼?”李安期一语双关地问道。

    “谁是鱼;谁是渔翁;目前尚无定论。”李风云摇手说道;“在某看来;成王败寇;谁能笑到最后;谁就是渔翁。”

    “那在将军看来;齐王的胜算有多大?”李安期追问道;“圣主是否会给他居外发展的机会?如果圣主不给他这个机会;齐王能否坚持到底?”

    “居外发展之策;实际上是一把双刃剑。”李风云笑道;“圣主把齐王关在牢笼里;看上去是掌握了主动;但实际上极度被动;长此以往;圣主在皇统上的回旋余地越来越小;反之;任由齐王逃出牢笼;看上去是齐王掌握了主动;但实际上正好相反;掌握主动的恰恰是圣主。齐王追求的是皇统;而能给予齐王皇统的只有圣主;所以圣主只要善加利用皇统;便能灵活运用齐王这把双刃剑。用好了;齐王帮助圣主完成了大一统改革;皇统就是齐王的囊中之物;反之;若齐王蓄意阻碍圣主推进大一统改革;那么圣主必定会在最短时间内将其彻底摧毁。”

    李百药父子都听出来了;李风云并不看好齐王;纯粹是在利用齐王争取发展壮大的机会;但问题的关键不在于李风云怎么想;而是齐王有誓死夺取皇统的决心;这足以⊥李风云有机会与虎谋皮了。皇统对齐王来说就等同绞索;现在绞索就套在齐王的脖子上;他若想活下去;就必须斩断绞索;就必须赢得皇统;这就是他的命;而李风云对他夺取皇统有难以估量的价值;为此就算他明知李风云算计他;也只有忍了;谁叫他实力不济?

    “听将军的意思;就算南北战争爆发了;就算齐王在南北大战中建下了盖世功勋;也依旧赢取不了皇统。”李安期试探道;“某的理解是否有误?”

    李风云微笑点头;“当今中土;大一统改革是不可逆转的历史潮流;顺应潮流者必昌;逆流而行者必亡。齐王为了皇统;或许已经打算改弦易辙;要顺应潮流;但可惜的是;支持他的人绝不允许其改弦易辙;否则齐王不要说夺取皇统了;连小命都无法保全。”

    李百药父子深有同感。改革必有代价;而中土的贵族阶层尤其是豪门世家;是大一统改革的代价承担者;所以这是一场你死我活的斗争;没有妥协的可能;因此在对齐王能否以常规手段赢得皇统的预测上;李百药父子和李风云的看法不谋而合。

    齐王若想赢得皇统;唯有武力;舍此以外;唯有指望奇迹了;而奇迹是非常渺茫的希望;但是;有希望总比没有希望好;不论是齐王还是支持齐王的关陇本土势力;现在都在努力争取一线希望;都在指望奇迹的发生。

    “如果将军预测正确;圣主为发动第二次东征;不得不在东都做出一系列的妥协和让步;那么齐王必能继续留在戡乱战场上;当然;前提是;他拒绝圣主的召唤;拒绝与圣主一起参加东征。”李安期若有所思的说道;“齐王与圣主之间的矛盾将因此而进一步恶化;而这一趋势将迫使齐王不得不加快发展速度;而要加快发展速度就必须稳定地方;就必须完成戡乱;在这种局面下;将军和联盟又将如何生存壮大?是否会渡河北上;转战河北?”

    “齐王居外发展;前提是戡乱;失去了这一借口;如何居外?”李风云笑道;“所以;在南北大战爆发之前;齐王若想长久居外;就必须养寇自重。”

    养寇自重?李百药父子面面相觑;随即恍然。这大概就是李风云之所以能说服齐王;而齐王之所以敢于实施居外之策的重要原因吧。在齐王看来;寇就是寇;不论怎么养都成不了气候;都始终是手里的棋子;孰不知李风云正是要借此机会发展壮大;一旦“养寇自重”变成了“养虎为患”;齐王失去的就不是皇统;而是杨氏的国祚了。只是;以中土一统以来国力的蒸蒸日上;以今日杨氏国祚之稳固;以齐王之自信;焉能相信“养寇”不成反为患?

    “段使君请先生来此;目的何在?”李得够多了;在李百药父子的心中或多或少都能赢得一些信任;所以李风云终于转到了正题上。现在应该轮到你们向我透露一些真实有用的讯息了。

    “段使君急于离开鲁郡;离开这块是非之地。”李安期笑道;“段使君推断;将军不但与崔氏有相当程度的默契;与齐王和关中韦氏亦建立了某种默契;所以鲁西南对他来说处处都是陷阱;步步惊心;遂萌生退意。正好传闻东征失利;圣主明年要继续攻打高句丽;而段使君恰为圣主所信任;于是他决意借此机会重返卫府;追随圣主征战辽东。”

    李安期没有明说段文操遣使来此的目的;但字里行间表述得很清楚;段文操要走了;而且很快就要走;在段文操走之前;双方可以合作;只要李风云确保鲁郡局势不会急骤恶化;只要确保段文操可以平平安安的离开;那么段文操将给李风云足够的回报。

    李风云敏锐地捕捉到了其中所蕴含的机会;无疑;若联盟能够抓住这个机会;必定有效缓解粮食危机。

    “圣主即将返回东都;鲁西南即将掀起戡乱**;某即将深陷四面包围之中;虽然某与某些人可能存在某种默契;但你们应该很清楚;某的价值在于实力大小;实力大;某的价值就越大;对手给予的默契也就越多;反之;对手会毫不犹豫的张开血盆大口;把某一口吞掉。”李风云当即试探道;“段使君既然要离开鲁郡;临走之前当然要照顾到鲁人利益;尤其是平民百姓的生存;为此;彼此之间是否可以保持克制;能不打仗的就不要打;能避免的冲突就尽量避免。”

    李风云一语双关;说得含含糊糊;李百药若有所悟;而李安期却颇为疑惑;想了片刻;直接问道;“将军最为迫切需要的是什么?”

    “粮食。”李风云也直言不讳了;“秋粮很快就要收割;只要段使君给某一口粮食;某就保鲁郡平安。”

    这个承诺太重了。段文操之所以焦虑不安;原因正在如此。

    今春李风云西征中原;给了鲁郡喘息的时间;再加上段文操和留守蒙山的陈瑞、韩曜互为默契;彼此都不进攻;一个固守城镇;一个戍卫乡野;一团和气;结果田里的庄稼长势喜人。眼看就要秋收了;李风云却率数万联盟大军回来了;双方实力对比发生了重大变化;彼此间的默契不复存在;可以肯定;李风云要抢粮食;而他一旦动手抢粮;遭殃的可不仅是官府和地方富豪;还有普通百姓;这些人一窝蜂地逃进城镇避难;段文操怎么办?他只有派出军队攻击李风云;双方开战。然而;菏、泗一线有齐王杨喃;彭城方向有崔德本;这些人为了保全自己的利益;保障所在“地盘”的平安;理所当然默契配合李风云;任由李风云“肆虐”鲁郡;如此一来;段文操内无重兵;外无支援;就算勉强守住了瑕丘等重要城镇;却无法挽救鲁郡的恶劣局势;必会遭到圣主和中枢的责斥;到那时他不要说重返卫府追随圣主东征了;恐怕连头上的官帽子都保不住。

    现在李风云给了段文操承诺;只要你我在秋粮的分配上达成一致;那我就不会祸乱鲁郡;更不会与你开战。这个条件对段文操来说根本不算难事;相反他还赚了;如果双方当真为抢粮食而开战;以鲁军目前的实力;肯定打不过联盟;也抢不到什么粮食。而对李风云来说;鲁郡这点粮食不够他养活军队;他必须集中力量去更富裕的地方抢粮食;为此他需要稳定的大后方;需要与段文操达成默契;如果李百药父子没有来;李风云实际上也打算派人去主动联系段文操了。

    。。。

第两百七十七章 段文操的条件

    双方谈得很融洽;一直持续到深夜;只是晚饭过后双方谈话的内容就非常广泛了;除了中外大势外;主要内容都集中在山东人和关陇人的矛盾冲突上;集中在大一统改革对豪门世家所造成的危机上;以及赵郡李氏诸房子弟这些年倍受打击和遏制处境艰难;不得不积极图谋翻身之策上。

    或许是因为李百药父子把李风云当作了至亲血脉;也或许是因为李风云希望赢得赵郡李氏的支持;双方在深入交流中均给了对方想当程度的信任;可谓知无不言;言无不尽;除了涉及到一些核心机密外;双方都很坦诚;而这种坦诚对待;让双方彼此了解的同时;在诸多观点策略上的冲突也一一呈现。

    李百药父子对中土未来持乐观态度;所以在解决核心矛盾的问题上;保守而温和;而李风云对中土未来非常悲观;正因为如此;李风云解决核心矛盾的手段很激进;很暴力;由此给山东人带来了难以估量的巨大风险;一旦李风云失败;山东人受其连累饱受打击;损失惨重;那么山东人在未来很长一段时间都无力抗衡关陇人;甚至有可能就此失去东山再起的本钱;一蹶不振。为此;李百药父子在许多重要问题上阐述了自己的看法;虽然没有明确反对李风云的观点;但也没有蓄意隐藏赵郡李氏在这些问题上所持的立场;这样双方等于把分歧摆在了案头上;接下来双方能有多少程度的合作一目了然。

    李风云与崔氏谈过合作;现在又与李氏谈合作;但不论是崔氏还是李氏;都只顾眼前利益;只想利用李风云为自己谋取利益;而不愿建立互利互惠式的合作;更不要说支持李风云发展了;这让李风云失望之余;对中土豪门世家和门阀士族制度不可逆转的走向败亡的命运有了更为深刻的理解。

    豪门世家有着世代传承的丰厚的文化和簪缨底蕴;还有着上千年的家族荣辱兴衰史;它们的子孙对自己的家族都有着神一般的崇拜;认为自己的家族与天地共存亡;所以对家族实力也就产生了一种无所不能的自信;而这种近乎盲目的自信一定程度上蒙蔽了他们的眼睛;损害了他们的智慧;结果他们坚信;只要他们坚持;中土的改革派就一定会向保守派妥协;中央集权制度就一定会向门阀士族制度让步;而中土“大一统”进程的实质应该是融合;政治文化等等全方位的融合;而不是单纯的代替;以旧有存在的死亡;让路于新生存在的成长。这种顽固而脱离时代的旧观点;使得他们错误的解读了中土政局;使得他们执着于以政治手段解决核心矛盾;所以崔氏也罢;李氏也罢;都不能接受李风云的激进和暴力手段;都不愿看到山东人的利益因李风云的野蛮和冲动而严重受损;因此他们只想与李风云保持秘密的、短暂的、以利用为目的的、有条件的合作;只想让李风云做一只挣扎在生死线上可以给他们带来利益的野狼;而不想看到李风云变成一只无坚不摧严重威胁到他们生死存亡的洪荒猛兽。

    李风云虽然失望;但他也清醒地知道当前局势下;自己的确没有赢得豪门鼎力支持的可能性;毕竟现在中土政局还没有走到崩溃的绝境;国内局势也还没有陷入混乱一发不可收拾的地步;豪门世家也还没有重新面临选择的时候;所以当前能赢得崔氏和李氏不对等的有条件的合作;已经是很不错了。当务之急是壮大实力;只有实力强大了;才能抓住机会;否则历史上为何只有河南李密、河北窦建德、中原王世充和关陇李渊四强称霸?为何那么多的地方豪强都未能成为逐鹿天下的雄主?

    午夜时分李风云告辞而去。

    与李氏的合作;就与崔氏的合作一样;李风云处在被动状态;能够建立什么程度的合作;决定权不在李风云手上;而在李氏手上;只是如此重大策略;李百药也做不了赵郡李氏的主;他必须与赵郡李氏本堂诸房的长者商议过后;才能与李风云正式谈判。

    实际上李风云与崔氏之间也谈不上合作;目前还是互相利用;只是东征大败;李风云预言成真;他在崔氏心目中的份量大大加重;双方之间遂有了合作之可能;因此相比起来;李风云更期待崔家十二娘子的回归;他相信崔氏会给联盟一定程度的支持;然而现在中土局势尚不明朗;圣主和改革派还没有走上绝路;崔氏还深陷在皇统之争中难以自拔;所以未来几年崔氏能够给予李风云的支持还是十分有限。

    李风云连夜渡河回到了总营;一宿未睡;苦思冥想。联盟未来只能在各种势力的夹缝中艰难生存和发展;而未来几年崔氏和李氏能够给予联盟的帮助肯定有限;所以当前的关键还是要抓住齐王杨喃这颗大树不能放。

    李风云密书韦福嗣;把李百药父子来联盟一事详细相告;并透露了段文操急于离开鲁郡的消息。这个消息对齐王来说是个控制鲁郡的好机会;只要他在段文操离开鲁郡后;及时把鲁郡太守的位置抢到手;那么齐王必能把自己的势力迅速延伸至齐鲁地区。

    第二天上午;李风云在军议上把段文操遣使密谈一事告诉了内外府统帅。

    如果段文操接受了李风云的条件;就秋粮分配问题达成一致;那么双方也就失去了交战的意义;还不如继续保持鲁郡的稳定;给联盟赢得一个环境较好的大后方;另外段文操离开鲁郡后;一旦齐王杨喃的人占据了这个位置;齐王把自己的势力成功拓展进了齐鲁;那么一个稳定的鲁郡对齐王立足齐鲁亦是至关重要;所以这样一分析;联盟必须尽快拿出“北上”还是“南下”的决策;不能继续无限期的争论下去。

    这时翟让主动提出了一个可以兼顾“北上”和“南下”两个决策的建议。联盟不论是“北上”还是“南下”;蒙山都要留下足够牵制兵力;以吸引和欺骗官军;翟让的建议是;联盟在此基础上;再分出一部分人马部署于巨野泽东北方向的济水两岸;佯装主力;做出随时渡河北上之态势;其余诸军则潜藏于蒙山南麓;琅琊和彭城两郡交界之处;直待时机合适则南下征战。

    此策的好处显而易见;不但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