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隋》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战隋- 第131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你说对了;真正拯救河南灾民的是颖汝贵族;而颖汝贵族在拯救灾民的同时;也卡住了荥阳郑氏的脖子。”李道;“荥阳郑氏若想恢复实力;不但需要一个稳定的河南;更需要河南灾民的回归;而河南灾民能否回归;不但需要颖汝贵族的全力拯

    救;更需要颖汝贵族的通力配合。但颖汝贵族不会为了赚取声名而牺牲自己的利益;以自己的利益去帮助荥阳郑氏;这种为他人做嫁衣裳的事;颖汝贵族绝对不会做;所以;荥阳郑氏必须付出代价;唯有让颖汝贵族满意了;荥阳郑氏才能如愿以偿。”

    众人若有所悟。

    颖汝贵族属于河洛贵族集团;而河洛贵族集团的核心力量是弘农杨氏;弘农杨氏的领军人物是礼部尚书小越国公杨玄感。在关陇贵族集团内部;河洛贵族集团与关陇本土贵族集团是对立的;弘农杨氏与关中韦氏是针锋相对的;而齐王杨喃正是小越国公杨玄感要打倒的对象。

    荥阳郑氏若想让颖汝贵族全力拯救河南灾民;并让河南灾民顺利回归;就必须赢得杨玄感的支持;而若想赢得杨玄感的支持;就必须满足杨玄感的要求;与杨玄感结盟合作。敌人的敌人就是朋友;这是颠扑不破的真理。

    李密答应了李风云的要求;给义军一批武器;怎么给?怎样才能做得干干净净;不留一丝一毫的痕迹?就是在战场上给;就是让李风云击败韦云起;让义军击败以河南乡团宗团为主力的戡乱大军;如此则无迹可寻;并且各取所需;皆大欢喜。

    。。。

第一百一十五章 主动出击

    豪帅们基本上接受了李风云的分析和推衍。从山东人的立场来说;当然不愿意帮助关陇人击败山东义军;所以荥阳郑氏即便给韦云起提供了军队和钱粮;也未必会尽心尽力戡乱;而颖汝贵族自河南灾民涌入豫州之后;手忙脚乱;分身乏术;短期内的确不可能进入通济渠一线剿贼;所以整个形势看上去对义军不利;但实际上远未到危急时刻;根本没必要匆忙撤离。

    既然没必要匆忙撤离;那就理所当然继续劫掠通济渠;只是当前局势正在变化;联盟总部必须根据这些变化在军事部署上做出相应调整;该打的时候要打;该撤的时候坚决后撤。

    考虑到接下来的局势越来越复杂;一旦指挥失误;义军可能会陷入通济渠战场进退两难;所以李风云提议;进一步集中军权于统帅部;为此在军队编制和指挥系统上进行一些调整。

    李风云的提议当即得到了大部分义军首领的支持。几位豪帅虽心有不甘;但自义军高速扩张;并进入通济渠作战以来;一系列的实战证明;义军无论是团旅个体作战还是军团协同作战;都存在严重问题;而之所以产生问题;根源就在于指挥系统的混乱;令出多头;使得军团旅各级军官在作战过程中;常常接到不同甚至是截然相反的命令;无所适从。这种事一旦发生;贻误战机也就罢了;大不了完不成任务;但就怕遇到强悍对手;被人家一锅端了;那就悲剧了。

    问题已经暴露;而且越来越严重;团旅级基层军官们更是满腹牢骚;抱怨不已;好在这段时间义军与官军在通济渠战场上达成了“默契”;双方都很小心;都主动避免冲突;才没有导致严重后果。不过这种好日子到头了;接下来局势要改变了;义军虽然没有与官军正面决战的想法;但没有想法不代表就能掌控局势;就能绝对避免正面决战;所以;亡羊补牢;为时未晚;乘着当前局势对义军有利;义军还有自我调整的时间;果断改正错误;以便加强和巩固自身战斗力。

    李风云建议;对现有军队的编制进行修改完善;而原则是;既要提高军队的指挥效率;又要提高军队的战斗力。

    联盟军队中;选锋军是绝对精锐;也是目前唯一可以与官军一战的军队;所以这支军队的安排最为引人注目。

    李风云手段狠辣;直接撤消了选锋军编制。

    当初设立选锋军;是因为需要一支有速度有攻击力;还有临机处置权的精锐;唯有如此;义军才能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杀进通济渠。甄宝车做为选锋军的最高长官;权力非常大。统帅部不熟悉前线;只能给他一个攻击目标;至于怎么打;那都是甄宝车说了算;统帅部根本没办法于涉他的指挥权。

    现在选锋军的任务完成了;而战局的最新发展;迫使统帅部不得不绝对控制这支精锐;李风云希望自己可以如臂指使地指挥这支军队;就像当初指挥苍头军一样;指哪打哪;没有一丝一毫的掣肘。所以;撤消选锋军;实际上就是撤消选锋军的指挥机构;就是拿回甄宝车的指挥权;只给他统兵权。

    甄宝车的战绩功劳不可抹杀;李风云若想剥夺他的指挥权;必须想个大家都能接受的办法;否则就是兔死狗烹;就是卸磨杀驴;既抹黑了自己;又得罪了兄弟;还破坏了联盟内部的安定团结;得不偿失。于是李风云不得不再一次整编军队;以现有军队编制为基础;把联盟所有军队整编为十六个军。

    选锋军十个团;改为虎贲军。虎贲军总管甄宝车。

    以原风云团为基础扩编的十团风云卫;现在命名为风云军。风云军总管徐十三。

    把原备军十二个团改编为骠骑军。骠骑军总管霍小汉。

    虎贲军、风云军和骠骑军总共有三十二个团;六千四百人;直接隶属于大总管府;由统帅部直接指挥。

    苍头军扩军后有五个军两万人;孟海公的军队扩军后有三个军一万两千人;韩进洛、甄宝车、帅仁泰、霍小汉和徐师仁扩军后也各有一军;每军四千人。按照“战时从简”的原则;这十三个军的番号也就直接从联盟第一军命名到联盟第十三军。

    为方便指挥;统帅部下设左中右三路总管府。左路总管韩进洛;副总管郭明;下辖四个军。中路总管孟海公;副总管吕明星;下辖五个军。右路总管帅仁泰;副总管徐师仁;下辖四个军。

    李风云的整军方案在一片迎合声中顺利通过;没有遭遇到任何阻力。这倒不是豪帅们迫于李风云的强势;心悦诚服了;而是这一整军方案;实际上就是不久前的济阳整军方案的完善版。虽然李风云通过这一整军方案;直接控制了联盟精锐;并利用新建的虎贲、骠骑和风云三个军;把联盟里的精锐将士“一网打尽”;但李风云并没有亏待各路豪帅;相反;他非常慷慨;把十三个军五万多人马的统兵权和指挥权;统统给了他们;让他们的实力有了实质性的提高

    而在人事安排上;李风云不但继续把甄宝车留在了统帅部;还把霍小汉也拉进了联盟权力核心;如此一来;与甄宝车同为一系的韩进洛当然无话可说;而与霍小汉同为一系的帅仁泰亦是暗自高兴。联盟中李风云实力最强;地位更是不可撼动;如果甄宝车和霍小汉能够与李风云建立起牢固的信任关系;对这两系军队的发展肯定非常有利。

    三路总管府下辖的军队里;都有以苍头军为基础扩建的军团;其中左路和中路总管府各有两个军;右路总管府一个军;如此一来;三路总管府中;副总管的人选理所当然由李风云的人出任。吕明星和郭明都是苍头一系;都是追随李风云芒砀山举旗的老兄弟了;而徐师仁则摆明了唯李风云马首是瞻;也正因为如此;他虽然最后一个举旗;且举旗时间非常短;但在李风云的支持下;飞速发展;如今实力也足以与其他豪帅比肩了。

    李风云的这种精心安排;其用意不言而喻;就是进一步剥夺豪帅们的军权;加强联盟对军队的控制;而豪帅们心知肚明;但苦于实力不济;只能强自忍耐。老大谁都想做;但做一个没有实力的老大;纯粹是找死;所以目前情况下;还是先依靠联盟发展壮大为上策;这时候假如脱离联盟;另立山头;肯定是人人喊打;旦夕败亡。

    整军方案通过之后;执行难度就很小了;毕竟这次整军主要是为了精简指挥系统;提高指挥效率;各总管府、军、团只要明确自己的隶属关系;确认自己的职权所在;接下来的事就很简单了。

    李风云没有在这整军一事上继续浪费时间;马上开始了新的军事部署。

    李风云亲自带着虎贲、骠骑和风云三军于陈留一线正面阻击韦云起。左中右三路总管府则率军继续劫掠通济渠;不过原则还是不要断绝通济渠;以免恶化局势;如果义军不得不提前撤离;必会给自己带来不必要的损失。

    义军主力沿着汴水、睢水和通济渠三条水道火速北上;在浚仪和陈留之间频繁出没;摆出了攻击之势。

    这一消息迅速传递到韦云起手上。韦云起有些头痛;虽然荥阳郑氏承诺给予支持;河南各地乡团宗团也按时赶到了集合地点;但军队整合需要时间;武器盔甲的配备需要时间;粮草辎重的筹建和运输也需要时间。然而;叛军偏偏不给他时间;他这里前脚刚刚出关;那里叛军就急吼吼地杀来了;明显就是要趁他立足不稳之际;打他一个措手不及。如果一出关就给叛军打得落花流水;狼奔豕突而逃;他的一世英名也就化作了烟云;成了东都最大笑料。

    韦云起凝神沉思了片刻;抬头望向杨潜;“计将何出?”

    杨潜正站在地图前思考;闻言摇了摇手;“水师即将渡海;此刻不宜正面交战。以某看;暂避锋芒;想方设法先把白发贼拖在通济渠一线。”

    “假若白发贼心存畏惧;要逃了;现在不过是虚张声势;是欺骗我们;那通济渠便有断绝之危。”韦云起皱眉说道;“通济渠无论如何不能断。”

    “明公既然担心;我们就北渡济水;屯兵封丘;一边整军备战;一边麻痹白发贼。”

    韦云起点点头;稍加

    沉吟后;问道;“某出关之后;通济渠一线的局势就变了;这种情形下;白发贼会做出何种对策?白发贼背后的那只黑手为了把齐王诱进陷阱;又会抛出什么诱饵?”

    杨潜微微一笑;“明公过虑了。对手虽然既想打倒齐王;又想摧毁东征;一箭双雕;但一群乌合之众;实力有限;根本做不到。”

    韦云起没有说话;但眉宇间浓浓的忧色有增无减。

    此次出京;他的目的就是要确保齐王杨喃能在七月出京戡乱;为此;七月之前;通济渠必须保持畅通;如果通济渠在七月前断绝了;齐王杨喃就不得不提前出京戡乱;如此就打乱了通盘大计;而更严重的是;它严重危及到了东征的安全。

    如果东征出了问题;便拱手送给皇帝和改革派们一个推卸责任的借口;而到了那一刻;就算齐王杨喃戡乱成功;也无法实现预期目标了;因为他必须承担通济渠中断的罪责;而这一罪责将给他以重创;让他距离储君的宝座越来越

    杨潜脸上含笑;但眼里的忧色同样浓厚。白发贼主动北上迎战;让他想到了一个可怕的后果;如果白发贼击杀了韦云起;必将震惊东都;那么齐王杨喃在东都一些重要政治势力的重压下;就不得不提前出京戡乱;如此便给了对手一箭双雕的机会;以断绝通济渠来摧毁东征;摧毁齐王杨喃;继而来实现他们摧毁改革的政治目的。

    杨潜深施一礼;以不容置疑的口气说道;“明公;事不宜迟;我们马上北渡济水。”

    。。。

第一百一十六章 翟让造反了

    翟弘回到了瓦岗;他带回来的消息犹如一盆冷水;浇在了满怀期待的瓦岗人头上;浇灭了他们心中仅有的一点希望;彻底击碎了他们始终不愿放弃的不切实际的幻想。

    贼就是贼;黑就是黑;除非天地颠覆;否则贼不可能化身为英雄;黑更不可能变白。翟让和瓦岗人始终不能摆正自己的位置;一厢情愿地认为荥阳郑氏不会抛弃他们;甚至奢望凭借荥阳郑氏的庞大权势逆转乾坤;由黑变白;重新进入贵族豪望的行列。

    实际上这一愿望并不算出格;他们本来就是政治博弈的牺牲品;只不过在博弈中关陇人占据了上风而已;若有朝一日山东人占据了上风;翟让和瓦岗人的确有希望恢复贵族身份;但前提是;翟让和瓦岗人必须有足够的价值;值得荥阳郑氏出手相助。

    目前河南局势很明显;荥阳郑氏被关陇人借助天灾**打击得体无完肤;基本上丧失了还手之力;连喘息都困难;哪里还有余力拯救手下一帮小兄弟?此刻荥阳郑氏这位老大;迫切需要手下小兄弟们为它冲锋陷阵;舍身赴死;为它争取到喘息和反击的时间;而不是继续躲在它岌岌可危的羽翼下;眼睁睁地看着它在前方遭受敌人的疯狂打击而束手无策、无动于衷;甚至落荒而逃。

    荥阳郑氏愤怒了;对河南贵族豪望在危急时刻的恐惧、懦弱、退缩、不作为出离愤怒。在我最需要你们的时候;你们竟然不敢为我而战;不愿为我而死;那我凭什么还要庇护你们?二三流的贵族豪望有权有势;有自己的利益诉求;与荥阳郑氏既是盟友;也是竞争对手;当然不可能倾尽全力维护荥阳郑氏的利益;但末流贵族;还有诸如翟让等坠入“地狱”的前贵族;与荥阳郑氏实际上就是主仆关系;危急时刻他们也不愿为恩主浴血而战;那就是背叛了;而对于叛主的逆奴;荥阳郑氏岂肯饶恕?

    翟让和瓦岗人在关键时刻的确有背叛之嫌。

    当李风云带着鲁西南义军联盟杀进中原;河南局势急剧恶化的时候;翟让和瓦岗人看到荥阳郑氏似乎支撑不住了;似乎失去了庇护他们的能力;将来也很难帮助他们恢复身份了;于是就有了改换门庭、另投明主的想法;试图以帮助济阴太守韦保峦;来攀附上关中韦氏这颗大树。

    当时有这种想法的瓦岗人并不少;只不过唯有翟弘一人隐晦透露出来了而已。好在瓦岗人还算清醒;知道瘦死的骆驼比马大;荥阳郑氏是中土超级大豪门;上千年的历史了;根基太深;一场狂风暴雨根本奈何不了它。于是翟让派出翟弘;亲自赶赴荥阳打探消息;名义上是向恩主问计;实际上就是查探荥阳郑氏的虚实;以便为自己的将来打算。归根结底一句话;见风使舵;一旦风向不对;该背主就背主;良禽择木而栖;天经地义嘛;实在走投无路了;也只有举旗造反;一条道走到黑了。

    荥阳郑氏是千年“老妖”了;什么人没见过?翟让的小心思在他们眼里根本无所遁形;而翟让的价值在他们眼里更是不值一提;所以翟弘到了荥阳后;根本就没有机会走进郑氏的大门;好在他在荥阳也有一些朋友;辗转多日;终于在一个二流世家子弟的口中打听到了荥阳郑氏对他们的态度。

    翟让和瓦岗人终于为自己的瞻前顾后付出了代价;同时也终于看清了自己所处的恶劣环境。实际上自白马城中那把惊天大火冲天而起后;翟让和瓦岗人就已经走上了不归路;对于他们来说;若想重回贵族行列;若想重新过上安稳日子;唯有浴血搏杀;唯有成为最强者;唯有依靠自己的力量颠覆天地;才有一线可能;为此;他们必须抛弃不切实际的幻想;必须自强自立;必须从重重险阻中杀出一条血路;必须掌控自己的命运。

    翟弘十分沮丧。翟氏在河南不过是个二三流贵族;自身实力有限;若想生存发展;代代传承;就必须依附豪门世家;否则随时都有覆灭之祸。历史上不计其数的贵族豪望均已化作尘埃;而一代代的贵族们在残酷现实的压迫下;渐渐形成了一种根深蒂固的生存观;那便是“依附”。低等贵族依附高等贵族;高等贵族依附超级贵族;而超级贵族站在权力和财富金字塔的顶端;他们是这个世界的规则制定者;他们掌握了权力和财富的分配权;他们就是“参天大树”。所有依附“参天大树”者;一旦失去了“大树”的庇护;其羸弱的身躯便会被狂风暴雨席卷而去。在翟弘看来;翟氏已经失去了荥阳郑氏的庇护;已经被荥阳郑氏抛弃了;翟氏东山再起的最后一丝希望就此碎灭;翟氏完了。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