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挽明》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挽明- 第892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不过看着田地中干活农人的服饰,他终于还是清醒了过来,这里还是在海外呢。不过虽然如此,能够在海外看到这么同故国景物相似的乡村,总算是让他心里舒服了些。他不由安慰着自己,看起来印度大陆也不是什么野人居住的地方么。

第840章 印度大陆一() 
胡格利河是帕吉勒提河同杰伦吉河在讷伯德维沃普这个地方汇合,然后南下注入孟加拉湾的一条恒河的支流。帕吉勒提河在几十年前一直都是恒河的主河道,也只有近二、三十年恒河改道之后,河水的流量才减少了许多。

    也正因为有着这一变化,原本极为宽阔的胡格利河道已经缩小了近三分之一,将两岸的滩涂露了出来,变成了现在的沼泽和洼地芦苇荡。不过此时的海船还是能够顺着胡格利河一路向上,在葡萄牙人修建的胡格列港停泊卸货,然后把货物换装成印度人的平底小船继续逆流而上直到恒河,再转运到内陆地区去。

    葡萄牙人的狂妄激怒了孟加拉的印度王公,于是在1632年,孟加拉纳瓦布魁西姆。阿里汗聚集起了大兵,用三个月的时间攻下了葡萄牙人管理的胡格列港,驱逐和俘虏了许多葡萄牙传教士和商人。

    这一事件不仅令当地的葡萄牙殖民势力大受打击,更是让印度人取得了对于胡格列港的管理权。也就从那个时候开始,外国商人在获得印度王公的准许之后,都可以在此地建立商馆经商了。

    当然,从莫卧儿皇帝沙。贾汉那里获得了贸易许可和画地建立工厂仓库的唐王,并不愿意在狭小的胡格列城内,和那些欧洲商人挤做一团。更何况根据崇祯的指示,大明在印度大陆建立的第一个据点,不仅要拥有独立的行政管理权力,还应当兼顾防御和今后城市发展的余地。

    只不过眼下这座城市还只存在于图纸上,称为加尔各答的城市土地上现在只有一道木栅栏围着。木栅栏的里面只有一些仓库和一座正在兴建的砖石小城的基础,这座小城就是今后加尔各答的市长官邸和军营,同样也是一座永久性的要塞。不过现在能看到的,不过是一些石块基础而已。

    在加尔各答城没能建立起来之前,包括唐王在内的中国商人还是很变通的在胡格列港购买了几幢房屋,作为了临时驻地。

    只不过令使团成员们大失所望的是,他们的消息太过滞后,因此搞错了一件事情。也许在未来加尔各答的确会是大明在印度大陆最为重要的一个据点,但是现在么,因为此地糟糕的气候,和尚未完成的建设计划,被任命为印度总督的唐王,已经把总督府迁移到了印度大陆南端的锡兰岛上。东、西印度洋巡阅府和一些军事机构也同样跟着搬迁了过去。

    虽说锡兰岛处于热带地区,但是气候却要比孟加拉地区舒适的多,虽有高温但没有酷暑,而且不像孟加拉这边因为沼泽众多而蚊虫肆虐,导致时常爆发疫病。因此为了自己的健康着想,在朝廷还没同意之前,大家就已经先行搬迁过去了。

    当然负责管理加尔各答城市建设,并处理同现任孟加拉纳瓦布沙。舒贾外交关系的加尔各答市长杨天生是不能跑的。不过这位加尔各答市长选择每年3…9月跑去和沙。舒贾进行个人联系,把本地的事务丢给了自己的属下负责。

    现在孟加拉省的都城位于达卡,一座距离吉大港比较近的城市。不过达卡的气候也不比加尔各答好多少,因此每年3…9月孟加拉纳瓦布都会前往北方临近高哈蒂附近的行宫避暑,这样杨天生等于也是避开了加尔各答最难熬的酷夏和雨季。

    听完了这位中国商馆管事的汇报,不管是蜀王还是李佑,面色都不怎么好看。这样一来,他们想要同唐王或是杨天生等人碰一碰面,然后再前往德里的设想就破灭了。

    支开了商馆的管事之后,三人面面相窥了一眼之后,李佑不得不主动打破了沉默说道:“两位殿下,眼下唐王殿下和其他人都不在此地,看起来我们想要了解下莫卧儿帝国的政局再行动的计划已经破产了。那么两位殿下可有新的建议吗?”

    晋王朱审烜听说唐王带着部下迁往南方的锡兰岛后,心里还是松了口气的。这几天在海上的航行,他已经领教过了孟加拉地区高温潮湿的难熬气候,能够去另一个气候舒适的地方,他又怎么会不愿意。再说了,据说锡兰多宝石、珍珠,让那些宗室去收购些宝石、珍珠,总能够平息下他们一路来的怨言吧。他又不是心如铁石的崇祯,能够毫不介意被宗室在背后不断咒骂。

    因此听到李佑的询问之后,他立刻出声说道:“我是受皇帝命令,带着这些宗室子弟来跟着唐王学习办事的,这唐王在哪,我们就该去哪。至于出使莫卧儿帝国一事,那是陛下交代给王叔和你的任务,我就不掺和了。我看,不如我们就此分道扬镳,我们南下去锡兰岛,你们继续北上去德里,大家还是各自完成自己的任务吧。”

    蜀王朱至澍瞪了一眼这位王侄,却也不好出声反对,只能看着李佑说道:“咱们的海船似乎不能继续北上了吧,不过要把船上送给莫卧儿皇帝的礼物换到本地的船只上,这个使团可用的人手是不是有些不足?要是路上遇到盗贼可就麻烦了。

    现在本地商馆的人手这么少,抽调他们护卫我们上路也不合适啊。要不干脆大家一起南下,先找唐王交接了晋王的差事,然后再让他派些人给我们,然后再回来不行吗?”

    李佑也不想这么着急的跑去德里,他的任务不仅仅是护送蜀王前去问候莫卧儿皇帝,还有着搜集印度大陆人文地理情报和谋求同莫卧儿帝国结盟征服中亚的计划。现在的雨季利于收集地理情报,而不能和唐王碰面,就无法知道莫卧儿宫廷内部的情报,从而有可能导致结盟的提议失败。

    所以他思考了一会便认同的说道:“两位殿下说的有理,此次皇帝陛下送给莫卧儿皇帝及几位王子、重臣的礼物不在少数,若是路上出了什么意外,下官也是难以交差。既然情况发生了变化,那么我们就把那些商船留下,就带着两艘战舰南下吧,这样也能快些抵达锡兰岛,不至于被商船拖累行程。”

    两位藩王自然不会拒绝李佑的提议,这一路上因为这些商船,他们不知拖慢了多少行程。眼下既然已经到了安全的所在,自然不会再把这些累赘带上了。

    三人于是决定在胡格列城待上一天,然后就南下前往锡兰岛。李佑之后便召集了舰队的船长和商人们交代了三人的决定,接着便跟着商馆管事,令其将馆内收藏的一些资料拿出来查阅。

    虽然商馆内储备的文字资料基本是关于商业方面的,但是李佑闷着头看了一天一夜之后,还是对印度大陆的基本社会状况有了一个基本了解,这片大陆对他也不再是那么神秘而不可琢磨了。

    在李佑看来,此时印度大陆上的三个主要国家,北方的莫卧儿帝国和南方的高康达、比贾普尔,基本的社会形态都差不多。都是一部分外来的穆林统治着本地多神信仰的原住民。

    而从中亚而来的穆林贵族建立的莫卧儿帝国,立国未久,且从立国开始不断在印度大陆上四处征服,使得国中的上下阶层还保持着一种流动性。阿克巴大帝为这个帝国建立的从中央到地方,从税务、官阶到司法、军队的一整套有效体制,还在发挥着作用,使得帝国上层的穆林还拥有着开明和积极进取的精神。

    处于上升期的莫卧儿王朝对上了处于守成期的高康达、比贾普尔,自然就让莫卧儿帝国稳稳的占据了两国的上风。但事实上,双方的社会形态和宗教、政治状况,都没有根本性的不同。因此双方之间的战争并不像是大明和满人之间爆发的你死我活的国战,而是上层穆林统治者为了争夺土地、财富的战争。

第841章 印度大陆二() 
熬了一夜之后,李佑也只是微微觉得有些头晕,并没有感到有多疲惫,不过他身上倒是因为出汗而黏糊糊的,让他觉得不怎么舒服。

    他推开窗户看了看外面还有些发黑的天色,便伸手拉了拉书桌边上的绳子。很快楼下的印度仆人就被铃声叫醒,匆忙的跑了上来。李佑对于此地最为满意的就是这点了,这里的印度仆人既勤劳又温顺,比他在南洋遇到的那些土人仆佣可好用多了。

    “能帮我烧一点热水吗?我想泡一泡澡。”收拾着桌子的李佑,头也不抬的对着走进房间的印度仆人吩咐道。

    粗略听懂中国话的印度仆人请求李佑再次复述了一遍之后,方才回道:“是的老爷,请您等上半个小时,我准备好热水之后就上来告诉您…”

    坐在一把竹躺椅上等待的李佑,一不小心就小睡了过去,那位印度仆人花了一点时间才叫醒了他。当李佑下楼进入洗澡间时,木制澡盆内的水看起来已经不怎么冒热气了。那位印度仆人不由有些不安的向他请示,是否需要再烧一些热水来。

    李佑试了试水温,便脱着衣服说道:“不必了,不过顺便把我换下的衣服拿去洗了吧,希望能够赶得及在开船前晾干。”

    印度仆人取走了他脱下的衣物,听到了门被关上的声音后,李佑就放松的半躺在了澡盆里,温水浸没了他的肩膀,让他全身都轻松了起来。

    刚刚的小睡似乎已经让他完全补充了精力,让他再次思索起昨晚看过的那些商业上的情报来了。

    根据商馆搜集的情报,这片大陆上最为出色的手工业品,还是各式的棉布。比如本地区出产的平纹细布非常著名,今年来在达卡附近聚集了大量的棉布生产者;至于不远处的北科罗曼德海岸地区,则出产质量上佳的白细布;再远一些的南科罗曼德海岸地区生产的印花布则是欧洲人趋之若鹜的商品;此外还有西海岸古吉拉特地区生产的丝棉混纺布等。

    这些印度出产的棉纺织品同大明所生产的各种纺织品相比,几乎是各有特色。就算是大明的商人,也是极为赞叹这些印度纺织工人所拥有的出色技艺。因此商馆的职员们认为,今后印度的纺织业也许将是大明棉布外销到印度洋及欧洲地区最大的障碍。

    不过看过了这些职员对于印度纺织业的一些调查报告之后,李佑却以为这个可能性其实不大。对于大明纺织业有所了解的他,并不认为印度的纺织业能够给大明的纺织业造成什么障碍。

    事实上他倒是认为,能够给大明纺织业造成什么障碍的,应该是大明纺织工厂之间过于激烈的竞争。这导致各个纺织工厂都在想法设法的降低成本,以提高自己的盈利水平。不过这也使得各家工厂对于新技术、新机器采取了积极响应的态度,不肯响应的工厂最终都被淘汰了。

    但印度的小生产者和大明的纺织工厂完全是两回事,虽然他们同样有着出色的纺织技艺,且在纺织机械的发展上也没落后大明多少,但印度的小生产者缺乏保护自己的力量。

    自从崇祯陛下登基以来,就强制性的废除了手工作坊中的封建家主制度,规定即便是在工厂中使用自家的奴婢也必须支付报酬,且不能少于雇佣工人工资的三分之二,并允许了奴婢可以自己赎买自己等一系列法律。

    虽说这依然没能完全解决一些工厂主以强制劳动的方式剥削工人,但是大明的工人在法理上第一次得到了,可以自由出卖劳动力的权力,而不必再被其他什么人强制而无偿的进行劳动了。

    但是在印度大陆可不是这样,在对基层社会的管理上,这里同过去的大明几乎没什么差别。不管是大明的官员还是印度的封建主们,除了征税和征发劳役之外,都不会去干涉乡村的事务。只不过大明是以士绅、宗族管理着乡村,而在印度大陆的村社则是地主管理着一切。

    在印度大陆,村社这一单位就是整个社会的基石,不管是农民还是手工业者,都必须归属于某个村社,他们既受到村社的管理和保护,也同样被村社的上层人士所剥削着。一个被赶出村子的农民或是手工业者,也就相当于失去了自己的身份和地位,最终沦落为最下等的贱民,这也就相当于被整个社会所抛弃了。

    所以,印度的农民、手工业者,对于地主的人身依附关系之深,还要远过于大明的乡村。也由此造成了,手工业者首先要为村社的居民、地主服务,剩下的多余产品才能出售到市场去,否则就是犯罪了。

    印度纺织工人出色的技艺,在某种程度上来说,并不是为了市场需要而生产的,而是为了满足地主的需求而制作。

    当印度棉布的精美吸引住了欧洲商人的注意力之后,实际上并没有改善这些印度纺织工人们的生活,这反倒是给印度的地主们开辟了一条新的财源。

    印度的商人们显然很了解,他们所在的社会究竟是个什么样的社会,他们知道应该如何利用自己所熟悉的社会规则去赚取最大的利益。与其提高棉布的收购价格以刺激手工业者生产,倒不如干脆垄断了同外国商人交易棉布的权力。

    而且在印度大陆这样的社会中,想要垄断手工业者生产出来的棉布其实也不难。只要收买了封建领主和地主,那么村社中的手工业者就不敢把棉布卖给不受允许的外国商人。而这些印度商人们只要预付一点点资金,就能以固定的价格逼迫手工业者为自己生产布匹了。

    商馆的职员把印度商人的这种行为称之为包买制,认为这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村社手工业者的进一步分工,从而在分散的小生产基础上组织起了较大的商品生产。这样下去,也许就能够出现足以同大明纺织工厂相媲美的生产组织了。

    李佑觉得,这些职员们纯粹是想多了。大明的工厂主们虽然整体想着多赚钱,但是他们赚到的钱大多花在了对于工厂的再投资上。而这些包买商们看似不停的扩大对于小生产者的生产组织,但是包买商从棉布生意中赚取的利益,大多花费在了对于封建领主和地主的贿赂,及个人的享受上了。

    一旦棉布市场出现了变动,大明的工厂主大约还能撑上一段时间,但是印度的小生产者却几乎就要立刻倾家荡产了。毕竟包买商对于小生产者,实际上和地主对于佃农的关系差不多,他们几乎什么都不投入,但是却要占去小生产者和佃农的大部分收益。

    因此棉布市场的波动,对于包买商来说其实影响不大,最多也就是拒收约定的棉布而已。但是对于已经投入了生产成本的小生产者来说,如果不能尽快将产品变现,他们不仅无法进行再生产,甚至连家人的生存都无法负担了。

    之所以现在印度棉布还能同大明棉布在海外进行竞争,那是因为双方现在的生产成本相差不大,质量也差不了多少。而棉布对于世界来说,依旧属于一种新兴的纺织品,市场的容量极大,因此双方都不愿意干降价竞争的事,反正都能卖的出去。

    此外,作为一个最大的新需求市场欧洲,它到印度大陆的距离足足比到中国少了近三分之一路程,收购印度棉布回欧洲自然更为划算一些。所以现在欧洲商人在印度收购棉布的数量越来越大,这让商馆的职员们产生了一个错觉,就是印度的棉纺织业正在快速发展,未来恐怕要威胁到本国的棉纺织业了。

    思考到这里,李佑突然想到了两件有趣的事。第一件事便是,如果继续纵容印度棉纺织业兴盛起来,从而促使大量的印度劳动力投向棉纺织业,那么一旦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