规矩,就某种程度上而言,这也算是后金的祖制。
此前黄台吉关闭大政殿,转而迁移到崇政殿办公,无疑就是在暗示众人,在这里得他说了才算,大家别想在用天命汗时期的旧方式来讨论国事。
为了警告满蒙大臣们遵守礼仪,不在朝会上面发出什么不和谐的声音,豪格、岳托等人都曾经给他赶出崇政殿,禁止他们在一段时间内参加朝会。
因此见到豪格突然出列发声,黄台吉先是以眼神警告了一眼儿子,接着才说道:“今日我们还有很多事情要议,你的事情如果不是很重要的话,不如等朝会结束之后,再来同本汗说。”
豪格赶紧抓紧机会说道:“儿臣想说的事情虽然不是什么国家大事,但对儿臣来说却不是什么小事,还请汗王准许。”
站在一边的大贝勒代善突然出声道:“汗王不如听听豪格贝勒到底想说什么,臣等手中的事情似乎也并不着急。最麻烦的几件事,刚刚不是已经讨论完了吗?”
代善一动,其他八旗亲贵也纷纷开口表示,自己手中并无急务,请汗王听听豪格贝勒的心声。
见到这样的状况,黄台吉也只好遂了众人的意,听听豪格究竟想要说什么。
刚刚还有些莽撞的豪格,此刻却安静了许久,方才组织着语言说道:“前几日莽古济格格谋逆案已经结案,儿臣以为莽古济格格谋逆证据确凿,伏法也是理所应当之举。
不过莽古济格格不仅是儿臣的姑妈,也是儿臣的岳母。对于儿臣来说,终究还是一位长辈。
南人常说,人死则债消。莽古济格格既然已经接受了刑罚,那么她的罪过也应该算是结束了。
汗王于四年前得天命而改元崇德,平日也常常告诫儿臣和诸大臣,治国当以顺天安民为首要之务。儿臣不敢不遵汗王的教诲,也知人伦纲常乃是德之首也。
莽古济格格同儿臣可谓是双重亲戚,其既然已经为国法所诛,儿臣实不忍任其尸骸再抛之于四野,故想请汗王恩准,让儿臣为莽古济格格收敛尸骸,入土为安。”
黄台吉冷冷的看着自己的长子,他倒是真没想到,自己这边刚刚处理了莽古济格格,豪格就跑上来打自己的脸了。
不过他也清楚,这段时间沈阳城内的居民们,已经对朝廷怨气满腹了。这个时候,如果他同自己的长子反目,恐怕将会被有心人所利用,到时沈阳就真的要大乱了。
他又转过头去看了看代善、岳托父子,想要从他们的脸上看出点蛛丝马迹出来。毕竟以豪格的脑子,是说不出这样的大道理的。
只不过代善和岳托脸上也是一脸的懵逼,他们显然也是第一次听到豪格想要收敛莽古济格格的想法。这可是两父子想干又不敢去干的事。
毕竟此前大家都可算是豪格的助力,而莽古济格格又是联合两红旗、正蓝旗、镶黄旗的关键人物。如果他们坐视莽古济格格的尸骸抛之荒野,恐怕正蓝旗今后是绝不会再和他们三旗有什么瓜葛了。
因此代善很快就给儿子岳托使了一个眼色,岳托便立刻上前说道:“汗王,臣也和豪格贝勒一般,想要帮助收敛莽古济格格的尸骸,好令她入土为安,也算是尽一点亲戚之情”
有了岳托带头声援,顿时一群小贝勒们就七嘴八舌的附和了起来。而几位蒙古王公也没看清形势,以为豪格是奉黄台吉之命才这么的说的。因此他们也不甘落后的支持起了豪格,还不忘拍一拍黄台吉的马屁,认为黄台吉是后继有人了。
朝会上出现这样一边倒的局面,黄台吉其实并不陌生,只不过从前朝臣们都是站在他这边,而今日却站在了豪格那一边而已。
看到殿内发生的这一切,黄台吉判断后认为,许多满蒙大臣对于自己的不满,已经快要溢于言表了。所以他们才会站在豪格那一边,请求收敛莽古济格格的尸骸。
还有一部分王公贵族纯粹是看不清形势,认为豪格的言论就代表着他黄台吉的意思,所以才毫无保留的附和了豪格的言论。
至于那些汉官们,对于豪格的言论则是一言不发,如一群木偶一样站在靠近门口的地方。黄台吉很快就理解了范文程等人的沉默,一方面是自己没有发话,所以汉官们不打算在没有明白自己心意的状况下,发表什么反驳言论。
另一方面则是,豪格贝勒为姑妈、岳母收敛尸骸,并没有反对国法惩治莽古济格格的意思。他不过是想要让死人入土为安而已。就这一点来说,豪格贝勒可谓是颇具仁心,附和了夫子的亲亲之说。
最后,莽古济格格虽然死了,但是正蓝旗的将士、爱新觉罗家的子弟可没死光。在这个时候反对豪格贝勒收敛尸骸,必然是要遭到正蓝旗和爱新觉罗子弟的愤恨同报复的。本就地位低下的汉官们,自然扛不住这些满人亲贵的怒火的。
黄台吉思考了片刻,终于还是决定顺水推舟的处理此事,他不仅同意了豪格为莽古济格格收尸骸,还决定在东门外划出一片土地来,作为莽古济格格的墓园。
不过在开完了早朝会议之后,黄台吉派人截住了豪格贝勒,同他私下交流了一番。
当豪格返回府中时显得,就显得比早上出门时要开心多了。因为常常训斥他的黄台吉,今日不仅没有训斥他,反而对他嘘寒问暖,询问了府内的一些事务。
不过李延庚听完了豪格向他复述的对话之后,顿时有些坐卧不安了起来,豪格不由有些好奇的向他问道:“英格为何如此不安?难道父汗夸奖我几句,有这么让你难受吗?”
李延庚这才停下脚步,转头看向毫无知觉的豪格,不由有些焦虑的说道:“汗王若是严厉的斥责你一顿,那就说明他还是把你当成自己儿子教育的。
但是他今日和你和颜悦色的谈话,谈的又是关心你学习的话题,恐怕你父亲已经把你看成了自己的对手。
如果我没猜错的话,陛下很可能会召丁老先生和我入宫,然后对丁老先生和我进行仔细盘问了。
你的府上我是不能待了,恐怕要劳烦贝勒你送我一程,并让其他人来伺候丁老先生了。”
看到李延庚如此紧张起来,豪格也不由有些慌乱了起来,他双手不住的摩擦着,口中却强自镇定的说道:“不至于吧?父汗岂会如此轻易的怀疑我。”
李延庚开始收拾房间内自己用过、写过的书籍纸张,一边头也不回的说道:“汗王向来小心谨慎,贝勒你突然在朝会上说了这么多大道理,汗王岂能不怀疑有人在暗中助你一臂之力。
对于这样的人物,汗王肯定是要自己亲眼过目的,以防止一些别有用心之人出现在贝勒身边。
所以,最迟不会超过明日,汗王一定会派侍卫来请丁老先生去宫内叙话,看看这位教你读书写字的先生究竟有什么样的能力。”
豪格的眼角顿时跳了数次,于是赶忙起身帮着李延庚收拾了起来,当物件快要整理好的时候,豪格才想起什么对李延庚说道:“可是你现在能去哪?四海贸易公司在沈阳的分公司已经被查封了。大贝勒和岳托身边估计父汗的眼线也不少,你现在走出门去,不要多久就会被巡街士兵给逮住了…”
李延庚从一侧的架子上取过了一个铜面盆,然后将一些不便带走的字纸放在面盆里点燃了起来。烧了一大半之后,他才有暇对着豪格说道:“当然是去和硕睿亲王府上,查封四海贸易公司的不就是他主持的么。现在沈阳城内,估计也就睿亲王府上稍稍安全一些了。”
豪格有些傻眼,他下意识的追问到:“多尔衮难道会庇护于你?他可是父汗身边最为忠诚的一条猎犬。”
李延庚笑了笑,露出了四枚洁白的门牙,方才说道:“如果他真的这么忠诚的话,早就应该将自己捆绑着前往皇帝面前请罪了。
第653章 多尔衮的心思()
李延庚之所以敢这么冒险,自然不仅仅在于他对于多尔衮心理的把握,更在于此时大明对于沈阳的影响力。
事实上在黄台吉查封了四海贸易公司在满清境内的所有资产和办事机构之后,并没有获得满清臣民的支持,反而助长了臣民对于朝廷的不满。
和那些市面上的普通商户不同,四海贸易公司并没有把经济利益放在首位,而是把维持销售渠道、占据市场份额作为了首要的考量。
因为满清的贸易令,四海贸易公司并无直接向普通市民进行零售业务的资格,它的业务主要还是通过和获得了满清授权的商号进行批发贸易。
这些商号虽然是大清臣民的财产,但是在范永斗倒向四海贸易公司之后,那些试图通过垄断对明贸易,然后提高价格赚取高额垄断利润的商号最终都被排斥了出去。
剩下的这些商号虽然享有着垄断贸易的利益,但是市场的零售定价权却掌握在了四海贸易公司手中,甚至有不少商号还获得了四海贸易公司的大量借款扶持。
这些商号也是在沈阳其他商号关门和拒收大清元时,还在进行着一定限额贸易的商号,因为四海贸易公司不允许他们关门。
但是当多尔衮查封了四海贸易公司在沈阳的办事机构和仓库之后,这些商号便立刻随了大流,把关门的责任推到了朝廷身上。
虽说这些商号每日出售的货物有限,但是起码这些商号还给了沈阳百姓一个希望,现在这些商号也关了门,而其他商号又不开门,这自然使得沈阳百姓开始同情四海贸易公司,而不满于朝廷起来了。
沈阳百姓虽然不敢骂黄台吉,不过亲自主持查封四海贸易公司的多尔衮和正白旗将士,倒是被骂了个狗血喷头。
多尔衮在看到四海贸易公司空旷的库房时,便知道他们想要用公司物资平稳物价的计划算是破产了。
如果明国和大清还是同过去一样,双方老死不相往来,明国严格禁止商人进入大清贸易的状况,多尔衮才不会在乎区区一个商号的影响力,甚至大清的臣民也不会在乎。
毕竟明国商人的走私物资,一般都是供应后金军队的战略物资和满足八旗上层人士的享受,至于中下层百姓想要获得足够的生活物资,要么就参加出征去南方抢夺,要么就忍受着缺乏物资的生活。
但是随着过去十来年中,明国和后金陷入僵持状态之后,明国倒是开放了对*的贸易活动。
一开始,多尔衮和其他满洲亲贵都觉得,这是明国被大清给打服了,所以想要效仿给蒙古各部的市赏,给大清一点贸易的甜头,让他们好不再出兵去攻打明国的边境,总而言之这就是贿赂。
但是随着四海贸易公司在大清的做大,像黄台吉、多尔衮这样的英杰便感觉到有所不对。虽然出于历史局限性,他们还不能看到这样的贸易对大清究竟有什么不利之处,但是黄台吉还是断然的接受了范永斗的建议,开办大清自己的银行,并建立贸易公司垄断对明贸易。
不过直到这一次的金融危机爆发,多尔衮才算是真正想明白,四海贸易公司过去数年来究竟做了什么。这间贸易公司正在重新塑造满清臣民的共识。
建州女真,在努尔哈赤创造出这个民族之前,事实上他们就是辽东大地上那些非汗非蒙的少数民族部落。这些少数民族部落的文明程度很低,即便同汉人交往了两百多年之后,他们也依然没有脱离部落文明的一些野蛮习俗。
不过在这两百多年的交往中,辽东的少数民族部落终于隐约领悟到了高级文明社会的生活有多么美好,正是在同汉人和蒙人的接触中,这些部族开始向汉人的社会形态进行转变,并开始逐步形成自己的民族意识。
努尔哈赤之所以能够将这些辽东部族凝结成建州女真,并不仅仅在于他的军事指挥艺术,实在是这些辽东部族的人民已经无法忍受自身落后的部族文明,希望能够建立起一个同蒙古或是汉人一样的先进文明社会。
只不过,这些辽东部族的社会生产力过于低下,难以支撑起一个同蒙古或汉人一样的文明社会。
而努尔哈赤找到了一条解决生产力低下的道路,既然我们自己发展不起来,那就去抢汉人的不就好了么。正是通过对辽东汉人一次又一次的劫掠,奠定了后金建立的物质基础,也让辽东各部族真正成为了一个民族的雏形。
即便建州女真变成了满人,后金变成了大清,努尔哈赤给这些满人脑海中刻下的烙印也没有淡去,想要过上和汉人一样富足的生活,满人就要拿起刀枪去南边抢。
因此对大明开战,对于满人来说,完全是一种政治正确,也是八旗上下的共识。但是四海贸易公司在辽东组织的贸易活动,正打破了这样的共识。
四海贸易公司通过收购木材、大豆、皮毛和各种山货,使得一部分厌恶战争的八旗亲贵找到了反对战争的理由。而从明国传入的土豆、玉米和农具,从朝鲜传入的耐寒水稻和抓捕的大批劳动力,又极大的提高了辽东的农业生产水平。
对于人少地多的满清,和占据了肥沃黑土地的满人来说,沈阳周边的土地还没开发完全,国家的府库就已经满溢了。在这样的生产力水平极速提高下,经营农庄或是组织人员伐木,都比上战场去抢劫汉人更有回报率,满人之间自然就出现了分化。
更何况,明国新皇帝登基以来,调整了北方的防线,不仅重新笼络了草原上的蒙古部族,更是极大的提高了明军的战斗能力。义州之战中正蓝旗主力的投降,更是击破了满人满万无人敌的神话。抢劫南方的代价,已经让一些满人感觉承受不起。
现如今,还在坚持支持黄台吉要对南方用兵的,除了那些从深山老林中虏来生女真人和辽东汉官之外,其他人都希望能够维持现状。
不过大家心里也很清楚,生女真人之所以支持汗王南征,完全是因为他们没有赶上好时候。他们加入八旗的时间太迟,没能赶上前面几次对于辽东汉人的劫掠行动,因此没有什么家底,在沈阳的生活极为困顿。
毕竟在沈阳生活,可不是光有一身好本事就足够的,这里也没有什么野兽可以让他们去捕猎,他们只能依靠微薄的俸禄和汗王的赏赐过活,自然会支持出兵南下。
至于那些汉官们支持出兵南下和明国开战,倒不是完全为了劫掠,而是希望能够远离沈阳满人亲贵的盘剥,和担忧两国和解自己这些人被送还明国问罪。
不过随着明国在大清周边建立的基地,加入满清的生女真人已经越来越少,他们的意见自然也就并不如何重要了。至于那些汉官们的意见,汉人奴才们什么时候能够做满人老爷的主了。
事实上,满人亲贵对待四海贸易公司的普通职员,都要比对待自己的汉人同僚要客气的多。
因此如果不是这次金融危机使得满清中下层怨气满腹,黄台吉还真不能这么轻易的主导着朝中的政局。
但是如果黄台吉不能解决沈阳百姓面临的物资短缺问题,他现在近乎无限制的权力,终究还是要付出代价的。
中国古人早就指出来了:由俭入奢易,由奢入俭难。而西方人也说过:我能够忍受黑暗,只要我不曾见过光明。
努尔哈赤通过劫掠汉人的财富,为满人带来了更好的生活,从而赢得了八旗上下的支持。现在的问题就在于,即便黄台吉做的再好,没有四海贸易公司的物资输入,他也一样改变不了满清臣民的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