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一名皇帝,虽然天启因为万历的国本之争,导致受到的教育程度不高,但是他无疑还是知道,朝堂之上要保持平衡的这个基本常识的。
所以东林党人排挤齐、楚、浙党时,他推出了魏忠贤去打压东林党在朝中过大的声势。而魏忠贤所谓的阉党尾大不掉的时候,他还是任命了韩爌作为内阁首辅,期望他可以牵制阉党的暴走。
然而韩爌毫无责任感的,任由魏忠贤在朝堂之内清理反对自己的政治势力,最后还拱手把内阁首辅的权力让了出来,这让天启感到很抑郁。
所以天启会默许,阉党对一个内阁首辅进行追赃,一点体面都不给韩爌留下。
第147章 异象?()
六部九卿到底是大明最为顶尖的官僚,他们很快就反应了过来。崇祯告诉张瑞图、钱谦益、温体仁的话,无疑是在对六部九卿的高官们表示,他需要的不是妥协,而是屈服。
如果崇祯刚刚接受了六部九卿提出的妥协方案,这些官员事后也可以解释为,因为陛下年幼做出了在太庙哭诉的荒唐之事,他们这些官员为了维护皇帝的颜面,不得不哄了哄皇帝。
有了这个理由,即便是他们和崇祯妥协,同意了皇帝派人同后金进行和谈,也会理直气壮的在私下里使绊子,破坏这场被官员们看做是耻辱的和谈。
而且对于同后金和谈引起的大明百姓的不满,他们也能就势推到崇祯头上。但是如果和谈真的有什么好处,那也是他们这些官员相忍为国,做出的巨大牺牲才获得的。
但是现在崇祯一句看似负气的话,就把这些官员的如意算盘打了个粉碎。
六部九卿的高官们,除了寥寥数人之外,基本是信奉“敬鬼神而远之”的儒家士大夫,也许还有人根本就是不信鬼神的无神论者。
这崇祯所谓的列祖列宗的答复,在他们看起来,就是一个不可能的事情。但是大明文官虽然自己不怎么相信鬼神一说,却常常利用各种天人感应之说指责皇帝,其实无非就是牵强附会外加造假罢了。
崇祯这是公然要求这些朝廷官员为他提出的和谈背书,要把他这次进入太庙的举动变的神圣化,杜绝了今后这些官员把他这次举动抹黑成小儿幼稚之举的说法。
当有人吞吞吐吐的猜测崇祯这么做的想法时,恍然大悟的文震孟第一个表示反对,“这要是今后陛下一遇到什么事,就动不动进太庙求祖宗答复,我等岂不成了神汉巫婆,这事坚决不能骄纵陛下。”
徐光启一脸为难的表示道:“这事的确不怎么好做,但是除了这个方法之外,各位还有其他方法让陛下从太庙出来吗?”
六部九卿的高官们谁都没有勇气承担这个责任,这要是皇帝三天两头上太庙,他们这些官员还不得羞愧而死。
朝堂顿时陷入了僵局之中,很快时间就过了午膳时间。黄立极心念一动,招来了一名内侍要求他去打探下,皇帝中午吃了什么。
六部九卿的官员们,也期待着这个答案,想知道崇祯说的绝食到底是不是口头上的气话。
但是这名内侍打探来的消息让众人都失望了,倒是王承恩派人送来了简单的清水、馒头给百官们充饥,并带来了崇祯的口谕,朝中百官若是不耐烦了,可以自由离去,不必在此等候。
朝中不少官员看着自己面前的清水馒头默默的想着,“陛下真要让他们离去,又如何会送来食物,这话冠冕堂皇却毫无用处。”
皇帝在太庙绝食,他们这些臣子怎么能吃的下东西,岂不是给了言官们弹劾自己的口实。
少数人什么都没动,大多数人稍稍喝了点清水。今天的天气实在是有些寒冷,跪在冰冷的石板上,又喝了些凉水,让这些官员感到分外的焦虑。这时候,倒是有不少官员觉得,其实同后金和谈也没什么大碍,只要现在皇帝尽快从太庙出来,了结这场风波就行。
看着太阳不断的西落,而六部九卿的官员们都拿不出一个可行的方案。
一直沉默不语的孙承宗终于开口说道:“这样拖延下去终究不是一个办法,陛下又年幼,要是饿出了什么毛病,国家就要动摇了。我看还是先顺从了陛下这一次,只要陛下答应,除了祭祀时间之外,今后不要再去太庙打扰祖宗清静就行。”
看到孙承宗出了头,有些按捺不住的徐光启终于松了口气。原本他早就想要站出来了。
但是他的名望资历,并不足以慑服这些心思各异的官员们,他站出来说话未必能获得这些官员的响应。
再加上他曾经答应了崇祯,尽量不涉及朝中的争论,避免朝中言官把注意力放在他身上,影响了大学、科学院的筹建。
因此他也一直隐忍不言,期待着事情出现转机。而孙承宗能够站出来,无疑是最好的选择。
这位天启的帝师,即是东林党,又是主张收复辽东的旗帜人物,如果连他也支持和谈,那么朝中基本上也就不再有什么强力的反对人物了。
刘宗周心中虽然想着要同崇祯妥协,但是之前他反对的过于激烈,自然不好站出来当这个领头人,给其他人留下两面三刀的感觉。
现在有孙承宗出头,他自然也就趁势附和了意见。而黄立极反应迅速,马上旗帜鲜明的表达了支持孙承宗的意见。
接着几位大学士和六部九卿的大部分官员都纷纷表示了赞同,于是大家公论要请陛下出来。至于如何操作,众人默契的把这个任务交给了右副都御使李夔龍、和礼部侍郎钱谦益。
点名李夔龍是因为,除了这位厚颜无耻的奸臣,其他人睁着眼睛说瞎话的本事还做不到这么熟极而流。至于选上钱谦益这位东林领袖,则是黄立极生怕这些东林党人事后甩锅,否认他们参与了其事。到时候这事反倒变成了,他们这些人欺君媚上的罪证。
几位文官们决定了之后,对一边发呆的勋贵们连通知一声都免了,就直接让右副都御使李夔龍和礼部侍郎钱谦益去太庙请崇祯归位了。
到了日近黄昏之时,翘首以待的文武官员们,终于看到了从午门蹒跚而入的崇祯等一行人。
走在御道之上的朱由检,毫无战胜了朝臣反对的喜悦之情。仅仅是让这些朝臣们同意和谈,就逼的他要进太庙以绝食为抗争。这和谈要是没有一个好的结局,那么这些朝臣们一定会把这个黑锅丢在他身上。
所以朱由检非但没有胜利的得意,反而觉得自己好像正赤脚走在一条荆棘之路上。
重新坐回御座之后的朱由检,看着下方沉默不语的官员们,终于振奋了些精神。
朱由检抛开了一切胡思乱想,微笑着对刘宗周、文震孟两人说道:“朕刚刚在太庙诚心祈求祖宗显灵,想不祖宗居然真的被朕这个不肖子孙感动而降下了异象。朕听右副都御使李夔龍和礼部侍郎钱谦益描述,说天中有一轮红日没入太庙中殿,蕺山先生、文太常也看见了吗?”
刘宗周、文震孟两人顿时感觉有无数目光注视到了自己身上,六部九卿众人虽然同意了崇祯的要求,但是出于一些不能言说的心理,他们并没有向低阶官员们说明,他们是怎么劝说皇帝从太庙里走出来的。
如今崇祯这么光明正大的询问他们两人,顿时让两人瞠目结舌说不出话来。
沉默了半响,面红耳赤的刘宗周期期艾艾的回道:“老臣虽然老眼昏花了,但想来众目睽睽之下,这事总是有的。”
文震孟虽然不愿意说谎,但也不愿意违背和同僚的约定。他捏着鼻子说道:“陛下,这祖宗回应陛下的诚孝之心,固然是天佑我大明,但是所谓仙凡有别,祖宗也不能时时关注陛下,臣请陛下今后勿要事事求告祖宗。”
看到刘宗周、文震孟两人都没拆穿这个谎言,知道这件事的六部九卿高官们终于松了口气。
而原本一脸茫然的低阶官员们,则交头接耳互相的询问着,刚刚难道真有红日没入太庙的异象出现,而他们居然错过了吗?毕竟刘宗周、文震孟乃是天下的正人,向来都是不会说谎的。
朱由检脸上微微有些尴尬,他又不是洪秀全,天天玩天兄下凡,最后把自己玩成了一个神棍。
“这个是自然的,祖宗恩德能够回应一次,就已经让朕诚惶诚恐了,朕岂敢再去侵扰祖宗清静。”
崇祯的回答,终算是让这些官员们放下了心。要是崇祯皇帝天天玩祖宗显灵,他们这些朝廷重臣将来在历史上会有什么样的评价,还真是不好说了。
黄立极觉得光靠崇祯的承诺还是没什么保障,他出列进谏道:“太庙乃是陛下祭祀祖先之所在,此乃是国家重地。臣以为,现在太庙的守卫过于粗陋了。臣请陛下加强对太庙的守卫,并颁布诏令,非祭祀之时,非太庙管理的官吏,任何人都不得入内。”
黄立极的进言,顿时得到了大部分辅臣的响应。原本朱由检也没打算继续玩这一招,随即爽快的答应了黄立极的进言。
如此一来,群臣和崇祯之间的协议终于达成了。对于同后金议和的事,朝中官员都不愿意沾染,以防损害自己的名誉。
因此一个有资历,有才干,又能代表大明出使后金谈判的使者,除了崇祯力荐的杨镐之外,群臣根本就没推出什么有力的人选出来。
最终朝堂众臣还是同意了,赦免杨镐的罪行,以戴罪之身负责同后金的停战谈判,而兵部尚书王在晋参与谈判的一应事务。
第148章 弹劾田尔耕()
终于敲定了同后金的议和事宜,朱由检的心情终于放松了不少。“今天的朝会,也许是大明历史上开的时间最久的朝会了吧。”朱由检看着御门内地板上,斜斜照射进来的橘黄色光线,心中如此想到。
“咕”朱由检听到了自己腹内发出的声音,不由伸手出按了按自己的腹部。从御门到太庙来回跑动,再加上近10个小时没有吃过任何东西,朱由检感觉自己饿的有些发慌了。
“如果没有什么事的话,今天就此退朝吧。”朱由检有气无力的对着身边的王承恩说道。
王承恩正打算对鸣鞭的太监示意退朝的时候,突然中军都督府都督同知阳武侯薛濂、安远侯柳祚昌、隆平侯张拱日三人出列,向崇祯上疏道,“锦衣百户田尔耕,向为阉党余孽,昔日执政锦衣卫时,公然构陷大臣,残害名士。陛下仁厚,未深究其罪,只是夺封贬职。然而此僚不知悔改,假借陛下清理营州军屯之事,侵夺功臣产业,鞭打功臣家仆,实在是胆大妄为之极,臣等请陛下为我等做主。”
丰城侯李承祚眼中有些可怜的看着,三名出列向崇祯告状的勋贵世交,田尔耕清理营州军屯时,丰城侯府在营州卫也有不少土地被清理了去。
阳武侯薛濂曾经找过他,希望他能一起上疏弹劾田尔耕,李承祚今日却还是拒绝了,同他们一起上疏弹劾田尔耕。
他是勋贵中少有的阿附魏忠贤的人,其实按照他的家世,他根本不必去阿附魏忠贤。
大明的勋贵到了天启时代,除了赚钱和享受之外,仕途上已经堵死了上进的道路。
一来,勋贵子弟就算有才华,也考中了科举,但是文官系统也会警惕的把这些人排除在中枢之外,大明一朝都没有勋戚入阁的先例。
二来,虽说勋贵世家都以军功封爵,按照道理进入军伍历练,才是勋贵仕途上升的正道。但是大明朝武将的地位实在太低,就算是一个总兵,相当于一省军队的最高指挥官了,在文官眼里也只是一个粗鄙不文的武夫罢了。
六、七品的文官可以对着三、四品的武将呼来喝去,巡抚以上的文官甚至可以直接下令把总兵扒了裤子打板子。万历时,浙弁牛姓者,官副总兵。上揭张永嘉相公,自称走狗爬见。边将如戚继光之位三孤,李成梁之封五等,遇到张居正也要自称门下、沐恩、小的、某、万叩头、跪禀。
可见这武将实在是没什么可做的,与其当一名武将去受文官的气,还不如在京城做一名无所事事的勋贵来的舒坦。
再一个,大明勋贵虽然祖先都以军功封爵,但是土木堡之变后,成年的勋贵子弟及武勇家丁基本一战而亡,大明勋贵的传承基本上就算是断绝了。
这个时代,军伍之学都是属于家学,没有什么将官培训、士官培训的公开学校。而大明所谓的武学,只讲韬略,不谈军队编组的原则;只让武生习武,不谈指挥各种部队的要点。且武学教学不严,对学生的学习采取放任自由的态度,武学毕业的学生也不被朝廷所看重,因此大明的武学也就是一个混日子的地方。
而像戚继光、俞大猷、王阳明这种靠自学成才的天才军事家,毕竟是极少数。绝大多数的所谓将门世家,都是需要靠着父兄手把手的传授指挥军队的经验的。
除了这个家学之外,最最重要的还是家丁的数量。到了天启时代,明朝的军制已经完全衰败了。真正能打仗的都是各个将领身边的家丁,普通的军士连饭都吃不饱,那里还有力气替朝廷去卖命。这些充满怨恨的士兵,没有在战场上朝你放冷箭已经算是很有良心了。
正因为大明的军队存在着这种种弊端,因此大明的勋贵们,即便是还算有几分底子的英国公府,也只愿意守在京城,做一看家之犬,也不会想着到边地领军赚取一些功勋回来。
但是丰城侯李承祚无疑是大明勋贵之中的另类,他放着好好的勋贵日子不过,居然去巴结阿附魏忠贤,这人对于功利之心可谓热衷了。
不过魏忠贤失势之后,他们这些阉党虽然没有被追究,但是崇祯也没有多加青睐。
这种从权力中枢中突然边缘化的感觉,让李承祚颇有些心灰意冷,但是随着崇祯重新起用了右副都御使李夔龙后,他就又有些蠢蠢欲动了。
锦衣卫百户清理营州卫军屯,居然把丰城侯府的田庄也给清理了进去,刚开始收到营州田庄管事通知的李承祚,第一反应就是有些奎怒。
什么时候,一名小小的锦衣卫百户敢动勋贵的田地了。就算他丰城侯府失去了圣眷,但是大明勋贵同气连枝,只要不是政治上站队的事,基本上勋贵还是能够保持内部团结的。
李承祚正想着,是否要联系几位在营州同样有田庄的勋贵,一起向崇祯哭诉一番。
阳武侯薛濂就找上门来了,从薛濂嘴中,李承祚了解到,这位敢清理勋贵田庄的锦衣卫百户,居然是前不久被贬官的锦衣卫都督田尔耕。
难怪营州十几位勋贵的田庄被清理,却没有一个田庄敢反抗的。而被夺了田庄的勋贵,也只有阳武侯等三、四家站了出来,其他勋贵都在观望着。
阳武侯薛濂为了安定李承祚的心,还悄悄告诉他一个消息。这次弹劾田尔耕的,不止是几家勋贵,还有营州地方的几位缙绅,也走通了朝中科道官的门路,准备一起弹劾这个魏忠贤手下的头号鹰犬。
李承祚模棱两可的应付了几句阳武侯薛濂,然后把他给打发走了。送走了阳武侯之后,李承祚总觉得这个事情有点蹊跷。这个时候,没有抱上新大腿的阉党官员们,都老实的像个龟孙子。
田尔耕当初替魏公公做事不遗余力,可谓是仇家遍及朝野,他究竟有什么依仗,敢在这时候跳出来,跟勋贵、地方缙绅为敌。这清理军屯的事,大明朝起码也干过几十次了,清理侵占屯田最为著名的人物就是海瑞,但是即便是海瑞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