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挽明》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挽明- 第651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就在四人在书房内积极的谋划时,马六甲城的居民正在欢庆本城光复一周年的纪念仪式。对于这些居民来说,现在的日子可比葡萄牙人管制城市的时候要自由轻松的多了。        

第454章 遥望星空和大海的大明() 
正月十五元宵佳节,正是大明一年一度最为隆重的节日。以往宫内要扎起好大的灯树,施放烟花,表现杂技。还会在东华门内建立宫市,令宫内的太监宫女假扮市井小贩,让皇帝和后妃享受一把与民同乐的乐趣。

    不过自从崇祯上台之后,借口国用不足,已经大大的消减了节假日的花费,因此连续有六年宫内的元宵节没有大肆操办了。宫内都在节俭度日,宫外的士绅百姓自然也不敢过于招摇,因此这六年来京城的元宵节过的便有些寡淡了。

    但是今年么,因为义州胜利的消息,加上国家财政的好转,新上任的内阁首辅钱谦益认为,有必要好好操办一场元宵佳节,也让京城百姓享受下改革所带来的良好景气,以此来反驳那些诋毁改革的民间言论。

    朱由检认可了钱谦益的说法,放手让刘重庆准备了今年京城元宵节的庆祝活动。不过对于宫内,他并没有延续过往的庆祝方式,关起门来自娱自乐。而是令内务府同北京市政厅合作,将大部分的娱乐表演都放在了拆除了城墙的御道广场上,算是真正与民同乐了。

    至于宫内的后妃们,则坐在五凤楼上和他一起,用特制的望远镜观看着下面的杂技和花车。虽然看的不够清晰,但是气氛倒是比过去宫内自娱自乐要热闹的多了。不管是平日稳重的周后还是几位性子较为活泼的嫔妃,这一刻都开心的像是一群少女。

    也只有朱由检自己,看了几眼下方广场上的表演,就有些意兴索然了。对于一个在娱乐生活极端丰富的时代长大的灵魂,下方广场上的这些表演和后世城市里兴起的广场舞并没什么区别,或许还不及,毕竟这里可没有震耳欲聋的流行歌曲。

    “果然是在这里生活的太久了,连当初被当做噪音的广场舞音乐,现在也变成了值得怀念的东西。”朱由检用手托着下巴,双眼漫无焦距的看着前方,默默的在心里如此想着。

    坐在崇祯右侧的周玉凤虽然不时的和身边的袁妃谈笑着,但也一直关注着崇祯的动向。看着他慢慢淡漠下来的表情,周玉凤虽然不知道皇帝又想起了什么烦心的事,却主动伸手握住了崇祯的右手。

    看着皇帝转头望来略有诧异的眼神,周玉凤回了一个甜甜的微笑,虽然已经是两个孩子的母亲,但是在崇祯眼中,周玉凤依然还是那个略带青涩的少女,当然她现在也不过才20出头而已。

    回过神来的朱由检坐正了身体,翻过右手轻轻的握了握皇后主动伸过来的左手,从手中传来的温软感觉,顿时让他安心了下来。就在他和皇后相视一笑的时候,田秀英却突然抱起了身边4岁大的朱慈照走了过来,口中念叨着:“啊,桂儿是想要父皇抱抱了吗?娘这就带你去找父皇…”

    正抱着一只棒棒糖啃的不亦乐乎的朱慈照,还没反应过来就被母亲塞进了朱由检的怀抱。父子两人大眼对小眼的对视了一阵,朱由检终于忍不住从王承恩那里要来了手帕说道:“瞧瞧你的样子,都吃成什么德性了,小孩子能整天吃糖吗?”

    原本咬着棒棒糖很是乖巧的朱慈照,在被父亲夺走了嘴里的棒棒糖之后,顿时嘴巴一扁“哦哇”一声哭了出来,顿时把朱由检弄了个手忙脚乱。看着儿子鼻涕横流的模样,有些始料未及的田秀英吓的赶紧后退了一小步,生怕他扑到自己怀里来。

    倒是坐在一边的周玉凤,显然更有哄孩子的经验,很快就将朱慈照从崇祯怀里接了过来,一边安慰着他,一边拿着手帕擦去了他脸上的鼻涕和眼泪。

    和朱慈照一般大的朱婷婷此时也跑来了崇祯身边,抱着父亲的大腿仰头说道:“抱抱,宝宝要看火…”

    比起儿子更为活泼的女儿,朱由检倒是更为喜爱,于是便微笑着弯下腰抱起了她,走到了围栏边上,让她看起了城楼外面的风景。看着这个状况,虽然有些不甘心,但是田秀英还是慢慢的退回了自己的座位上去。

    经过了白天的热闹之后,夜晚的城楼外面更是灯火辉煌,在皇帝的示意下,王承恩向万岁山方向传去了命令。半个小时之后,万岁山上就升起了璀璨夺目的烟花,令的全城百姓一时为之炫目。

    崇祯七年的正月,也是伽利略及其弟子来到中国的第二个新年,经过了一年来同中国人的接触,伽利略和弟子们总算在这片土地上稍稍站稳了脚跟。

    在确认了中国皇帝陛下对于自然科学研究的支持力度之后,伽利略在这片东方的土地上重新焕发出了为自然科学战斗的勇气。他一边通过著书立说和各种实验来证明,“天不变,道也不变”的说法是错误的。另一边则极力驳斥门户私见和科学研究中各种拉帮结派的陈腐恶习。

    当然在崇祯眼中最为看重的,还是伽利略为他所建立的学校体系中注入完整的自然科学教育体系。文艺复习以来,欧洲200余年的自然科学教育研究中最宝贵的经验教训,就这么通过伽利略及其弟子之手,在中国传播了开来。

    在闲暇之余,伽利略也没有放弃自己对于天文学上的研究,在中国学者已经基本完成的基础之上,伽利略计算出了月球的运动轨迹。他于崇祯七年元宵节修订出了《月球表》,准确地描述了月球在任意时刻的位置。

    伽利略在《月球表》的背后特意提到了方以智、叶小鸾等几位中国学者的名字,他认为没有这几位学者对地球、太阳和月亮之间相对运动的研究,并以方程式表达出来,那么他是无法完成《月球表》的。

    《月球表》的完成,意味着利用月距法测算经度的目标又近了一步,也意味着船只自由航行于海上的时代将会真正到来。接下来的一步,便是派出天文学家到世界各地进行观测,以期验证这个表格的准确性。

    对于伽利略的研究申请,海关衙门拨付了15万元,内务府拨付了10万元,外商协会拨付了8万元,总计拨付了33万元,用以验证《月球表》的真实性。

    这一则新闻在大明时报上的公布,使得更多的大明知识分子开始抬头观察四书五经之外的世家,重新去认识自己身边那个既熟悉又陌生的自然世界。而对于那些新学的追崇者来说,征服浩瀚的星空和神秘的大海,比起枯燥无味的圣人言辞要更让人激动人心和神魂颠倒。

    就连在京城的各个俱乐部中,谈论天文学和自然科学也成为了一种时髦,对于以上两者一无所知的人,是难以成为京城之内的社交明星的。

    在皇帝登基起就开始推动的自然科学教育,在蓄积了五、六年的力量之后,终于兴起了一股知识的浪潮。这一浪潮由京城开始,向着天下州县奔涌而去。虽然越是远离京城的地方,就越难造成什么影响,但是这股浪潮经过的地方,总会有所改变的。

    就在明人将目光转向星空和大海的时候,同大明一海之隔的朝鲜,还在为自己的命运苦苦挣扎着。虽然朝鲜王和领议政这些两班贵族们投降了,但是朝鲜底层的百姓却在昭显世子及大明人的支持下,积极的反抗了起来。

    特别是朝鲜的庆尚道和全罗道,这两个地区曾经是日本入侵朝鲜时最先受害的地区,也是觉醒后抵抗日本侵略者最为激烈的地方。特别是李舜臣等一干抗日名将和义兵都出自这两个地区,导致在日本人退去之后,朝鲜王还不得不封赏了一些义兵领袖作为新的两班。

    和京畿道一带腐朽懦弱的两班贵族不同,这些由义兵领袖转化来的新两班尚未彻底腐化,特别是在获得了明国的武器支援之后,南下掠夺人口和财物的女真兵马就受到了最为广泛的袭击。

    到了1634年二月,坐镇汉阳的多尔衮赫然发现,虽然他派出的军队在朝鲜南方依然无敌,但是在各地的零星伤亡,加起来也突破了1000人,虽然朝鲜人的死伤也许是这个数字的十倍或以上,但是对于后金来说也还是一个难以承受的人员损失。

    在多尔衮和女真亲贵们看来,100个朝鲜人也抵不上一个女真士兵,更何况现在损失的差不多有10多个牛录了。此时的朝鲜,能够劫掠的地区差不多都劫掠完了。豪格攻打的江华岛也丝毫没有进展,据说江华岛上的重要女眷都已经被转移到济州岛去了,众人都不由起了归国的心思。

    而接到了来自国内消息和黄台吉命令的多尔衮,此刻也知道了国内发生的一系列事情。他知道,的确是该撤退了。在多尔衮的命令下,前往各道索取粮草、财物的军队被一一召还了汉阳城。

    接着在多尔衮的逼迫下,朝鲜王和领议政再次发布了文告,要求各州县征发民夫替女真人搬运各种战利品回国。在此之前,后金已经押解着15万多的朝鲜人返回了沈阳,而这一次征发的人员数量更是超过了40万,朝鲜不少北部州县为之一空。

    至于后金从朝鲜劫掠去的财物,价值不低于300万两白银,而粮草不少于300万石。朝鲜府库基本被搜刮殆尽,就连许多两班贵族的数代积蓄也是片瓦不存。

    二月二十七日,多尔衮、豪格率最后一支后金人马离开了汉阳城。三日后,祖大寿、吴三桂带着五千多明朝联军光复了汉阳城。出于某种政治考虑,祖大寿拒绝承认领议政兼都体察使金鎏所说,是朝鲜和后金达成了和议,后金军队退出了朝鲜的说法。

    祖大寿带兵进入昌德宫,向朝鲜王说道:“本官受陛下之命前来援助朝鲜,听闻此前金鎏等逆贼裹挟殿下向建虏投诚,签下了一系列出卖朝鲜权益的条约,又纵容建虏肆虐朝鲜百姓,这是不是事实?

    如今本官已经带着大明兵马和朝鲜义军光复汉阳,本官恳请殿下授命,逮捕金鎏等逆贼,重建朝廷,废除一切不合大明宗藩条例的条约…”

    依靠政变上台的李倧对于力量的对比极为敏感,汉阳城内现在最大的一股力量就是祖大寿率领的明朝联军,而主和派替后金搜刮财物的做事方式已经得罪了朝鲜底层百姓和地方势力,在加上祖大寿代表宗主国的身份,足以将他和金鎏等人一起埋葬,另立新王。

    因此李倧很快就认可了重建朝廷,废黜金鎏等主和派官员的要求,但是他并不想让祖大寿治罪主和派官员,以防止对方把自己完全架空。因此以祖大寿并无皇帝明确授权干涉朝鲜国内事务为由,声称要派人前往大明听从陛下对和议的发落,暂时保住了主和派官员的性命。

    朝鲜也好,后金也好,东亚的未来走向,再次回归到了北京手中。

第455章 变化() 
正月里的喧嚣很快就远去了,可是春播的时节也未到,于是乡村里依然是一副无所事事的状态。大多数乡人还是每日睡到日上三竿,接着再慢悠悠的起床吃上一碗面糊或是红薯汤,然后男子丢下碗筷走去村头的晒谷场,边晒太阳边和村民聊天。

    至于女子则要洗漱一番之后,才带着针线活和孩子出门。同样是来到晒谷场的一边,和村子里的妇人们围坐在一起聊天干活,至于孩子们则开始放飞自我,在附近跑来跑去玩着游戏,偶然有一两个调皮的,非要跑去泥地里脏了衣服,自然免不了一顿好打。

    这种悠闲而懒散的田园生活,也许就是老子所言的:“鸡犬之声相闻;老死不相往来”的状态了。当然老子是不在乎,这些乡人为了节约粮食,一天只吃两顿稀饭,尽量减少运动的无奈之举的。

    不过在这些乡人眼中,如此物资匮乏的日子,已经算是难得的景气年份了。往年,这个时节的稀饭中就该放野菜了,再过一月到了青黄不接的时候,更是除了家中的主劳力之外,其他家庭成员都要不时的饿肚子了。

    而今年他们的米缸中还有着超出预期的米面,足够全家人撑过青黄不接的月份,这就已经是让他们感到满意和感激的生活了。当然,村中也有一些人家,因为有家人在城内做工,在这样的时节还能吃上干饭,日子看起来比旁人更为红火,惹来了不少村民的嫉妒和羡慕,却也有老人对此不以为然。

    老人们认为:庄稼人不伺候土地反而跑去城内做工,终究不是长久之策。既然投生在了庄户人家,就该老老实实的干着庄户人的事,好高骛远的跑去城内做工,年轻时看起来还不错,到了年纪大了又该怎么办呢。

    虽然每个村子都有这么一群反对年轻人外出的老人,但是总会有那么几个不认命的年轻人非要跑去看看外面的世界。现在毕竟不是以前了,那时村子里的人常年和外人没什么往来,只要老人稍微恐吓一下,自然也就束缚住了那些对外界一无所知的年轻人。

    可是随着农会的进村,村、乡、镇三级地方管理体系的建立,各种自助公社和生产队的成立,使得村民们对于外界的了解开始慢慢增多。河北地区义务兵役法的全面实施,又给了这些年轻人离开村子的最初机会。

    一旦有一个年轻人离开了村子,那么很快就有第二个、第三个、第…个。亘古以来,除了兵乱和逃荒外,几乎毫无流动的乡村人口,随着崇祯登基以来的工业化运动,出现了极为明显的流动状况。特别是随着环绕京畿地区的铁路网建成之后,顺着铁路前往京城进行小买卖的小商贩开始变的寻常了起来。

    这些小商贩不仅给铁路带来了大量客流,还为京城提供了数量繁多的新鲜蔬菜和其他食物。而他们带回乡村的那些见识,则成为了击垮乡村守旧秩序的有利武器。不少年轻人就是怀抱着,这些小商贩们为他们描述的繁华都市,才击破了一切阻碍跑去城市,想要在这里寻找到自己的梦想和人生目标。

    相比起乡村的悠闲生活,城市的节奏显然要快速的多。元宵刚过,城中的工坊已经迫不及待的开门上工了。这两年来朝廷对工业作坊上的投入,和在海外开拓出来的新市场,使得京畿一带的工坊始终处在高景气的状态。

    不管是生产皮革、家具、各类铁器、水泥,还是生产棉布、瓷器、玻璃器及各类食品罐头,京畿市场上的每一件商品都处于供不应求的状态。工坊主们不是在扩大工坊,就是找地方新建工坊。

    北上京城的文人士绅经过位于天津河道附近的工坊区,听着那些工坊内传来的永无止歇的机器声,也不由嘲讽道:“…这哪是机器在作响,分明是某些钱袋子里的钱在生儿子。”

    被讥讽的工坊主们并不因此而愤怒,反而觉得这些文人形容的很是形象。不管被人喜欢也好,还是被人厌恶也好,北方各河道附近的工坊都在快速的增加。这种利用水力的工坊增加速度,已经引起了工坊主和河道附近乡村争夺水源的矛盾。使得地方官员们开始限制工坊的建造,这也使得工坊主们开始希望能够寻找到一种方便、稳定且容易获得的动力,以取代现在不可靠的风力和水力。

    对于在工坊上工的工人来说,高景气带来的好处就是,他们的工资、福利和劳动时间都获得了一定的保证。北方各工坊将近30…40%的商品销售于海外、塞外,也就意味着这部分商品能够从海外、塞外交换来更多的资源,这些资源即便是小小的分给工人一份,也足够让这些工人的生活迅速的提高了。

    而以国家为后盾的海外贸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