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挽明》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挽明- 第6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就朱由检看来,让这些人去打仗,和送死差不多。毕竟前世作为工地施工员,朱由检也是有过组织工地工人和村民斗殴行动的经验的。

    在朱由检看来,读过书和没读过书的人区别就在于,没读过书的人,凡事都需要自己亲身经历过,才知道怎么做事。而读过书的人,可以从书本上了解前人的经验,以应对突发事件。

    当然在信亲王府教授这些人怎么列队,怎么组织行动,朱由检是不会做的,这是谋逆的举动。不过教教这些士兵们学习文化,倒是可以做的。

    在朱由检的分派之下,王承恩等人教授府内太监、侍女认字,几名识字的锦衣卫教这些锦衣卫校尉、京营士兵认字。朱由检对他们的要求是,每天认识十个字就行。

    此外还挑出了50名内侍、侍女和50名士兵,都是聪明伶俐的人,每日下午朱由检亲自教他们小学数学,还有一些粗浅的几何。对朱由检来说,最大的难题是没有教材,所以他只能想起什么就教什么。

    张世杰知道朱由检亲自给太监、侍女、士兵上课后,只觉得这位信亲王实在有些胡闹了。原本他对朱由检的一些期望又落下去了,他有些怀疑这位信亲王不会是第二个正德皇帝吧。

    不过张世杰再怎么腹诽,他也不想出面劝阻。一来信亲王整天在府内给太监、士兵们上课,比上街闲逛好;二来他对信亲王所讲述的课程,还是蛮感兴趣。

    作为将门世家,大明王朝最为显赫的英国公一脉,自然有所谓的家学。即是先祖按照经验流传下来的统兵,练兵之法。但是自春秋战国之后,中国的兵法书都鲜有和数学联系在一起的。毕竟冷兵器时代,双方作战围绕的中心是计谋、阵型、纪律、勇气还有后勤。

    但是到了*时代,后勤和火力输出已经成为了决定战争胜负的关键。从万历四十六年起,大明和后金的战争每一次都是失败于这两点原因。而萨尔浒之战后,失去了精锐老兵的明军,则是连纪律和勇气都消失了。

    大明的皇帝指望一只,不敢和后金军野战的军队收复辽东,这简直是痴人说梦。而朝堂上的文官精英们,却把大明和后金的战争当做发国难财的机会。

    文官系统不断的逼迫未经训练,没有装备完成的内地卫所军队去收复辽东。然后他们以这个名义向农民增加三饷,征收三饷的时候文官可以捞一笔。接着又和辽西将门勾结起来,捞取军饷的回扣和建设关锦防线的回扣。

    如此下去,忠于皇帝和大明的军队,在辽西将门的袖手旁观下,一次又一次的去送死。到了最后,只要聪明一些的军官,都不会再听朝廷的命令,而是拥兵自保了。 

第八章 知识的本质() 
朱由检教授数学和几何的时候,为了让这些士兵们更容易接受,他所编制的数学题目,往往都以后金和大明之间的战争来假设。

    比如萨尔浒之战中,明军的4路出击,应该每只军队每日行军多少里程,才能同时抵达赫图阿拉。

    或是按照4路军队不同的速度,每只军队应该何时出发,才能同时抵达赫图阿拉。

    又或是按照后军军袭击4路明军的时间差,来推断出后金军队的行军速度等等。

    此外还有,一只固定人数的军队,每日消耗的粮秣是多少。而后勤部队应该几时出发,才能及时补充军队不至于断粮。

    朱由检的题目越来越难,但是张世杰却越来越有兴趣了,原本对讲学不屑一顾,只是每日勤练武艺的英国公家丁中,有几位经历过辽东战争的老兵,也开始每日必到了。

    一位少了半只耳朵的家丁头目赵雄,听了几堂课之后,就私下评论道:“原本我一直以为萨尔浒之败,是杨经略胡乱谋划,分兵四路,才导致老奴各个击破,不过现在看来,四路分兵到也不是没有成功可能的。”

    而家丁的首领张安则向张世杰进言:“三公子,你应该去劝告殿下,这种可以用于军国大事的学问,怎么可以不加选择的教授呢?如果其中有人心怀不轨,恐怕日后会成大明之祸啊。”

    张世杰思前想后了一日,最后决定还是把手下的劝告向朱由检述说一遍。朱由检有些诧异了,他看着张世杰说道:“我教授的东西,其实还没超出算经十书的内容啊,这怎么会是需要保密的学问呢?”

    张世杰想了想,然后谨慎的回答道:“殿下你讲的东西的确没有超出算经十书的内容,但是自古以来,也从来没有人把算经十书和军事联系起来,还这么深入浅出。虽然殿下讲学不过5天,但是若能灵活运用这些例子,已经可以够资格担任一名小旗了…”

    对于张世杰的劝告,朱由检起初还不觉得什么,但是很快他就想明白了。“这些古代人并不是不知道数学对军队的重要性,但是他们死活不愿意让士兵明白这些知识,因为这些知识关切着他们自身的统治地位,只有牢牢的掌握了对知识的垄断权力,他们才能保证自己的子子孙孙可以永远的统治下去。

    依靠垄断知识来维持自己的统治地位,这就是沙滩上的城堡,当你遇到一个大浪,这座看上去坚不可摧的堡垒就会崩塌了。因为知识不是古董,时间越久就越不值钱。”

    朱由检看着原先给自己印象不错的张世杰,他沉默了一会后温和的说道:“张千户既然这么说,那么大抵是不错的了,从明日起,我不用这些军事问题做为例题可好?”

    “小臣惶恐,小臣只是担忧,殿下所教授的人中,有人心思不纯,导致连累了殿下而已。”张世杰立刻伏在地上顿首说道。

    “张千户请起。”已经习惯了明朝礼节的朱由检,只是双手虚虚一扶,并没有站起来的意思。张世杰的劝告已经让朱由检警惕起来了,如果连这种勋贵都觉得,不应该教士兵如何运用数学的知识,那么大明的文官更是可想而知了。

    朱由检决定还是暂时退让一步,毕竟他现在还不是崇祯帝,而大明后期的文官可从来没把藩王放在眼里过。

    第二日,朱由检的数学题目就变成了,无聊的进水放水游戏了。而这日下午,讲学完成之后,王承恩带着连善祥来书房见他了。

    “什么事这么慌乱啊?”朱由检放下了手中的毛笔,抬头看着连善祥问道。

    “禀告殿下,今日午后有人来拜访陈先生,两人在陈先生家交谈了约莫1个时辰。然后我跟着那人回去,打探后发现他是员外郎王守履。殿下,是否还要继续追查下去?”连善祥回报道。

    这些日子朱由检的所作所为,终于让连善祥绷紧了神经,有了一丝情报人员的样子。这位信亲王性格谨慎细致,对于监视记录又次次问到关键之处。这让连善祥知道,这位殿下可不是一个好糊弄的对象。再加上信亲王又教锦衣卫读书,又对一些生活困难的锦衣卫关怀备至,也让连善祥打起了十二分的精神,所谓士为知己者死,也不过如此了。

    当然如果朱由检真让他去死,他也是不肯的。不过只是追查人物的话,连善祥还是肯卖力的。

    朱由检转着眼珠想了想,才对着连善祥说道:“员外郎王守履么?不必再追查下去了,我使唤锦衣卫已经逾矩了,如果再去追查一个官员,就有些过了。你们还是继续盯着陈先生,看看还有什么人和他联系。”

    连善祥唯唯诺诺的磕头离去了,怀中还揣了2两银子。看着连善祥走远之后,王承恩终于对着朱由检说道:“殿下,再这么赏赐下去,我恐怕殿下的钱很快就快花光了。”

    “恩?这么快,我们还有多少钱?我的俸禄这么少吗?”朱由检有些吃惊的问道。

    王承恩赶紧跪在地上说道:“殿下的俸禄是岁米万石,但是实发只有三千石,价值1500两白银。至于每岁钞万贯,只值1两白银。就连王后娘娘也带着女侍刺绣补贴王府用度呢,这些日子为了填补王府守卫和英国公家丁们的伙食,还有赏赐借支的银两。殿下已经开始花出宫时,陛下的赏赐了。”

    “真是牙疼,王府弄这么豪华,年薪就发这么一点,居然拿不值钱的宝钞糊弄自己的弟弟,太尼玛可耻了,还不如把修建王府的费用折现发给我呢。”朱由检脸上青一阵白一阵,实在是说不出话来。

    不过朱由检还是镇定了下来,问道:“现在我们手中还有多少钱,够给内侍们发俸禄吗?”

    “殿下,内侍的俸禄还是归朝廷发放,殿下的钱主要用于,府内的饮食、殿下和三中大约还有800两白银,2200石白米。”

    看着信亲王沉默不语,王承恩不由小声说道:“殿下,不如把锦衣校尉的伙食减一等,京营士兵的伙食减二等,王府内侍的伙食恢复原本的待遇如何?”

    “不必了,从明日开始,每天中午让田妃、袁妃和我一起用餐,然后我的伙食减一等吧。至于钱的事,过段时间再想办法吧。”朱由检只是思考了一会就决定了。

    按照历史,天启就快驾崩了。信王府他也待不了多久了,没必要为了节省几两银子,让府内众人觉得他是一个做事没有章法的人。

    朱由检的决定让王承恩深为惶恐,自太祖登基以来,肯委屈自己厚待下人的太祖子孙,只有仁宗皇帝、宣宗皇帝了。

    虽然朱由检不允许王承恩降低府内近侍、守卫的伙食标准,但是当王承恩把这件事私下说出去后,王府内的近侍、锦衣校尉、京营士兵都纷纷主动提出,要求降低自己的伙食标准。

    当张世杰知道了这件事之后,也赶紧跑到朱由检面前,提出他和英国公府家丁的伙食,可以由英国公府出钱。朱由检可不愿意让人自带干粮来保卫自己,这样的人情就欠的大了。

    不过在张世杰的坚持之下,最后以降低一等伙食标准了解了这件事。事情过后,朱由检发现,府内的众人对自己的态度,由原本的敬畏,变成了几分亲近的意思。

    这不由让他感叹道,大明时代的人真是太单纯了。自己降低一等伙食,无非就是少一个荤菜。但是这些近侍、锦衣卫、士兵也好,还是英国公的家丁也罢,都把这当做了了不得的善举。

    而且越是底层的士兵、近侍,越会因为这件事而感动。不过朱由检也没得意多久,他就猛然想到,这些大明底层人士如此作态。也正表示了在这个时代的大明,中上阶层的人士和底层百姓之间有着一条巨大的鸿沟。

    支撑起这个帝国最底层的百姓,完全没有感受到来自帝国上层人士的一丝一毫关心。他们面对越来越高的税负,和灾荒不断的年景,却哭告无门。当他们家中的妻儿老小都快饿死了,却还要缴纳为了收复辽东而增加的辽饷,他们怎么会认为,这不知道在什么地方的辽东,会比让自己的家人吃上一顿饱饭更重要呢?

    当大明朝堂之上的诸公,为了保住所谓的祖宗基业,不顾国内已经被压榨的奄奄一息的小民,还要加征三饷,大兴虚耗国力的关锦防线的时候,活不下去的农民起义也就不可避免了。

    朱由检知道,“他所要面对的敌人异常的强大:一直不停劫掠大明边境的后金强盗集团;和后金勾结,大发国难财的晋商集团;为了一己之利,不惜鼓动朝廷实行海禁政策的闽商走私集团;不顾国家财政困境,一心只想拖欠税负的江南缙绅集团;和商人勾结,**堕落的文官团体们;整天袖手空谈,结党营私的伪君子代表,东林党人;因为国家财政收入不足,无法足额发放粮饷,导致离心离德成为割据军阀的边军部队;最后则是因为灾荒连年,非但没有得到朝廷的赈灾,反而被官府追缴田赋,活不下去造反的大明农民起义军。”

    朱由检叹息了一声,就把这张写满了要对付的敌人的纸张,折叠起来放在了书桌的暗格之中。他的敌人如此之多,但是他手上有的不过是,一个正统名分的皇权,还有不知道有几分可靠的阉党。

    就算朱由检脑洞大开,从封建反动头子的代表转变到为人民服务的立场,一样也是白搭。这个时代的话语权被地主缙绅牢牢掌握着,而最大一部分的话语权,则是被江南缙绅的代表东林党人掌握在手中。

    从正德皇帝开始,那个明朝皇帝不被缙绅们骂个狗血喷头。连正德皇帝亲自带着军队,出塞保卫国家作战,都被士大夫们骂成了耗费粮饷,玩作战游戏的昏君。而政治中心和军事总部的豹房,也被抹黑成了皇帝的淫乐场所。

    正因为缙绅士子掌握了这种话语权,所以他们能轻易的左右底层百姓的好恶。而在这个皇权不下乡的年代,有些人一辈子都没离开过自己出生的村子,他们对外界的了解,完全来自于当地缙绅的口中。

    其实到了大明后期,所谓的皇帝就是紫禁城里最尊贵的囚徒罢了。只要文官们愿意,大明皇帝的政令都出不了北京城,所以也就造成了大明的皇帝,是历代王朝中最不愿意上班的皇帝。 

第九章 柳敬亭的梦想() 
自那一日争辩之后,化名陈中纪的柳敬亭对信亲王反而越来越好奇了。他一改往日从信亲王府讲课之后就去见王守履,汇报信亲王上课时的反应和对下次课程备案讨论的习惯。

    这几日从王府回来之后,柳敬亭就在自己租赁的宅子里闭门不出,不停的思考着信亲王对他提的一个问题。“国家税赋究竟是用来做什么的?”

    而自那日之后,柳敬亭再去王府的时候,也不在信亲王面前攻击阉党和赞赏东林党人了。不用整天把仁义道德挂在嘴边,反倒让柳敬亭有空闲反思自己的人生经历了。

    15岁开始在江南各地流浪,柳敬亭也算是经历过世间的人生百态了。但是当他接受了张溥的委托,北上京城之后。他才发觉,对比起江南百姓所谓的苦难,黄河以北的大明百姓才真的是在水深火热之中。

    借着北上的漕船,柳敬亭在大运河上航行了近2个多月,抵达了大明北方的京城。在柳敬亭的想象中,作为首善之区的北京城,应当是和南方陪都南京一样繁华的地方。

    但是从运河尽头通州到京城崇文门一天的日程中,他所见到的却是,比南方官吏更为骄横不法的,宫内采办货物的太监、京城勋贵名下的商队、及为达官贵人开道的家奴。

    那些守卫通州钞关、崇文门税关的税吏、大使们,对着这些权贵的车队唯唯诺诺,别说上前查问了,就连慢了一步让开道路都要被挨打受骂。

    但是同样是这些在权贵面前卑躬屈膝的小吏们,对上了小商贩和平民百姓,却一个个张牙舞爪的像头恶狼,如果没有收到满意的贿赂,不是打碎了车队中的坛坛罐罐,就是个人携带的行李被胡乱的打开丢在烂泥地中。

    每每看到这些丑恶的现象,同情于底层百姓遭遇的柳敬亭就觉得,自己北上所负担的任务是神圣而伟大的。富者欺凌贫者,官员践踏小民,这都是因为朝廷中让魏忠贤这样的权阉当道的缘故。只有把魏忠贤这样的权阉赶下台,让朝廷启用都是正人君子的东林党人,大明才能激浊扬清,海清河晏。

    正是抱着这样坚定的信仰,柳敬亭才能毫不畏惧的假借着陈中纪的名头进了信亲王府,他才能在信亲王面前大义炳然的斥责魏忠贤一干阉党。

    然而柳敬亭半年多坚持的信仰,却在一周内被信亲王击破的粉碎。朱由检根本没有和柳敬亭争论,孔孟经书中所谓的道德大义是什么。

    他只是把农民种田的成本,获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