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挽明》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挽明- 第416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朱由检听了几句之后,便打断了两人之间的争吵,然后对着众人说道:“杨鹤是软弱也好,还是强硬也罢,现在不是争执这些问题的时候。内阁还是先把心思放在,如何平息陕西事件上为好。

    从京城前往西安,就算是八百里加急,也起码需要13…15日的时间。朕刚刚说的这几条,如果诸位先生没有意见,那么今日便派人传往西安。

    接下来,各位先生就可以继续商议,如何彻底的解决这次陕西的乱事,并挑选出前往陕西的人员来。诸位可有什么意见吗?”

    会议开始后,一直没有表明态度的郭允厚,此刻终于出声说道:“臣赞成陛下的主张,眼下最重要的还是先保住陕西的春耕,总不能天灾刚过去,我们就这么眼睁睁的看着,陕西闹出一个**来吧?

    陛下刚刚说的不错,陕西若是少生产了一石粮,从南方外运粮食入陕,就要花费额外的七、八石粮食才行。以朝廷目前的财政收入,恐怕是很难填补上这个缺口的。”

    有了郭允厚的表态,发觉自己成为少数派的张瑞图终于闭口不言,不再试图将责任引到杨鹤身上去了。

    于是在很短的时间内,九位内阁成员都表态支持了,皇帝提出的紧急处置措施,并决定在三日内挑选出,前往陕西处理土地和其他问题的调查官员。

    此外,还要讨论出一个如何处理流亡灾民土地的方案出来。相比起挑选出合适的人员前往陕西,处理土地纠纷的解决方案显然更让在座之人头疼。

    这场临时召开的内阁会议,因为崇祯的果断处置,使得内阁的阁臣们没有将会议变成一场推诿责任的闹剧。

    当其他阁臣离去时,黄立极却停留了下来,在同僚们离去之后,他对着皇帝颇为担心的说道:“陛下,你打算如何处置宗室的事情?若是宗室的事情处理不好,恐怕接下来朝廷派出的调查官员,也未必能够在陕西取得好的成果啊。”

    朱由检点了点头说道:“现在陕西的乡绅之所以能够肆无忌惮,便是觉得有王府、宗室挡在他们的前面,如果朝廷不处置了王府、宗室,自然也就不好处置他们。

    如果朝廷处置了王府、宗室,他们自然也就会有所收敛。所以,说来说去,今次不下重手处置掉一批宗室,就总是会有人想要做些损人利己的事情啊。”

    听着崇祯的语气中似乎并没有多少怒气,但是黄立极的心脏却不由跳了跳。

    他想了想,才委婉的对着崇祯劝说道:“陛下,秦王、庆王毕竟是亲藩,辈分又较陛下为高。若是训斥太过,恐怕有伤陛下之名望啊。”

    朱由检抬头看了一眼黄立极,终于露出了一个微笑说道:“先生放心,这事我自有主意。先生只需要挑选出,前往陕西的官员就好…”

    从文华殿离开之后,朱由检便返回了乾清宫,当他快走到上书房门口时,突然停下了脚步对着身边的王承恩说道:“王伴伴,你去武英殿通知下孙先生,就说明日朕要总参谋部成员一起巡视北郊大营,并在诸军面前进行授勋仪式。”

    王承恩略有些迟疑,不由向皇帝确认道:“陛下,此前内阁的意思不是说,将授勋仪式和督抚人员及防区调整方案,放在一起通过么?”

    朱由检摇了摇头说道:“原先朕也不着急,不过既然陕西出现了问题,朕要调一只新军前去,自然要先安抚下军心。

    他们刚刚打完了同后金的战争,朝廷还没有来得及赏赐他们,就又赶忙将他们派去西安,以预防有可能出现的叛乱。朝廷使用他们,却既不给奖赏,又不给荣誉,这不是让人诟病么?

    先将军衔授发下去,然后再派人去西安,想来他们对于朝廷也就没有这么多怨言了。另外,今晚我要见一见三家银行在京城的代表,你替我安排一下。”

    王承恩也点着说道:“陛下既然有了决断,那么臣这就去替陛下传话去…”

    翌日,京城德胜门外北郊大营的大操场上,新军五师、近卫一师,数万将士都穿着铠甲或军服,严肃的站立在大操场的主席台前,等待着皇帝的检阅。

    虽然此次列阵操演少了许多花花绿绿的旗帜,但是竖立在广场上的士兵,因为这一次出征大多见了血,因此倒是比此前几次列阵多了几分杀气。

    从阵列前经过的朱由检走上了主席台,在对将士们发表了简单的演讲之后,便下令开始授衔仪式。

    直到最后一刻,孙承宗对于是否接受元帅头衔还存在着犹豫。不过站在他身边的茅元仪小声的对他说道:“老师,现在这个场面拒绝陛下并不明智。

    而且,您接受元帅头衔,也能让总参谋部拥有更加独立的地位,不至于被内阁插手总参谋部的事务,那样总参谋部也就不会陷入到党争中去了。”

    茅元仪最后一句话终于打动了孙承宗,保住他辛苦营建起来的总参谋部,对他来说比什么都重要。毕竟以他现在的年纪,已经很难再为大明做些什么了。

    但是总参谋部却还很年轻,只要能够继续发展下去,就能真正成为大明军队的头脑,不仅可以免去各地藩镇化军队的风险,也能保持住大明军队的战斗力。

    想明白了的孙承宗,终于还是上前接受了崇祯赐予的,一枚元帅胸章和一柄元帅手杖。

    当孙承宗接过了这两样东西时,台下的将士们显然都很兴奋,一个个不由自主的欢呼了起来。 

第68章 授衔和外出() 
崇祯在北郊大营授衔时,一队百余骑的人马也正从阜成门离开京城,向着西南方向缓缓而去了。

    这队人马大都身着锦衣,其中还夹杂着几位太监打扮的人员,稍稍有些见识的京城百姓很快便认出,这些被锦衣卫簇拥着出城的太监,大约是奉命出城办差去的。

    阜成门街道上的商贩行人看到这队人马之后,顿时纷纷让开了道路,宁可避让一时,也不愿意不小心冲撞了这队外出的人马。

    领着这队人马出城的锦衣卫首领,正是从前被东林党称之为魏忠贤大儿的指挥使田尔耕。这位前锦衣都督在魏忠贤失势后,曾经消停了一段时间,大家还以为此人从此就要销声匿迹了。

    然而2年时间不到,田尔耕倒是又登上了巡警部总监的职位。受锦衣卫和刑部双重管理的巡警部总监,虽然不及锦衣都督威风,但同样是一个位高权重的职位。

    只不过,差点因为魏忠贤失势而陪葬的田尔耕,总算是汲取了一些教训,做事再无此前那么高调张扬,这才让弹劾他的奏章少了许多。

    然而很少在京城抛头露面的他,今日却亲自带队出城,这不由让不少认出了田尔耕的路人大为惊奇,不少人下意识的便猜测到,难不成什么地方又要兴起大案了么。

    这些路人猜测的虽然有些离谱,但事实上他们的猜测倒是同真象相去并不多远。

    出了阜成门的瓮城之后,骑在马上的田尔耕便小心的对着身边三位30余岁的太监说道:“几位公公,我们此次出京办的差事,乃是一件极为紧急之务,接下来15日内我们要赶2000余里路,其中有一小半是山路。

    由于事情紧急,所以只能请几位公公也一并骑马赶路了,若是路上几位公公有所不便,还请多多忍耐一二,否则我便只好带着其他人先行上路了。”

    三位太监虽然脸色有些发白,但还是纷纷说道:“田指挥使放心,我等也是身负皇命,岂敢拖延时日。即便再怎么艰难,我等也会跟上指挥使的。”

    田尔耕对着三人点了点头,便催着马匹跑去了队伍的前头,于是这一队人马便沿着官道,向着西南方向上的卢沟桥而去了。

    在北郊的大校场上,每个接受了军衔的武官都显得极为开心,当然这同他们事前已经了解了,每级军衔所对应的各项待遇和职权不无关系。

    同以往武臣的武散官名衔不同,军衔只存在于现役的武官之中,但是相比起已经成为了空头名号的武散官不同,新军所设立的军衔不仅保证了各级别武官的待遇,还保证了作战时上级军衔对下级军衔的指挥权力。

    朱由检只授予了元帅和将军的军衔,然后便和孙承宗退到了主席台的一边,让这些新授的将军们给校、尉两级军官授衔。至于尉官以下的士兵军衔,为了节约时间,就干脆在返回营房时由尉官授予了。

    朱由检一边看着授衔的过程,一边则小声的同孙承宗交谈道:“先生应当看过朕昨日送给你的,关于陕西事件的情报了吧?”

    孙承宗下意识的点了点头回道:“是的,陛下。陛下可是打算调动一支新军前往西安吗?这会不会有些远水解不了近渴?其实相邻的山西和宣大都有富余的军队可以调动,这比调动京城新军更为方便一些,后勤补给也容易一些。”

    朱由检却摇着头说道:“山西和宣大虽然有队伍可以调动,但是迟早还是要调动回去的。这次从新军调动一个师前往西安,朕还打算从军官学校拿出两个毕业班来,对陕西边军进行改造。

    总参谋部不是已经将今年的整军方案报上来了么?我们今年将要把新军发展到12万人,除掉宣大、蓟辽、京畿、山西、山东、河南地区外,西北自然也要有一支足以镇压地方的新军。

    秦军一向吃苦耐劳,兵源质量也高于其他边镇,内部也较为团结。不过也正因为如此,在平常年月里,我们想要改编秦军,肯定会遇到极大的阻碍。

    但是现在,陕西连年遇灾,地方百姓和士绅之间,边镇卫所和地方百姓之间,都出现了矛盾。借着这个机会对秦军进行改造,建立起陕西新军的骨架,会为日后朝廷在西北建立起一支可靠的军队打好基础。所以,我还是要求,从京畿新军中调一只部队过去为好。”

    孙承宗低头思考了半响,才谨慎的对着崇祯说道:“如果陛下是这样考量的话,那么臣建议不如调左良玉出镇西安。

    左良玉做事细心,又颇能笼络人心,让他前往西安,应当不会同秦军将领发生什么冲突…”

    授衔仪式结束,送崇祯离开北郊大营后的孙承宗,就带着总参部的成员和新军的将领们返回了营中的帅司衙门,开始向这些部下们传达,皇帝的最新命令。

    确定了总参谋部对于自己的支持之后,朱由检便坐着马车返回了京中。坐在马车内的他,一直在思考昨晚同三家银行代表商谈的事务。

    当朱由检因为马车车夫的提醒,从马车上走了下来时,他才发觉自己已经回到文华殿前。

    他在原地稍稍舒展了下筋骨,便随口向迎上来的王承恩询问道:“内阁今日对于派往陕西的官员,还有关于陕西的土地纠纷问题,讨论的怎么样了?”

    被崇祯留下听取内阁讨论的王承恩,小心翼翼的向着皇帝回道:“回陛下,内阁的几位阁老今日争论了一天,对于这两个问题都没有得出什么结论?”

    朱由检顿时有些惊异的看着他问道:“连指派前往陕西的官员都没讨论出来?那他们早上都在讨论些什么?”

    王承恩看了看左右,先挥手让随行的小太监们退后,方才小声的对着皇帝说道:“回陛下,就是因为阁老们都想不出解决土地纠纷的方案,所以就不能确定派出官员的人选。

    按照陛下昨日在会上的意思,派出官员下去处理土地纠纷问题时,总是要偏向返回家乡的灾民一边,以防止激起地方上更大的变乱来。

    但是这样一来,这派出的官员不就等于要得罪地方上的士绅,甚至是宗室藩王了么?这办好了差事,要被陕西的士绅宗室所怨恨;这要是办不好差事,又要被朝中官员们当做激发地方变乱的替罪羊。

    几位阁老既不想推荐自己的门生好友下去,也不愿意无端招人怨恨,所以迟迟不能决出几个人选来。”

    朱由检下意识的皱了皱眉头,旋即又松开了眉头说道:“那么他们现在讨论出的候选人,都有那些人?”

    王承恩不假思索的回道:“排在第一个的是崔凝秀,第二位是韩一良。不过徐先生反对崔凝秀下去,认为他刚刚复官不久,对于朝廷和陕西的内情都一无所知,让他下去有可能适得其反。

    郭先生和徐先生同时反对韩一良,认为人选虽然合适,但是现在韩一良还在扬州,等他到了京城再转道陕西,估计陕西早就遍地烽火了…”

    一边走一边听取了王承恩的汇报之后,朱由检算是大致了解了,今日内阁在会议中大致讨论了些什么内容。

    站在了文华殿的会议室门前,朱由检整理了下仪容,便对着王承恩吩咐道:“去通报吧,朕要参与内阁的讨论会议。”

    黄立极等内阁阁臣起身注视着从门外走进来的崇祯,不少人心里突然有些心虚了起来。他们今日开会时,可没少互相推诿,如今看到崇祯亲自到场后,他们终于又感觉到事件的紧迫性来了。

    坐下后的朱由检并没有如往常一般,同各位阁臣打招呼,他沉默了片刻之后,才开口对着黄立极询问道:“黄先生,朕想知道,内阁是否已经讨论出,关于受灾百姓土地被侵占一事,应当如何处理的方案了么?”

    黄立极先是看了眼边上的同僚,方才下定了决心对着皇帝说道:“回陛下,臣以为当前最要紧的,还是应当保证陕西地方的安定。

    因此,让地方官员督促乡绅退回土地,是目前唯一可行的办法。不过现在内阁还有些不同的意见,臣还需要时间进行统一认识。”

    黄立极的表态,终于让朱由检脸色缓和了下来,他微微点了点头说道:“内阁有这个基本认识,朕觉得还是不错的。

    当然朕也知道,想要不花钱从那些乡绅手中将土地弄出来,必然会掀起轩然大波。

    而且,这其中的确有不少土地,是当初灾民离开家乡之前出售给他人的,因为他们此前从来没有想过,自己还能够再次回到家乡来。

    然而事情发展到了这一步,即便是那些乡绅再有怨气,朝廷也不得不让他们吐出一部分利益出来。当然我们做事也不能直来直往,总还是需要一些策略的…” 

第69章 先顾眼前() 
“…朕以为,这些陕西的乡绅也不是铁板一块,朝廷派出官员的目的,虽然是要让他们退回土地,好平息那些返乡灾民的不满,但是我们对于这些乡绅的处置方式,也不能搞一刀切的模式。

    各位先生应该都知道,陕西地方广阔,但是除了关中平原之外,其他地区都是缺乏水源的丘陵高原区域。如果我们要改变陕西靠天吃饭的农业,就必须要在陕西全境开展新建各种小型的水利设施,而这些小水利设施光靠朝廷来投入,显然是难以完成的。

    这样一来,由当地乡绅领头,地方百姓出力,朝廷给予一部分补贴的水利兴建模式,才是最为符合陕西当地民情的。现在如果我们将这次事件的责任和损失完全推到地方乡绅身上去,除了激化当地百姓和乡绅之间的对立情绪,打击这些乡绅对于朝廷的信任之外,也会让大部分乡绅降低领导当地百姓进行水利建设的热情。

    那样的话,也许我们在短时间内安抚和稳定了陕西地方上的民众,但是从长远看,朝廷将会失去对于陕西地方上的控制。没有了这些地方乡绅的支持,朝廷就无法通过他们对地方上进行统治和管理,这同样也是一个棘手的问题。

    所以,在确定了要将陕西士绅侵占的土地退回给灾民的目标同时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