茅元仪听完之后,便点了点头说道:“如此安排甚为妥当,本官随前锋部队出发,你督促主力部队跟进,务必要在3日内抵达蓟州城…”
茅元仪同左良玉正商议出兵的事宜时,早上在内阁会议上受命筹措战争经费的户部尚书,还没有下令召见三大银行在京的主事者过来。
中央银行的汪逢元听到发行战争公债的消息后,已经匆匆跑到了户部度支司郎中王渊思的办公室内,拍着胸脯要认购300万元的战争公债了。
第580章 战争公债的发行()
王渊思看着眼前这个拄着一根拐杖却健步如飞的奸商,大为惊奇的说道:“汪行长,本官也不过才得到要发行战争公债的消息,你如何就知道了?
不过汪行长你好像找错人了,此事是郭尚书亲自负责,我度支司同这次战争公债发行的事务无关啊。”
以往不管见到多小的官吏,汪逢元都要曲着身子陪着笑脸,但是现在的汪逢元,即便是站在王渊思这样的户部郎中面前,也一样挺直了自己的腰板。
中央银行每向户部发放一笔贷款,汪逢元就感觉自己就多了一份底气。以往他看到这些官员,就如同老鼠看到了猫,对于他们这些商人来说,哪怕是赚了再多的钱,但只要得罪了一名不入流的小吏,都会让他们倾家荡产。
是以大明的商人一旦有了钱,便要让家中子弟进学,指望出个读书人保护自己的家业。在那个时候,汪逢元眼中大大小小的官员都是自己头上的那片天。
不过现在作为中央银行当家人的汪逢元,眼界自然就同以往大为不同了。而作为中央银行最大的债务人,户部官员也就首先失去了在他心里的那种莫名威严。
老于事故的汪逢元,很快便听出了王渊思表面上的话语虽然显得亲近,但是背后却有一种不屑于同自己过多交往的高傲。
汪逢元对此装作什么也不知道,中央银行虽然是户部最大的债主,股东中还有内府和北地的诸多士绅,但是随着山西银行和交通银行的建立,中央银行已经失去了户部债主的垄断地位。
如果说这天下有什么生意最难做,从前的汪逢元一定会认为是和官府的生意最难做。但是要问天下什么生意的利润最好,现在的汪逢元也一定会说,是同官府做生意的利润最好。
事实上,如果不是大明的国库实在太穷,汪逢元觉得光是自己的中央银行就能掏光国库里的最后一个铜板。这些官老爷们一旦失去了蛮不讲理的本事,在生意场上就是一群把自己卖了都还搞不清状况的蠢驴。
汪逢元心中虽然是这么想的,但是他对着王渊思却是这么说的,“郎中大人虽然是尚书大人的心腹,但尚书大人毕竟也是60岁的人了,郎中大人是时候为自己的前程考虑一二了。”
王渊思顿时拉下脸来喝斥道:“鹤城男请自重,尚书大人乃是本官的恩师。”
汪逢元收敛了笑意,一脸严肃的说道:“我对于郭尚书绝无诅咒之意,我只是想要提醒王郎中,中央银行同郭尚书一向合作的很好,我们又怎么会希望户部尚书换人呢?
只不过,那位王侍郎现在同交通银行和山西银行打的火热,大有取尚书之位以代之的气势,王郎中难道就没有什么想法么?
郭尚书在位,自然天下太平,但是郭尚书去职之后,谁来接任郭尚书的位置呢?我们由衷的希望,能够继续秉持郭尚书制定政策的人上位而已。”
“我们?”王渊思有些狐疑的看着汪逢元询问道。汪逢元爽快的回道:“中央银行的各位股东代表,希望王郎中未来能够接替户部尚书之位,继续保持三家银行的现状。”
王渊思立刻明白了过来,山西银行和交通银行成立较迟,且一开始心存疑虑投入不足,导致中央银行获得了内府和户部的重点扶持。
从中央银行出现,到现在为止不过两年。但是大明各地每年向中央解运钱粮的工作,已经成为了中央银行最主要的业务。
在以前,国家一年两税的征收,那是官府的头等大事,绝不会允许商人插手其中。而例行了200余年的大明税收体制,也变得异常复杂、繁琐和低效。
比如让一部分京城官员到南京去领取俸禄,让锦州的军士到山海关领取军饷,把上海的一石稻米运到北京,又要把保定的一石小麦运往南京。
这些莫名奇妙的规定,也许当年只是因为突发意外的临时举措,但是到了现在却成了不可变更的祖制。这种丝毫不考虑经济效益的旧规,之所以能够继续存在下去,自然是有人可以从中渔利了。
中央银行刚刚解运地方到中央的税粮时,自然是遇到了不少官吏的刁难的。但是获得了内府强力支撑的中央银行在打破了这些陋规之后,便享受到了惊人的收益。
中央银行借助国家库藏对商人进行拆解,又从商人手中拆解钱粮以补充地方或中央所需。使得原本泾渭分明的国家库藏和商人仓储,在一定条件下实现了互补不足,交换有无的关系。
光是南方商人在北方贩卖货物之后的收益汇兑回南方,中央银行利用这笔收益发放边军军饷,然后用南方税收交付给返回南方的商人这块,就让中央银行至少每年稳稳入账了3、4百万两收益。
中央银行的成果,自然让山西银行和交通银行大为眼红,特别是山西银行,一直都把宣大边镇的军饷视为自己的囊中之物,但是过去上百年里,这些山西商人行事实在是过于抠门。
他们仗着同山西、宣大边镇将门的交好,提供给边军的物资一向是价高而质劣,在边镇中下层将士那里早就坏了名声。
中央银行向四海商行购买输送的物资,比山西商人的货物质量好不说,价格低分量也足。加上总参谋部在宣大编练的新军压阵,使得这些山西商人开始寻找,取消中央银行垄断国税解运地位的方法了。
山西银行和交通银行联手向户部侍郎王家祯示好,未曾不是在未雨绸缪。
汪逢元的暗示,也让王渊思想到了自己的处境。国初时户部下属只有四个清吏司,曰总部:掌天下户口、贡赋和赈灾;曰度支部:掌考校、赏赐等;曰金部:掌市舶、库藏、茶盐等;曰仓部:掌漕运、军储和出纳科粮。
不过朱元璋杀胡惟庸废除丞相之后,就把户部下属改成了按照省份设立的十二清吏司,成祖之后形成了十三清吏司,然后一直沿用到天启末年。
新皇登基之后,又再度在侍郎之下,十三清吏司之上,复设四总部,以协助户部尚书和左右侍郎管理十三清吏司的事务。
而新设立的度支司,除了原有的职权之外,还多了一项掌管整个国库收支账目的核查权力。这也使得王渊思的地位同两位户部侍郎相当,在权力上还要超过户部的右侍郎。
如果说户部现在管着大明的钱袋子,那么度支司便管着户部的钱袋子。这个位子是如此重要,王渊思受两位户部侍郎的嫉恨也就是理所当然的了。
正如汪逢元所言,中央银行并不希望户部的格局有所改变,而王渊思同样也不希望自己的位置有什么变动。如果能够借助中央银行的支持,越过其他人接任户部尚书自然是最好的。如果不成,至少也要保住现在的位置。
王渊思思考了许久之后,终于点了点头说道:“鹤城男的好意我明白了,但是户部尚书乃是朝廷公器,就算郭公去位,也不是我们这些臣子可以私相授受的,自有陛下和内阁进行裁断。
不过,只要本官在户部待上一天,也一定会保住郭公辛苦开创出来的局面的…”
对于王渊思的表态,汪逢元感到了满意。对他来说,支持王渊思竞争户部尚书的位子,是顺带的。他是真真切切的想要支持这场战争,希望皇帝陛下能够获得这场战争的胜利。
数日前朝会上皇帝的言论,在三家银行的推波助澜之下,现在已经是街知巷闻。两淮盐业的重新洗牌已经成为定局,两淮盐商的资产,很快就会成为三家银行的战利品。
而这些还不是三家银行最丰厚的获利,真正的收益还在于,纠缠了一年的金银比价,终于将要落下帷幕了。几日前的朝会刚刚结束,黄金期货市场内,就有人开始陆续抛出白银,转而看好黄金,不再试图阻扰金价上升了。
两淮盐商用于支撑白银价格的资金,从这一刻开始就会是三家银行和其他人的目标。因为盐引案被拘禁起来的八大盐总商,使得这些黄金交易所内的资金失去了主持者。
这些资金就像是一头烤的喷香的小乳猪,只要拿着刀叉的人,都能上去切下一块来,天底下还有比这更好的发财机会么。
就在这胜利在望的时刻,汪逢元自然不希望朝堂上出现什么变局,从而让两淮盐商有了翻身的机会。
如果不是考虑到其他人的感受,汪逢元甚至想要独自包销所有的战争公债。获得了两淮盐税的抵押,也就意味着中央银行可以对未来的两淮盐业公司有更大的发言权,这显然是一桩很好的投资。
在汪逢元同王渊思交谈的时候,山西银行和交通银行的代表同样找到了户部侍郎王家祯,他们的目的和汪逢元差不多,除了想要在户部内部寻找自己的支持者之外,同样希望朝廷能够打赢这场战争。
于是在郭允厚还在考虑如何向三家银行分派公债任务时,崇祯所需要的第一期作战经费已经有了着落了。三家银行不仅主动包销了所有公债,还为了占据公债的大头,激烈的争论了好几场。
第581章 后金左翼破关()
崇祯二年十月二十六日下午五时许,贝勒阿巴泰、阿济格率领左翼四旗及左翼蒙古兵5千余人,抵达了长城龙井关外。
龙井关属于迁西地面,迁西又处于山海关至北京黄花城蓟镇1200里长城防线的中间,是蓟州镇最为重要的一段长城防线。
龙井关的后方就是三屯营和遵化城,当初戚继光修缮蓟州镇长城防线时,设想的便是以长城防线作为警戒线,而三屯营和遵化城驻扎重兵以为机动兵力,某处长城关口受袭,则从三屯营和遵化城调兵进行支援。
蓟州长城大都修建于塞北山脊之上,长城高度虽然在15…2丈之间,但是耸立在陡峭的山脊上后,便成了一道不可逾越的关墙。关墙两侧数百米高的陡坡上,都长满了一人多高的茂密灌木丛,根本无路可以靠近。
想要通过这道人造的天险,只有通过长城沿线的各个关口。而龙井口正是附近关口中较易通行的一个关口。龙井口的东北面和西南面都是陡峭的山岭,只有到了此地突然中断,出现了一个缺口。
从群山中蜿蜒而出的一条河流,也刚好从这个缺口折返向南越过长城,最终汇入到滦河之中。往年常有商人沿着这条湍急的河流作为向导穿越这片山岭,前往北面的蒙古部族中去贸易。
河谷两侧陡岩耸立,人行其中,就算是白天也觉得昏暗异常。且河流曲折蜿蜒,最窄处仅200余米,河流中间常有巨石阻流,因此行人的视野相当狭窄。一夫当关,万夫莫开,大约就是指这样的地形了。
龙井关就是在这山峦缺口处所筑的关城,关城就修建在小河的西岸。城高15丈,周2978丈,有南、北、东三门,东门还有月城。关城内居住着近100余户人家,驻扎着200多名军士。
按照当年修建龙井关的将领的想法,在这里修建了关城之后,再放上一两百人,就算是一两千人也是难以攻入的。
左翼军队在距离龙井关2里外停下之后,阿巴泰、阿济格便召集了部将商议如何攻取这座关口。最终众人议定,挑选80名精兵在今晚子时偷袭城门,而大军随后进行突袭。
阿巴泰、阿济格等女真将领对于这个方案都没有什么信心,毕竟夜晚作战对于他们这些不熟悉此地地理的外人来说,风险是相当大的。
不过布尔哈图所派来的向导坚持夜袭的方案,这位向导倒是对龙井关相当熟悉,认为可以从关城东面的水门绕到关城后方攻击。龙井关多年失修,正面虽然还保持着完好的城墙,但是关城南面的城墙却崩塌了一个口子,守将只是用木栅栏围上了事,并没有进行修缮。因此只要挑选精干从这处缺口入城,就有可能打开北面的城门,而不必进行登城战。
不必进行登城作战,这个理由立刻说服了议事的女真将领们。从努尔哈赤起兵开始,女真人在野战中几乎全胜,唯一的几次失败,都是攻城不克,结果被明军反击而败退。至于后金夺取辽沈等坚城,大多是采用了收买城内的明军将领或是大户以为内应,直接打开城门才获得的胜利。
阿巴泰、阿济格两人并不是支持南下征明的贝勒,因此也不愿意自己的部下损失在残酷的登城战中,因此便同意了夜袭的方案。
这场夜袭的效果非常好,虽然龙井关守军在得到后金将要入侵的消息后已经加强了戒备,但是长久的和平生活,已经让这只守关的明军忘记了如何作战了。
因为早有戒备,所以当后金从后方城墙突入关城时,明军终于发现了敌军入侵。但是夜间作战对于这些原本就营养不良的明军来说,遭遇到的困难并不比参加夜袭的后金军小。特别是当这些女真人在城内开始放火焚烧民居之后,原本还守在城墙上的明军顿时就失去控制了。
即便是明军守将多次喝止,也无法让这些士兵留在城墙上御敌,毕竟他们的家人可都在城内的民居之中。
于是,十月二十七日凌晨,龙井关被后金左翼大军所破,龙井关守将自杀,城内军民皆降。天色将明时,汉儿庄驻守的明军得到消息后,便派出了副将易爱、参将王遵臣来援龙井关,但是此时关城已下,这只援军被后金左翼所破,两员明将皆亡于此战中。
二十七日上午,三贝勒莽古尔泰、贝勒多尔衮、多铎率军抵达了龙井关。黄台吉原本想要把代善和莽古尔泰带在身边,避免他们在战事不顺时又起什么心思。不过代善和莽古尔泰留在中军之后,便整天待在一起,好像在商议什么。
黄台吉顿时警醒了起来,他可不希望自己这趟伐明成功之后,那边三大贝勒却达成了统一战线。因此他便找了一个借口,把莽古尔泰发落到了左翼来,同时还让多尔衮、多铎监视莽古尔泰。
左翼兵力以两白旗为主力,而多尔衮兄弟正是两白旗的旗主,因此即便是莽古尔泰想要做些什么,也必须征得多尔衮兄弟的同意。
莽古尔泰抵达了龙井口之后,自然就接过了左翼的指挥权。阿巴泰和阿济格虽然不支持南下伐明,但是一旦破关而入之后,立刻就想要马上南下攻打遵化城,免得城内的富人都逃亡了。
两人觉得自己作为左翼大军的主帅,这次出征劫掠到的财物,必然是能分到大头的,因此求战的积极性不由高涨了起来。但是莽古尔泰的到来,顿时打破了两人的梦想。
阿巴泰和阿济格并不想同莽古尔泰同行,既然长城关口已开,那么关内的人丁财货就已经是大军的囊中之物,这种时候当然要独自领军才能获得最大的收益了。因此两人各自向莽古尔泰请命,一个自告奋勇要去打汉儿庄,一个则请求去打潘家口。
一向英勇善战的莽古尔泰却拒绝了两人的请求,他可没这两个弟弟眼皮浅,看到轻易攻破了长城关口,就转换了立场。这次伐明立下的战功越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