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此陛下决定,从本年4月1日开始,各海关口岸将会采取新的度量衡和征收船税和关税的办法。新度量衡将会由工部推出,这里杂家就不多说了。新的关税例则同样会刊发下去,诸位之后可以去海关购买一份,也不必再说。
杂家要说的,便是一个船税标准,今后船税的征收不再采用丈量船头,而是采用吨位制。以船舶的净吨位为计量方式…
所有已经注册的船只或是新建船只,今后都将会在海关注明吨位的详细情况,在船只的明显部位必须要安装船只的信息铜牌…
此外,凡是避难、躲避暴风雨的船只;渔船和30吨以下的船只,从海外新购买的空船第一次入港时都不需要缴纳船税。
船税按照贸易船只的不同,分为国内港口贸易和国外港口贸易两类。按照船只的国籍不同,分为国内船只和国外船只两类。
首先,国内港口贸易不允许国外船只进行运营,但是受雇于国内航运公司的船只不受此限,但是必须要登记在册。对于只在国内各港口之间贸易的船只,采取年费制,每吨为2元。
对于进行海外贸易的船只,年费制:200吨以下的国内船只为每吨15元,200吨…600吨的船只为125元,600吨以上为10元。以次数计算,每进出港口一次取年费的一半。
至于国外船只的吨位税,注册地在澳门的船只增加50,其他船只增加100…”
听着吕琦在议事台上抑扬顿挫的念着皇帝的答复,一干提出问题的东南海商代表也在私下合计着,按照这个方式征收船税,除了跑南北海运的船只大幅度下降之外,他们的船税支出也减少了不少。
以京城新标棉布计算,每吨棉布加上包装,大约在450匹。日本和马尼拉的棉布利润基本上为114…187之间,以最低的100计算,每吨盈利就是405元,扣除货物税和航运成本,净利润大约为每吨300元。
棉布基本上为海外贸易大宗货物中盈利中等的货物,因此以棉布的利润来衡量船只吨位的盈利,基本上是合适的。
计算了得失之后,商人们大多表示愿意接受新的征税办法。至于船只货物的保险费率,崇祯也认同他们的意见,将会督促船舶保险公司从保价的25调整到225之下。
解决了这个问题之后,一干东南海商的代表显然大为兴奋,他们上京之前可没想过会取得这么好的成绩。
朱由检在会场上稍稍坐了坐,看到会议开始讨论某些繁琐的细节问题,他便退场离去了。
与此同时,被崇祯派往陕西整顿学风的冯铨,在过完元宵节后终于抵达了京城,同他一起上京的,还有67位挑选出来的被招安的流民军首领。
原本这只队伍应当有94位,但是还有20余位首领担心这是朝廷的调虎离山之计,把他们骗去外地进行处置,因此装病不肯动身。
既然朝廷本来没有这个意思,归心似箭的冯铨便也懒得催促他们,便带着愿意服从朝廷命令的首领上京了。
对他来说,远离了京城这么多时日,他生怕自己就这样被皇帝遗忘在陕西,然后就回不去朝廷中枢了。这显然不是他想要的结局,因此趁着这次带这些招安首领上京的机会,他赶紧讨了这个和他并不相衬的任务。
第440章 内务府()
白天刚刚解决了海商协会的麻烦之后,朱由检便在晚上召见了掌管都知监的王德化,上书房内除了吕琦和王承恩外,其他人都被崇祯给遣出了门外去了。
王承恩心里正寻思着,皇帝这个时候召见王德化要商议什么要紧的事情,不过这个谜底很快就被崇祯给揭穿了。
“王监事,你上前来对朕说说,这合并宫内诸衙门的章程,也让王伴伴、吕管事一起替朕参详、参详。”
崇祯的话语顿时让王承恩、吕琦两人惊吓了一阵,若不是平日养成的习惯,估计这回便要在皇帝面前失仪了。
王德化只是抬头扫了一眼两位同僚,便略过了两人。过去一年来虽然都知监在宫内大权在握,但是他这个都知监总管太监,却不及王承恩、吕琦出风头,甚至还不及自己的属下徐省声管的事务多。
不过今天,看着这两位宫中红人的脸色,他觉得自己这一年来的辛苦还是值得的。他轻轻上前走了一步,便对崇祯行礼说道:“以往宫内设24衙门管理内廷大小事务,是想要专人专事负责,以减少宫内出现各种弊端。
但是到了今天,24衙门事事都想插手,结果宫内诸多事务互相扯皮不说,机构人员之新设都是有增而无减。内廷机构之臃肿,人员之繁复,可谓胜过国初百倍了。
但是人员和衙门是超过国初百倍了,不过这做事的能力和效率,现在还不及从前的十分之一。每年宫内大半的支出,倒大部分用来养着一大帮闲人了。
经过了去年的裁剪之后,宫内的内侍、宫女人数已经缩减到了7543人,而原本住宫内奉养的数十位先妃,在蒙陛下恩准之后也不过剩下了12人,加上陛下和4位殿下,宫内要伺候的贵人还不到20位。
但是各衙门居然还整天喊着人手不足,要求重新招募人手,否则就无法好好服侍陛下和贵人们,这显然是无理取闹了。
陛下身边每日的服侍人手不过36人,但是某些管事太监也安排了24人服侍自己,如果宫内的管事太监都照着他们的排场行事,去年裁撤的人手岂不是很快就重新招募回来了。
所以臣仔细调查了24衙门的日常事务,及各衙门的人手安排,人员年龄等等情况后。臣以为现在的24衙门应当进行合并,成立一个管理宫内事务的统一机构,这样就能裁撤掉完全重复而无用的机构,也能消除宫内各衙门之间的扯皮问题。
此外,按照现在宫内的大小事务来看,宫内事务同宫外事务实际上并没有什么交集。因此臣以为,宫内和宫外应当分成两个部门。
比如宫外负责文思院及股票交易所这些部门的太监,他们实际上同宫内事务已经没有多大联系了。唯一有联系的,是他们所掌管的工坊、公司等获得的盈利,是宫内收入的主要项目。
但是这些内臣出宫之后,因为事业上的关系,同外人交往过于频繁,往来人士也品流复杂。我们谁也不清楚,这其中会不会有人以透露宫内情报,以谋取私利。昔日建文朝的故事,我们总应该汲取教训。
当然,宫外的诸多事业也是宫内的收入支柱,臣以为不可能交给外人去管理。因此臣觉得,24衙门合一之后,应当分为内外两部。今后宫内主管宫内事务,宫外主管宫外的产业,宫内每年对宫外各项事业的发展进行检查也就足够了。”
王承恩正思考着,王德化提出这个24衙门合并的提议究竟想要做什么的时候,朱由检已经心直口快的说道:“那么这管理宫内外事务的两个部门,你打算起什么名字呢?”
王德化早就准备好了,迅速的回道:“掌管宫内事务的叫内务府,掌管宫外事务的叫外务办。臣以为,外务办除了一些主要管事之外,大可以把其他人消去宫籍。如此一来,就算是他们在宫外闹出什么纠纷来,也扯不到陛下身上。
省的那些言官天天揪着宫中产业,到处挑事。说的好像凡是宫内出去的人,就都成了欺男霸女的恶人一样了。”
对于王德化起的名字,朱由检不置可否,只是接着问道:“你打算如何设置内务府的机构呢?”
王德化到不急着回答,而是从怀中掏摸出了一张纸张来,才看着纸张念道:“臣以为这内务府应当设为,行政、人事、财政、会计、基建、后勤、警卫、仓库八个部门,再加上一个外务办,便是九个机构,刚好是数之极…”
王承恩在边上听了半天,总算是听明白了。这行政便是取代司礼监的地位,权力说不得要少了几分。王德化也许现在还没有资格争夺这个行政部门,但是他显然为自己看好了人事部门的权力。
以往宫内人事大多由司礼监安排,要么就是皇帝一言而决。但是按照这个新机构,司礼监虽然地位没有改变,但是独揽宫内人事的权力,算是彻底交出来了。
24衙门缩减为9个,自然有不少宫内老人会失去自己的权力和地位。王承恩颇为不解,王德化何以如此大胆,敢冒着得罪宫内诸位老人的风险,拿出这个合并方案来。
这些宫内老人在宫内生活了数十年,对宫内的各种门道都清楚的很,要是真的得罪了他们,王承恩不觉得王德化可以躲过这些宫内老人的暗算。
“这些部门倒也是足够应付宫内眼下的事务了,那么对于合并后多出来的人员,你打算怎么处理?”朱由检听完了王德化对于内务府的设置解说,不由继续追问了一句。
“经过臣的调查,现在宫内留存的各位人员之中,不少人的年纪偏大,他们连照顾自己的日常生活都难,何以服侍陛下。臣觉得,应当仿照去年的例子,释放一批老人出宫,让他们也好回乡下养老去。”
王承恩眉头顿时跳了跳,他现在全部想明白了。王德化是想把那些老人都赶出宫去,这倒是一个解决问题的办法,但是未免太过于狠毒了些。
王德化说的好听,让这些老人回乡养老。但是这些人一辈子待在宫内,家乡那里还有什么亲人,即便是有也没什么亲情了。除了一小部分掌握着权力的老人,能为自己攒下点积蓄外,那些底层的老人那里有什么积蓄啊。
虽然王承恩想到了这些,但是他张了张嘴终于还是没有对皇帝说出来。既然崇祯把王德化叫来,显然心里已经倾向于这个合并方案了。而且能把那些倚老卖老的宫内老人赶出宫去,对他来说并不是什么坏事。他没必要在这个问题上恶了王德化,又不得崇祯的欢心。
朱由检却没有如王承恩预料的痛快答应这个简单直接的处理方式,而是想了一会才缓缓说道:“让他们回乡下养老,天知道有没有人会给他们养老。
这些人基本上都服侍过先皇祖父,也是为我朱家操劳了一辈子。如今年纪大了,做不动了,就把人赶回乡下去,未免也过于刻薄了些。
朕觉得出宫养老是对的,毕竟在宫内辛苦了这么多年了,也该出去享享清福了,总不能就这么在宫内待上一辈子。
北方风沙太大,还是江南好。不管是南京、苏州还是杭州,都是风景秀丽之所在。去年不是让曹总管在江南选择几处好风景的地方修建疗养院了么?就让他们去南方养老,所需经费就从内库中出。
都知监再合计一下,每人都定个退休金标准出来,不要委屈了这些为朕和几位先帝贡献了一辈子的老人。等他们正式退休的时候,朕还有亲自宴请他们一次,算是谢谢他们这些年来为皇室的尽心尽力。”
既然崇祯愿意从口袋里掏钱出来,王德化又怎么会反对呢。不过皇帝的话语,也让在场的三人颇为感动。他们也是内侍中的一员,虽然现在还握有权力,但谁能知道自己今后的事呢。
有了这个能够前往江南养老的先例,倒是给了他们一个全身而退的保障,他们自然是大为欢迎的。
朱由检似乎并不满足于此,他想了想继续说道:“今后宫内也定个规矩下来,凡是为皇室服务了30年的内侍或宫女,都可以提出退休的请求。
每个退休人员按照退休前的品级给予适当的退休年金,发放年限直到本人去世为止。另外男子到60岁,女子到55岁,如果没有特殊情况,都必须退休。
宫内女子年满30的,或是已经在宫内服务了10年,都可以请求出宫回家,或是出宫在外居住。让徐省声在宫城附近改建一片住宅出来,到时候分配给这些出外的宫女居住…”
不管是王承恩还是其他两人,对于崇祯说的这些政策都大为喜悦。不管怎么看,这都是皇帝对于宫内人员的善政。
他们正连连点头的时候,朱由检停顿了一下,转而继续向王德化问道:“对于宫内的职级,你做了什么调整了没有?”
王德化立刻连声答道:“有,臣把最低一级的宫女、内侍到内务府总管,中间一共分成了17个等级。
按照每两年调整一次岗位,理论上从底层到内务府总管只需要34年。原来内侍和宫女之间岗位分隔的现象,现在也全部取消了。
除了几个特殊部门之外,只要在同一个部门之内,便不再划分男女分管…”
第441章 关于义务教育的问题()
元宵节过去的第2天,崇祯和8名阁臣在文华殿内见面,顺便召开了崇祯二年的第一次内阁会议。
今天的这次内阁会议只是代表崇祯二年的内阁开始正常运转,基本上并没有什么实质性的内容。
崇祯和内阁几位阁臣轻松的闲聊了几句后,便提到:“冯振鹭去年在陕西的事情办的很好,现在他既然回来了,诸位先生不妨议议,应当如何安排他的新职位吧。”
对于冯铨冯振鹭,几位阁臣并不怎么陌生。黄立极和钱谦益同他都颇为相熟,但是在座的大多数人却并不想让冯铨返回朝廷中枢的位置。
首先首辅黄立极就非常反对冯铨的复出,当初冯振鹭依附魏忠贤的时候,实在是毫无节操了些,把文官的体面全都丢下了。
虽然冯振鹭因为完全的听命于魏忠贤,终于当上了内阁首辅的,但是他的这种行为使得,原本认为自己是同魏忠贤结盟对抗东林党的其他文官们大失颜面,并且有渐渐失去文官团体在朝政上独立性的威胁。
正是因为如此,以黄立极为首的一些文官,才会想尽办法把冯振鹭从内阁首辅的位置上赶下来。亲手把冯振鹭赶回家的黄立极,自然是不愿意再让他回来朝中和自己作对的。
而且冯振鹭现在才不过35岁,但是因为曾经担任过内阁首辅,所以他的资历简直高的离谱。如果让他重新回到朝中,基本上有许多人的上进之路要被打断了。
因此除了黄立极之外,张瑞图等人也是不愿意在自己的仕途上竖立起一个巨大的屏障的,一旦让冯振鹭重新上位,以他的年纪足以熬死一大批官员。
倒是钱谦益还有些犹豫,一来他同冯振鹭私交不错,两人在外号称南北文坛领袖,互相之间没有少做诗词吹捧对方。
二来冯振鹭一回京城,便到他府上拜会了他,交谈之中隐隐有想要加入新东林党的意思。
自从皇帝表明了态度之后,钱谦益的新东林党现在风头正健,想要加入新东林党的官员和士大夫日趋增多,但是其中并无几个有足够分量的人物。
不过是一些官场上的投机分子,和一群年轻热血的南方士子居多。钱谦益并不觉得,依靠这些人能够让他更上一层楼。
倒是冯振鹭,虽然他过往的名声不太好,但是他在北方士人中的地位却依然存在的,加上一个前内阁首辅的名头,实在是可以大涨新东林党的声威。
最为重要的是,冯振鹭昨日拜会他的时候,伏低做小甚为恭敬,显然有今后以他为主的意思存在。
因此思想了许久的钱谦益,终于不顾黄立极、张瑞图几人的眼色,替冯振鹭说了几句好话。认为应当看在冯振鹭在陕西做事的勤勉上,让他回到朝中为崇祯效力。
一直在同崇祯玩拖延战术的黄立极,在钱谦益发出了支持皇帝的主张后,顿时意识到,他硬压着冯振鹭不让他回朝的想法恐怕是行不通了。
特别是现在的吏部尚书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