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由检对着礼部官员递上来的即位诏书看了一会,密密麻麻的繁体字,加上竖排版无标点符号,一会就把他给看晕了。
他从边上的尚宝卿手中取过了御宝,用力的在诏书上盖下了宝印,然后礼部官员接过用完印的诏书,再次回到承天门向天下昭告,大明的新皇帝即位了。
折腾到下午,这些繁琐的礼仪才宣告结束。当朱由检回到后宫脱下身上的衮服冕冠时,才发现自己里面穿的白色细棉布内衣已经被汗水浸湿了。
听着窗外传来的蝉鸣声,朱由检昏沉沉的脑袋中才想起,现在还是夏天呢。
看着朱由检把头转向大门的方向,在边上看着宫女替他换衣服的周玉凤,马上开口问道:“是不是外面的蝉鸣太吵了?要不我让内监们去赶一赶吧。到晚膳前殿下还可以休息一会,你这几天都没怎么合过眼呢?”
朱由检把头转了回来,换上了轻便的常服,让他凉快了许多。他让身边的宫女退了下去,然后开口说道:“不必了,玉凤你知道蝉这种生物的习性吗?”
“臣妾倒是不知,不过臣妾倒是读过,唐代诗人虞世南曾经为蝉写过一首诗,‘垂緌饮清露,流响出疏桐。居高声自远,非是藉秋风。’殿下可有听说过吗?”
“哈哈,饮清露吗,蝉可不是饮清露长大的,它是吸食树的汁液长大的。你知道吗?为了能在地面上鸣叫一个夏天,它要在地底呆上多久?”
“总该要上一年吧?”难得朱由检今天开口说这么多话,周玉凤干脆顺从着说道。
“最短的5年,最长的要17年。它们在黑暗的地下要活上这么久,才能沐浴两三个月的阳光,纵情歌唱寻找自己的爱人,短暂的相遇之后就是永远的离别。所以还是别打搅它们了,让它们好好享受这来之不易的欢唱吧。”
“殿下真是讲述了一个感人的故事,臣妾受教了。殿下的仁慈之心,必将庇佑我大明天下。”周玉凤听完了朱由检讲述的故事之后,整了整衣服对着朱由检拜了下去。
朱由检对于周玉凤时不时的就想要劝诫自己,也确实无可奈何。也许这就是古人夸赞的贤良淑德吧,但是对朱由检来说,却非常不习惯这种谈话氛围的突然改变。
期期艾艾的接受了周玉凤的劝诫之后,朱由检打了个哈欠后问道:“你不用去陪皇嫂吗?”
周玉凤看了看左右,确定殿内最近的内侍也听不到两人的谈话之后,就小声对着朱由检说道:“殿下,正是皇嫂让我小心的看护着你。她说宫内尽是魏忠贤的党羽,为了以防万一,还是请殿下千万小心行事。”
看着周玉凤一脸紧张的说道,朱由检不由微微一笑,“魏忠贤提督东厂也还不到5年,要说他在宫内有党羽,我是信的。但是说他党羽遍布宫内,这就是猜疑过甚了。宫内之人跟红顶白的事是有人做的,但是想要他们为魏忠贤出生入死去搏命,我看未必。”
“殿下,张皇后既然如此叮嘱臣妾,未必无因。殿下如今一身关系着天下万民,万不可轻率行事啊。”
原本还想说些什么,不过看着周玉凤一脸关切而无奈的神情,朱由检还是改口了。
“也罢,始终是皇嫂的一片心意,我自当小心行事。”看着丈夫敷衍的回答,周玉凤也由有些着急上火,不过她虽然才和朱由检结婚不久,但也知道他是一个固执己见的人,能够说到这个程度已经算是妥协了,再逼迫下去,恐怕就要不欢而散了。
周玉凤看着朱由检不停的打哈欠的样子,于是命人铺好床铺坚持让他小睡一会。
这一觉睡的相当舒适,当朱由检被王承恩叫醒的时候,殿内已经燃起了火烛了。
“年轻就是好了,睡了一觉,就满血满魔了。”一觉醒来感觉神清气爽的朱由检对自己如此说道。
一边穿着衣服的朱由检,一边听着王承恩对自己汇报着接下去的皇帝出殡及服丧礼仪。
过了今晚之后,明日一早天启的梓宫就要出殡了,然后就是27日的服丧期。也就是说,今晚是朱由检最后陪伴自己兄长的一晚了。
当朱由检再次来到天启的梓宫前时,心中忽然掠过了哀伤的神情,朱由检跪在垫子上,恭恭敬敬的磕了三个头。
他双手按住地面,心中默默祝酹着:“你若真是在天有灵,就请祝福你这个弟弟吧。我虽然不懂如何治理这个国家,但是今日也请你作为见证,我宁可大明亡于汉人之手,也绝不让汉人沦为满清的奴隶。”
朱由检默默的祷告着,全然未注意他伏在地上的时间已经超出规定了。边上司礼的内侍,也不由小声的提醒他该起来了。
看着朱由检在大行皇帝前行礼,角落中的魏忠贤仔细的打量着,这位被天启陛下夸奖,称之可为尧舜的弟弟。
曾经以为自己是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九千岁魏忠贤。在天启皇帝故去之后,赫然发觉,往日对着他阿谀奉承的众人,现在却对他避之不及。
他昨日想召集自己的亲信党羽,商议下今后该怎么办,可是他在皇城的东厂内等了许久,也只看到了田尔耕及东厂两位千户。
看着偌大的东厂值房内,却只零星坐着3、4人,想起往日这间房间内挤挤挨挨的模样,魏忠贤自己都有些心灰意冷了。接下来他询问这几人,想让他们出出主意。
结果一个个又都沉默不语,逼急了就说道:“应该获得新皇的信任,千万不可轻举妄动。”之类的废话。
“如果能取得新皇帝的信任,我还这么着急跑过来和你们商议什么?”魏忠贤恶狠狠的想到,
“东厂和锦衣卫,现在都不足以作为自己的依靠了。”这是魏忠贤昨晚离开东厂时,莫名的领悟。
东厂、锦衣卫不足持,魏忠贤就只能把希望放在外朝的崔呈秀等人的身上了,希望这些文臣能控制好朝中言论,不让那些东林党人借机攻击自己这些人。
至于宫内,这些年魏忠贤一直忙着和东林党人夺权,宫内事务一应委托于王体乾、李永贞、涂文辅三人,但是天启故去之后,这三人居然没有一个来主动见他的,李永贞、涂文辅两人不过是避而不见,而王体乾则干脆投向了张皇后,连去宣召信王入宫都没通知他一声。
第十八章 出殡()
整个晚上魏忠贤都在仔细的观察朱由检,虽然原本伺候朱由检的贴身太监徐应元,是魏忠贤在宫内难得还没抛弃他的好友。
但是这位徐太监却是一个没什么心机的老实人,过于憨厚老实的他,是依靠着魏忠贤才成为朱由检的贴身太监的。
这位不会来事的徐应元,却一向不得朱由检亲近,所以魏忠贤从他嘴中,也得不到多少关于朱由检有用的情报。
整个晚上朱由检不停的换着跪拜的姿势,似乎没有一刻停的下来的。朱由检这种跳脱的举动,让魏忠贤燃起了一丝希望,“如果这位信王殿下,多肖一些故去的天启皇帝,那么起码东林党人就不会在朝中完全占据上风。只要信王今后想保持朝中的安宁,就不会对他们这些所谓的阉党大肆打击,而他魏忠贤起码也能落个被发配守陵的结局。”
最后的一晚守灵终于过去了,天色大亮时朱由检站在五凤楼上,目送着棺木从承天门、午门一路远去。至此天启皇帝终于能安心的休息,不用再烦心这些大明的内忧外患了。
虽然还有27天的斩衰期,但是朱由检知道,他需要开始慢慢了解大明的政治架构了。否则这四四方方的宫城和皇城,对于他来说就是一个巨大的豪华单人监狱。
今天百官为大行皇帝出殡,所以不用上朝。朱由检送走了天启的棺木后,就回到了后宫之中。
这一日正好也是信王府中的亲眷被接入宫内的日子,朱由检安慰了袁、田两位妃子几句,就嘱咐已经被册封为皇后的周玉凤好生照顾两人。
接着他便让王承恩、王德化等人带着信王府出身的内官们,了解下宫内和皇城的管理机构,和各负责人的为人和经历。
明代宫内和皇城之内完全是由太监掌控管理,有十二监、四司、八局共计24个管理机构,又称为24衙门,在这之下还有各种库、厂等分支机构。
二十四衙门中位高权重的只有两个,一个是司礼监,掌握批红的权力,又称为内廷;另一个是御马监,主要负责宫内的守卫,及监视京营。这一文一武两个衙门,正是二十四衙门之首。
御马监的掌印太监是为庞天寿,司礼监的掌印太监是为王体乾。然而御马监自从万历之后,就日渐荒废,现在已经完全被司礼监压制了。
而司礼监虽然名义上是王体乾做主,但是实际上司礼秉笔太监兼提督东厂的魏忠贤才是司礼监中第一人。
而除了内监二十四衙门之外,还有管理宫女的六局二十四司的女官制度,但是自从内监掌权之后,女官制度已经荒废了。
朱由检现在对于外朝完全是两眼一抹黑,不知道那些人有才能,那些人是尸餐素位。
虽然他读过几本历史书,也看过几本穿越小说,知道诸如孙承宗、毛文龙、卢象升、祖大寿、袁崇焕、吴三桂、熊廷弼,杨嗣昌,洪承畴、李自成、张献忠等历史名人的名字。
然而这又有什么用呢?这又不是在玩游戏,把前面这些人提拔到大臣的位子上,干掉要造反的李自成、张献忠等农民军领袖,然后天下就太平了。
农民起义是因为活不下去了,就是没有李自成、张献忠,也会有王自成、赵献忠带领农民造反。每个王朝的末世从来都不是野心家太多的原因,而是大多数农民吃不饱肚子,才有一夫倡议,而万夫云集的局面。
至于越级提拔官员,在明末这种摇摇欲坠的体制中,任何突然改变选拔官员的标准,都会引起整个组织的瘫痪。
不管是**政府还是民主政府,都不过是一个由人组成的组织。只要是组织就必须遵循一定的规则,无规则则不成方圆。
作为前世的一名项目经理,朱由检当然知道,就算是一个公司都必须要有个公司的规章制度。如果老板随意的任用私人,必然会造成公司老员工的离心离德。
本来公司是按照年资提拔用人的,结果突然空降下来一个乳臭未干的小年轻上位了,下面为公司打拼了半辈子的老员工能服气吗?
就算你是国外常青藤留学回来的精英也不行啊,于是乎新经理说要往北,下面的老员工就偏偏说要往南,然后公司老板就整天调解纠纷什么事都不用做了。
新上任的高管和下面的老员工整天搞斗争,这公司会变成什么样,那是可想而知的了。
更何况历史上每个名人成名的条件,除了他们自身的天赋之外,还有大半就在于他们所处环境的历练。一名公司的高级工程师,也是出校门后一个工地一个工地,这么历练出来的。
你要是直接在他毕业之后就安排到高工的位子上去,那么只会害了他,也害了公司。
所以虽然知道崇祯只有17年,时间非常之紧迫,但是朱由检依然不打算匆匆忙忙的调整外朝的人事,发出自己对朝局的见解。
作为一个项目经理,面临一个新项目的时候,首要的就是建立自己的项目班子,没有一个坚强可靠的项目班子,就算你的想法和施工工艺再精妙,到最后都会荒腔走板变成一幢危楼。
通过这些日子对于明朝政治架构的初步了解,朱由检也算是基本有了一个概念。
明朝洪武开国,设立了文官、勋贵武将、宦官厂卫还有亲王守边,这四个互相牵制又互相支持的系统。
到了永乐靖难之后,亲王守边这块就被削去了。而土木堡事变之后,勋贵武将也瘸腿了。
以至于到了今天几乎就是文官内阁一枝独大的局面,而皇帝则只能通过宦官厂卫制度来抗衡文官过于膨胀的权力。
相比起掌握了教育权和舆论权的文官,宦官厂卫天生就处在不利的局面。因为文官可以动用士林的舆论权力,把宦官厂卫抹黑成鱼肉百姓的奸邪之辈。
再加上宦官本身具有的先天性缺陷,也造成了平民对这些人的不理解和歧视。所以在明朝,宦官厂卫和文官相斗都是趋于下风,就算是一时占了上风,也是被抹黑成权阉当道的黑暗时期,最后被文官系统清算的。
第十九章 宫女的问题()
朱由检学过力学,当然知道三足鼎立才是一个物体最为稳固的形态。而现在朝中只剩下宦官厂卫和文官系统相争,他这个皇帝就相当于在高空走钢丝,若是掌握不了平衡,就必然会和大明王朝一起坠入深渊了。
然而在没有找到第三种力量平衡朝局之前,他便只能先整顿自己可以控制的内廷。即要防止他们增长的势力过快,而导致尾大不掉的局面。又不能削弱的太过厉害,被外朝的文官完全压制,而导致皇权出不了宫墙之外。
朱由检身边的几位太监如:王承恩、王德化、徐应元、张彝宪、唐文征、王应朝、冯元升、邓希绍、卢九德、方以正等人,均被他派去各负责一个内廷衙门调查了,而且他还找了几位信王府出身的侍女,去调查宫内宫女的生活状况。
比起二十四衙门的浩繁的规模,宫女虽然人数不少,但是管理的机构却很简单。
经过几天陆续的调查,朱由检也相对的对紫禁城内的人员数量有了个初步印象,太监约1万余人,宫女大概9千出头。
相比起太监还有少数人能进入司礼监和外朝的文官抗衡的权力,宫女则大多默默无闻,到年老色衰之时,就被发配到宫外的浣衣局洗衣服直到死去。
宫女从13岁入宫之后,就无法再离开紫禁城了,而为了保护皇帝的**,她们也无法给家人写信。最为诟病的就是,因为要隔绝内外,宫嫔以下的宫女生病之后就会被丢到养蜂夹道内的安乐堂内,让她们自生自灭。且对于宫女的处罚“提铃”、“墩锁”、“板著”等之残酷,对于朱由检这个后世的人来说,更是完全无法接受的。
朱由检看了看这名口齿便给,条理分明的讲述了宫女制度的种种弊端的年轻宫女。不由大有好感的问道:“你叫什么名字,是那里人啊?有没有读过书,我看你做事倒是是很有章程啊?”
“小婢林香儿,是浙江湖州人,只是略识几个字,不敢说读过书。”这位因为信王开口,才有医生为她治疗,最终捡回一命的侍女,充满感激的对朱由检回答道。
“湖州吗?听说那里的粽子和菱角很不错啊。”朱由检顺口说道。“多谢陛下夸奖,这正是小婢家乡的特产。”林香儿有些开心的应了一句。
朱由检笑了笑,他说的可不是大明的湖州呢。朱由检正想下令把负责管理宫女事务的尚宫,和掌管宫女刑罚的宫正叫来时。他突然想到,这似乎逾越了皇后的职权,如果每次自己都越过皇后行事,那么有可能让宫中众人看轻周玉凤这个皇后,继而引起某些人不必要的投机。
于是朱由检迅速改口说道:“也好,你跟我一起去见见皇后吧。”
天启的皇后此时已经移居至慈庆宫,而周后则搬进了坤宁宫中,坤宁宫就在朱由检所住的乾清宫的后面。
朱由检不过走几步路就到了,坤宁宫周后正在和田、袁两人说话。看到朱由检到来之后,多日没见到朱由检的田、袁两妃倒是有些开心起来了,而周后则有些纳闷。
因为国丧期间朱由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