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析:青春期的孩子都有逆反心理,不喜欢听说教,因此家长可以采取纸条法。小刚的爸爸按照我的建议,写张纸条放在孩子的书桌上:“我知道你内心是矛盾和痛苦的,你认识到沉溺电脑游戏对学习有害,但又陷入其中不能自拔,这都是自制力太弱导致的。”
第二天,小刚主动向爸爸打听怎样才能增强自制力。爸爸对他说:“不需要特殊方法,自制力是在日常生活小事中逐步磨炼出来的。比如按时起床,还是再赖会儿床;看精彩节目,还是完成作业。这都是对自制力的考验。如果你在小事上加强自制力的锻炼,遇到大事,也能表现出坚强的自制力。”小刚想了想说:“明天我6点起床,跑步20分钟,希望您能督促我。”爸爸非常高兴。
为了进一步增强小刚的自制力,我还根据国外心理学“自制力七途径”,和小刚的爸爸一起制定了帮助小刚增强自制力的“自制五法”:即控制时间,列时间表,使学习、生活有规有矩;控制接触对象,拒绝和拉自己去网吧的同伴交往;控制承诺,承诺了就必须做到;控制目标,定下学习小目标,一步步去实现;控制忧虑,乐观地面对挫折。一学期后,小刚戒掉了电脑游戏瘾。现在,他自己抄写的培根名言“一分克制是十分力量”依旧贴在床头。
小涛自制力很差,做事丢三落四,学习用品乱扔乱放,看电视没完没了,作业马马虎虎,弄得学习和生活都一团糟。
分析:现在的小孩子自制力很差的原因有二:一是被家长溺爱娇宠,很少受到限制,养成任性、专横的性格,缺乏自制;二是他们的成长经历太顺,生活、学习的事都由父母安排,依赖性太强。
我们知道,自制力主要表现在两方面:一是善于迫使自己执行定下的决定;二是善于抑制与自己的目的相违背的愿望和行动。因此,对于小涛的这种行为,我们可以采取规则法,即通过规则和纪律,来帮小涛建立自制力。
应小涛父母的要求,我和他谈心:“有人作息没规律,损害身体,进而影响学习,甚至弄得心情很差。可见,不按时睡觉、起床的小毛病也会造成严重的后果。”小涛说:“我也想改正缺点,可就是控制不住自己。”我说:“那就让规则来帮助你。”通过讨论,我和小涛签下这样的规则:每天只吃一次冷饮;每天看半小时动画片;做完一门功课,收拾好课本再做另一门功课;晚上9点30分上床,背两个单词后熄灯;平时打篮球1小时,自己洗运动服。规则不多,只有5条,但订了就坚决执行,不马虎、不迁就,更不允许任性骄横,为所欲为。两个月时间,小涛进步神速。
给孩子订立规则,要求他持之以恒地执行规则,对于自制力的培养十分有益。
刘相奇,非常喜欢下象棋,而且下得也不错,就连爷爷也常败在他的手下。刘相奇的棋艺是跟爷爷学的,爷爷退休后常在门口跟邻居下棋,小相奇看来看去就看出了门道,后来居然在邻居中成了高手,胜多败少。他下棋越赢越有兴趣,只要听到棋子一响,就坐不住了,以致于常常完不成作业。
分析:自制力指善于掌握和支配自己行动的能力,它表现在意志行动的全过程中。在下决定时,自制力表现在能够按照周密的思考,做出合理的决策,不为环境中各种诱因所左右;在执行决定时,能够克服各种内外干扰,把决定贯彻执行到底。自制力还表现在对自己的情绪状态的调节上,在必要时能抑制激情、暴怒、愤慨、失望等等。因而,培养孩子的自制力,有助于使孩子养成专心致志的行为习惯,形成优良的意志品质,为学习和将来的工作创造良好的非智力条件。
刘相奇喜欢下象棋本身不是一件坏事,但也不能因此荒废学业。怎样才能既能够发展刘相奇的兴趣,又不影响学习?我采取了故事法。我找来刘相奇谈心,并给他讲了上面提到的科研人员给小孩子吃糖的故事,告诉他结果吃到两块糖的人,过了十年成就更大。
讲完后,我问相奇:“你明白这个故事的意义吗?”相奇点点头说:“我再也不下棋了。”我说:“棋还要下,我也希望你下得更好,什么时间下棋,下多长时间,由你自己来定。”
打这以后,刘相奇在做作业时即使听到下棋声也不再动心了。不过,他棋艺并没有因此退步。
在分析完了以上几个家教的案例后,接下来,我想给读者朋友讲讲中国古代贤人志士的一些做法,希望能够给大家一些启迪和借鉴。
为了控制自己的言行,扬善抑恶,中国古代的贤人志士想出了不少办法,其中较普遍使用的办法是投豆法。
宋代赵康靖公在桌子上放了两个瓶子,一个放黑豆,一个放白豆。起一善念,放一粒白豆。起一恶念,放一粒黑豆。初时白豆少黑豆多,后来则是白豆多黑豆少。
用此法检修心念,在今人看来不免滑稽可笑甚至笨拙,但古人靠此法成功者确实是有的。
第六章 自制:世界上最强大的力量和财富第45节 自我控制行为(3)
自制力的培养是个至关重要的问题,坚韧从来就是一个人培养自制力的关键因素。富兰克林的侄子波特是一个聪明的年轻人,很想成为一名大学问家。可是,许多年过去了,波特的其他方面都不错,学业却没有长进。他很苦恼,就去向富兰克林求教。富兰克林想了想说:“咱们去登山吧,到山顶你就知道该如何做了。”
那山上有许多晶莹的小石头,煞是迷人。每见到波特喜欢的石头,富兰克林就让他装进袋子里背着。很快,波特就吃不消了。
“叔叔,再背,别说到山顶了,恐怕连动也不能动了。”他疑惑地望着叔叔。
“是呀,那该怎么办呢?”富兰克林微微一笑。
“该放下。”
“那为什么不放下呢?背着石头怎么能登山呢?”富兰克林笑了。
波特一愣,顿时明白了,他向叔叔道了谢就走了。
从此,波特再也不沉迷于游戏了,一心做学问,进步飞快,终于成就了自己的事业。其实,人要有所得必有所失,只有学会放弃,才有可能登上事业的高峰。
一个人要成就大的事业,不能随心所欲、感情用事,对自己的言行应有所克制,这样才能使错误、缺点得到抑制,不致铸成大错。高尔基说:“哪怕是对自己的一点小的克制,也会使人变得强而有力。”歌德说:“谁若游戏人生,他就一事无成,不能主宰自己,永远是一个奴隶。”要主宰自己,必须对自己有所约束,有所克制。
自制力是在日常生活中和工作中善于控制自己情绪和约束自己言行的一种能力。一个意志坚强的人是能够自觉控制和调节自己言行的。那么,怎样才能有效地控制自己的言行呢?
1。用理智战胜感情。
对事物的认识越正确、越深刻,自制力就越强。比如,有的人遇到不称心的事,总是发脾气,而有的人却能冷静对待。古希腊数学家毕达哥拉斯说:“愤怒以愚蠢开始,以后悔告终。”所以对自己的言行失去控制,最根本的原因就是对这种粗暴作风的危害性缺乏深刻的认识,因而对自己的感情和言行失去了控制,造成了不良的影响和后果。
2。培养坚强的意志。
没有坚强的意志就没有自制力。坚强的意志是自制力的支柱。意志薄弱的人,就好像失灵的闸门,对自己的言行不可能起调节和控制作用。
著名科普作家高士其早年留学美国,毕业后留芝加哥医学研究院深造。23岁那年,一个装着甲型脑炎病毒的试管破裂,病毒顺着耳膜侵入他的脑部,损害了他的神经。他残废了,全身瘫痪,头向左歪,语言含糊,两眼发直,连饮食都很困难,但他思路清晰,思维正常。他身子瘫痪了,心却没有衰竭,他感到自己掌握的知识还能为人民做出贡献,就以坚强的意志,克服了令人难以容忍的巨大痛苦,孜孜不倦地写作,成为我国著名的科普作家。
由此可见,自制能力是一种为了执行自己的决定奋不顾身、不达目的不罢休的精神,正是这种精神力量,使高士其战胜了生理上的巨大的困难。没有坚强的意志,严重的瘫痪早就毁灭了他。
3。用毅力控制爱好。
一个人下棋入了迷,打牌、看电视入了迷,都可能影响工作和学习。毅力,可以帮助你控制自己,果断地决定取舍。毅力,是自制能力果断性和坚持性的表现。列宁是一个自制能力极强的人,他在自学大学课程时,为自己安排了严格的时间表:每天早饭后自学各门功课,午饭后学习马克思主义理论,晚饭后适当休息一下再读书。他过去最喜欢滑冰,但考虑到滑冰比较疲劳,使人想睡觉,影响学习,就果断地不滑了。他本来喜欢下棋,一下起来就入了迷,后来感到太费时间了,又毅然戒了棋。滑冰、下棋看来都是小事,是个人的一些爱好,但要控制这种爱好,没有毅然决然的果断性就办不到。
常常遇到这样一些人,嘴上说要戒烟,但戒了没几天就又开始抽了。什么原因呢?主要就是缺乏毅力。没有毅力,就没有果断性和坚持性,自制的效率就不高。可见,要具有强有力的自制能力,必须伴以顽强的毅力。《四大名捕》中有一个捕快,他捉要犯的时候可以几天不吃饭,如此坚强的毅力造就了他在江湖响当当的名号。其实很多事情都是这样的,只要我们能坚持,事情自然就会解决。
第六章 自制:世界上最强大的力量和财富第46节 自我控制时间(1)
一个人来到世间,最大的财富是什么?说到底就是他的生命,而生命又是以时间来计算的,因此,从个人角度看,一个人拥有最大的财富就是自己的时间。一个人,从婴儿到衰老,从出生到死亡,就是一个逐渐支付时间的过程。或用时间来换取知识;或用时间来换取金钱;或用时间来换取权势。人,就是这样不知不觉地将自己惟一拥有的本钱——时间,一点一点地支付出去,花费掉,直到走到生命的尽头。
美国有一位著名的牧师内德·兰赛姆。他一生一万多次亲临临终者的床前,聆听他们的忏悔,八十多岁高龄还让人搀扶着去安抚那些垂死的人和他们挣扎的灵魂。
一天,一位老妇人来敲他的门,说她的丈夫快不行了,临终前很想见见他。兰赛姆不愿让这位老妇人失望,于是他在别人的搀扶下,来到了临终者床前。
临终者是位布店老板,已经72岁,年轻时曾经和著名的音乐家卡拉扬一起学吹小号。他说他很喜欢音乐,当时他的成绩远在卡拉扬之上,老师也非常看好他的前程。可惜20岁时他迷上了赛马,结果把音乐荒废了,否则他一定是一位出色的音乐家。现在生命快要结束了,一生庸碌,他感到非常遗憾。他告诉兰赛姆,到另一个世界后,如果再选择,他绝不会再干这种傻事,他请上帝宽恕他。兰赛姆很体谅他的心情,尽力安抚他,并告诉他,这次忏悔对他自己也很有启发。
他把布店老板的临终忏悔记在日记本里,并在他生命的最后几年里将所有忏悔者的临终遗言整理成一本书,书名为《最后的话》。可在芝加哥印这部书时爆发了大地震,大火烧毁了他的63本日记,那是他一生献身宗教事业的心血,他再也无法回忆起那么多东西。兰赛姆临终留下了一只牛皮纸信封,里面有这位受人爱戴的老人留给世人“最后的话”。这句话后来以他的手迹工工整整地刻在他的墓碑上:“假如时光可以倒流,世上将有一半的人成为伟人……”
据说,这是世界上惟一一块带着省略号的墓碑。多么意味深长的省略啊,有憧憬,有无奈;是希望,也是绝望;是对时光无情流逝的悲叹,更是对天下众生的殷殷劝勉。那串省略号里,蕴含着足够我们感悟一生且一生也感悟不透的深意,一种一无所知和无所不知相纠缠的情结。
包括平凡如我者在内的很多人都有过做伟人的梦想,在知晓“时光不可倒流”之时,一声喟叹,梦想彻底消逝,一如牧师生命留言中那意味深长的省略号。于是,我们羞于“假如”但又乐于“假如”。这种尴尬,正如我们乐于在中彩醒后又莫名地懊悔一般。然而,落叶上写满的只是春天的童话。谁都知道,飘落下来的树叶永远无法像小鸟般重新飞上枝头。假如,是上天的一个玩笑,抑或是我们常玩常新的一个游戏?
死亡教会人一切,如同考试之后公布的结果——虽然恍然大悟,但为时晚矣!如果人们将临终反思提前50年,那么世界上会有一半的人可以成为伟人。每个人最后的反思,不到那最后一刻,谁也不知道。但是每个人可以借鉴布店老板等人的例子,把他们的反思当成自己的反思,并且提前几十年。这样做,便使自己具有了深邃的眼光和超前的意识,而做到了这点,便有50%的可能让自己成为一名了不起的人。
我有一个朋友是做外贸生意的,整天满世界跑,难得见他一面。我们通常的联络方式是打电话。
有一天晚上,他打来电话,我们东西南北地聊。他突然问我:“如果让你花1元钱,可以买到你哪一天会死的信息,你买不买?”
我想了想,摇摇头说:“不买。”
“为什么?”
“人生最大的痛苦莫过于知道自己哪天死,我认为,最好的死亡方式是:让死亡突然间来临,来不及思考,生命突然终止。”
沉默片刻,电话那端,他轻声说:“可是,我买。”
“为什么?”“我怕死亡突然来临时,还有许多想做的事没做。不过,我也不想知道得太早,提前10天让我知道就行。”
“你想用这10天做什么?”
“5天的时间给我的家人,好好陪他们;5天的时间给我自己,做我最喜欢做的事情,和我爱的人在一起,开着车带她穿过森林。”
我笑了:“这并不难,你为什么不现在就做呢?”
他叹了口气:“现在这么忙,哪有时间啊?”
我也在心里叹了口气,不禁想起另一位朋友。他是一家外贸公司经理,也是满世界地飞,整天忙着谈判、签合同,一年难得回家几次。他觉得亏欠妻子和女儿,就说等公司业务发展好了,陪她们去欧洲度假。公司的业务一直在发展,可是他总觉得还不够好,结果一拖再拖,始终未能成行。后来,他赴美国谈判时,心脏病发作死在途中。
许多时候,我们总是把最喜欢做的事情留在最后。可惜,死亡来临之前并不通知我们。尽管我们已经荣幸地迈入21世纪信息时代,信息高速公路已经架到我们家门口,却没有一家公司可以出售死亡的信息。所以绝大多数人留在最后、最喜欢做的事情,大多都带进坟墓里去了。
爱因斯坦认为,人与人之间的最大区别就在于怎样利用时间。我们出生时,世界送给我们最好的礼物就是时间。不论对穷人还是富人,这份礼物是如此公平:一天24小时,我们每一个人都用它投资来经营自己的生命。有的人很会经营,一分钟变成两分钟,一小时变成两小时,一天变成两天……他用上天赐予的时间做了很多的事,最终换来了成功。其实,这世界上的伟人:元首、科学家、发明家、文学家等等,最成功之处就是运用时间的成功,他们都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