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江大传》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宋江大传- 第16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武松听罢周通的话,一语中的地问道:“这个广陵乡与广陵盐务有什么关系?”

    周通道:“正要向将军禀报此事,那广陵盐务就设在广陵乡,由县令派人管理,青州城中也派有专人在此监管,听说这些公人借着职务的便利,在广陵乡之中暗设煮盐场所、划取盐田煮取私盐以中饱私囊,为他煮盐的多是该乡的村民,由于他们常年在海边生活,对煮盐很有经验,因此多被征用,每月月末按煮盐量发放现钱,乡民们为利所惑,倒也乐意为之。我军既然要利用此地的海盐之利,自然要与该乡村民交好。”

    武松点头道:“不错,等打下寿光后,我会亲去同他们交涉,李将军的人也该回来了吧。”武松话音刚落,就听到外面有人禀报李将军派人回来传信,武松命人将他带了进来。

    来人向武松和周通行了一礼,回报道:“李将军命小的前来告知两位将军,寿光县知县名叫张伪善,此人在县中横行,残害良民,欺罔僚友,无所不为,百姓无不对他切齿痛恨。寿光县中有一百余名士兵驻守,由于缺乏操练,战斗力并不高。”

    武松听得眉头紧皱,向来人道:“我知道了,你即刻潜回寿光城中找到李将军,通知他今夜三更时分,于城中防火引起城中混乱,然后趁乱带人摸到城门处,杀散看守城门的士兵,打开城门放我军入城。”

    那人应了一声,匆匆赶返寿光城中去了,武松又与周通商议了一番今晚的夺城行动。等到傍晚时分,武松命令全军向寿光城进发,二更时分,到了寿光城下,武松命令全军隐蔽。又过得一个时辰,正是三更时分,众人忽见城中火起,接着就听到城中一阵大乱,武松当即带领全军抢到城下,此时李忠已经杀散守城士兵,将他们迎进城中。

    城中士兵的战斗力真是弱得不像话,武松一行人几乎没有遇到什么有效的抵抗,一路耀武扬威地打到了县衙府中,那个张知县此时已经吓得六神无主,衣服都还没来得及穿就被周通从床上揪了起来,武松命人将他绑了,同时派人到城中救火并张贴安民告示。

    一夜之间,寿光县已经变换了主人,许多人如在梦中,还不明白发生了什么事。天一亮,武松就命人将张伪善押到县城中央的大广场上,向全县百姓历数了他的各项罪名,然后命令军士动手,将他一刀砍了,同时告知全县百姓寿光县的所有者变成了二龙山。

    全县百姓惊愕之余,倒也没有别的举动,他们关心的是自己能从这次县城的权利变更中得到多大的实惠,而宋江等人的做法无疑满足了他们这方面的需求。

    接掌县城的当天,武松就按照朱武的吩咐,命人打开府库,取出其中半数充归军用,另一半拿来分给全县的百姓,每人登记样貌籍贯后均可领取一份,这样做不仅收买了民心,而且轻而易举地弄清了全县的户籍档案,为日后的人口稽查与管理工作减轻了难度。

第二十八章 广陵议事() 
武松攻占寿光县之后,心中不由得开始犯难,二龙山上多是武将,缺少治理民政的文官,今后总不能有他们这些武人去管理那些打下来的州县,就让军师头疼去吧,武松心中这般想道。

    但眼下寿光县却是需要有人坐镇,交给别人武松又不放心,只好命李忠暂代知县之职,并给他留下两百军士负责县城的治安工作。武松通过调查了解到县丞李贤是个奉公守法的好官,于是仍让他但任县丞,协助李忠安抚百姓。

    安排已定,武松修书一封,派人回二龙山向宋江报捷并向宋江请示接管寿光县的事务,然后他与周通率领三百军士马不停蹄的赶奔广陵盐务。二人当天下午就赶到了广陵盐务,由于他们进兵神速,广陵盐务事前没有得到半点风声,就被他们轻而易举地控制住了。

    武松将盐务中的一应官员派人看押起来,对于那些干活的人他却没有为难,只是好言劝慰他们一番,命他们各司其职。

    宋江在接到武松捷报的第二天就带着朱武等人来到了寿光县,他先是找来了县城中的行政官员,对他们的政绩进行了一番民意测评,对于其中害民的蠹虫当即进行严惩,对那些勤政爱民处处为民着想的官员进行了一番褒奖后,抬举他们担任县中的各级职司。县丞李贤曾多番劝谏张伪善爱护百姓,施行仁政,受到张伪善的打压排挤,一直在家闲居,只是挂着一个县丞的虚名罢了。

    宋江了解到他在当地百姓中口碑极好,很受百姓的爱戴与拥护,知道他是个爱民的好官,于是就让他接替张伪善担任寿光知县。李贤是本地人,早就对张伪善在他的家乡横行霸道、作威作福心生怨怼。宋江等人杀了张伪善,为家乡父老除了这个祸害,李贤心中先自对他们有了认同感,此时宋江更是抬举他做了家乡的知县,心中对宋江更是感激涕零,当即宣誓定不会辜负他的信任,竭心尽力为他治理好寿光县。

    得到李贤的这番保证,宋江心中大喜,命李忠留下一百名士兵,由该百人小队队长统领,协助李贤维护寿光的治安,另一方面也是为了将寿光牢牢的控制在他的手中。

    宋江解决了寿光的事情之后,当即带领吴用一干人赶往广陵盐务。众人一路风风扑扑赶到广陵地界,路径渐窄,靠右近海一面,常见一片片光滑如镜的平地,往往七八丈见方,便是水磨的桌面也没有这等平整滑溜。宋江等人向当地的土民一打听,方才知道这便是盐田。宋江放眼望去,只见每块盐田中,有十多个盐民在那里忙碌,引海水灌入盐田,晒干以后,刮下含盐泥土,化成卤水,再逐步晒成盐粒。

    宋江不由得感叹道:“我吃了三十年盐,却不知一盐之成,竟然如此辛苦。一粥一饭,当思来之不易;半丝半缕,恒念物力维艰,今后诸位当与我共勉之。”

    众人听罢宋江这番话,心中升起异样的感觉。此时此刻,宋江在他们眼中,不再是一个聚众造反的山寨头子,而是一位心怀天下万民的信主仁君。众人在这一刻,再不认为推翻赵宋王朝只是一个遥不可及的梦,他们相信跟着宋江这样的明主,没有什么是不可实现的,众人从来没有像此刻这般对未来充满信心,齐声答道:“我等谨记主公教诲。”

    武松接到属下的禀报,亲自带人前去迎接宋江一行人,宋江等人随武松来到广陵盐务府衙,众人落座后,武松将此次攻打寿光的具体行动过程向宋江做了简单的汇报,接着话锋一转道:“禀报主公,有一件事属下做不了主,正要请主公和军师定夺。”

    宋江神色一动,道:“武将军有何事难以决断,快快讲来。”宋江对武松此次的行动十分满意,充满显示出他有统兵的潜质。

    武松道:“此次我军行动迅捷,打了官军一个措手不及,广陵盐务被我军顺利接收,并没有影响到私盐煮制工作的进行,在我军严密监控下,一切工作进行得井然有序,只是还有一个问题亟待解决。紧邻广陵盐务有一个乡,唤作广陵乡,该乡由于濒临大海的缘故,许多乡民擅长煮盐,因此盐务中的盐民也多为此乡中人。也是因为靠海的缘故,该乡时常受到海贼的骚扰,乡民为了自保,组成了一个民兵社团,唤作广陵社,乡中青壮年多为此社成员,他们对外来的势力很是排斥,我军要想在此地立足,经营海盐事业,多有依赖他们的地方,因此必须取得他们的信任与支持,我正为此事发愁,还请主公和军师想个万全之策。”

    宋江听了武松这番话,对他的表现更加满意,武松有勇有谋,确是一个不可多得的人才,若能多加磨砺,定能成为独当一方的大将。想到这里,宋江没有急着向朱武请教,而是接着向武松问道:“武将军比我们早到些时日,对此地的情况应该掌握得更为清楚一些,对此事你有什么看法?”

    武松低头思索片刻道:“广陵乡常年受到海贼的骚扰,整日里处于担惊受怕之中,民心不安,生活不宁,造成了他们对外来势力有一种排斥感,这其实是一种潜意识的自我保护,我们若是能从这方面做点文章,帮助他们抵御海贼,使他们觉得与我们合作,安全能够得到保证,他们自然就会信任和支持我们,甚至会帮助我们抵御其他的外来势力。”

    武松话音刚落,只听得堂中两个人同时叫好,众人一看,正是宋江和朱武。两人对视一眼,从对方眼中看出了惊诧和赞叹,宋江一脸笑意地向朱武问道:“军师,你看武将军此计如何?”

    朱武毫不掩饰地赞叹道:“武将军能行此计,却是主公之福,这条计策正好切中了事情的要害,我军可以从中得到三项好处。这第一项好处武将军已经说过了,我们可以通过打击海贼收买此地民心,使得他们对我们产生依赖;其二,我军水军刚刚组建,缺少一批熟识水性的好手,加上二龙山处于内陆,没有江河湖泊可供操练水军,我军就要借助此战,巧设妙计,引海贼上岸,将他们一网成擒,收归我用,不仅可以解决广陵乡的隐忧,还能增强我水军的实力,并且得到莱州湾这片水域的控制权,利用近海之便训练水军;其三,广陵乡乡民尚武,是不可多得的优秀兵员,我们帮他们解决了海贼的问题之后,乡中自然就不需要那么多的青壮年来保护,我们可于此地征募乡民入伍,给予入伍者优厚的待遇,我相信不久之后,我军就可多出一支精兵了。有此三项好处,武将军此计堪称绝妙好计。”

    武松逊谢道:“军师谬赞了,武松提出这个想法的时候,只想到可以借此获得广陵乡民对我军的支持,却不曾想到有这许多好处,军师思虑深远,武松佩服。”

    宋江心怀大慰道:“你二人不必谦让来谦让去的,有功自会奖赏,此次攻占寿光,武将军居功至伟,李忠和周通两位将军也功不可没,军师可令军中书记将三人功绩一一记下,待回师后再行封赏。”宋江说完,武松三人赶紧上前向宋江谢恩。

    宋江环视了堂中众人一眼,见到堂中众人多有羡慕之色,于是朗声道:“诸位也不用因为这次没能立功而耿耿于怀,今后立功机会多的是,宋江在这里向诸位保证,今后凡是有功之人,不论职位高低,一律按照军功大小进行封赏。”宋江说到这里,停顿了一下,然后话锋一转,一脸严肃道:“但若是谁违反了军纪,一律按照军规进行处罚,绝不宽恕,尤其是草菅人命、滥杀无辜者,罪加一等。正所谓‘军令如山’,不分亲疏贵贱,没有严明的军纪,我们怎么能够在乱世中脱颖而出,完成推翻赵宋王朝,统一山河的目标。”

    宋江这番话说得义正辞严,众人先是一喜,接着心中大凛,最后则是被宋江那句推翻赵宋王朝、统一山河的话语撩拨得热血沸腾,顿时振臂高呼道:“谨遵主公命令,推翻赵宋王朝,统一山河。”

    宋江摆摆手,让满怀激动的众人安静下来,然后转头向武松问道:“武将军,可曾派人调查过广陵乡中主事之人是谁?”

    “末将已经调查清楚了,该乡的主事之人乃是一位年近五十岁的长者,名叫李用,此老乐善好施,处事公允,乡里出了什么纠纷,往往找他前去调解,而不愿报官,乡民们对他调解的结果也都乐于接受,在乡中很受乡民的爱戴,因此被大家推为主事之人,末将听说主公即刻到达,已经派人去请他前来议事,这时候差不多也该到了。”武松不假思索道,显然早就考虑过这方面的问题。

第二十九章 剿灭海贼() 
武松话音刚落,就听堂外有人传报:“禀报武将军,广陵乡李太公请到。”武松当即就要命人将他带进堂来。宋江止住他道:“武将军且慢,我亲自去迎。”

    宋江说罢,离座而起,向堂外走去,其他人见到宋江都亲自去迎了,哪里还敢大喇喇地坐在那里,赶紧跟在宋江后面去堂外迎接李太公。

    宋江来到大堂门口,只见一位老者正站在那里,五十上下年纪,穿一领绸布长衫,略显雍容富态,鬓发花白,但精神却还旺健。

    宋江三步并作两步走上前去,向着老者一揖到地,恭敬异常地说道:“宋江拜见李太公。”其他人也赶紧跟在宋江后面向老者行礼。

    李太公不曾想到宋江等人这般谦恭有礼,顿感措手不及。他来之前,也是做了一番准备的,打听清楚了宋江等人本是二龙山上的强盗,李太公对海贼可以说是恨之入骨,因此连带着把占山为王的强盗也一并恨上了,来之前,他已经抱定决心,要给宋江这伙外来人一个下马威的。

    李太公本以为宋江等人会对他进行威逼利诱迫其就范,然而如今的局面完全超出了他的预期,他准备好的那套应对之策也就失去了效用,正所谓“礼多人不怪”,宋江如此彬彬有礼,他也不好假以辞色,向宋江等人还了一礼道:“众位头领不用对我这个糟老头子如此客气。”

    宋江对李太公话中暗含的讽刺不以为意,微微一笑道:“老太公想必对我们有些误会,我等现在已经不是占山为王的强盗,我向老太公介绍一下,这位是我们的军师朱武。”宋江一指身旁的朱武,向李太公说道,接着又将众人姓名职位向他挨个介绍了一番,接着言道:“宋江蒙众位看得起,忝为山寨之主,常恐才具不堪匹配,惶惶不能自安,深怕行差踏错,辜负了众人的美意。老太公德高望重,乃乡里耆宿,今日得睹尊荣,深感欣慰,望老太公教我保境安民之法。”

    李太公心中思忖道:这宋江倒不是个简单的人物,一番话说得滴水不漏,让人听了心里甚为舒坦,他向我请教保境安民之法,分明是在向我表明心迹,让我自己说出向他归降的话。李太公想到这里,已有对策,有心试探宋江的心迹,当下一脸为难道:“将军言重了,老朽蒙乡民信任,被他们推为主事之人,忝为一乡之长,却不能保得一乡安宁,屡为海贼侵扰,甚感不称职,岂敢向将军提什么保境安民之法。”

    宋江心中暗道:等的就是你这句话,只有你亲口提出来,才能显得我们有诚意,而不是预先设计好了,处心积虑地取信于你们。心中虽然如此想,但是脸上丝毫没有表现出来,宋江愤恨道:“竟有此事,想不到海贼竟然这般猖獗,胆敢到岸上进行劫掠。太公请放心,这件事情包在宋江身上,只要海贼敢再上岸,我定教他来得去不得,为太公去除这伙祸害。”

    李太公听了宋江这番话,顿时喜动颜色,一脸迫切道:“将军此话当真?”这也难怪李太公对此事如此上心,广陵乡虽然自发组成了一个民兵社团,抗御海贼,但是这些海贼依靠大海的庇佑,往往出其不意,上岸一顿烧杀劫掠后,立即乘船远遁千里,等到民兵赶到时,只能望洋兴叹,徒呼奈何。他们也曾多次向官府提出海贼祸害乡里一事,要官府派遣水军,协助他们将海贼一网打尽,但是提议上去之后,却一直得不到回复。如今宋江提出要为他们解决海贼,他怎能不动容。

    宋江一拍自己胸膛,豪气干云道:“宋江说话从来没有不作数的。”

    李太公半信半疑道:“宋将军有什么办法可以讲他们一网打尽,我们也曾多次与他们交战,对他们狡猾的作战方式十分头疼,这些人不知道什么时候就会上岸,烧杀掳掠之后迅速乘船离开,追之不及,令人防不胜防。”

    宋江胸有成竹道:“无妨,只要我们能够准确掌握他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