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梦穿康熙换乾坤》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梦穿康熙换乾坤- 第213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会像小彼得一样的!”卢卡什狠狠瞪了那些垂头丧气的哥萨克一眼,再也跋扈不起来骑兵们纷纷屏住了呼吸,生怕立陶宛人挑起又一次内讧。

    “我……”科雷扎想到自己的兄弟,一下子泄气了不少。

    “投降吧,说不定你的贵族头衔会给你带来好运。我们还跟着你干!”卢卡什完成了最后的游说。

    “是啊,队长大人,投降吧!”

    “投降吧……”

    周围所有人,包括各个国家、种族的士兵都一起苦苦哀求起来,着有人甚至已经扔掉了手中的武器,看那样子是再也不打算重新捡起来了。

    (本章待续)

    《打油诗一首?藏头》

    读文阅史只长息

    正说当年有契机

    版定图开皆夙愿

    去来神秘亦难期

    起身百载光阴渡

    点尽人间苦与疾

    中镇边夷平海晏

    文安武定喜泪滴(。。)

第二百八十八章——初战哥萨克(十九)() 
眼瞅着手下人一个个惶惶如丧家之犬,甚至纷纷丢下武器,就等着军官带头去做俘虏了,再看看一箭地之外步步进逼的中国士兵正在一点点缩小着密密麻麻的包围圈,科雷扎终于无奈的长叹一口气:

    “唉!圣母玛利亚,不是我不尽力,是您给了我们一条前途未卜的启示啊……”所谓兵败如山倒,墙倒众人推,科雷扎在这种境遇下无奈做出了“正确”的、也是唯一可行的选择。

    “好吧,我们……投降!”

    “投降!我们投降了!”罗刹士兵们近似狂欢一般的呐喊起来,纷纷跪在地上,高高举起双手……这情况反而让中国士兵很不适应,只好急忙后报中军。

    这关键时刻的贪生怕死,让蓝拜十分不屑:

    “投降?这么快就投降了?简直是个孬种!不如一股脑灭了他们,反正拿着脑袋一样请功。”

    “什么!老蓝,你真是老糊涂了吗?这些罗刹人可是午门献俘的好材料哈!你不要露脸,俺不劝你。但是我济席哈可在意的很呢!不行,受降!”济席哈急忙唱反调。

    蓝拜也许不明白此种蹊跷,但一旁石廷柱却是分外明了的——济席哈并非真的是求功心切,而是此次作战,对于他来说实在是打得不过瘾,才导致了此种态度。这个老将军,他是想最大限度成建制收编了这些罗刹人,好给自己做个“陪练”。以提升他们蒙古镶蓝旗对付罗刹匪军的战斗力!况且,刚才看着这个叫做科雷扎头领,关键时刻还是有点水平的,至少还敢打马阵前、排兵布阵。行伍之人,对有才能得军人都是会高看一眼的。至于投降一事,日后也可以用一句“识时务者为俊杰”来解释。

    于是,石廷柱,这个最最合适的“和事佬”说话了:

    “两位将军,下官以为,此战毙敌已有二百余。如今罗刹只剩下了不足三百人。可谓战功显赫了。我们不若就受降了他们,一股脑报上皇上。既然他们都已投降,还要按照成例加以收纳才好。将来他们是死是活,还是朝廷来定夺吧。”

    “哈哈。老石说的不错。让朝廷来定才好!先收了再说!”济席哈十分满意石廷柱的帮忙。咧着大嘴得意。

    “也罢!先押回去,请大将军先拿个主意吧!”二比一,蓝拜也只能顺势而为。否则落一个“杀降”的罪名可就不好办了。只不过,他的话语中再一次突出了大将军济度的位置。

    中国自古就有“杀降者不详”的说法:两军对垒,当胜负已分,再行屠戮放下武器投降的士兵,是为不仁!天道循环,报应不爽,冥冥之中,自有天意。作为汉化日深、且入关已十数年的满清政府,也逐渐接受了这种传统的“仁治”观点。随着南明政权的逐步退缩,越来越多战场上的明军俘虏并非似清初那样被大肆杀戮,而是统统受降,为己所用了。

    对于这种变化,蓝拜作为亲历者不是不知道。况且作为特殊个例,对于罗刹匪兵,也有一个他已经知道的最新“成例”摆在那里——沙尔虎达受降了百余名罗刹降兵,而且不日就要进京献俘!因为交通不便,蓝拜不知道的是,这时候,对于那些罗刹降兵,午门献俘礼已经顺利进行完了。

    “不错,请世子看着办!”济席哈明智的采取了积极配合的姿态。

    这场被后世称为“苏武湖之战”的小规模战斗,除了战死的二百多罗刹人,足足还有二百多人成了大清的俘虏,包括二十多辆“奇怪的”马车和粮草,以及三百杆连清兵也看不上眼的、老旧残破的火绳枪。这些成就,甚至超过了呼玛尔之战!

    可以说,在1655年,俄罗斯远东地区全部主力作战部队,一下子损失了将近四分之一,可谓元气大伤!而清军的损失却不足百人,而且还多是“大战”之前以少打多的乌恩其的那“半个牛录”的兵士。

    *

    乌兰乌德城,大将军、昂邦章京济度的大帐。

    “哈哈哈,此役辛苦三位将军了,济度深为敬佩!”济度端起一杯酒,高举过眉,毕恭毕敬的说道。

    “大将军客套了,有此结果,全赖大将军运筹帷幄!”蓝拜也是高举酒杯,喜笑颜开。

    “蓝拜大人出击的恰到好处啊,那些罗刹人简直是自乱阵脚!”石廷柱也顺便称赞起蓝拜来。

    的确如此,蓝拜的骑兵主力昨日摧枯拉朽一般,将苦战力竭的百十号罗刹骑兵“追杀”的无处躲无处藏,甚至最后不管不顾将他们自己的步兵战阵冲的是七零八落,简直是大功一件。

    “哼!你还替老蓝说好话?要不是他无能,怎么能放着那几十号罗刹骑兵都剿灭不了,还跑回营地?哼!坏了老子的好事!”济席哈却突然砰的一下放下酒杯,气呼呼瞪着蓝拜。

    “你……你个老济席哈,你不谢我反而怪我,大将军,这简直是岂有此理啊!”蓝拜佯作不悦,却没有丝毫生气的意思。

    “哈哈,蓝拜将军,济席哈将军,你们都是立了大功的。若非济席哈你果断调动麾下的一千蒙古镶蓝旗骑兵,从南边堵住了罗刹人的退路,说不定他们就不会自绝后路往苏武湖边跑了,若是到了乌兰乌德城下,济度我还要亲自上阵才行了呢!来来来,都是大功一件,本将军都会好好写在给朝廷的战报之上!”

    济度笑着打圆场,自然也知道济席哈和蓝拜两个老头虽然谁都不服谁,但真的心生怨恨却是绝不可能的。

    “大将军,此役过后,军中罗刹俘虏已经将近五百人了,是不是可以安排人回去献俘了?”石廷柱喝了一口酒,即使转换了话题。

    “对啊,咱也好好献俘一次。这次可总算是比沙尔虎达父子的功绩大了不少吧?他那呼玛尔之役,俘获不过百余人,咱这是五百呢!”济席哈顿时来了兴趣,似乎都看到了朝廷的封赏一般。

    “嗯,两位说的不错。不过,我以为,押解回京的俘虏,至多三百。”济度笑着放下酒杯,闪烁其辞的说道。

    “啥?怎么变成三百了?不是五百人吗?这各个营寨分别看押的罗刹人,加起来一定过了五百了吧!”济席哈大嗓门一喊,蓝拜和石廷柱都是微微摇头。

    “济席哈将军莫急。这押解回京之人,我意只是那些哥萨克骑兵和罗刹步兵,并不包括那些工匠手艺人。”济度耐心解释道。

    “为何?留他们作甚?”济席哈追问道。

    “不知您发现没有,这些罗刹人的工匠之中,有一些人却是有一技之长的。”

    “那又怎样?老石麾下的汉军中,哪样的手艺人没有啊?罗刹人的手艺就比汉人强?”济席哈尚没有明了此中深意。

    “哈哈,济席哈将军,您还别说,这主意就是我献给大将军的呢!”石廷柱不得不出来表态了。

    “什么?你出的主意?”济席哈很是无语,鼓着腮帮子等着两个、或者是三个早就“串通一气”的人给自己解释了。

    “不错。将军,下官察觉到,被俘的罗刹人中,有些手艺人的确身怀绝技,就连我的军中也是奇缺此种人的。”石廷柱继续说道。

    “什么人?你倒是说说看!”一想到自己的军功从献俘“五百”变成“三百”,济席哈就十分懊恼。

    “制作药粉之人!”石廷柱果断回应,一旁的蓝拜和济度纷纷点头表示赞许。

    “药粉?你是说鸟枪用的黑药?”济席哈有点明白了,而且也是十分上心的瞪起了眼睛,等着听下文。

    (本章待续)

    《打油诗一首?藏头》

    读文阅史只长息

    正说当年有契机

    版定图开皆夙愿

    去来神秘亦难期

    起身百载光阴渡

    点尽人间苦与疾

    中镇边夷平海晏

    文安武定喜泪滴(。。)

第二百八十九章——初战哥萨克(二十)() 
“不错!罗刹人的黑药制作与我军中有所不同,却似乎更具威力一些!”石廷柱如愿以偿引起了济席哈的注意,急忙点头称是。

    “嗯……”济席哈不由得回想起昨日两军混战之时,仓促施放的罗刹鸟枪的确威力不小,似乎比汉军惯用的鸟铳杀伤力更足一些,否则就凭那群已经毫无斗志的罗刹匪军,又怎么能在溃败之时捎带脚取了自己手下二十多人的性命呢?

    “不过,话又说回来,说是威力足一些,或许是我大清黑药配方的威力……被这苦寒之地消弭了一些,所谓因时因地不同而已,应该也没甚大不了的。我手下的药师也说,罗刹人所用硝、黄、灰之比,也为中料之例,只不过略有不同而已。关键是他们的研磨之法,与我有些不同……”石廷柱瞧着济席哈沉思不语,又颇为事故的自己给自己圆场了。可刚说到关键的工艺差别,又被心急的济席哈打断了。

    “好吧好吧!管它什么因时因地的,既然在这兔子不拉屎的地界管用,那就是好东西!如此说来,老夫同意大将军的决断!”济席哈虽然一介武夫,可对于战场上见真章的物件,那自然也是打心底喜欢的,故而就坡下驴,顺应了大伙的意见。

    明末清初之时,东西方的枪药配置比例在各自不同的实践过程中达到了空前的、不约而同的“相似和相近”。当然,这种相似和相近。很大程度上反映了当时东西方火药配置技术交流的概况。或者说,如果没有明代的倭患和西人海患,单凭国人的闭门造车,或许在明末清初之时,中国的发射火药制作工艺就会远远落后于同时期的欧洲列国了。

    尽管西方人其时制作火药不过三四百年,知道火药一物还有赖于当年蒙古人的“东学西渐”,但西方的诸侯割据、常年战事,却让“泰西各国”的火药制作工艺在互相竞争与不断实践中得以迅猛发展,甚至比起火药的老祖宗中国来说也可谓“青出于蓝而胜于蓝”了。

    反观同时期的大明帝国,由于“国战”的发动权掌握在中央政府手中。民间不存在大规模的火器较量。故而火器、火药的制作始终局限在以御用匠户为代表的一小部分手工业者的口口相授、代代相传,虽然几百年下来也有了长足进步,但是毕竟缺乏一个大的竞争环境,所以只能是在原有基础上做一些细枝末节的调整。整体上却是缓慢发展的态势。于是。在火药制作工艺上。西方奋起直追,东方安步当车,区区数百年间就成了后来者居上的态势。

    这一点。倭国颇似天朝。江户时代的鸟枪技术突飞猛进,日本鸟枪西传中国就是最好的例证。但随着日本列岛的最终走向统一,将军幕府还是将火器的使用与制作权加以了严格限制,民间武士的基本装备重新回归到冷兵器时代。以至于明治维新之前,小日本的火器制作工艺几百年没有大的发展,自然不如同时期的清兵。

    但历史的发展还是留给了中华民族许多机会的。兵书《筹海图编》曾记载,明嘉靖二十七年(1548年),明军在歼灭闽浙沿海倭寇之时,俘获了懂的欧洲枪炮制作之法的“番酋”,当即派员学习其法,命“义士马宪制器,李槐制药”,所制成品甚佳,但火药具体配方不得而知。与此同时,戚继光的《纪效新书》记载了一个“制合鸟铳药方”,可以认为是明嘉靖后期融合中外发射火药配方的代表,其成分是:硝一两、黄(硫磺)一钱四分、柳炭一钱八分。此方中,硝、硫、炭的组配比率是75。75%、10。6%、13。65%。自此之后,明清两代刊印出版的各种兵书与火器专著,大多记载并沿用了此种发射火药的配方。

    而到了1653年,英国所用发射火药中三者的组配比率已经改进到了75%、12。5%和12。5%。也就是说,到了顺治十年前后,中国发射火药的配方还停留在一百年前,而同时期欧洲最先进的火药配方已经更接近黑色火药的最佳组配比率了。

    石廷柱所说的“因时因地”不同,乃是源于明代已有的火器使用理论中关于“因时而用、因地而宜、因敌而胜、因器而异、因战而择(器)”的理论体系。抛开技术层面不论,但就火器使用的理论体系来看,时至今日也是颇有道理的,故而也成为中国火器使用的不衰理论。

    老将军济席哈哪里能够和石廷柱一般真的掌握此中玄妙,但至于最朴实、最有效的道理——能杀敌的火器就是好武器,他还是心知肚明的。于是,济席哈“得了便宜还卖乖”地补充道:

    “不过,大将军啊,你可要给我的军中派遣几个有此手艺的罗刹降人,不能光便宜了蓝拜和老石啊!”

    “好!少不了将军你的!哈哈……”济度满口答应。

    “哈哈,好你个老小子!”蓝拜也是笑骂济席哈的“贪婪”,大帐之内终于欢声笑语起来。

    一番笑谈之后,济度最先将话题拉回正事,说道:

    “各位老将军,既然要回京献俘,那苏武湖畔余下的三座城堡如何应对,就需我们现在拿个章程出来了。是夺还是继续围困,请各位教我。”

    这是一个看似不是问题的问题,却在济度那里十分重要。歼灭罗刹机动部队,那是势在必行。但如果攻打城堡,一则会有损耗,“前敌指挥部”的“班子成员”必须意见一致、共同担责。二则,一座城堡不留,那可就等于说要在苏武湖区域对罗刹人赶尽杀绝了,也就必然成为大清与罗刹之间“国战”的导火索——朝廷会不会下这个决心,济度实在拿不准!因为老爷子济尔哈朗许久没有消息了。

    “大将军,此时既然已经灭了他们那个什么‘拖不死’督军的运粮队,这隐而不发的法子也可以告一段落了。不出月余,我估计那个督军就会明白过来,散落湖畔的几个堡垒都没有一人一信出的来,运送粮草的五百人也没了下文,他再蠢,也会明白是出了大事了。” 这次先表态的,却是济席哈。这位桀骜不驯的老将军,不知不觉中将自己口中的“世子”也早换做了“大将军”的敬称。

    这番话,说的实实在在,不容置疑。战与不战,已经不是选项。

    “既然如此,不若将罗刹人在苏武湖畔的所有据点连根拔起,收拾干净了之后,我们也好集中精力应对西边来犯之敌!”济席哈被众人的点头称是鼓舞,很享受的说出了自己的战略主张——做好准备,对西防御。

    “不错,老家伙说的不错。若说我们初来乍到之时,还需要小心应对的话,现在既然已经锋芒毕露了,就不必畏手畏脚了,正好拉开阵势好好大干一场!”蓝拜对济席哈的意见十分赞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