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梦穿康熙换乾坤》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梦穿康熙换乾坤- 第208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嗯!管他呢!咱们干脆前出,到跟前去看个究竟不就成了?”济席哈不想再猜测了。

    “将军明断!不过如此一来,这五百罗刹人的小菜儿,我们就不给蓝拜将军留了?”石廷柱笑着反问。

    “留给他?世子济度是让他截断罗刹退路,可没说让他当面迎敌。这功劳,自然还是咱两个的!走!”济席哈笑着打马而去。

    “传令,全军急进,一入山谷,立刻展开战阵!”落在后面的石廷柱只能代为传达军令,接着追上跑得正欢的济席哈。

    (本章待续)

    《打油诗一首?藏头》

    读文阅史只长息

    正说当年有契机

    版定图开皆夙愿

    去来神秘亦难期

    起身百载光阴渡

    点尽人间苦与疾

    中镇边夷平海晏

    文安武定喜泪滴(。。)

第二百七十九章——初战哥萨克(十)() 
乌恩其带着自己不到一百名骑兵组成的马队,丢下数倍于自己的罗刹人不顾,旁若无人的从他们的营地门前呼啸而过。

    这是“半分佐领”急智的充分体现!

    眼下的形式可谓千载难逢。所谓“射人先射马、擒贼先擒王”,这个道理“老行伍”乌恩其再熟悉不过了。要是正面冲突,自己对属下的战力再有信心,也不能贸然拿着一百人去和五百人死磕。但现在这五百人的头领却带着寥寥数人远离营地到了河湾去打猎,岂非天赐良机?

    “快!快!冲过这片林子!”

    乌恩其一马当先选取了最剪短的直线距离,冲着河湾飞奔而去。只要穿过这片针叶林,就是一片不大的开阔地,而河湾,就在开阔地另一侧那片桦树林的背后!

    半分佐领乌恩其不断回头呼喊着,顺带观察罗刹人营地那边的动静。身后的镶蓝旗兄弟们一个个精神抖擞,一路上还不断加入分散在各处的“暗哨”,队伍已是越来越壮大了。即便如此,半个牛录的规模也还只是一百多一点。

    果然,跑过罗刹营地仅仅四分之一柱香的时间,大清马队的身后,终于传来罗刹骑兵的马蹄声,声势却比自己这边大了不少。这也自然,人家是二百余,咱这里是人家的一半!但是只要抢先一步俘获了他们那几个已经喝醉了的头领,后面就好办多了!

    一前一后两队骑兵相聚三四箭地的样子,就这么互相飙着狂奔了起来。但很快。同样的路径却在不同的骑兵那里产生了不同的效果——大清镶蓝旗用的是矮小一些的蒙古马,速度或许不如哥萨克人的顿河马,但一旦离开大路穿行于林间,蒙古马灵活耐久的优势就显露无疑了。顿河马在密林间奔跑,还是显得太过高大!往往是清军将士一低头就能过去的树枝,到了哥萨克这里就必须绕路而行!在接连有两三匹顿河马马失前蹄之后,哥萨克人不得不稍稍放慢了追击的速度。

    “快!勇士们!杀死那些狡猾的矮个子鞑靼人!”哥萨克人也焦急万分的互相鼓励着、催促着,虽然也有精湛的骑术,但自然条件的限制却是这些马背民族无法仓促之间加以克服的……

    “快!快去河湾!”满洲骑兵互相招呼着,提醒着。队伍的大半已经顺利穿过了不大的针叶林。如愿踏上了那片小小的开阔地……

    终于,再穿过眼前这片桦树林就是目的地了!

    “大人,你看!”一旁带路的那个小头目突然指着前方,高声呼喊起来。乌恩其顺着他手指的方向望去。果然是十来个晃晃悠悠的罗刹人。也刚刚从桦树林中鱼贯而出、相向而行。踏上了这片开阔地,而且已经近在咫尺!

    倒霉的彼得队长和小叶尔马克此时已经是醉醺醺在马背上晃悠着了。野鸭自然是一只也没有猎获,不过这本来就不是目的。此行的目的。就是离开营地好好大喝一顿而已。如果从这点上说,两个人已经基本完成了心愿。要不是小叶尔马克“失手”射杀了那个不长眼的、擅自离开营地出来乱跑的、闯过来自己找死立的陶宛人阿尔基尔达斯【阿尔吉】,还有营地方向突然传来的嘈杂之音,以及亲兵不胜其烦的提醒规劝,两个人是绝对不会就这么轻易停下这番畅饮的!

    “队长阁下!布里亚特人!”彼得身旁的一名给他牵着马匹的亲兵也几乎同时发现了乌恩其的马队,大惊失色。

    “什么?布里亚特人?”彼得似乎没明白,在马鞍上晃悠着重复道。

    “怎么可能……啊!彼得队长,快跑!”小叶尔马克也在晃悠,却明智的睁开了一只眼睛,然后突然清醒了许多,撂下一句话之后,就异常迅捷地调转了马头,重新跑进桦树林,将自己的上司和酒友彼得阁下义无反顾的扔在了身后。

    “弟兄们,给我抓住那个领头的,其余的——杀!”

    乌恩其高喊一句,同时早已摘下自己身后背着的那张五尺七寸长的、足足十二力的满洲复合牛角弓【弓长1。78米,属于清兵之“中弓”】,在飞驰的战马上挺直了身形,屏气凝神,稳稳搭上了一支利箭……

    “嗖——”

    伴随着长箭与空气的摩擦声,给彼得牵马的罗刹人双手捂着自己的喉咙,一声也发不出来,挣扎着倒在地上,指间的鲜血涔涔而出,痛苦的抽搐起来。

    已经不到五十步的距离了,这对于乌恩其来说简直是易如反掌的事情!他的身后,跟得最紧的几匹快马上,也纷纷射出一支支颇具准头的长箭,瞬间就撂倒了四名步行的罗刹士兵。

    “杀——”

    距离实在是太近了,当先的十余名八旗兵已经抽出了腰间的雁翎刀,挺在半空中,追击进了树林。

    随着身后几十匹战马的陆续抵达,兵士们自发的分成了两队——一小队随着乌恩其追杀慌不择路的那六、七个余下的罗刹人,大部分人却选择了一处相对宽阔的空地尽头,纷纷调转马头,排成了整齐的马队阵列!

    等待,就这么等待,镶蓝旗的满洲骑兵们,此时只能听到胯下战马焦躁的响鼻声,以及由远及近、纷至沓来的马蹄声!

    在这个不知名的河湾畔,长宽各有四五箭地大小的“空地”上,一场原本并未周密计划、却是后世无数“军事**丝”梦寐以求的“满洲骑兵大战哥萨克”的好戏,终于拉开了序幕……

    “镶蓝旗,冲!”此处带队的从八品的小小武职仔细聆听者罗刹人马队的声音,还未见到他们绕过最后一片树林,就果断下大了冲锋命令!

    “杀——”不足百名清军骑兵几乎同时催动了胯下战马,统一趴伏在马背之上,由静而动,继而隆隆作响,伴随着耳边越来越紧的风声,发起了冲锋!

    堪堪就在马队即将冲到空地中央的时候,其时速度也只能算作提到了一半,哥萨克人的马队也终于抵达了战场。清军速度没有完全提起来,哥萨克也是刚刚绕过了最后一个“弯道”,于是,短兵相接的时候到了。

    “噢嚎……噢嚎……”

    哥萨克作为老牌骑兵,也是反应极快的,立即呐喊出用惯用呼哨,一往无前的冲了上来。没有办法,战场太过狭小,于是清兵也不再趴伏在马颈之上以提速,而是稍稍抬起身躯,却还是猫腰低姿,以规避可能会出现的利箭,同时坚定地前伸着手中的佩刀。与他们不同的是,哥萨克人手中的弯刀并非一味高举过头,而是在头顶上划着圆圈,却一样的寒光凛凛!

    原来,这是哥萨克骑兵刀特有的构造决定的。传统的哥萨克骑兵刀长不足一米,厚背宽刃弧度不大,橡树叶状刀尖,有一道占据整体宽度将近三分之二的深弧血槽,握把无护手,故而其重心靠后,便于在激烈运动中挥舞、转刀。于是,哥萨克骑兵的传统劈砍技巧就是利用重心做“弧形”劈砍,也就是我们在电视剧里常见的“流氓”般咋咋呼呼、晃着马刀就冲上来的典型的马匪做派!

    而此时清军骑兵普遍使用的佩刀——雁翎刀,又有自己的特点。普通兵丁的雁翎刀一般身长不足九十厘米,刃长只有六十九厘米,阔面只有3。3厘米。但刀身开双血槽,近刀尖四分之一处起脊反刃,上血槽至反刃处,下血槽直贯刀尖。这种刀轻便灵活,全重不过一斤十两【老两】左右,但刃薄锋锐,“刺”、“割”两宜,更加适用其骑兵战术。既然是“刺和割”,而且两军冲锋首选刺杀,自然清军是不必把手中的长刀挥舞的像耍杂耍一般了,更像是中世纪欧洲骑士用长矛直刺对手的法子。

    一个对冲之后,双方互换了位置,也各自损失了十几个弟兄。这对于人数本来就少的清军可就不太妙了。狡猾的哥萨克自然发现了自己的人数优势,而且也终于发现了身后树林边躺着的四五具步兵尸体,进而明白了两位队长可能的去向。于是,他们的一小半骑兵迅速返身北上,去“抢救”自己的长官去了。余下的一大半,大约有一百二三十人,准备向对面一千米'1'开外的、区区八十人不到的清军发起再一次“致命”的冲锋了……

    (本章待续)

    《打油诗一首。藏头》

    读文阅史只长息

    正说当年有契机

    版定图开皆夙愿

    去来神秘亦难期

    起身百载光阴渡

    点尽人间苦与疾

    中镇边夷平海晏

    文安武定喜泪滴

    '1' 此时“公尺”或者“米”这个概念还没有在欧洲出现。米(metre/meter)是由巴黎科学院于1791年才制定的,当时的定义是“通过巴黎的子午线,从北极到赤道的长度的千万分之一为1米”。但为了言简意赅,笔者权且用之,不做换算。方家勿喷,拜谢!(。。)

第二百八十章——初战哥萨克(十一)() 
“哥萨克勇士们,干掉这些布里亚特人!”为首的一声令下,哥萨克再次催动了战马。

    对面的清军骑兵中,面对着几乎两倍于己的敌人,一种“以卵击石”的不安情绪逐渐蔓延开来……眼瞅着军心就要有所动摇,一名兵士终于迸发出一声中气十足的呐喊:

    “大清勇士、陷阵之志!中华锐士,有进无退!”

    于是,接下来这八十名镶蓝旗骑兵,异口同声的连番喊道:

    “大清勇士、陷阵之志!中华锐士,有进无退!”

    “大清勇士、陷阵之志!中华锐士,有进无退!”

    “大清勇士、陷阵之志!中华锐士,有进无退!杀!杀!杀!”

    这种气势的陡然提升,却是半兵半民、半官半匪的哥萨克意想不到的。他们根本听不懂对面在喊些什么,甚至更加纳闷:这些原本和自己一样只善于冲杀,而且“打得过就打、打不过就跑”的“布里亚特人”,为何今天已经明显处于下风,却依旧这么执着的要来送死……但对手这种视死如归的气场,他们却分外明了。

    顿时,两队马军尚未再次接触之前,精神战场上的形势已经有了根本的改变……

    哥萨克人哪里知道,这一牛录的镶蓝旗,正是当日弘毅出宫去松竹斋结交文人墨客之后、返回宫城之时,在正阳门箭楼前列队迎候他的那批兵丁!当时小玄烨刚刚校阅完禁旅八旗不久,在索尼的护卫之下回宫。走过雄赳赳镶蓝旗侍卫的队列之前,坐在轿辇里高呼了这一句他创造发明的“军旅口号”,这可给乌恩其和他的手下留下了深刻印象。于是,平日在训练的时候,特别是在气势低落的关键时刻,他们总会高呼起来,互相打气、提振士气。【参见第六十章——《父子亲情浓》和第四十九章——《扬名八旗军》】

    今日眼瞅着自己人数上吃亏,有些兄弟的确是开始瞻前顾后了,不知道哪位仁兄终于想起了这句“气壮山河”的口号,急忙大呼一句。果然。连喊三遍之后。每个镶蓝旗弟兄似乎都已经无所畏惧了……

    “杀!”

    旋即,大清铁骑也同样催动了战马,这八十名其骑兵在一面蓝底龙旗的引领下,义无反顾的向前方发起了冲锋!双方相向而行、越来越近。八百步……五百步……四百步……瞬间已不足三百五十步!

    不料。就在哥萨克骑兵又开始把手中的军刀在头顶上晃划着圆圈的时候。对面原本铁板一块的“布里亚特人”却突然像流水遇到了岩石似地,不约而同分做了南北两队,而且纷纷张弓搭箭——

    “嗖——”

    “嗖嗖——”

    “嗖嗖嗖嗖嗖嗖嗖嗖嗖——”

    满洲骑兵惯用的“骑射”本领终于大显神威了!实事求是的说。八旗兵拥有古代骑兵中最为出色的射箭本领。很多人拿八旗兵和蒙古兵对比,其实没有太大的可比性,因为八旗兵中本身就有很多蒙古人。而八旗兵的骑射,继承了蒙古骑射的很多特质,比如远距离用力大的角弓射,近距离用轻巧的弹线弓射,这都是蒙古骑兵的特长。但是八旗兵在角弓上做了明显的改造,使得角弓力度增大,穿透力更强,射程可达二百米。一个在二百米外站着的敌人,可以被一个八旗兵用角弓准确射死,这正是八旗兵最大的特长。

    此时的哥萨克尚未大范围普及火枪,虽然也用弓箭,可准头却较之八旗差了远了。他们的一贯战法,就是横冲直撞,用马刀说话。只是在下马步战或者追击溃敌的时候,才会用上那张略显单薄的、短小的单弓而已。故而,后世之人一提到哥萨克骑兵,往往最先想到的就是他们的哥萨克马刀,绝不会想到他们的弓箭还会有多么出众!

    这突如其来的变化让惯于中央冲锋的哥萨克措手不及,处于马队中央的骑兵只能眼睁睁看着两翼的同伴去和敌人单打独斗,而自己不得不选择继续向前冲,以便于尽早调转马头杀回来。于是,哥萨克人数上的优势瞬间化作了乌有。非但如此,兵器上的对抗,哥萨克也落了下风。

    清军的雁翎刀除了刺杀,还有一大优势就是“割”——离得远远的,侧面伸出来刀刃就可以任凭战马飞奔,单反碰到谁的身上那就是致命一“割”!而有一定弧度的哥萨克马刀,却是要用来正面“劈砍”才最最给力,但此时的清兵都在他们的一侧,而不是正前方……

    第二个回合之后,双方之间的数量差距,迅速从差不多五十多人缩减到了不足二十!

    “哥萨克勇士们,散开队形,将这片空地填满!”领头的哥萨克头目及时做出了针锋相对的策略变更,以求克敌制胜!

    “杀——”

    “乌拉——”

    第三回合,双方都已经杀红了眼,再也不用什么鼓动了,两队人马再一次碰撞到了一起。

    这一次,清军的骑射对哥萨克虽然还有些效果,却不如第一次来的明显了。这种时候,战术已经不是关键,双方只是在较量单兵素质和意志品质了……

    就在河畔空地上演着中世纪的骑兵对决的时候,乌恩其已经如愿俘获了罗刹人的两位醉醺醺的头领!但随之而来的坏消息,却是他和他不足二十人的手下,已经被三倍于己的罗刹骑兵团团包围!

    好在有人质在手,哥萨克人也不敢贸然发动强攻。

    “对面的布里亚特人,你们好大的胆子,怎么敢劫持我们的队长大人?赶快送还他们,否则今后你们别想再这片土地上放牧生存!”

    一个充作翻译官的哥萨克人在接受了自己官长的授意之后,催动战马前行了几步,冲着乌恩其等人用蒙古语吆喝着什么。

    来了白哈尔湖好几个月了,乌恩其早就明白了自己这支远房亲戚“布里亚特人”的蒙古语的门道,自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