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梦穿康熙换乾坤》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梦穿康熙换乾坤- 第182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您是您的天主信赖的传音圣徒,将来之事自然比开生清楚,我……”

    “季大人!圣教可不是那些占卜、八卦之流!将来之事,我如何知道?一切皆在天主掌握之中,我们也只有潜心祷告,以求救赎我们的罪过,而后任凭天主发落就是!”

    汤若望不等季开生说出后半句,就忍不住插话了,全然没有一般儒士的风雅可言。在天主教的经文【后世的《圣经》】之中,摩西传达上帝《十诫》的第一条就是——除耶和华上帝以为,你不可有别的神!更为具体的还有:那些交鬼、算卦、占卜、行巫术,过阴的都不可行,因为这是污秽的,神不愿意他的儿女与鬼相交。

    为何如此呢?天主教反对这些做法有以下理由:其一,教徒生命的主权在于天主,他们不必为前面的道路去担心;其二,看相、算命和占卜是为天主所恨恶的罪行,因为信靠他的人离开他,去寻求别的带领;其三,占卜算命,就等于把自己交给了魔鬼来掌管。而不是全心全意相信天主;其四,如果一定要说教徒的命运的话,他的生命是与基督耶稣联合的,耶稣的命就是他们的命,故而教徒在人群中拥有最最好得无比的命运,根本不用占卜算命!

    弘毅很理解汤若望的这种表现,急忙从中周全道:“老玛法,季大人也不是笃信占卜之人,且听听他的下文如何,你我再做评判不迟。可好?”

    “这……全凭小爷吩咐。”汤若望听到“使者”开口了。只能悉听尊便了。

    “汤大人的确错怪开生了。我不是要预判未来。而是着眼当下。权衡如今朝局的走向,就会明了,任其发展下去的话,来日你我下场究竟如何了。”季开生感激的冲小玄烨拱了拱手。得以继续。

    “此话怎讲?”

    “今日朝堂之上。皇上十分信赖大人您。自然是顺风顺水。可这表面的平静之下,却是暗潮涌动的。大清入关之后,虽多有承袭明制。你我汉臣也为臣不为奴,但大清毕竟不是故明。一些满洲贵胄只一味盯着皇上倾心汉仪汉学和您的圣教西学,就以为这是要背弃满洲祖制、改土归流的意思了,生怕满汉真的一体了。其实他们终归还是不能理解皇上一番苦心啊!表面应和,背地里却早已是怨声载道。”

    汤若望不得不承认,季开生说的很在理,很到位。大清入关十二年了,皇帝从一个无知少儿成长为豆蔻青年,这段时间也正是欧罗巴少年步入教堂、学习教义和各种学问的时间。经过自己的努力,福临的确对西方的种种科学技术产生了浓厚兴趣,自然也包括他的天主教教义。美中不足的是,福临同时对身边环顾的汉家学问更是兴趣盎然,而且就像海绵吸水一样,孜孜不倦的汲取着广博的各类知识的养分。

    弘毅也是大为赞叹——季开生说出了清初满人统治阶级对先进文化的两种截然不同的态度!以年轻的皇帝福临和他四叔岳乐王爷为首的青年人,自然对比满洲文明先进百倍的汉家学问和西方科技倍感兴趣。但以皇太后布木布泰为首的老旧势力,对此就是十分忌惮了!从这个意义上说,其实汉人与西人还真是应该结成一种利益上的同盟,来巩固自己对皇帝一派的教化成果!

    汤若望和弘毅陷入沉思的功夫,季开生无疑是受到了默认的鼓励,于是接着总结了一句:

    “这种局面的产生,究其根本,只有一条原因——满洲老人到底以为孰优孰劣!”

    “孰优孰劣?”

    “正是!在他们眼中,到底是汉家学问、汉人官吏堪用,还是满蒙一家、独臂擎天足够?或者说,您的西来学问、东传福音堪用,还是弓马天下、固守陈规省事?换句话说,若没有了皇上的支撑,您的南堂还会有今日的成就吗?汉人被打压到底、不能尽心辅佐皇上之后,下一个被满洲老人排挤的,会不会是您,和您的教友们呢?”

    “这……”

    汤若望一时再次无语。的确,他也好,他的在华耶稣会也罢,走的就是上层路线,也就是靠着前明皇家、大清皇室的鼎力支持才得以发展壮大的。顺治朝以来,汤若望无时无刻不极力游离于满汉两边的政治角力之外,以求得自身太平。

    而聪明的福临,也的确把自己作为了重要的第三方势力,总是在满汉矛盾难以化解的时候,真心实意的征求自己的意见,而且几乎言听计从。一直以来,汤若望也很享受这种超然且重要的位置。

    但今日季开生这一番话,分明就是“兔死狗烹”的意思啊——汉人被收拾了,您老人家这帮子西来之人,就等着打铺盖卷回到汪洋之上吧!

    就连一旁的弘毅,也是暗自心惊——看不出来啊,你季开生的见地,竟然如此精准而独到!你不会占卜?那你是如何预判到多年以后汤若望的悲惨命运的!

    《打油诗一首?藏头》

    看遍近史皆失意

    正说当年有契机

    版图之外皆砥砺

    去来乾坤难自知

    起身已穿六甲子

    点尽天下苦与乐

    中华辉煌万人痴

    文武皇朝看梦穿(。。)

第二百三十章——望道未之见(一)() 
季开生十分成功的让“亚当神甫”汤若望想起了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中的一句古语——“狡兔死,走狗烹”!

    汤若望听得分明,季开生并非是在指摘满洲人入主了中国,而仅仅是担心众多满洲权贵的排挤和倾轧。而恰恰是这一点,十多年来总是被他自己“选择性忽视”:入华三十多年来,无论是朱明还是满清,在欧洲人眼中,无非是种族不同罢了,绝没有什么正统与篡位之嫌。明清交替前后,汤若望一直都把自己定位在一个“技术官僚”的位置上,无论是天文历法还是火器军备,他都当仁不让,努力用自己的知识和勤奋来换取对圣教的宽容和接纳。唯独对于前明的朋党争斗,还有大清的满汉相倾,这些都是政治层面的事务,他从来不会主动介入。

    究其原因,是因为只有超脱于政党派系的利益之上,才最符合传播天主福音的利益需要!但如果季开生不幸言中,一旦满洲权贵得势坐大,汉臣失宠失势之后,自己的地位也一定堪忧了。因为那些从白山黑水之间走出来的满洲鞑坦人,如果他们固守自己的荒蛮与野性,既然连汉人的知书达礼、推崇教化都不能接受,就更别指望他们会允许西来的圣教在这片土地上散播壮大了!

    只是,你季开生怎么就这么笃信:这位小贝勒爷会允许你如此非议朝局呢?你可别忘了,他可是正儿八经的满洲人!如果按照欧洲王室的继承法。他还是第二顺序继承人呢(前面还有一个大阿哥福全)!

    想到这里,汤若望终于开口反驳道:

    “季大人这是在反对我朝的顺应天时吗?满洲入主中原乃是上帝的旨意,岂能质疑其正统合法?”

    “哈哈,老玛法言重了。”不料,还未等到季开生反驳解释,一直在“坐山观虎斗”的小玄烨却抢先开口了。

    “老玛法,天中所言并非是作乱犯上,更不是要替哪些前明的遗老遗少来复辟造势。他只是分析一番现今的朝局罢了,却丝毫不曾否认我大清入主中原的顺天应时。”弘毅替季开生解释,其实是在表明自己的立场。

    “这就好。小爷。老臣虽是西来之人。但对皇室的忠诚,仅次于对天主圣母、对罗马教廷的忠诚!”汤若望如释重负一般,强调自己的忠心耿耿。

    罗马教廷?弘毅心中不禁一颤——对呀,耶稣会可是对罗马教廷忠贞不二的教派。汤若望也有“四愿”在身。可这一点。将来也会是一件麻烦事!要不然我们的人民政权为什么要扶植成立天主教爱国会、天主教主教团和中国基督教“两会”这些建立在“三自”基础上的宗教团体呢?所谓“三自”,就是“自治、自养、自传”。由此可见,“宗教自主”是多么的重要!但现在还不是时候。将来总会有那么一天的!【参加公共章节:《附36——坚持我国宗教独立自主自办的原则》】

    “呵呵,老玛法,我们都相信您的忠心耿耿,我皇阿玛更是坚信不疑的。”弘毅只好模糊应对,避开了教廷的问题。

    “老臣惶恐!”闻听皇上的信赖,汤若望一如既往表现的诚惶诚恐。

    “老玛法,说实话,我还是赞同季大人的说辞的。”时候差不多了,该引领者汤若望涉足更深层次的问题了。

    “小爷,这……”汤若望还是有些拿不定主意,是否是该顺势而为,或者叫做“同流合污”。

    “老玛法过滤了。中国自古数千年文明,历朝历代都不乏忠君事主的贤臣直臣,我看季天中就算得上我大清的第一直臣!我为何如此说?所谓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大清入关十二年,可谓天下初定,但远未到海内升平、鸟尽弓藏的时候:西南半壁江山还在南明小朝廷的手中,各地乱贼也未完全平定……当此天下危难之时,就需要有头脑异常清楚的臣子来未雨绸缪、审时度势!”

    弘毅并不理会季开生在那边受宠若惊的拱手作揖,只是盯着汤若望那双碧蓝幽深、却已经开始有些混沌的蓝眼珠,继续往下说道:

    “天下万民皆是天主之民,也就一样是‘天子’的子民,他们的福祉,在天意,也在朝廷。如果天下初定之时,一部分执政之人就以为到了论功行赏、得享富贵的时候,进而开始排除异己,搞什么纯粹的‘一家之天下’,那岂不是自断臂膀、自绝天下?如果这一股子人得势,天主的福音何时才能广播?黎民百姓又岂能心甘情愿?希腊的城邦式民~主并非完美无暇,但不能够包容天下的一家专~治更是不行!盛唐何以独步天下?还不是兼容并蓄、广采天下之长?大清是满人开拓的皇朝,领有满蒙汉众多民人部族,再加上老玛法您这样的西来能人,这是绝大的优势,却万万不能演变成固步自封、一家独大的借口啊!”

    “民……主?”汤若望再一次对自己掌握的中国词汇表示了心虚。

    “哦,就是democracy,源于希腊文之demos。”弘毅心中一惊——现代汉语的“民~主”发端于日语,怪不得老汤还不是很明白。

    汤若望现在也已经慢慢习惯小玄烨的惊世骇俗,不奇怪他知道希腊的城邦历史,却在思索着小爷引用这一词汇的深意……

    “老玛法,天下兴亡,匹夫有责。这是如季大人等中原儒士的精神支柱,在中国数千年源远流长、古已有之。我以为,此处和咱们圣教的万民福祉是一个道理呀!更何况,所谓‘视民如伤;望道而未之见’,不更是您毕生的追求?”弘毅小心拿捏着火候,终于说出了一句让汤若望大为感怀的话语!

    “小爷!老臣愿意为了天主的福祉而肝脑涂地!全凭小爷吩咐!”汤若望终于表态了,不过还是强压着心中的激动,把表态的分寸掌握的恰到好处——只是宣誓效忠小玄烨,却绝口不提季开生的那些很有道理的分析!

    至于为什么激动,原因在于——其一,小玄烨明确用了一句“咱们圣教”,岂不是摆明了自己“天主使者”的身份?其二,小玄烨暗指了他汤若望的表字:道未!

    这个“道未”,是汤若望当年滞留澳门等待北上中国内地的时候给自己起的表字,出自《孟子。离娄》的那一句“文王视民如伤;望道而未之见”,意思正是说无论帝王还是官吏,都应该极其顾恤民众疾苦。用在此处,再合适不过了。

    (本章待续)

    《打油诗一首。藏头》

    看遍近史皆失意

    正说当年有契机

    版图之外皆砥砺

    去来乾坤难自知

    起身已穿六甲子

    点尽天下苦与乐

    中华辉煌万人痴

    文武皇朝看梦穿(。。)

第二百三十一章——望道未之见(二)() 
“好!我大清万民的福祉,还靠老玛法您在圣母之下多多祈福才好啊!”弘毅大喜过望!

    穿越以来,弘毅总是靠着一点后世的知识来“惊吓”汤若望,并以此来达到拉拢老神甫的目的。但对于中国人,弘毅就不敢如此肆意而为了。为何?国人不同于西人,你整天介拿一些“未卜先知”的本事来吓唬自己的国人,一开始会有奇效,但后来时间一久,难免被“神化”,或者难逃被“妖魔化”的宿命。在一个没有同一信仰的国度里,你既然可以成为“神”,为什么我就不可以?你可以语出惊人并取得奇效,就不能避免别人群起而效仿,到那时,泥沙俱下,遭罪倒霉的还是自己!

    而作为教徒的汤若望等人,除了信仰天主之外,更多时候是建立在经验科学基础之上的客观分析。也就是说,你可以把自己打造成圣徒、甚至是天主使者,也不必担心他们会群起而模仿。但你的奇异之处必须要落到现实,要经得起“科学态度”严谨的分析,特别是对以严谨著称的德国老头汤若望!对于这一点的把握,弘毅从一开始的“语言天才”,一步步过渡到历史、医学、哲学、政治学……努力争取每一句“惊吓”的背后,都是一个大大的道理,并且让传教士们深信不疑!

    直到今天,汤若望不再仅仅是因为小玄烨是他早就认定的“天主使者”而宣誓效忠,而是折服于他的深思远谋!于是。“惊吓战术”得以告一段落。

    “如今朝堂之上,我皇阿玛有心顺应天时,也想给诸位有识之士一个施展抱负的天地,可是总是有人会固守着自己那一亩三分地,宁可抱残守缺,也不愿与时俱进!”

    弘毅若有所思,想着如何进行下去,无意间又整出一句“现代汉语”,全是自己在机关工作的职业病啊,都成了口头禅了!好在这个“与时俱进”的确生命力非凡。不仅可以用上几千年。就是放在三百多年之前的顺治朝,一样能够立刻引起大伙的共鸣!

    “与时俱进!贝勒爷说得好啊!大清入关鼎革前明弊政,此乃与时俱进!汤大人鼎力相助开生等人,顺应您的天主所愿。也是与时俱进!朝堂之上。若是人人摒弃满汉、华夷之分。齐心协力开万民福祉于当今皇朝,更是与时俱进!”季开生抑制不住自己的激动,打心眼里赞同这个第一次听说的新词儿!

    “嗯。与时俱进,老臣深为叹服啊!所谓时,不外乎天主之期盼,希望他的教民都能够识得圣教的主旨。”汤若望也是跟着附和,充满前所未有的期待,看着小玄烨。

    哦?考我吗?你们所谓“圣教的主旨”要我来说一番吗?好吧,作为涉猎极广的21世纪的公务员,有些基本常识我还是要掌握的!弘毅微微点头,算作对汤若望的回应,接着他的话题说了下去:

    “嗯,若要说天下万民的与时俱进,玄烨以为无外乎以下几点——”回应归回应,弘毅没有义务也成为一个小小的教士,去传播你们天主教的宗旨,但是推而广之,有些道理却是可以吸收借鉴的。

    “如若做到出世而入世、知足而感恩、分享与担当、顺服而自由、短暂而永恒,勤勉学习、不畏挫折、包容乐观、自律自强,充满平常之心、奉献之心与感恩之心,岂不是天下大同了吗?”弘毅笑着说道。

    “啊!圣母一定会保佑您的,我的小爷。你的智慧和仁慈必将给大清带来无尽的繁华和昌盛!若望作为天主圣母和您的忠诚奴仆,必然将一切奉献给您和您的事业!”

    或许,这是自从罗马学院毕业之后,汤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