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梦穿康熙换乾坤》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梦穿康熙换乾坤- 第162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日,清军占领南平后,原可顺流而下,攻袭福州。不过,因隆武帝向汀州逃去,清军进攻方向转向西部,福州因而有了喘息数天的时间。

    郑芝龙在福州一直待到九月十四日才撤往安海。当时,他降清的秘事尚未被南明小朝廷所知晓,他的手下也尚在福州布置防务。于是,郑芝龙列大炮于洪塘,福州城守尚显巩固。但郑芝龙之意不过是抢时间将福州的军火运往安海,等到他一切安排妥当,也就是他的兵船尽泊南台几天之后,等到搬运完城中旧日北库所蓄火药兵器,一把火将北库烧了个干干净净!当时“巨炮震发,势如山崩。”

    清军却是在郑芝龙撤退后的九月十八日才进入福州城的。清军进入福州,得到永福县黄氏大家族的接应。永福县乡绅黄文焕父子起兵接应清兵,逐县官,“伐山开道,亲至延平。朝贝勒。”由于黄文焕父子的引导,“大清兵别由山径竟达省城,遂克之”。

    “皇上,诸位大人,由此可见,清军进入福州也是不战而胜!”图海一口气说完余下的所有原本的大战始末,礼节性顿了一顿,等着有人反驳。可结果却是出奇的安静。既然如此,图海只有做一个总结性论述了。

    “据此,图海断言:顺治三年我大清兵入闽中,几乎没有打大的战役。各地隆武官员或逃或降,少数自杀。我军根本没有遇到像样的抵抗。这与当年郑芝龙的里应外合有绝大关系。不过,大兵既得闽中,诸位将帅便遇到了一个如何报功的问题。假使如实上报入闽情况,各位将领很难得到重大奖赏。为了得到大功,于是在博洛和图赖的授意之下,各级将校统一口径,夸张了南明伪政的抵抗,从而使攻占福建成为大功一件。我朝文书中有关八旗大兵苦战而得闽中的记载,其来源大概在此。”

    还是没有人说话。

    “正因为要博得大大的军功,我军将领要夸张自己的功劳,他们就一定要抹杀郑芝龙迎降之功。否则,主子知道郑芝龙撤关兵为大清扫清障碍的真相,给博洛等人的功劳就少了。因此,不论郑芝龙如何为清军效力,他已经注定没有好的封赏,只能是被掳掠北上而已!”

    包括福临在内,所有人只能默不作声。

    图海的论述史料详尽,分析得当,几乎难以反驳。应该讲,历史已经被真实地还原。但,福临却如何表态?恢复历史的原本面目?不可!斯人已作古,博洛还是自己的长辈亲王!即使不顾死人的面子,现在宇内未靖,公布了真相就是给大清八旗抹杀战功,就等于自断臂膀!一群稍稍安服的前明遗民,更不会错过这样一个千古良机!

    充耳不闻?图海将真相在一群汉臣面前公之于众,不做表示就不能服众……

    横竖一个左右为难!

    看着皇帝沉思不语,一直在纳闷图海真实意图的弘毅灵机一动,急忙说道:

    “皇阿玛,图海大人所言句句属实的话,可见同安王入闽首功算是坐定了。但为何这许多年,却不见他有任何自辨?有首功而不贪恋,足可见其忠心事主之志!”

    “嗯!有理!”福临看到了平稳化解尴尬的曙光。

    “既然如此,皇阿玛何不依照适才圣裁,请折库讷在诏书之中在三言两语明确其平闽之功,不必着重笔墨,却要情真意切。本来就是让他同知闽粤两省了,再提及当年入闽功劳,如此一来,同安王自然之道皇阿玛已经明白了他当年的不二伟业,心中岂有不感恩戴德之理?儿臣据此推测,大清大行海商之策,他也会更加拥戴了!”

    弘毅尽量揣摩图海的真实意图,给出一番建议。

    “贝勒爷真知灼见,奴才叩请皇上对同安王郑芝龙当年之功加以宣慰!”

    图海突然轨道,拜求圣恩!

    弘毅恍然大悟!原来图海不惜得罪一群满洲武将,却是为了力挺自己重用同安王的策略!这代价看似好大呀,而且绕了好大一个圈圈!

    不过,也就是这样,才能让弘毅明白,图海真的是做了他自己的心腹之人!

    好吧,图海,不知道原本的历史中你是如何,但,在我即将开辟的康熙盛世之中,我,康熙皇帝,会记住你的功劳和用心!(。。)

第二百零三章——还原同安王() 
其实对于图海的“突兀”表现,目前为止,至少有两个人明白了他的真实意图——一位是弘毅,自不必说;还有一位,就是高高在上的皇帝福临了。

    若不是玄烨反应快,给了一个平缓的台阶,福临还真不知道拿图海这个自己的亲信近臣如何是好。但就是因为儿子的“正确”反应,却也同时给了福临一个突然而至的警示——自己幼年即位,少年亲政,主政的日子还长着呢,可作为自己近臣的图海,却如此劳力费心的开始攀附年仅两岁的皇二子,其中的隐忧可想而知。

    福临酷爱读史,自然明白一国不可二主的浅显道理,更清楚知道历史中那些血粼粼的父子猜忌、骨肉相残的血的教训!越是玄烨如此卓越,就越是问题和麻烦!图海已经“心怀二志”了,自己该当如何?也不能说图海做得不对,玄烨的确堪为神奇,说不定将来自己的最后一道圣旨就是给他的!但,所谓‘树大招风树大招风风撼树、人为名高名丧人’,太早表露心机就会有不测风云!看来,将来有机会,就可以好好整饬一下和图海一样动了心思的大臣们。办法嘛,史书上都有现成的!那就是‘父弃而子用’!找个机会给你废了,要是真心忠君,自然耐得住寂寞;要是果有奇才,新君即位,自然任用如常!

    “好!玄烨、图海所言甚合朕意,折库讷。你可记下了?”福临打定主意,开口说话。

    “奴才记下了。”折库讷作为“会议秘书”那绝对尽职尽责。

    “谢皇上!奴才还以为,同安王郑芝龙当年与我大清里应外合,调度其所辖兵丁,巧妙部署,看似重兵把守,实则门户大开,这才让博洛亲王得以大举入闽。从中可以看出,同安王作为海商,其成就昭然可见。作为战将。他也颇具能力。确需我朝圣主善加任用,才能人尽其才。但其在隆武伪政高官得坐却不得人心,足见其政略谋才实属平平。既然如此,皇上可以放心大用之……”

    图海似乎是受到了鼓励。想着进一步为弘毅的大策添砖加瓦、雪中送炭!未曾料到的是。福临打断了他的说辞。

    “图海。你虽然说的在理,却失之鲁莽。大清军功,历来赏罚分明。你不要忘了。即使是睿亲王执政,皇帝却还是朕的!那些封赏,也是朕知道了的!你唐突发作,是要置朕于何地?”

    福临更“唐突”的发作了一下,语气很平和,态度却很坚定。

    “奴才……奴才知罪!”

    图海落了个心惊肉跳,原本以为自己会被好好褒奖一番,没成想是这个结论!于是也不用起身了,直接跪在那里认错。

    “嗯!罚扣你一年薪俸,好好反思!首崇满洲,不是一句话的事情,而是落在处处件件,大清的兵威,万世不疑!如若再犯,定不轻饶!”

    “奴才领旨谢恩!”

    一旁的弘毅,眼瞅着新近“辅佐”自己的图海被明明白白训斥一番,却自以为弄“明白”了原委:福临这是赏罚分明——同意了自己和图海的要求,却打压了图海的气势,是为了照顾满洲贵族势力的面子!

    于是,小贝勒爷实在是不太在意,反而有些心猿意马。因为,图海实事求是的历史考据,让他想起了许多。

    平闽之功首在郑芝龙,或者说清军得以迅速入闽,最大的“汉奸”就是郑芝龙!这与郑芝龙决议投靠满清之后的所作所为,完完全全分不开!

    郑芝龙降清的关键部署在于:下令他手下的大将放弃各个关口,给清军入闽让开大路。其中最为要害的是撤退仙霞岭与分水关守兵。而清军恰是从这两个关口入闽,这也证实了郑芝龙与博洛的关系。如其在顺治四年四月给皇帝福临的奏书、《闽省降员郑芝龙题本'1'》中所说,“臣闻皇上入主中原,挥戈南下,夙怀归顺之心。惟山川阻隔,又得知大兵已到,臣即先撤各地驻兵,又晓谕各府、州积贮草秣,以迎大军。”

    在《隆武纪略》中也有类似记载:“芝龙先与虏约:以退兵为信,如虏兵临仙霞,则退浦城,临浦城则退建宁,临建宁,则退延平,临延平则退水口,临水口则退福城,临福城则退入海。”郑芝龙到福州投降博洛时,曾有一降表:“既抽各关之兵,复回延平之卒;开省城以待大兵,登海舟而回南土;遍谕兴泉漳邑,疾备兵粮马刍云。”

    由此可见:郑芝龙确实为清军入闽敞开了大门,他非但不守关口,还将各地的兵卒调回安海,使清军不战而得福建大部分城市。他对清军入闽是有“贡献”的。

    不仅如此,郑芝龙对清朝的功劳还表现为:他将一支抗清军队的主力交给清朝。

    由于郑芝龙早在清军入闽之际即将军队撤回沿海,他的主力基本保留下来。佚名的《隆武遗事》曾说:“芝龙保安平,军容赫。战舰齐备,炮声不绝。震天地。” 钱澄之的《所知录卷上?隆武纪事》也说:“芝龙退屯安海,楼船尚五六百艘。”

    而且,除了他的直辖部队之外,其子郑成功的余部也在安海。郑成功一直在光泽县杉关前线驻守,部下有一万人以上。隆武二年八月清军入闽,直奔建宁府城与延平府城,郑成功后路被抄,不得已向福州退却。其时延平已经被清军占领,郑成功所部多为招募于沙县的“山贼”,郑成功要将他们带回沿海是很困难的。这些人中的多数,应是溃散于闽北。郑成功与清军在南平有过一些小接触,终于冲破清军的封锁,回到沿海。不过。他的军队应是在撤退中大部损失,因此,他回到安海后,便没有军权了。尽管这样,郑成功在部队仍有相当大的影响,因此,他敢于向郑芝龙力谏。此外,郑芝龙之弟郑鸿逵在历史上曾拥戴隆武帝,后来虽与隆武帝分手,但其心中是支持隆武帝的。由于这一原因。他支持郑成功向郑芝龙力谏。最后又纵郑成功入海,并支持他举兵抗清。他们的存在,是郑芝龙降清的一大阻力。

    事实上,郑芝龙降清在内部遭到极大的反对。除了众所周知的郑成功、郑鸿逵之外。“安南侯杨耿、来夷侯周崔芝。安洋将军辛一根等皆不从。弟芝豹、子成功尤极谏。”“初芝龙走回安海,各营战舡尚有五六百艘。降议既定,其幼弟芝豹诤喧声闻于外。成功见不能挽。乃纠诸将中同志者另走金门所,团结水寨于乌洋上。”【见于《隆武纪略》】其时,周崔芝等人还以自杀等手段反对郑芝龙降清。曾樱、张肯堂等明朝旧臣避居海岛,他们在芝龙部队中也有相当的影响。

    因此,在这种背景下,郑芝龙能够完成降清部署,也是相当不容易的。他能做到这一点的原因在于:他将军队抓在手中。而其降清主张,应得到手下主要将领的拥护,例如施福'2'、施琅等人的态度一直倾向清朝。因此,尽管有拥明派的反对,郑芝龙还是决定降清。其后,以施福所部为主的郑芝龙部主力,还跟随李成栋等人攻打广东。

    正如图海所言,施福所部明军,实为郑芝龙军队的骨干。这一支军队降清后,剩下的郑氏军队多为游兵散勇,大多不能打战。郑成功在海岛上树起反清旗帜之后的几年内,屡战屡败,一两年内不见起色,其主要原因在于失去这支主力部队,新招募的游兵散勇形不成战斗力。直到顺治五年,施福、施琅所部叛离清廷、回归郑成功之后,郑成功所部才成长为一支能征善战的队伍。

    而现在的顺治朝,施福、施琅早就在顺治八年重新投降了清朝,而且被重用。

    【此处可参阅《公共章节》之《附31——论郑成功与施琅发生冲突的原因》。对于施琅,弘毅始终认为他大义不足,却志向明确。因为,郑成功和他之间的矛盾,其实是一种基于大势的不同判断而作出的政治斗争。我想替施琅说句我以为的“心里话”——谁能把海上实力保存好,我就给谁买命。首降清廷,是因为郑芝龙“可能”会继续大海商的运势;叛清而回投郑成功,是因为郑芝龙失势,其子郑成功成为当时唯一的海商“代表”;再叛郑成功而复降清,是因为郑成功走上了武装割据的道路,中央政权又采取高压政策,两边都不能大行海商,还不如顺势而为。】

    由此可见,郑芝龙降清给南明造成极大的损害,给清军带来极大的好处,所谓“平闽首功”当之无愧。

    但在弘毅的理解中,郑芝龙真正的“头功”却不是献出福建,而是献出了一股在历史上弥足珍贵,却可惜被清廷愚蠢抹杀的“海洋势力”!

    《打油诗一首。看每句首字》

    看遍近史皆失意

    正说当年有契机

    版图之外已砥砺

    去来乾坤难自知

    起身已穿六甲子

    点尽天下苦与乐

    中华辉煌万人痴

    文武皇朝唯大清

    '1' 《郑成功满文档案史料选译》第一页有顺治四年四月《闽省降员郑芝龙题本》,说明是时郑芝龙尚未授职。顺治五年八月授一等精奇尼哈番,事见《清世祖实录》卷四十。直到顺治九年八月,郑芝龙给清廷的奏本自署官衔还是“厢黄旗正钦尼哈番”(即镶黄旗精奇尼哈番),见《明清史料》丁编,第一本,第六十三页。谢国桢《南明史略》云,郑芝龙被骗到北京后清廷“只封他为同安侯,叫他住在北京”(第一四二页)。清廷封郑芝龙为同安侯在顺治十年五月,目的是为了招抚郑成功,上距郑芝龙降清已过六年有余。

    '2' 施福,又名施天福,字昆玉, 中国福建晋江龙湖衙口村人,祖籍河南固始县。郑芝龙部将,施琅的族叔。施福不仅长得英俊潇洒,风流倜傥,而且志向远大,十八岁时投笔从戎参加了郑芝龙的部队,由于作战勇敢,又有谋略,深得郑芝龙的赏识和信任,很快就被提升为中军都司、帅府将中军之职,成为郑氏心腹。针对当时海盗猖獗、群雄并起、各地武装势力不服从官府号令等情况,施福提出“有向化者,说降之;崛强者,破灭之”的建议,得到了郑芝龙的赞同并依其计行事。这样,郑芝龙接收了前来投降的地方武装,剿灭了不愿归顺的强盗,彻底扫清了海上航行的障碍,垄断了海上贸易。可以说,郑氏集团能取得这些胜利,施福功不可没。施琅初次投军,因施福正随郑芝龙与前来骚扰的荷兰海军在海上作战,未及关照。施琅再投,经施福力荐,郑芝龙任命施琅为施福的副手。施福对这位二十三岁的侄子青眼有加,把中军的指挥权交付,让其充分发挥军事才能。对于郑芝龙的提拔之恩,以及叔叔施福的重用和信任,施琅心存感激。后来施琅、施福降清,也在一起并肩战斗。叔侄二人顺治五年至顺治八年第二次投靠郑成功期间,合作很愉快。顺治八年,施琅与郑成功闹翻,就是在施福的帮助下得以返回大陆,投降清廷。(。。)

第二百零四章——海势需再起() 
弘毅没有足够重视并深入思考福临对图海“别有用心”的一番训诫,却自顾自在那里分析郑芝龙对南明隆武政权土崩瓦解和大清平定福建的决定性作用,特别是想到自己最最看重的中国历史上曾经真实发生的第一次海商势力染指中~央政~权、尽管是苟延残喘的中~央政~权,更是信马由缰、思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