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梦穿康熙换乾坤》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梦穿康熙换乾坤- 第111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楚,福临与孟古青举行大婚的时候,已经是顺治八年的八月份了,那时候他早已亲政,如若一开始就对这位皇后不满意,完全不必拖上两年。况且顺治十年六月(含闰六月)至八月间,又在历史上是一个什么样的时间节点呢?

    那时候广东平定不久,但是西南永历政权、东南郑森集团两处都在大举用兵却效果未显,并且多有败绩,定南王孔有德就是此时殉国;大清富庶之地连年征战,岁入惨淡,再加之军费巨大'1',以致国库入不敷出,不得不于六月下旨:“改折各直省钱粮归于一条鞭法,总收分解”,并“永为例”,后来又在七月份重新“疏通钱法”;就在军政繁杂之时,进入夏季之后,各地天灾、异象接连不断:先是浙江数县水灾,损失惨重。接着北京开始天象诡异——“丙申,日上下生青赤气,良久乃散”。“丙辰,雷震先农坛西天门”。“戊午,日生两珥。”就连北京城,也是接连数月暴雨成灾,以至于“都城内外积水成渠”,“甚者倾压致死”!弄得皇帝福临急忙颁下谕旨,说“(京城暴雨成灾)皆朕不德所致。朕当一意修省,祗惧天戒。”并要求“尔大小臣工俱宜各尽职业,共图消弥。”但到了八月份,又有陕西紫阳县大雨水蝗'2'……

    就在这样一个内外交困的时候,正儿八经的事情还忙不完,为什么福临还要挑起事端,与皇太后和诸位满汉大臣对着干,非要把皇后给废了呢?

    静妃有些羞羞答答,但还是给出了这整件事情背后的独家答案——皆源于一次“临幸”!

    闻听此言,弘毅简直不相信自己的耳朵!结婚两年了,你们不是早就感情破裂了吗?怎么还?这个也还不说,临幸就临幸吧,为何临幸之后就彻底“拜拜”了呢?

    静妃看出小玄烨眼神中的不解。只好继续往“深入”里解释,但只有一句话:

    “那时,六宫妃嫔……身怀六甲者众……”

    哦!原来是这么一回事!弘毅恍然大悟!

    可不是嘛!那时候六宫之内,但凡有几分“姿色”的,基本都在忙着生孩子,或者刚刚生完孩子!我们来看看下面的数据吧【史实】:

    庶妃董鄂氏,刚刚于顺治十年七月十七日生下皇长子福全,坐月子中;

    庶妃佟佳氏,刚刚被皇太后发觉有孕,腹内就是皇二子玄烨。保胎中;

    庶妃杨氏。将于顺治十年十二月初二日诞下福临第二女,保胎中;

    庶妃巴氏,将于顺治十年十二月十三日诞下福临第三女,保胎中;

    ……

    客观现实之一:当时的后~宫之内。大腹便便的妃子好多!

    客观现实之二:皇帝福临需求很旺。可下手的用武之地却太少!

    综合考量一加二之后。得出一个必然结论:皇帝有可能饥不择食,随便“临幸”了时任皇后、自己的正室妻子、颇有姿色的孟古青!

    废后还交代了一个客观情况——那时候,慈宁宫装修完毕刚刚投入使用。福临循例举行了“皇太后移居慈宁宫大礼'3'”。那一天,皇后一身朝服、盛装打扮,可谓光彩照人的侍立左右,当时就发现多日不见的皇帝看自己的眼神有些饥不择食般的“暧昧”……

    可巧,进入七月底,天灾**逐渐平缓,皇帝心情见好,又正好趁着蒙古喀尔喀部落的额尔德尼哈谈巴图鲁'4'入朝贡马【正史如此】,朝廷于八月初一日照例赐宴,福临多喝了几杯,想起了那日光彩照人的、同为蒙古人的皇后,主动来了皇后寝宫,然后就不由分说,游龙戏凤……

    可万万不幸的是,就在十七岁的福临办完大事,舒舒服服躺在床上回味刚才的美妙无穷之时,十八岁的皇后却突然想起当日在慈宁宫大礼之上,自己耿耿于怀的一幕:皇帝欣赏完自己之后,居然又很快直勾勾盯着一名入侍的命妇去了,恰巧被皇后看个正着!当时自己刚刚沉浸在美貌绝伦的绝对自信中,却又横遭变数,于是铭记在心——那人是太宗第十一子博穆博果尔的福晋董鄂氏!

    福林开始还对怀里的美人有点不好意思,本想好言劝解一番,不料孟古青意气用事、又扯又拉,终于将同样心气极高的福临逼到了墙角,不得不做困兽斗!

    两人就在被窝里你一句“乱了人伦”、我一句“不守妇道”,你一句“无耻”、我一句“放肆”……皇后又一句“忘恩负义”,暗指她科尔沁部对大清的鼎力相助,皇帝回一句“本非朕意”,点出她这个皇后不是自己说了算,而是多尔衮所赐!

    情急之下,年轻的皇后说了最后一句“我不稀罕”,直接击中了少年皇帝一直小心呵护的那点可怜的自尊,终于勃然大怒道:“那我就休了你这个悍妇、妒妇!滚回你的草原去吧,朕更不稀罕!”而后胡乱披上自己的衣服,拂袖而去。

    接下来就是第二日,“君子一言、驷马难追”的年轻皇帝,立即安排礼部诸臣整理历代废后事例,也就有了前文所述诸多折冲博弈,不过最后的结果,还是伤了自尊的皇帝取得了最后的胜利。

    废后一气之下,还就真的请旨皇太后,要回自己的科尔沁部,离开这个令自己无限伤心的皇宫。皇帝自然是气话,让她“滚回草原”,可怎么能真的让她就这么走了?为了顾及“满蒙联姻”的国策,还有科尔沁部的面子,福临十分明智的只是给她将成“静妃”,而不是“休”了她!要知道,一日是皇帝的女人,你就永远不能再成为别人的了。可以放你入冷宫,也可以让你在皇宫之内出家为尼姑,却就是不能放你回家!'5'

    '1' 顺治十年七月,为了稳定军心,朝廷还下旨更定了出征诸王及各官每月廪给【泛指衣食等生活补贴】:和硕亲王二百两。多罗郡王一百两。多罗贝勒五十两。固山贝子四十两。镇国公、辅国公、异姓公各二十五两。固山额真侯、伯、各二十两。梅勒章京、护军统领、前锋统领、精奇尼哈番各十四两。署梅勒章京、护军统领、夸兰大、阿思哈尼哈番学士各十两。护军参领、前锋参领、骁骑甲喇章京、阿达哈哈番侍读学士各七两。署护军参领、前锋参领、骁骑甲喇章京、拜他喇布勒哈番理事官各五两。牛录章京、副理事官主事前锋侍卫拖沙喇哈番各四两。拖沙喇哈番品级官、以护军校骁骑校委署章京、以护军校委署前锋侍卫内院他赤哈哈番笔帖式哈番各三两。内有官小而所管职掌大者照职掌支给官大而所管职掌小者、照官支给。这也是一部不菲的开支。

    '2' 以上种种皆出自正史记载,见《清实录》。

    '3' 《清实录》记载,此礼是在顺治十年闰六月乙亥日成。

    '4' 额尔德尼哈谈巴图鲁,其中“额尔德尼”应该是此人的名字,“额尔德尼”是满文,意为“宝”,比如大家熟悉的额尔德尼确吉坚赞。至于“哈谈巴图鲁”弘毅就废了牛劲了!其中“巴图鲁”好解释,就是(满语:,转写:baturu),即蒙古语的巴特尔,但汉语翻译蒙古语一般翻译为“拔都”。满语中“勇将”之意,明朝时女真人即开始使用此称号。后来成为清朝政府的一种荣誉封号。可“哈谈”是个什么意思呢?遍查不知。终于,查到一处延伸——原来清朝的“巴图鲁”封号分为两种,一种仅有“巴图鲁”三字;另一种则在“巴图鲁”三字之前加有汉文、满文或者蒙古文。况且“哈谈”一次明显不属于汉语,满语中也没有,只能转而考虑蒙古语。“哈谈”,如果写作hatan,倒是在蒙古国国歌中找到了一句,貌似译作“勇敢”或者“勇猛”。只好考据到这里了,有谁明白的,请不吝赐教。

    '5' 历史上有许多皇后被废。在一夫一妻多妾皇朝中,因为某些原因,如君主对皇后族属犯错、皇后本人犯错以及斗争丈夫被废等等原因,被废的皇后或授予较低级别的位号、或软禁的宫中而没有任何称号、或出家(实际上不能在宫外居住,大多在宫中落发修行),也有被赐死的例子。唯独没有让她回家改嫁的。(。。)

第一百三十章——惊天大秘密() 
废后去新落成的慈宁宫闹,皇太后那时候也是懊恼,看到正在气头上的亲侄女,还是十分不忍,就好言宽慰说:此事或许还有转圜余地,等水落石出再回去“省亲”不迟!

    这就等于说:一,还有起死回生的可能,你再等等;二,一旦最后你果真被废,我就让你走,却不是一去不回,而是回去省亲,看看我的吴克善老哥哥!于是,皇后只好领命而回。

    皇太后却没有闲着,立即调动议政王、大臣会议中的可用之人,与皇帝开始了一场紧张的“文字对垒”工作——

    顺治十年八月二十六日,福临公开自己废后之事;

    八月二十七日,礼部尚书胡世安、侍郎吕崇烈、高珩上疏劝福临慎重考虑,礼部仪制司员外郎孔允樾也提出了异议。福临俱“下议政诸王、贝勒,及大臣、内三院、九卿、詹事、六科都给事中、各掌道御史,会议具奏。”

    八月二十八日,御史宗敦一、潘朝选、陈棐、张椿、杜果、聂玠、张嘉、李敬、刘秉政、陈自德、祖永杰、高尔位、白尚登、祖建明、合疏,“伏乞(皇上)收回成命,以俟会议”。福临以宗敦一等人明知有上谕说要就此召开大臣会议研究了,还写此疏奏,实在是“渎奏沽名”,全部“下所司议处”。

    过了三天,九月初一日,诸王贝勒大臣、内院、九卿、詹事科道等一起回复皇帝,说:据礼部尚书胡世安等。及仪制司员外郎孔允樾所奏,实系典礼常经。皇上册立皇后之始,祇告天地宗庙,并加上“昭圣慈寿恭简皇太后”徽号以昭庆典(果然搬出了皇太后!)。既已诏布天下,礼难轻易。伏乞皇上仍以皇后正位中宫。即命礼臣考据典礼,选立东西两宫,则本支日茂、圣德益光,可为万世法矣”。

    人家福临更绝,来了这么一段:朕纳后以来,缘志意不协。另居侧宫。已经三载。从古废后,遗议后世,朕所悉知。但势难容忽!故有此举。著议事诸王、贝勒、大臣及会议各官再议具奏。汉官诸臣规谏,其意固在爱君。然必须真闻确见、事果可行。朕自听从。若全无闻见。以必不可从之事揣摩进奏。欲(以为)朕必从冀(从而对你们)免溺职'1'之咎,非所以尽职也!孔允樾奏内云“未闻显有失德”、“不知母过何事”等语,如果知无过之处。著指实具奏。

    这意思就是说:你们劝我别废后,要我谨慎从事,我理解你们。但是你们要是胡乱说什么我“无缘无故”就废后,我决不轻饶你们!而且我都和她分居三个年头了,实在是感情破裂,木有办法了!你们现在把那些虚头巴脑的话给我重新写来再报!

    第二天,经过一夜的辗转反侧和奋笔疾书,孔允樾终于退却了,上疏说自己前几天所说都是有感而发,没有真凭实据。既然皇帝那么体恤我们这些做臣子的心情,“洞白”我们这些臣子爱君之“苦志”,我只有“席藁'2' 'gǎo'待罪、静听处分而已”。皇太后组织起来的阵线开始瓦解了。

    九月初五日,叔和硕郑亲王济尔哈朗等议政王、大臣“会议”废后事,一致认为皇上的意思很明白,我们没话说了,于是“臣等亦以为是无庸更议”,就这么办吧!福临立即回复:既然你们同意了,就按照前几天我说的办吧!

    一直到九月二十四日(二十天时间估计汉臣在做思想斗争),礼部终于奏言:“中宫未宜久虚,应循典礼及时慎选册立,仰慰宗庙之灵、俯昌奕叶'3'之祚”。这就等于朝堂上下正式承认皇后已经被废了。

    两天后,九月二十六日,皇帝福临急不可待的命令礼部尚书觉罗郎球“以废后事”,“颁谕朝鲜国”。一场废后的争斗,以皇帝的全胜而告终。皇太后无可奈何,终于亲自替侄女向皇帝说明了情况,借看望自己哥哥吴克善的名义,准许孟古青暂时回科尔沁部省亲散心。

    在顺治十年的瑟瑟秋风中,失魂落魄的废后回到了草原。

    亲耳从废后口中闻听这一场废后始末,弘毅也是良久说不出一句话,其中的苦涩滋味,其实只有当事的女人孟古青最最清楚。

    回到草原之后,废后在父亲吴克善的府中整日哭泣、暴躁,就连贵为“和硕卓礼克图亲王”的父亲吴克善也不敢轻易打扰她,任由她发泄。

    一晃又是一个月,时间已经到了顺治十年的十月底。肃杀的冬天即将到来,可孟古青却突然安静下来。前一阵子的疯闹,让她连自己已经错过三次“月红”【例假】的事情都没有注意。可现在,她已经不能不注意到自己日益隆起的小腹了——她怀孕了!

    一开始,她恨不得带着这个孩子去死掉,从而以此去抱负福临。但转念一想,孩子又有什么过错?况且福临的孽种进入自己身体的时候,自己还是正宫皇后,也就是说,这个孩子如果是男孩,生下来就应该是嫡传第一子!

    嫡传第一子?对呀,等到他长大了,就告诉他自己母亲的不幸遭遇,告诉他大清的顺治皇帝,他的父亲,到底是怎样的薄情寡义……可那以后呢?让他回去北京?将来也许还可以坐上皇帝……不!那高墙之内再也没有自由,自己的儿子即使做了大清的皇帝,却也成为最最可怜的人!在这一点上,自己其实真的真的很怜惜身不由己的福临……

    再厚的牛皮纸也终归包不住火,再宽大的蒙古长袍'4'也掩饰不住肚子里的孩子!到了这一年的十一月份,孟古青肚子里的孩子已经四个月大了。最终还是被父王吴克善发觉了!

    吴克善闻听此讯的第一反应,就是兴高采烈!如果孟古青能够诞下男婴,毕竟这就是所谓“嫡传第一子”!将来也会是皇位的有力竞争者!一旦这个孩子当了皇帝,就会和当今皇帝、自己的亲外甥福临一样,有着一半蒙古、特别是他科尔沁博尔济吉特氏的血脉!到了那时,自己的家族荣耀还可以继续延续数十年……

    但此时的孟古青主意已定,幽幽说道:“阿瓦【蒙语父亲】,她若是个女孩呢?”

    “这……那也是大清的固伦公主'5'!”吴克善没有明白女儿的意思。

    “不,阿瓦,难道您想让您的孙女和您的女儿一样。成为帝王家联姻的工具吗?您想让她远嫁那些不毛之地的藩邦、整日以泪洗面不成?”孟古青绝不会让没有爱情的婚姻在自己的女儿身上重演!

    “唉……可他还有可能是个男孩呢!”吴克善不死心。

    “即使是男孩。如果皇上非说此子不是他的龙种,岂不是害了父王?”孟古青破釜沉舟,宁可毁了自己的清誉,也不能让自己的孩子承受那些痛楚!

    是啊!还有这个问题!吴克善吓出一身冷汗。要知道。那时候的草原之上。男欢女爱十分随意。女子也不似汉女那样守身如玉……一旦被人授以口实,不要说自己的女儿现在还是静妃、皇帝的女人,下场不想而知!就连自己多年来苦心经营的科尔沁部的繁华尊贵。也会毁于一旦!

    最棘手的,就是你孟古青为什么知道自己怀孕的时候不说!那时候,赶紧送你回京城,一切都可以解释!现在都这么多时日了,百口莫辩呀!

    吴克善无奈长叹一声,出门而去!自那时起,就命令阖府上下只有孟古青贴身的一名侍女可以去见自己的女儿,一直到那个男婴于顺治十一年的五月诞下。

    “顺治十一年五月?那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