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业革命啊,那可是开始迈向现代化的标志啊,大明整整比原先的世界提早了整整一百多年啊。
朱慈踉第一时间想到了纺织机,火车,铁甲舰等等可以用蒸汽机带动的产业。
工业革命的魅力在于用机器代替人力,降低制造的成本,以极低的成本制造出大量产品,丰富市面上的各种物质,可以将原本,数十银元,数百银元的东西降为数十银元甚至几银元,让最普通的老百姓都能够买得起,大量普通百姓买得起后,就会带动更大的产量,更大的需求,进而达到经济不断繁荣的地步。
史上,英国就是靠着工业革命,用区区一两千万的人口制造出比清朝数亿人口更多的物品,称霸世界。
蒸汽机的研发成功,接下来便是各种用蒸汽机带动的机器的研发,比如蒸汽纺织机,蒸汽转动机,还有蒸汽机床等等,各种各样的工业机器。
科技院当即以蒸汽机为蓝本,再次立项,让百科工匠参与进来,争取早日研发出这些工业机器,彻底引发大明的工业革命。
这一次,整个科技院都动起来的,所有可能用得上蒸汽机的工类都立了项,朱慈踉一次性拨款十亿元,相当于一千万两银子的研发款项。
真正的工业革命当然没有那么简单,事实上,各种蒸汽机器的研发虽然没有蒸汽机困难,但也极为复杂,就算再多银子的投入,没有一两年以上的时间也是不可能研发出来的。
蒸汽机已经研发出来了,朱慈踉到也不那么着急,耐心等待各种蒸汽机器的研发成果。
大明中兴六年还有一个多月就过去了,于科技院之后,火器局也传来了好消息,枪械作坊的季念生经过两年的不断实验,成功研发出了机枪!
机枪啊,这是军队真正现代化的标志。
有了机枪,军队的火力将成倍上升,或许一个师的兵力就能够抵得上原先一个军的兵力,大明军队的战斗力即将再次提升。
朱慈踉第一时间看到了机枪的原型,这是一种比后世马克沁机枪还有稍大一些的机枪,能够容纳弹药四十发,与史上欧洲发明的第一代机枪类似,虽然接触过后世先进枪械的朱慈踉并不怎么看得上眼,但火器局能够以现有的落后工艺研发出来,已经很令朱慈踉惊喜了。
东西从发明开始,总有要有一段时间的不断改进才能真正完善。
朱慈踉没有丝毫犹豫,当即下旨于三天后试枪。
三日后,火器局试验场,十挺大号的古老机枪一字排开。
“预备,开火!”
操作十挺机枪的机枪手们瞬间勾动扳机。
“哒哒哒…”十挺机枪,四百颗子弹在短短三十个唿吸内全部打出去。
百米外的人形靶子被打得四分五裂,强大的威力惊呆了在场的所有人员。
片刻之后,现场爆发出了阵阵惊叹和欢唿声,诏示着最强大的陆战兵器之一的机枪在大明问世。
…(未完待续。。)
第五百四十二章 中兴七年(十更)
随着皇宫钟声的响起,大明在无尽的欢乐声中迎来了中兴七年。
过去的中兴五年和中兴六年两年时间里,大明没有发动任何兵事,均以恢复北方人口民生经济和颁布各项改革为主。
北方人口方面,经过两年的迁移和恢复,各省基本上恢复万年间七成左右的人口,百姓安居乐业,民生和经济都有重大进展。
全民教育开展至今也有一年时间了,朝廷不仅免除学费,还定期给学子发放练习用的白纸,百姓几乎没有负担,极为拥护,大都将适合年龄的子女送进学堂里读书习字,各地学子加起来超过两千万的数量,朱慈踉估计,大约二十年左右的时间,大明将迎来一次文化的爆发期,国民素质也将因为读书习字的人数多了,而不断上升。
律法方面,大明日报天天都用一定的版面向百姓宣传,加上去年长达三个多月的轰轰烈烈的‘告官’运动,不管贩夫走卒还是官员富商,法律意识日渐加深,犯罪率比中兴六年之前大大减少。
大明经济方面,得益于大明中央银行的建立和银元纸币的发行,商业贸易更加便利,也因为中央银行开放的贷款业务,比以前的钱庄和高利贷更加实惠,来中央银行贷款经商的商人日益增多,各种各样的商铺开了起来,由于商人的增多,市面上天南地北的商品越来越充斥市面,进一步繁荣大明的商贸。
整个中兴六年,大明的国库收入首次突破了一亿两的大关,百官朝贺,各种歌功颂德。
一亿两的国库收入,其中盐业占一成,农税占近四成,商税和海关占五成,其他占不到半成。商业税和海关税首次超过农业税,成为第一大税来源。
军队方面,大明二十个正规军全部换装击发枪和九十毫米口径野战大炮,另配备有少量新研发出来的机枪,以及全员战马配置,可以快速机动。
也就是说,大明的二十个正规军不仅是全火器的大军,还是可以依靠战马快速机动各地的机动大军。
大明太广阔了,一旦有事,各军要是没有战马的话,光靠步行,反应太慢了。
也为了二十个正规军的战马,朱慈踉每年逼迫蒙古各部贡献十万匹战马,搞得蒙古各部极为不满,已经开始有些蠢蠢欲动了。
“过年之后,也是时候该经营蒙古草原了,蒙古人既然不甘心为大明每年贡献那么多战马,那么就让大明自己来养!”朱慈踉眼中闪过一丝锐利。
朱慈踉说这句话的时候,同样也就意味着大明停歇了两年之后,又准备动用兵事了。
说到底,蒙古各部虽然在两年前被北伐大军一战打服,但到底不认同自己是大明的一员,仍然将自己当作是蒙古人,仍然将蒙古草原当成他们的私有物,将大明朝廷当成对他们的压迫,时时刻刻都在想着怎么反抗。
朱慈踉要做的,就是彻底解决蒙古草原的隐患,将其真真正正牢牢控制在大明手中,成为大明名副其实的马场,年年为大明提供海量战马。
今日是正月初一,按照往年的惯例,朱慈踉会到皇后的坤宁宫,然后和等在那里的皇后等五女和几个皇子公主一起去太后的慈宁宫吃一餐团圆饭。
过去的这两年的时间里,皇后又为朱慈踉生了一胎,是一个公主,宛妃董小宛去年的时候同样也为朱慈踉再生了一胎,是一位皇子,娴妃仍然只有一个皇子,兰香海棠二女各为朱慈踉生了一子一女,朱慈踉当前已经有了四个皇子,三个公主了。
“父皇!”长公主朱慧敏一看到朱慈踉就巴巴的朝朱慈踉跑了过来。
“唉哟,朕的敏敏小公主!”朱慈踉亦如往常一样,笑着将长公主抱起来。
长公主已经朱慧敏已经五岁了,长得肉肉的,却又不显胖,红扑扑的小脸蛋极为可爱,可以看得出,这个小长公主是一个小美人胚子,继承了她娘董小宛的美貌,将来也定然能够长成一个倾国倾城的大美人。
将脑袋在长公主的小脸上顶了顶,长公主立刻咯咯的笑了起来。
大皇子朱玄桦和二皇子朱玄钰也一个六岁一个五岁了,两个小子一如既往的羡慕长公主朱慧敏能跟父皇这么亲密,他们越发认定,父皇就是喜欢女儿比儿子多。
除了两个小子和长公主,另外四个皇子公主都还小,被奶娘抱着。
朱慈踉抱着长公主朝皇后等人走了过去。
路过大皇子和二皇子身边的时候,朱慈踉看向两个小子问道:“夫子布置下的功课都做了吗?”
“回父皇,都做了!”两个小子同时回答道。
两个小子都有五六岁的年纪了,将来的储君或许就会从两个小子当中挑选,为了能让他们将来担得起国家的重任,也为了不让他们走上歪路,朱慈踉已经开始将两个小子赶去学堂读书去了。那个学堂就建在皇宫里,是朱慈踉专门为了自己的皇子公主们建的,期间也会招收一些文武百官的子弟一同,之所以要这样做而不是让皇子公主们直接到宫外普通学堂去就读,那是因为皇子公主的身份毕竟过于尊贵,学堂的普通夫子知道他们的身份后容易束手束脚,也会影响到学堂里的其他孩童,而一旦隐瞒皇子公主的身份又未免有些不太现实,也没有那个必要,与其多生事端,朱慈踉觉得直接在宫里专门的教学更能让皇子公主学到东西,并且,空闲的时候,朱慈踉也经常会去观察皇子公主们的学习,就在皇宫内正好可以就近,待公主皇子们真正长大到十岁以后,朱慈踉才会择机带着他们到市井当中见识人生百态,慢慢练他们。
朱慈踉点了点头,满意的说道:“等会允许你们每人向父皇提一个要求,只要父皇能够办到的,父皇都答应你们。”
朱慈踉虽然对皇子比较严格,但该有的鼓励还是要有的。
听到朱慈踉的承诺,两个小子的眼睛瞬间亮了起来,向着等会该向父皇提什么样的要求好。
“父皇,父皇,敏敏也要!”长公主也听到了朱慈踉对两个小子的承诺,当即在朱慈踉怀里拉着朱慈踉的衣服嚷嚷着也要提要求。
“好好,父皇也答应敏敏一个要求,不过敏敏也要记得,不可落下功课哦。”朱慈踉笑着道。
长公主立刻小鸡啄米似的点头。
“皇上!”皇后等五女深情的看着朱慈踉,一个个面带轻柔的笑意。
不得不说,朱慈踉的后宫虽然也有五个女人,但却前所未有的和谐,没有朝代后宫那样的争宠和黑暗,朱慈踉极为满足了,所以他从不准备再另外接纳其他人进入后宫,不仅是因为他对五女的承诺,也是因为他不想他的后宫有一天失去当前的纯粹。
“时辰差不多到了,走吧。”朱慈踉牵着皇后柔若无骨的手,和其他四女一起往太后的慈宁宫走去。
皇后本是比肩陈圆圆的祸水级绝世美人,这些年虽然陆续生了两个孩子,但仅仅二十四岁的她,绝美的脸上并没有留下丝毫岁月的痕迹。
其他四女也同样,年龄最大的娴妃黄莺也不过二十六岁,最小的兰香海棠两女甚至才二十岁出头,五女都是风华正茂的年纪。
没过多久,太后的慈宁宫便到了。
长公主和大皇子二皇子三人围着太后承欢膝下,让太后的脸上也笑容不停,充满欢乐。
饭桌上,太后突然收起笑容叹息了一声。
“母后,怎么了?”朱慈踉问道。
“要是长平和慈也在就好了,大明重新一统已经两年了,也没见两个孩子的踪迹,他们怎么就不舍得回来见我这个母后呢。”太后说着,泪水都打湿了双眼。
长平便是长平公主,慈则是定王朱慈,两人和朱慈踉一样,都是太后所出,一个是朱慈踉的皇姐,一个是朱慈踉的皇弟,毕竟是十月怀胎,太后思念他们也是人之常情。
“皇祖母,不哭………”长公主不知道太后为什么哭,但她却忍不住出声安慰,看着太后在哭,自己也跟着流了泪。
太后感动的拍了拍长公主的背。
对于长平公主和定王,朱慈踉其实并没有多少感觉,毕竟当年他来到这个世界没多长时间,北京城就被李自成攻破了,他与长平公主和定王虽然名义是同胞,实则连碰面的次数都数得过来。
当然,朱慈踉虽然没多少感觉,不过也不想看到太后伤心。
“母后请放心,儿臣早就派了锦衣卫四处寻找,慈已经有消息了,当年满人西迁的时候,把慈也一起带走了,朕已经派了人去跟满人联系,而长平皇姐那边也已经有了些眉目,相信用不了多长时间也能够找到,儿臣在这里向母后承诺,最多一年的时间,朕便能够将慈和长平皇姐带到您的面前。”朱慈踉承诺道。
当年满人不知道出于什么原因,西迁的时候竟然将朱慈也一起带走了,而且还是秘密带走的,所以朱慈踉才会在近期才得到这个消息。
至于长平公主那边,朱慈踉只从后世的史记载中知道长平公主可能在某个庙庵里,也不知道是不是真的,不过朱慈踉也只能当是真的了,那些个庙庵大多是山里,虽然不怎么好找,但长平公主被崇祯斩断了一直臂膀,特征极为明显,朱慈踉始终相信一直找下去总会找到的。事实上,找个这么久了,朱慈踉也确实已经有些眉目了,或许用不了一个月,便会有消息传回来了也说不定。
有了朱慈踉的承诺,太后才终于收起了泪水,思子思女心切,一天见不到长平公主和朱慈,太后都无法真正开怀。
…(未完待续。。)
第五百四十三章 经略蒙古
大明中兴七年正月十六,元宵刚过,朱慈踉便下旨从全国各地征调十万民夫,准备开始经略蒙古,彻底将蒙古草原掌控在大明手中。
二月十五,随着二十万民夫从各地陆续北上,大量生产出来的水泥也开始在长江边上装船,准备从海路由海军护送到天津卫,再从天津卫运到蒙古草原。
水泥早在中兴六年之前便已经完全研发了出来,经过一年的生产,库存已经极为丰富,至少按照朱慈踉的设想,用来经略蒙古草原是足够了。
朱慈踉经略蒙古草原的策略很简单,也很实用,那就是用水泥和石头在蒙古草原的各个水草丰美之地构筑城池,让所有蒙古草原的牧民都住到草原上的城池里面去。
游牧民族靠的是居无定所,来无影去无踪的方式生存,通常情况下,在一望无际的蒙古草原,想要完全歼灭蒙古人的游牧骑兵是不可能的。
如永乐年间,永乐大帝五征蒙古,每一次都打得蒙古人丢盔卸甲,可是怎么都不能全歼蒙古人,而大明军队又无法在蒙古草原久呆,毕竟要时时刻刻防备蒙古人的偷袭,代价太大了,所以每次大明军队一撤离蒙古草原,蒙古人便会卷土重来。
不仅仅是永乐时期,例数华夏代王朝从秦朝起,每当强盛的时候都能打得北方草原的游牧民族溃不成军,可是每一次都不能解决这个隐患。
不管是匈奴,鲜卑,突厥,还是蒙古人,都曾被中央王朝狠狠的击败过,甚至匈奴,鲜卑,突厥等原本占据北方草原的游牧民族先后消逝,然而,数千年来,北方草原仍旧是中原王朝的心腹大患,消逝了一个游牧民族又会重新进来一个游牧民族,而后继续威胁着中原王朝。
大明前期便为了防备蒙古人来无影去无踪的骚扰,不得不花费巨大的人力物力构筑庞大工程量的长城。
没有人可以计算得出大明为了构筑北方长城究竟花费了怎样的代价,只可惜,这终究是治标不治本的,仍旧无法解决北方草原的祸患。
朱慈踉打算在蒙古草原各处构筑城池,圈住蒙古草原所有水草丰美之地,这便是一招釜底抽薪之计。
众所周知,游牧民族的生存依靠的便是水草丰美之地,一旦蒙古草原上所有水草丰美的地方都被城池圈住了,那么游牧民族便只能靠着城池生存。
游牧民族善于骑战,喜欢来无影去无踪,而中原王朝则善于坚守城池,一旦蒙古草原被大量城池所笼罩,那么大明便只需要派驻少数军队坚守城池,把守所有水草丰美之地,便可断绝蒙古人的根基,让蒙古人想要继续在蒙古草原上放羊牧马就只能住在大明建造的城池里,接受大明的管制。
这招釜底抽薪之计堪称完美,朱慈踉知道,前期呃花费或许大恨,但也更知道,就算再大也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