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啸”二字渲染诗人的愤慨。接着以“君不见”领起,连用两个典故,以古人古事映衬对比,抒发生不逢时的惋叹。“朝歌”以下八句写吕尚事,诗人认为吕尚以八十高龄,尚可逢时吐气,古人说地有三千六百轴,太公合天下而钓之,终于得遇文王,施展才能。
这是以大贤待时而遇自比。接下又以“君不见”领起以下八句,叙述郦生的典故。象郦食其这样的酒徒,尚且能发挥才华,驰骋雄辩,说服诸侯,以至“东下齐城七十二,指挥楚汉如旋蓬”。这是借郦生狂客而遇自喻。“屠叟”起于“棘津”,“ 狂客”起于“草中”,彼太公隐于屠钓,郦生之混迹市井,及遇贤君,皆可奋其智能,这是以古人之待时而遇勉励自己,象屠叟、狂客尚且得以如此,“天生我材必有用”的诗人自己,更可以待时施才,建功立业的。接着以“何况壮士当群雄”承住上文并转入自身,“我欲”以下转入直接抒发。“攀龙见明主”不写地上而写天上,不写人间,反写天宫,这是承袭楚辞的浪漫主义精神与手法,以天宫来反射人间。“见明主”,表明他有所奏议与申诉。“雷公砰訇”四句用形象的描写揭示了奸佞弄权,君主昏庸而政令无常。“阊阖”二句意喻奸臣当路,不得通达下情。这里以夸张与想象的手法隐幽地抨击了统治集团的腐朽,现实的黑暗和志士的不遇,委婉地抒发了诗人的悲愤和痛苦。“白日”二句坦言自己对国家的一片忠心,以“杞国无事忧天倾”的讽刺句意抒发他忧国之情的不被理解而产生的志士不遇的义愤。“契”二句以形象的比喻作转折,以“契”食人喻暴政,“驺虞”不折草喻仁政,一暴政,一仁政,一乱一治,诗人借形象的对比表达他的现实态度。“手接”二句,接猱搏虎表现其勇猛,虽侧足焦原,未足言苦,指他有勇气、有力气,尚可一用。“智者”二句,统治者贤愚不辨,有才能的人不得施展抱负,奸人反而得意,世俗之人视我如鸿毛。
这是对黑白颠倒、贤愚不辨的现实的揭露。“力排”二句转进一层,以齐相晏婴智杀三勇士的典故,揭露当权者任意残害才士的残酷现实。“吴楚”二句又递进一层,以汉周亚夫镇压吴楚叛乱得剧孟一事,阐述人才之重要,并暗示朝廷上没有贤人。最后六句以自励自慰收结。以两个三字句承上作急剧的顿挫转折,以神物会合、风云感会,等待时机的到来,坚信阳春一定会到来,照应首句,结句豪迈自信,乐观积极。
全篇通体设喻,通篇用典。朝歌屠叟用太公望事,《韩诗外传》卷七:“吕望行年五十,卖食棘津,年七十屠于朝歌,九十乃为天子师,则遇文王也。”高阳酒徒为郦食其事,《史记·郦生传》载,刘邦兵过陈留,郦食其求见,刘邦正叫两个女子洗脚,见郦生进去,坐着不动,郦生责备他:你起兵讨伐暴秦,不应对前辈如此无礼。刘邦立即停止洗脚,以礼相待。
后郦生游说,不战而为刘邦得齐七十二城。三壮士借晏婴事,齐景公有三勇士,对晏婴不敬,晏婴就送他们三人两个桃子,要他们比较功劳大小,三人因争功自惭而自杀。吴楚弄兵指周亚夫之事,汉景帝三年( 前145)吴楚七国兴兵叛乱,景帝派周亚夫征讨,兵到河南,得游侠剧孟,周亚夫说:吴楚反叛不用剧孟,可见他们是成不了大事的。张公指张华得宝剑事,西晋丰城令雷焕得两支宝剑,送给张华一支,一支自用,后张华被杀,宝剑也失踪了;雷焕死后,其子带剑经延平津,宝剑忽然从腰间跃入水中,派人下水捞取,只见水中有两条龙,而不见宝剑。其子叹道:张公曾说神物终当会合,现在确是应验了。诗人在用典设喻中借古喻今,古今对比,在乐府歌行体上掺杂以辞赋句式,并两用“君不见”以振起,以长句构成奔放的气势,与诗人的自信以及明朗激愤的感情相呼应。
中间用较严整的七言句式,并在诗的后半段形成两句一意,一意一转,以抒发其激烈的抨击和愤怒的感情。
结尾以长短句式构成起伏跃动的节奏,与诗人的充沛的自信心相吻合。首句以期待的问句提起,贯注全篇,结尾以“风云感会起屠钓”的充满信心的句意作结,首尾呼应。这些共同构成此诗的大开大阖而又激促顿挫,气势雄壮而又悲慨深沉的风格。
王夫之评此诗说:“长篇不失古意,此极难。将诸葛旧词二桃三士撺入夹点,局阵奇绝。苏子瞻取此法作‘燕子楼空’三句,便自托独得。”(《唐诗评选》)
答王十二寒夜独酌有怀
李白
昨夜吴中雪,
子猷佳兴发。
万里浮云卷碧山,
青天中道流孤月。
孤月沧浪河汉清,
北斗错落长庚明。
怀余对酒夜霜白,
玉床金井冰峥嵘。
人生飘忽百年内,
且须酣畅万古情。
君不能狸膏金距学斗鸡,
坐令鼻息吹虹霓。
君不能学哥舒,
横行青海夜带刀,
西屠石堡取紫袍。
吟诗作赋北窗里,
万言不值一杯水。
世人闻此皆掉头,
有如东风射马耳。
鱼目亦笑我,
请与明月同。
骅骝拳跼不能食,
蹇驴得志鸣春风。
折杨黄华合流俗,
晋君听琴枉清角。
巴人谁肯和阳春,
楚地犹来贱奇璞。
黄金散尽交不成,
白首为儒身被轻。
一谈一笑失颜色,
苍蝇贝锦喧谤声。
曾参岂是杀人者,
谗言三及慈母惊。
与君论心握君手,
荣辱于余亦何有?
孔圣犹闻伤凤麟,
董龙更是何鸡狗。
一生傲岸苦不谐,
恩疏媒劳志多乖。
严陵高揖汉天子,
何必长剑拄颐事玉阶。
达亦不足贵,
穷亦不足悲。
韩信羞将绛灌比,
祢衡耻逐屠沽儿。
君不见李北海,
英风豪气今何在?
君不见裴尚书,
土坟三尺蒿棘居。
少年早欲五湖去,
见此弥将钟鼎疏。
李白诗鉴赏
这首诗作于天宝八年(749)六月之后。这时正是安史之乱的前夜,唐帝国由强盛走向衰落,统治阶级穷奢极欲腐朽昏庸。李白此诗是回应王十二的《寒夜独酌有怀》一诗,在此诗中,诗人揭露和批判了黑暗的政治现实,抒发了自己受谗被谤怀才不遇的愤慨。
全诗共分四段。
“ 昨夜吴中雪”至“且须酣畅万古情”为第一段。
“昨”, 是点出昨夜王十二雪夜独酌寄诗怀念李白。这是借用晋王徽(子猷)之事,王子猷在一次大雪的冬夜,独自饮酒,忽然想到他的朋友戴逵,于是连夜乘船往访,走了一夜才到了戴的门前,没进门就返回了,有人问他何故不进门,他说:我本是乘兴而来,兴尽而返,何必要见戴逵呢。这里借这个故事叙述王十二秋夜一个人饮酒时对自己的怀念。接着由夜雪而写夜景。“ 浮云”、“ 碧山”、“ 孤月”、“ 河汉”、“ 北斗”、“长庚”构成一幅辽阔孤清的图景。继而由景入情,触发其“人生飘忽”、“万古悲情”的慨叹。
“ 君不能狸膏金距学斗鸡”至“有如东风射马耳”为第二段。诗以两个“君不能”领起,描述“学斗鸡”与“屠石堡”的享乐、黩武的统治阶级生活,接着转入自身,“吟诗作赋”而“万言不值一杯水”,诗人在自身的正直生活的描写中表达了他的“不值一杯水”
的愤慨,同时与“世人闻此皆掉头,有如东风射马耳”相对照,深刻地揭露政治昏庸、世态炎凉的社会现实,这是表现诗人“万古情”的一个方面。
“ 鱼目亦笑我”至“谗言三及慈母惊”为第三段。
诗人以一系列的比喻揭露贤人志士得不到重视,而庸俗小人却得志于世的现实。诗人以“笑我”、“拳跼”、“ 得志”、“ 合流俗”、“ 枉清角”、“ 谁肯”、“ 犹来”、“交不成”、“身被轻”等字句,形象地揭露了黑白颠倒,正直失意,奸邪得意的黑暗现实;并以“骅骝”自比,“ 蹇驴”喻奸邪;这是诗人“万古情”的又一个方面。
“与君论心握君手”至结尾为第四段。以古人古事抒发愤慨。诗人鄙视董龙那样卑鄙人物,而以孔圣、韩信、祢衡、李邕等人的“傲岸”清高激励自己,抒发“一生傲岸苦不谐”、“何必长剑拄颐事玉阶”和“弥将钟鼎疏”的凛然傲骨。这是诗人“万古情”的高峰。
全诗感情激越,爱憎分明。没有大量细致的现实描写,只是直抒感情,表明自己的现实态度。
此诗多用典实,以古今对比、借古讽今的手法揭示现实。哥舒事,指天宝八年,哥舒翰以十万之众攻吐蕃石堡城。贱奇璞事,是指楚卞和得一块璞玉,献给楚厉王,厉王不识,以为是石头,把卞和的左足砍掉了。楚武王即位,卞和又把它献给武王,武王又把他的右足砍去。直到文王即位,才发现它是一块美玉。
曾参的典故是说曾参在郑国时,一个与他同名的人杀了人,有人告诉他的母亲,一连两次曾母不信,到第三次,她相信了,掷下织机跳墙逃走了。董龙事:十六国中的前秦宰相王堕性格刚直,憎恶奸臣董龙,骂道:“董龙是何鸡狗,而令国士与之言乎!”后来王堕被董龙杀害。严陵事指东汉隐士严光,曾与刘秀同学,后来刘秀做了皇帝(光武帝),请严去会见,严见刘秀时,不行君臣之礼,长揖不拜。韩信事指韩信先被封为王,后贬为淮阴侯,称病不朝,羞与他的部将绛侯周勃、颍阴侯灌婴等同居侯位。祢衡事:祢衡为汉末名士,一次见到当时名人陈群、司马朗,他说:
“吾焉能从屠沽儿耶?”李北海:即李邕,唐玄宗时北海太守,被李林甫所杀。裴尚书:即裴敦复,曾任刑部尚书,与李邕同时被害。
全诗以散文句式为主,间以整齐五言、七言句式,长短错落,有对(仗)有不对(仗);并在诗的中间以两个“君不能”劝导句式和两个“君不见”提醒句式的安排,在激烈的感情抒发中构成文情激荡和起伏奔放的旋律,形成全诗气概雄伟,悲慨豪放的艺术风格。
丁都护歌
李白
云阳上征去,
两岸饶商贾。
吴牛喘月时,
拖船一何苦!
水浊不可饮,
壶浆半成土。
一唱都护歌,
心摧泪如雨。
万人凿盘石,
无由达江浒。
君看石芒砀,
掩泪悲千古!
李白诗鉴赏
《丁都护歌》是乐府清商曲吴声歌曲旧题,音调凄切动人。
这首诗是天宝六年(747)李白游江苏丹阳横山时所作,真实地再现了拖船民工的繁重劳役。
开头二句“云阳上征去,两岸饶商贾”,点出拖船运石的地点、去向和环境。云阳,今江苏丹阳县。
古时江苏太湖出产太湖石,官府征调大量民工拖运太湖石溯江北上,运至京城。“上”,指出溯江北上,逆水行船。“征”,表明拖船运石的劳役的路途遥远。
“两岸饶商贾”,指船行运河两岸多是繁华的商业城镇,以逆水拖船的苦役与周围环境的繁华热闹,两相对比,更突出了拖船劳役的繁重艰辛,也渲染了环境气氛。
“吴牛喘月时,拖船一何苦”,盛夏时节吴牛喘月。《世说新语·言语》载:“满奋曰:臣犹吴牛,见月而喘。”刘孝标注:“今之水牛,唯人生江淮间,故谓之吴牛也。南土多暑,而牛畏热,见月疑是日,所以见月则喘。”这里以吴牛的典故表现气候的炎热,连吴地的水牛看见了月亮都误以为是太阳而喘息,写得极形象极生动。“拖船一何苦”,说“一何苦”,直接道出拖船拉纤的艰苦,在酷热难当的天气下,拖船该有多辛苦。揭露了封建统治者的暴戾,表达了诗人对拉纤民伕的同情。
“水浊不可饮,壶浆半成土”二句具体地细致地表现拖船民伕的痛苦,骄阳,重役,干渴,诗人抓住“水”这周围环境的典型事物,突出地表现了拖船民伕所受的煎熬和痛苦。因为天旱水浅,河中的水混浊得不能饮用,而壶中仅剩的一点点水也都成了混浆泥水,头顶上烈日炎炎,空气也象着了火,拖船纤伕连汗也淌光了,急需要水,却不能得到,“不可饮”,“半成土”,都渲染了纤伕的不堪忍受的痛苦。
“一唱都护歌,心摧泪如雨”,是指纤伕们唱起哀伤的歌,悲痛得泪如雨下。这是从具体地动作描写,深入一步地表现纤伕内心的痛苦,直接地表达了他们的悲愤的心情。
“万人凿盘石,无由达江浒”,这里由拖船转向“凿石”,由写人转入写景,由眼前的拖船运石宕开一笔写到万人凿石,从更为广泛的范围来揭示封建统治者的罪恶和人民群众的苦役重负。“万人”,“无由”,都突出表现了诗人极大的义愤。
“君看石芒砀,掩泪悲千古”,结尾以提醒句式,不写纤悲,反写石悲,以石之悲来衬托纤伕的悲,在进一层的描写中表现出拖船纤伕的极深切的悲痛。你看那巨大的太湖石,正在为千古以来拖船纤伕的痛苦命运而悲泣。借太湖石的悲慨,深刻地表现了纤伕的悲痛,表达了诗人深切的同情。芒砀,属迭韵连绵词语,即莽撞、茫荡,形容太湖石的巨大粗重。
诗从远到近,由景及人,由概括到具体,情景交融,远近交织,感情深切真挚,形象生动鲜明,语言精炼。《唐宋诗醇》评曰:“落笔沉痛,含意深远,此李诗之近杜者。”
古风(其一)
李白
大雅久不作,
吾衰竟谁陈?
王风委蔓草,
战国多荆榛。
龙虎相啖食,
兵戈逮狂秦。
正声何微茫,
哀怨起骚人。
扬马激颓波,
开流荡无垠。
废兴虽万变,
宪章亦已沦。
自从建安来,
绮丽不足珍。
圣代复元古,
垂衣贵清真。
群才属休明,
乘运共跃鳞。
文质相炳焕,
众星罗秋旻。
我志在删述,
垂辉映千春。
希圣如有立,
绝笔于获麟。
李白诗鉴赏
开首二句“大雅久不作,吾衰竟谁陈”,是全诗的主线,第一句统领“王风委蔓草”到“绮丽不足珍”,第二句领起以下诸句。这两句虽则只有十个字,而感慨无穷。这里的“大雅”并不是指诗经中的《大雅》,而是泛指雅正之声。雅声久矣不起,这是字面的意思,然则谁能兴起呢?当今之世,舍我其谁?落出“吾”字,见出诗人的抱负,然而诗人这时候,已非少壮,而是如孔子自叹一样“甚矣吾衰也,久矣吾不复梦见周公”,即使能施展抱负,也已时日无多了,何况茫茫天地间,知我者谁?这一腔抱负,究竟向谁诉说呢?
一唱三叹,感慨苍凉,语气却浑然闲雅,不露郁抑牢骚,确是五言古诗的正统风度。
首两句点明正意以后,第三句起,就具体抒写“大雅久不作”了。春秋以后,以关雎麟趾王者之风为代表的诗三百篇已被弃于草莽之中,到了战国,蔓草更发展为遍地荆棘。三家分晋,七雄争霸,虎斗龙争直到狂秦。四句一路顺叙下来,托出首句的“久”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