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诗鉴赏大典》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唐诗鉴赏大典- 第235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尘跋虏摹!
  李贺这首诗是深刻地反映现实的,但是它和韦应物的《采玉行》不一样,和白居易和杜甫的作品也不一样;李贺这首诗之所以千古传诵是和它的艺术上的独特性分不开的。译成现代诗,或可见出其艺术魅力: 
  “快采玉,快采玉!要采‘水碧’!”声声吆喝接着声声催逼。只不过为了给贵妇们雕成步摇,更加放荡沉溺于美色。我老汉饱受饥寒熬煎,溪中蛟龙啊也被搅得愁惨哀戚。碧蓝碧蓝的蓝溪水啊,变成了一湾一湾的浊水污泥。夜雨滂沱的山冈上,只好用野生的榛子充饥。杜鹃声声滴滴血,正是我老汉悲啼泪淋漓。蓝溪溪水滔滔流啊,把多少采玉人吞食。身死溪底的冤魂啊,过了千年怨恨也难平息。在陡峭陡峭的荒山上,柏树呼啸风狂雨急。可是老汉我却要腰系绳索,吊下深溪摇荡在风中雨里。不由得老汉心头生挂念,寒村冷屋小娇婴在阵阵饥啼。 
  古台石阶上的思子蔓啊,见到你更令人心头悲凄! 
  把它和韦应物的《采玉行》相比较,会领会得更具体些。韦应物的《采玉行》所写内容上与李贺此诗相近,《采玉行》也写出了“官府征白丁”采玉劳工之艰苦:“绝岭夜无人,深榛雨中宿。”也写了采玉劳工家中之艰辛:“独妇饷粮还,哀哀舍南哭。”但这首诗只如一幅真实的摄影作品,它仅仅是客观地“介绍”了有这么一种现实,写了有这么一种受苦的人。李贺的《老夫采玉歌》在内容上也大致是如此;之所以李贺诗比韦应物诗感人,不在于“立意高”,而在于艺术描写上的成功。 
  李贺此诗在写法上最突出的特点就是诗人设身处地,感受劳工的危难,然后以第一人称来创作,这就使读者能如身临其境,具有更强的艺术感染力。在诗里诗人完全是通过“老夫”的眼来看,通过“老夫” 
  之口来说。这里抒情主人公是“老公”自己,便于诗人把自己的炽热感情融于抒情主人公的血肉中去,诗人和“老人”融为一体,达到了王国维所说的“不隔”的艺术境界。 
  诗一开首是带着憎恶的感情描摹官府差吏们催榨劳工的声音。这种催逼的吆喝声音把读者带进了一种令人愤慨的氛围之中,一方是官吏们催逼,一方是劳动人民被驱逐,这是何等鲜明的对立。第二句进一步指出造成劳动人民被驱赶离乡背井的悲惨命运之根源。 
  采玉劳工们忍饥挨饿,历尽艰辛万苦,甚至葬身溪水,原来仅仅是为了满足贵族奢侈放荡的生活。这“徒好色”是采玉劳工的愤怒控诉! 
  接下去,通过“老夫”之口,渲染了凄惨的环境气氛:混浊的溪流,滂沱的夜雨,杜鹃的悲啼;描绘了艰辛的生活和劳动场面:以野榛子充饥,腰系绳索坠下深溪采玉;刻画了悲凉哀痛的心理活动:老泪纵横、思念娇婴、怨恨溪水。形象地再现采玉劳工凄楚的遭遇,这既是采玉老夫带血的控诉,也是诗人怒火的喷发!这就是使得这首诗比韦应物的《采玉行》更感人的原因。它不是纯客观的叙述,而是主客观感情的合二为一。再者李贺这首诗通过多侧面的描写刻画,塑造了一个具有立体感的抒情主人公—— 采玉老夫的形象,这更是韦应物《采玉行》在艺术上不能企及的。这一抒情形象可以与白居易的卖炭翁、杜甫的石壕老妇并列在一起,在唐诗的艺术殿堂中闪烁着不朽的光辉!    
  黄家洞 
  李贺 
  雀步蹙沙声促促, 
  四尺角弓青石簇。 
  黑幡三点铜鼓鸣, 
  高作猿啼摇箭箙。 
  彩巾缠跤幅半斜, 
  溪头簇队映葛花。 
  山潭晚雾吟白鼍, 
  竹蛇飞蠹射金沙。 
  闲驱竹马缓归家, 
  官军自杀容州槎。 
  李贺诗鉴赏 
  中唐时期从唐德宗贞元到唐宪宗元和年间,当时少数民族黄家洞部族起兵反抗朝廷统治,和官军进行了长时期的斗争。关于这个地区少数民族反抗朝廷统治的原因,晚唐人樊绰在他所著的《蛮书》一书中有较深刻的记载:“缘邕、交两地长吏苛暴,恣杀非辜,致令众蛮告冤,因兹频来攻掠。”《旧唐书·孔戣传》也说:“ 时桂管经略使阳旻、桂仲武、裴行立等骚动生蛮,以求功伐,遂致岭表累岁用兵。”此处虽没有说得《蛮书》那么明白,但也指出了是由于裴行立等为了以征伐立功,去骚扰少数民族引起他们的反抗,这些记载都是比较公正的。这是我们理解李贺这首诗的关键。 
  “闲驱竹马缓归家,官军自杀容州槎。”是李贺这首诗的主旨所在。“闲”“缓”两词是形容黄家洞队伍从容不迫、镇静自若的神态:他们把官军打败了,镇静自若、从容不迫地收兵归去;官军为了杀良冒功,就杀容州百姓以充数。这两句以对比的手法,描绘了一幅对比度十分鲜明的画面:黄家洞的队伍在深山密林里,骑着慓悍的土马,从容不迫地慢慢行进,回到他们居住的去;而被打败了的官军,却在容州一带广阔的田野,追杀容州的老百姓。在这样的对比画面中,诗人的倾向性就十分明显了。他对官军的残暴行为极为憎恶,而对于黄家洞部族的队伍却寄予亲切的同情。 
  诗一开始以赞赏的口吻从轻盈雀跃的步履描绘了黄家洞队伍轻捷机敏的矫健身影;以角弓、青石镞突出少数民族武器特殊,象征他们骁勇善战。这样,诗一开首就出现了少数民族战士勃勃英姿的形象。接下去写他们反攻时的战斗场面,虽然很简炼,只有两句,但却把他们的勇敢、威势写得有声有色:黑色的幡旗飘飞挥舞,擂起阵阵高吭的铜鼓,他们激昂地呼啸着,高场武器向前冲锋。。 
  战斗结束了,在清流潺潺的溪畔集队,色彩鲜明的服装、绑腿,和溪边紫红色的葛花交相辉映。这里更以丰富的色彩:清溪、碧水、彩巾、葛花,映衬着整齐的队伍,渲染了他们得胜的热烈画面。“山潭晚雾”两句描绘险峻的环境:傍晚阵阵浓雾在深潭升起,白鼍在水中发出恐怖的吟啸;山间密林里青竹蛇在窜来窜去,毒虫在穿梭地飞。此处写环境险恶恐怖,是写在此环境中,官军根本无法与黄家洞队伍对抗,为下两句的描写作伏笔。最后点明本诗主题,写出作者的感情。 
  这首诗写得很有特色。由于黄家洞队伍的反抗时间很长,前后达二十年之久。这样,边陲少数民族的反抗情况、少数民族的生活情况,就随着官府的文告、旅人的传闻,不断地传播到中原的街谈巷议之中。诗人李贺在传闻之中,选取最富于特色的片断加以描写,使得全诗散发出异域情调的生活气息,读来使人感到新奇又感到亲切。这自然也得力于李贺丰富的想象力,没有丰富的想象力,写不出这样意象飞动的精彩诗篇。    
  南山田中行 
  李贺 
  秋野明,秋风白, 
  塘水漻漻虫啧啧。 
  云根苔藓山上石, 
  冷红泣露娇啼色。 
  荒畦九月稻叉牙, 
  蛰萤低飞陇径斜。 
  石脉水流泉滴沙, 
  鬼灯如漆点松花。 
  李贺诗鉴赏 
  这首诗确实运用了丰富的意象、多种的冷色调构成了一幅冷艳幽森的画面:秋天的原野上,一片片一洼洼的积水,秋风萧瑟地吹着;云霭笼罩着低矮的山,山上的石头被青苔覆盖;寒风中开放的小红花,缀着晶莹的露珠,似在低声饮泣。田地荒芜了,九月的田陇里,只有一些稀稀落落,高低不齐的禾稻;萤虫一闪一闪飞在歪歪斜斜的田埂草间,石隙中泉水涓涓滴滴地流进荒芜了的沙地里;而闪闪烁烁的鬼火,却在漆黑的松林间飘忽。。 
  在这幅画面里,诗人是采用精雕细刻的描绘手法,展示了幽冷而且带着阴森气氛的境界。诗人极注意选词,每个词都极其精确地表述着鲜明的意象,形象感十分强烈;在诗中他又十分注意意象的组合,每个词所表述的意象是鲜明的,但他们之间不是相互游离,而且相互融合,组成多样统一的画面。这幅画面在色彩的选择构置上也非常成功,画幅大片面积是惨白与漆黑,渲染了画面的阴冷,真有点鬼气森然;特别是大片的黑白颜色之间,飘动着那绿荧荧的鬼火,更增添了阴森的氛围。然而,它又不是全然恐怖的,这恐怕在于诗人抹上了几点红花又勾勒了淙淙的清泉;这样就使画面多少带了点生气,减弱了阴森恐怖感。 
  唐王朝在安史之乱后,经济繁荣的似锦繁花已经凋落,而统治阶级又实行重税、兼并政策,农民破产,失去田地,不堪压迫剥削,大量逃亡。不少地方出现了田地荒废,农村凋弊的凄凉景象。诗人李贺目击了这样的现象,感到十分凄惶,写下了这样一首诗,再现当时农村破败荒凉的现实。写得如此阴森,这是诗人主观情绪的反映,它表现诗人对现实怀有一种无法挽回的绝望感。    
  宫娃歌 
  李贺 
  蜡光高悬照纱空, 
  花房夜捣红守宫。 
  象口吹香毾登毛暖; 
  七星挂城闻漏板。 
  寒入罘罳殿影昏, 
  彩鸾帘额著霜痕。 
  啼蛄吊月钩阑下, 
  屈膝铜铺锁阿甄。 
  梦入家门上沙渚, 
  天河落处长洲路。 
  愿君光明如太阳, 
  放妾骑鱼撇波去。 
  李贺诗鉴赏 
  在封建社会里,描写宫女或被遗弃的后妃痛苦的诗歌,称为宫怨诗。宫怨,是古代诗歌很重要的题材,历代诗人写了不少的宫怨诗,自汉以来作品不绝。之所以产生这一类题材的作品,是由于封建帝王有所谓三宫六院,成千上万的嫔妃宫女供他蹂躏役使。这些女子幽闭在宫中,肉体和精神都受到极大的痛苦,李贺这首《宫娃歌》是宫怨诗中写得很有特色的一首。 
  这首诗与其他一些诗人所写的诗不同,其他一些诗人的宫怨诗多是站在第三者的立场表示同情,如写宫怨诗著称的张祜、朱庆馀等诗人的作品就多是如此。 
  而李贺这首诗却是以第一人称来写,诗的抒情主人公是宫女自己,这样,诗中所塑造的宫女形象,就能由外及里,深入宫女的内心世界,更加亲切动人。 
  这首诗从环境气氛的渲染开始,用层层深入的手法进行描写。开头两句似乎很平淡,只是写宫女在烛光高照之下,在自己的住处里捣制红守宫。本来幽闭深宫之中,已经够凄凉寂寞的了;现在自己还得捣制“守宫”这种禁锢性行为的药物来禁锢自己。这是何等残酷的灭绝人性的事实,真是令人灵魂颤栗!接下去,“七星挂城”点明夜已深远,“闻漏板”则点明宫女不能成眠。深夜不眠的宫女,在夜色重重之中,漏板声声的敲击下,该有多少愁!多少怨!前面四句象绘画时一样,先用简练的线条勾勒出宫女的面形身影。 
  “寒入罘罳”四句从寒、昏、冷、悲四层抹色添声地渲染了景物、气氛。夜更深了,一阵阵寒气从门外透过屏风袭来;宫殿里烛光将尽,摇明着的烛影,显得阴暗朦胧,这里的气氛是何等悲凉。殿外面到处是冷霜凝结,在阴冷的月色笼罩下,一片惨白;大地瑟缩,只有蝼蛄虫在栏干外似泣似诉地哀鸣着,像是凭吊死者的悲啼那样凄厉。在这样的气氛下,沉重的宫门重重关锁,不正象被关锁冷宫中的甄夫人那样悲惨么! 
  这四句经过层层渲染悲凉的气氛之后再用“阿甄”比喻,让抒情主人公宫女伫立在这种悲凉愁苦的气氛之中。如果说前面四句只是精确地勾勒了宫女的面形身影,那么,至这里,一位令人深切同情的宫女形象就出现在读者面前。 
  诗人李贺还不满足于此,他还通过抒情主人公宫女的心理活动,深入到抒情主人公的内心世界里去。 
  最后四句先写主人公的一个梦境:主人公的梦魂荡荡悠悠,飞向遥远的天边,啊!回到了长洲,踏上了水边的沙地,进入了家门。。这,只是一场梦,一场美好的又是令人心酸的梦。紧接着抒情主人公情不自禁地迸发了出自内心的呼唤:愿君王能象太阳那样光明、那样温暖,放我走吧!我将骑上鱼儿冲波劈浪向家园飞奔、飞奔。这呼喊是一种觉醒,一种要求自由的觉醒,人性的觉醒。这呼喊似乎是寄希望于君王,这种成份确实存在;但是,现在主人公却不能飞向故园,还在捣“守宫”,多么残酷啊。 
  诗人李贺对备受禁锢的宫女是满怀同情,他体察了宫女的痛苦,理解她们的心情,所以能写出这首为宫女呼吁的不朽诗篇。    
  致酒行 
  李贺 
  零落栖迟一杯酒, 
  主人奉觞客长寿。 
  主父西游困不归, 
  家人折断门前柳。 
  吾闻马周昔作新丰客, 
  天荒地老无人识。 
  空将笺上两行书, 
  直犯龙颜请恩泽。 
  我有迷魂招不得, 
  雄鸡一声天下白。 
  少年心事当拿云, 
  谁念幽寒坐呜呃! 
  李贺诗鉴赏 
  转眼之间又是冬至,寒风萧瑟,善良的友人大概为了排散李贺客境中的苦闷,摆起了酒宴。地点是洛阳长安里。 
  李贺参加进士考试之后,在长安、洛阳潦倒穷困,心中是十分苦闷的。但是他并没有泯灭对理想的追求,虽然他的理想并不明确。这首诗就是李贺酒宴上明志之作。 
  开头两句,在叙述中突出了自己的处境“零落栖迟”。自己的处境落魂潦倒,困守京都,这酒宴上的一杯酒,就正好借酒浇愁。这一句虽似叙述,但却把自己的满腔愁情、悲苦胸怀倾泻而出,构成情感的激流,突出了诗人的抒情形象。接着叙述主人举杯祝酒愿客人(李贺)长寿。这表现了主人的深情。 
  从“主父西游”到“请恩泽”是主人在祝酒中的劝勉之辞。在劝勉的叙述中,我们似乎看到一位循循善诱的长者形象。主人先用汉代主父偃的故事说:你久困不归,就像主父偃困守长安那样,家人盼你归去,大概要把门前的柳枝都攀折了。这里充满了对客人的·3770·《唐诗鉴赏大典》 
  同情、关怀,洋溢着温馨感人的人情味。这对于落魄潦倒的人来说会感到何等亲切温暖。接下去,主人以遭遇与主父偃相似的马周推进一层来说。科场上失败了并不要紧,人们的成功并非只有一种途径。我听说马周在新丰客舍时,受店主人的冷遇,处境就更加狼狈了。这个地方用“天荒地老”的神奇想象,夸大马周处境的因厄以反衬下文的请恩泽的顺利。主父偃也好,马周也好,都曾经潦倒穷困,但他们两个人都只是凭着给皇帝上书得到赏识重用的啊!这一劝勉包含着激励。希望诗人不要灰心,通过多种途径去获取自己的出路。这一番话对于年青、有大志、受挫折而又敏感的诗人,自然是一种安慰和鼓励。这一层次通过对主人语言的描述,给读者塑造了一位和蔼可亲的谆谆长者的形象。他对诗人是那样的关切,并且期待诗人能够改变当前的痛苦困境,这是一个散发着深情芳香的形象。 
  “我有迷魂”四句,是诗人对主人劝勉的回答。 
  对于主人的劝勉,诗人自然很感激;这一席话也扫去了诗人头上的一抹愁云,心中的悲伤。在回答主人的劝勉时,诗人直抒胸臆,表述了藏在心底的志向。“迷魂”一词是诗人自谦的说法,实义是志向,“招不得” 
  意思是难以改变。虽然“路应该怎样走”,诗人并不清楚,但是他相信前景是光明的;“雄鸡一声天下白”表现了诗人对前途充分的信心,表现了他那色彩缤纷的希望。“少年”二句以豪迈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