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君忆新作:管理三国志》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成君忆新作:管理三国志- 第9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道德是一种正确的价值观,它告诉我们怎样正确地做人,怎样正确地做事。然而,如果你无法理解道德,你就会陷入迷茫之中。
  对道德的理解与否,决定了两种不同的人生。一种是正确的人生,另一种是迷茫的人生。正确的人生,会导向快乐和自由,导向人与人之间的友爱和互助。迷茫的人生,则会导向惊疑不定,导向人与人之间的争斗和欺诈。这是两种全然不同的人格,我们把第一种人格叫做君子,把第二种人格叫做小人。
  中国传统文化中有一句非常经典的成语——“以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什么意思呢?就是说,小人总是用自己的心态去揣度君子的思想。可是,小人怎么能够理解君子呢?他怀疑道德,他觉得道德是一个伪命题,是一种道貌岸然的伪装,一种盗名欺世的狡诈和权谋。
  道德与非道德,真实与虚伪,构成了我们评价人物的两个维度。两个维度纵横交错,划分出四种人类:真君子、真小人、伪君子、伪小人。在小人的价值观里,没有道德的维度。他们不相信世界上还有真正的道德,还有真正的君子。他们认为世界上只有两种人,真小人和伪君子。

  第30节:对道德的理解(4)

  我们在前面说过的那个Y教授,曾经在北京理工大学演讲,就提出过真小人和伪君子的说法。他认为曹操是真小人,刘备是伪君子。又极言真小人比伪君子可爱,并且喊出了“宁做真小人,不做伪君子”的口号。所以,Y教授之品三国也,总是一反罗贯中的创作思想,罗贯中尊刘贬曹,Y教授呢?尊曹贬刘。
  但Y教授似乎不知道,从本质上讲,真小人和伪君子其实都是小人。至于他极力赞美的曹操,有时候是一个真小人,有时候却也是一个伪君子。至于什么时候做真小人,什么时候做伪君子,则是一个权谋的问题。
  汉献帝建安九年(公元203年),曹操打败袁绍、袁尚父子,占领冀州。他大宴宾客,洋洋得意地说:“我昨天查了冀州的户籍,知道这个地方有30万人口,这可是一个大州啊!”打了那么多年的仗,冀州哪里还有30万人口呢?许多人因为饥荒而饿死,还有一些人因为当兵死在战场上,还有一些人逃难去了南方。曹操攻下邺城时纵兵行凶又屠杀了很多人,冀州残余的人口,其实已经非常有限。刚从监狱里出来的崔琰站起来说:“如今天下分崩,战乱频仍,冀州的老百姓尸横遍野。曹公既然自称是王者之师,却不曾听说过您的仁爱,也不曾见到您拯救黎民于苦难的善举,甚至也不曾见到您整顿军队的纪律,只知道计算自己得到了多少地盘、扩充了多少势力。那么,冀州的老百姓对您还有什么指望呢?”
  崔琰的这番话,把所有的宾客都吓坏了,连曹操也被他的大义凛然所震惊。曹操知道,崔琰说得很对,如果再这么残暴不仁,必然激起冀州的老百姓奋起反抗,对他有害无益。于是,曹操很恭敬地对崔琰说:“你说得很对,谢谢你对我的提醒!”《三国志?魏书?崔琰传》记载了这件事,说“太祖”为之“改容”。“太祖”,是《三国志》的作者对曹操的尊称。“改容”,从一副洋洋得意的小人嘴脸,改成了一副毕恭毕敬的君子模样。
  然而,曹操的“改容”,仅仅只是脸色上的变化,他的价值观并没有任何改变。此后,他仍然在执行他的屠城政策,而崔琰也在12年后被他杀害。【成君忆的管理学理念】
  77。 自以为是,是人们在迷茫中发生的一种错误。但是,无论你怎样自以为是,也无法改正你的错误。
  78。 你需要一双慧眼,让你把那些纷纷扰扰的世间万象看个清清楚楚明明白白真真切切。
  道德是一种正确的价值观,非道德是一种自以为是的价值观。我无意于谴责那些自以为是的小人,我爱他们,就像我爱曹操一样。
  “宁做真小人,不做伪君子”是一个自以为是的口号,但这个口号是错误的。在真小人和伪君子之外,还有一个正确的选择,那就是去做一个真君子,做一个明确的、快乐的、从容而儒雅的真君子。
  自以为是,是人们在迷茫中发生的一种错误。如果你是迷茫的,那么你也只能自以为是。但是,无论你怎样自以为是,也无法解决你的错误。你分不清真君子与伪君子之间到底有怎样的不同。在你的价值观里,正气堂堂的真君子仿佛是传说中的神话。
  那么,世界上真有合乎道德的真君子吗?我说有——可是,如果你是迷茫的,你就会用你的方式怀疑我。就像歌手那英在《雾里看花》中咏叹的那样,你需要一双慧眼,让你把那些纷纷扰扰的世间万象看个清清楚楚明明白白真真切切。
  迷茫的人生是一场悲剧。一个迷茫的人,遭遇到一个动荡的环境,他就会感到紧张、感到惊恐不安,他就会去寻找一种安全感。于是,他就像在水波浩瀚的长江中溺水的落难者一样,挣扎着,想要抓住一根救命的稻草。有的人在寻找财富,他以为财富就是一根救命的稻草。有的人在寻找权势,他以为权势就是一根救命的稻草。有的人在寻找宗教,他以为宗教就是一根救命的稻草。他们忘记了,他们真正需要寻找的,其实是人生的方向。当他们找到那个方向的时候,也就找到了真正的安全感和信心。

  第31节:对道德的理解(5)

  可是,那个方向究竟在哪里呢?战国时代的诗人屈原,也曾经这样寻找过。屈原出身贵族,很年轻的时候就担任了楚怀王的左徒,大约相当于负责国家政策研究,以及起草和发布国家公文的副总理,可谓少年得志、声名显赫。后来遭到楚怀王的疏远,被降为三闾大夫,大约相当于今天的教育部部长。楚怀王客死于秦国之后,楚顷襄王继位,由于政见的不同,屈原又被流放到沅湘流域,也就是湘江的下游地区。他在那里思考人生,抒发情怀,创作了一系列美丽而又虚幻、浪漫而又凄凉的诗歌。最后,他感慨万千地说:“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那么,屈原为什么要上下而求索呢?【成君忆的管理学理念】
  79。 人生有两种路线,一种是纵横的路线,一种是上下的路线。
  80。 让你的生命向下走得更深,让你的灵魂向上走得更高。生命是一种深度和高度,而不是那些纵横四海的野心。
  人生有两种方向,或者说两种路线。屈原是一种路线,曹操是另一种路线。
  曹操的路线是纵横的路线。如果你要追求功名、追求权势、追求财富,那么你就会像曹操一样,有一种纵横天下的欲望。为了这些追求,你从一个地方寻找到另一个地方,从乡下的老家寻找到城市,从杭州寻找到上海,从上海寻找到北京,从北京寻找到纽约……也从一个时间寻找到另一个时间,从遥远记忆中某年某月的某一天,一路寻找到今天,乃至一路寻找到令人充满幻想而又漫无边际的未来……你可能找到过财富,可能找到过各种名利上的好处,这种寻找的过程,这种追逐的过程,就是纵横的路线。
  还有一种路线,生命成长的路线。生命成长的奥秘,是一种深度和一种高度。向大地走得更深,向天空走得更高。屈原上下而求索的那条路线,其实就是生命的路线。
  名利是一条条或纵或横的路线。从昨天到今天、再到明天——时间是一条条纵的路线。从A地到B地、再到C地——空间是一条条横的路线。当这些纵的或横的路线与生命成长的路线相交,与屈原上下求索的路线相交,就令人惊奇地构成了一个一个的十字架标志。
  十字架标志有许多古老而又神秘的意义。在中国的表意字符中,大地上的十字架,象征着生命的奥秘,并因此产生了两个汉字,一个是“土”,另一个是士子之心的“士”。由十字架变形而出现的卍字标志,在佛教文化中非常地流行,被认为是“佛心的印章”。《圣经》则认为,十字架描绘了天堂里的活水,从伊甸园流出,分向四方。在古代欧洲,十字架是用来捆绑犯人的常用刑具之一,因为耶稣曾经被钉上十字架而成为基督教的宗教图案。据说,Berry(纹章学百科)提到了385种不同的十字架。
  人生有两种路线。一种是纵横的路线,你追求功名、追求权势、追求财富,你纵横四海。你从一个地方追求到另一个地方,从昨天追求到今天,那么你还要追求到什么时候呢?你可能获得过财富,获得过各种名利上的好处,可是那些名利跟你的人生究竟有什么关系呢?屈原也曾经这样追求过。他有过令人羡慕的贵族身份,也有过无限远大的政治抱负。他满怀豪情,一路寻找着,追求着,经历着命运的折磨,结果发现他一路寻找的那个方向有问题。生命不是一条纵横的路线,而是另一条路线:上下的路线。
  那条生命的路线,就是道德的意义所在。当你的生命向下走得更深,当你的灵魂向上走得更高,你的人格就会焕发出道德的光辉。那就意味着你已经是一个真正的君子,而不是野心勃勃的小人。
  生命是一种深度和高度,而决不是那些纵横四海的野心。你到大自然去看看,那些快乐成长的生命是没有野心的。只有人类会有野心,因为野心是迷茫的同义词,譬如曹操。
  野心勃勃的曹操,俨然是一位纵横天下、叱咤风云的英雄。可是,表面上的强大,填补不了他内心的迷茫和空虚。因为自以为是而造成的错误理念,更是使得他的事业充满了莫名其妙的风险。那么,他究竟应该怎么做呢?
  请听下一讲——《三国演义》中的两张脸谱。


  第三部分

  第32节:领导力的奥秘(1)

  第十一讲:领导力的奥秘
  在现代管理学看来,曹操好比是一位明星级的企业家,刘备则好比是一位非明星级的企业家,他们之间不是同一个级别的对手。刘备虽然弘毅宽厚,但他与能征惯战的曹操较量起来,显然有些不自量力。
  那么,一心想要匡扶汉室的刘备究竟是不是曹操的对手呢?
  汉献帝建安四年(公元199年)夏天,曹操派遣刘备督师狙击袁术。刘备趁机摆脱曹操的控制,占据徐州,公开树起了反曹的大旗。周围的一些郡县也纷纷背叛曹操,投入到刘备的反曹阵营中来。刘备的军队,从“煮酒论英雄”时的兄弟三人,迅速发展到几万人,呈现出一派生气勃勃的景象。
  半年之后,衣带诏的秘密被曹操发现,反曹联盟的成员,除了刘备和西凉太守马腾之外,全部遭到曹操杀害,包括车骑将军董承、工部侍郎王子服、长水校尉种辑、议郎吴硕、昭信将军吴子兰和他们的族人,连汉献帝钟爱的董贵妃也未能幸免。董贵妃当时怀有五个月身孕,是“衣带诏事件”主谋董承的妹妹。曹操手持宝剑,率领武士入宫,当着汉献帝的面,用白布将她活活勒死。
  接着,怒气冲冲的曹操亲自率领五路大军,前来攻打徐州。刘备那时显然还不是曹操的对手,在血战中单骑逃脱,无奈投奔了袁绍。他的结义兄弟张飞在兵荒马乱中失散。剩下刘备的家小和他的另一个结义兄弟关羽,都成了曹操的俘虏。
  但是,即使是在最孤苦伶仃的时候,刘备也依然没有放弃反曹的决心。不久之后,关羽得知他的下落,毅然离开曹操,千里走单骑,冒着极大的风险前来寻找他。刘备和关羽、张飞、赵云在古城这个地方相会,然后一起来到汝南招兵买马,重新扬起了反曹的大旗。【成君忆的管理学理念】
  88。 刘备是一个非常有领导力的人。尽管他的作战能力不如曹操,也经常遭遇命运的颠沛流离,却依然有那么多人愿意跟随他,忠心耿耿,生死不渝。
  89。 真正值得思考的管理学课题,不是如何去训练一群有执行力的员工,而是如何成为一位有领导力的管理者。
  约翰?马克斯韦尔先生是美国著名的领导力研究专家。按照他的定义,所谓领导力,其实就是管理者的影响力。因为这种影响力,人们愿意跟随他,并且忠实地执行他所指派的任务。
  《三国演义》中描写了两位富有领导力的英雄。一位是曹操,另一位就是刘备。如果算上孙权,应该是三位,但孙权不是《三国演义》描写的主要人物。可能有很多学者会冷笑说,论军功、论谋略、论文章、论业绩,刘备哪一点比得上曹操?他有什么资格跟曹操相提并论呢?
  第一个将刘备与曹操并论的人,其实就是曹操自己。在刘备公开反曹之前,曾经有一段煮酒论英雄的佳话。两个人青梅煮酒,共论天下。酒至半酣,遥看天上变幻的风云,好像神话中传说的龙一样奇妙。曹操感叹地说:“龙这种东西,好比世上的英雄。使君啊,你来说说看,有谁能够称得上当世的英雄?”使君是人们对刺史和州牧的尊称,刘备那时是曹操手下一个空头的豫州牧,曹操所称的使君,指的就是名为豫州牧的刘备。
  刘备想了想,小心翼翼地反问曹操:淮南袁术,兵多粮足,算得上英雄吗?荆州刘表,与七位贤士一起被称为天下八俊,算得上英雄吗?江东孙策,血气方刚,江东领袖,算得上英雄吗?还有刘璋、张绣、张鲁、韩遂等人,算得上英雄吗?曹操一边听,一边不停地摇头。刘备又问:“袁术的堂兄袁绍,虎踞河北,麾下人才济济,应该算得上一个英雄吧?”
  曹操说:“袁绍看上去厉害,其实胆子很小。虽然他有很多聪明的谋士,可他自己却欠缺一个领导人应有的决断能力。像他这种人啊,干起大事来总是不愿意付出,见到一点小利益却又不顾危险,算不得真英雄。”
  那么,究竟谁能够称得上当世英雄呢?曹操用手指向刘备,然后又指指自己,说了一句令人莫名惊诧的话,曰:“今天下英雄,唯使君与操耳!”当今天下的英雄,只有你刘使君和我曹操两个人罢了。

  第33节:领导力的奥秘(2)

  曹操为什么会说“今天下英雄,唯使君与操”呢?要知道,当时曹操与刘备在实力上的差距,简直一个在天上、一个在地下。曹操名义上是大汉王朝的丞相,事实上却是大汉王朝的军委主席。为了“挟天子而令诸侯”,他的军事委员会已经彻底架空了汉献帝的中央政府。而刘备身边除了关羽、张飞两个兄弟之外,并没有任何军事上和政治上的力量,有什么资格被称为英雄呢?
  曹操煮酒论英雄,说的也许是戏言。但这些戏言却成了中国历史上的事实。经过官渡大战,曹操打败了实力雄厚的袁绍。经过赤壁大战,刘备却绝地逢生,成了三分天下的王者。【成君忆的管理学理念】
  90。 大约有六种可以获得领导力的方式,依次是法定性的领导职位、强制性的力量、奖赏、专家性的意见、鼓舞人心的口才,以及令人信赖的人格魅力。
  91。 人们会尊敬、爱戴、甚至愿意追随那些道德高尚的人,这就是一种神奇而不可思议的领导力。
  不同的专家对于领导力都有自己不同的理解。有人说,所谓领导力,就是一个人基于他的政治地位和领导职责所行使的权力。也有人说,所谓领导力,就是领导者利用他的职位和人格去获得追随者的能力。还有人说,所谓领导力,就是领导者能够激发团队成员的热情、并且带领他们全力以赴去完成公司营业目标的能力。看上去,他们说得都很有道理。
  按照专家们的说法,大约有六种可以获得领导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