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带着空间闯美国》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带着空间闯美国- 第74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二特斯拉跑车先进的地方是他的电池控制系统,因为特斯拉用的是锂电池中的一种特殊的电池,据说电压高于或者低于某个值就会过热,因此,虽然这种电池容量大,以前使用它的笔记本就曾经爆出过电池燃烧爆炸的消息。而特斯拉为了续航力敢于选择它,就是因为特斯拉有独特的电池控制系统。如果要把电池控制系统、电池、电动机整个从车上拆下来,移植到拖拉机上,肖逸飞觉得他应该搞不定这么复杂的工程。

    第三,就是一辆特斯拉居然要卖10万美元。为了弄台电动拖拉机,就去买一辆10万的车,然后将它拆的七零八落,这也太败家了吧。

    肖逸飞想了想,还是放弃了这个打算,他还是回到电动拖拉机的查找上。

    很快他找到一篇文档,说居然在19世纪末就出现了电动拖拉机,看了看图片,他才发现那时候的电动拖拉机并不是使用电池,而是直接使用的电线提供电量,也就是拖拉机工作时后面拖着长长的电线。

    肖逸飞眼前一亮,这不就是目前最好的解决方案么。

    虽然就跟资料上说的拖着这么一条线在大田里作业,的确很不方便也很危险,但肖逸飞这里基本不存在这个问题,因为他的土地最宽也就才60米,只要在拖拉机机头上焊接一个高一些的支架,就绝对不会出现拖拉机碾压电线的情况。要是高级些,弄个自动张紧器之类的装置,那就更没问题了。要是舍得投入,完全可以在整个地块上方架设输电网,让拖拉机向以前城市里面的电车那样,伸出两个小辫子,那样就绝对安全了。

    肖逸飞首先研究了一下他在国内买的那台拖拉机,发现其使用的50马力柴油机转速是2200转,那他只要找到一款功率和转速接近的电动机,装到拖拉机上,架设好电缆,不就可以了么。

    想到就做。蜜蜂丘这里是戴维他们的办公室,酒庄的拖拉机出问题,一般都是由戴维他们自己维修,实在修不好才会拖去维修厂修理。而他们维修的地方就是蜜蜂丘这里。

    现在葡萄园没事做,所有葡萄园的工人都回家休假去了,他大摇大摆的将拖拉机弄了出来,借助戴维他们的设备和机械将这辆拖拉机的柴油机拆了下来。

    第二天逛了一天,肖逸飞才找到了合适的电动机,可惜电动机的输出轴和柴油机输出轴的大小不一样,和离合器连接的接头尺寸又不一样。于是出动焊枪等工具后,一个丑陋的接头终于完成了。

    经过两天的折腾,一台电动拖拉机诞生了。

    这台拖拉机外观最怪异的就是有一根高高的支架,就跟轮船的桅杆一样。将电缆接上,这头插上电源,肖逸飞小心的坐到拖拉机上,踩住离合,合上开关,电动机立马嗡嗡嗡的转动起来,肖逸飞小心松开离合,拖拉机立马向前驶去,肖逸飞马上踩住离合,换了个挡位试试,发现还有一点小问题。

    原来拖拉机配的柴油机有350公斤,而电动机只有220公斤,这样一来,拖拉机的前面就轻了100多公斤,大家都知道拖拉机是后轮驱动的,本来厂家设计的拖拉机重心等问题肯定都是按照柴油机来的,更换后就出现了拖拉机机头有上翘的迹象,特别是在启动一瞬间,明显感觉到有抬头的趋势。

    现在空载都这样,后面要是加上重载荷,比如深耕犁等,那上翘的趋势肯定更加明显,说不定直接来个后滚翻,那肖逸飞的安全可就没保障了。

    不过解决这个问题也很简单,就是在拖拉机机头增加配重,在将一块100多公斤的大铁块焊到拖拉机机头后,再次测试就没有了这个毛病,于是肖逸飞兴冲冲地的将拖拉机收到伊西斯空间中,经过一番布线,肖逸飞的电动拖拉机开始了第一次深耕测试。

    随着电动机的嗡嗡声,拖拉机带着机耕犁在田地里开动了,看到身后被翻过的土地,肖逸飞开心的笑了。

    一不做二不休,肖逸飞干脆将这不到1英亩的土地全部又翻耕了一次,他相信,这次深耕后,再也不会有麦苗能存活了。

    总体来说,肖逸飞的改造还是比较成功的,不过还是有两点遗憾,第一就是油门再也不起作用了,拖拉机现在只有固定的几挡速度。二就是电线的确是个累赘。尽管有了桅杆,但还是必须小心犁头会不会勾住电线。并且电线长期在地上拖行,肯定寿命不长,容易漏电。

    对于第一点,肖逸飞没法,他还搞不定如何控制电动机转速,对于第二点,他想了一番后,终于想到了一个不是办法的办法。

    经过一番折腾,他做出了一个电动收放线系统。多余的电线不在放到地上,而是用一个可以卷动的圆筒固定在拖拉机上。经过仔细试验后,他确定了这套系统收放线的速度和拖拉机档位的配合。当拖拉机离开接头的时候,拖拉机头就会放出电线,让电线不会在地上拖行。当拖拉机驶向接头时,又能将多余的电线卷到圆筒上,这样再也不用担心犁头会勾住电线了。

    得意的开着拖拉机将地又平整了一次,肖逸飞把目光又瞄向了联合收割机。

    他以为联合收割机的改造肯定很复杂,因为到处都是活动部件,他还以为他要将各个部分都安上独立的电动机。结果拆卸后才发现,里面大量使用的是皮带传动,主要部分和拖拉机差不多。于是又是几天的折腾后,一台怪异的联合收割机又诞生了。虽然现在没庄稼给他收割测试,但他空转测试了几圈,没有发现大问题。

    空间内初步实现了农业机械化,机械电动化后,肖逸飞兴冲冲的将两个空间预定的地块播种上小麦,明年就有好东西可以品尝了。

000122 苏园() 
解决了困扰他许久的问题,恰好酒窖那里换桶结束,肖逸飞就兑现诺言,要请他们吃一顿丰盛的中餐。

    以前有人曾说过,凡是有中国人的地方就有中餐馆,还有前半句是有人的地方就有中国人,合起来的话就是有人的地方就有中餐馆。当然这句话肯定太夸张了,但在美国,只要比较大一些的城市,那的确就有有中餐馆。

    据统计,全美已经有4万多家中餐馆了,大家众所周知的肯德基,在全美不到5千家店面,麦当劳要多一些,大概有1。4万多家。,也就是两家合起来,都只有中餐馆数量的一半。可以餐馆数量上能看出中餐基本上已经是美国人日常饮食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卡利斯托加虽然是个人口5千的小镇,但它也是北加州最好的温泉小镇,又是处在旅游胜地的纳帕酒乡,因此这里有中餐馆也就很正常了。肖逸飞也是到了卡利斯托加没多久就发现了这家名叫“苏园”sooyuan的中餐馆。没法发现不了,在满眼字母的招牌中,两个大汉字老远就能看见。

    还好提前预定了,穿过门口排着的四五位食客,肖逸飞他们进了苏园。

    “田老伯,又来麻烦你了。”

    “哪里,肖老板这是照顾我生意,欢迎之至,里面请。”

    苏园的老板老田人不错,是个60多岁的第一代移民,来美国打拼已经30多年了,除了这个饭馆,还在首府开了一座金龙饭店,目前那里由他女儿打理,田老伯夫妇还守着这个苏园。说来也奇怪,这田老板姓田,又不是苏州人,不知道为什么这餐馆叫“苏园”。

    “还是老规矩?”

    老田说的老规矩是上正宗的中国风味,而不是经过改良的符合美国胃口的酸酸甜甜。肖逸飞看了一眼马丁他们。

    “算了,还是将就他们吧。”

    “那行,我给你单上一个川菜,你看咋样?”

    “行,你安排就是了。”

    等菜上齐了之后,大家一起开动,中餐能在美国流行,除了价格合适外,口味也是很重要的,尽管经过了本土化改良,味道还是很不错的,大家吃的是不亦乐乎。这个时候配音就该配相声里面常说的“甩开腮帮子;撩开后槽牙。饭菜如长江流水;似风卷残云;就跟倒土箱子里似的”。

    有人说什么外国人不会用筷子,其实吧,这话以前可能对,但随着中餐越来越普及,筷子这种简单方便实用的餐具,现在在美国许多人都能熟练使用它。眼前这几位虽然说不上熟练,但也用的像模像样,不至于出现那种一只手一根筷子的奇葩。当然了,这也仅限于夹取硬度合适的菜,你要真给他们上个麻婆豆腐,那估计对他们还是有相当大的困难。而要是上个炒豆子之类的菜,估计他们就会要勺子了。

    肖逸飞面前的是田老伯特意亲自给他做的一道川菜,尖椒回锅肉。它非常不符合美国人的饮食习惯,看着就油多,大块大块的肥肉和绿油油的尖椒就泡在半盘子的油里面。因此这些家伙都不碰这道菜,肖逸飞也乐的独享这道美食。

    马丁好奇的看着肖逸飞一筷子一筷子的夹着油汪汪的肥肉和辣椒:

    “肖,这个是什么菜,怎么我从来没见过呢?”

    废话,你当然没见过了,这道菜菜单上都没有,这可是田老板的家乡菜,普通顾客来田老伯都不会下厨去做。

    肖逸飞不知道回锅肉该怎么翻译,只能根据成分说道:

    “这是辣椒和肉片,是中国菜的一个分支川菜中,最出名的菜之一。”

    马丁好奇的伸出筷子:

    “真的么?那我尝尝看。”

    只是他的筷子在中途转向,放弃了肥肉,夹起了辣椒。肖逸飞没有提醒他,诚心想看他被辣的出丑,谁知道这家伙把辣椒咽下去后却屁事没有。

    “味道好像还可以,我在尝尝。”

    终于他夹起了一块肥肉,特意在面前的小碗里磕了又磕,确定没有油附在上面后,才送到嘴里。

    皱着眉头嚼了几下,展开眉头,咽下去后,对着肖逸飞一竖大拇指:

    “恩,的确好吃。”

    其他几人见他说好吃,也都纷纷进攻这道菜,转眼盘子就快见底了。肖逸飞好奇的问道:

    “你怎么不怕辣呢?”

    说实在的,这道菜肖逸飞这个安徽人都有些觉得辣,谁知这美国佬马丁居然不怕。

    “这个很辣么?”

    “不辣么?”

    “是不辣啊,还没有墨西哥菜辣呢。”

    其他几个人也说道:

    “是啊,我给你说,我那次在纳帕吃了一个汉堡包,那感觉,吃了一半就出了一身汗。”

    肖逸飞只能承认,他忘记了加州是个世界民族大熔炉,而且加州又是墨西哥移民众多的地方,而墨西哥人也是公认的能吃辣的民族,这边也有不少的墨西哥餐馆。这些加州人自然都吃过墨西哥菜,因此对辣习以为常也是很正常的。

    辛苦了这么多天,终于能吃到一顿美食,加上又是老板请客,这让大家吃的非常高兴。饭后,这些家伙非得要去酒吧坐坐,肖逸飞也很慷慨的请他们喝了一圈。等回到家已经半夜了。

    第二天,格雷格找到了肖逸飞,原来是游客中心的设计图出来了。那没说的,召集大家开会看看吧。

    这设计公司挺负责的,害怕大家看不懂设计图,ppt、效果图弄了一堆,巴拉巴拉讲了一个小时,大多数时候就是吹嘘自己的设计如何环保、安全。大家看过后,觉得这东西还不错,特别是品酒室顶上铺设了大面积的太阳能电池板。酒庄游客众多的夏秋两季,恰好也是加州阳光充足而少雨的季节,这些太阳能足以保证整个游客中心各设施的电力供应。

    尽管造价高达300万,但见大家都觉得不错,那肖逸飞就拍板定下这份设计方案,下面就要把这份设计图给卡利斯托加镇,他们同意后给纳帕县备份一份后就能开工。

    上午刚刚确定了方案,下午博就找到了肖逸飞。

    “肖,有人想约你明天早上打高尔夫。”

    肖逸飞当时就纳闷了,卡利斯托加镇上有一个18洞的高尔夫球场,他来了这么久只是开车经过的时候看到过,没进去玩过也根本不会玩。他很好奇谁居然能想到请他打球:

    “谁啊?”

    “我给你明说吧,是一个建筑公司老板,他想跟你谈谈游客中心的修建。”

    肖逸飞明白了,这家建筑公司肯定是想承揽游客中心的工程。看了这个公司和博有啥关系,游客中心设计定稿的事情应该也是博透露给他们的,否则时间不会掐的这么好。

    “博,这个事情有些难办呢,设计稿交到镇上,不知道镇议会他们什么时候才会批准呢。”

    “肖,你不要以为我和他们有什么关系,只是我和他们合作很多次了,觉得他们各方面比较合适,才告诉他们这个消息,你不用考虑我的面子。”

    肖逸飞点点头,暂时相信了他的话。

    “打球我就不去了,我又不会那玩意。等设计批准后,他们也提一份造价表就行了。”

    “这个消息还是打球时你自己告诉他们吧。”

    博的这句避嫌的话让肖逸飞放心了一些。

    “再说高尔夫有什么难的,不会就学呗。它在这边也是一项很普及的运动,很多人都会,学会了对你以后与人谈生意也有好处。”

    肖逸飞也发现在美国高尔夫非常普遍,“好吧,那我就去,到时候你可要教我。”

    好像开通vip了,放出最后一篇免费章节。

上架感言() 
今天上架,按照惯例是要发一篇感言的,可周日才发了强推和三江感言,那今天就说些闲话吧。

    既然是闲话,大家想看就看,我也就想到哪里写到那里,大致内容是先回顾下本书的经历,再讲讲当初写书的思路,最后说说vip部分的思路吧。

    选择这个题材,是因为写国外的,不容易碰线。从去年国庆节开始动笔,中途修改很多版,几次调整剧情,终于在有几十万存稿的时候,于今年4月15日重新申请了一个新作者号发书。

    刚发书时,我不知道网站还有和wps的兼容性问题,导致发出来的书,没有了任何排版和格式,全部成为了一坨。等16日人工审核完成,我才发现这个问题。经过和彩虹客服的反复沟通,才知道是怎么一回事。等我修改完成后,那是居然都有了2个收藏。当时我真的非常感动,我不知道那两位读者是谁,但我真的感谢你们,居然能忍受那种毫无格式的文字,我自己都无法做到这一点。

    当第一个周日来临,本书就发布达到了3万字,那个时候已经有100多个收藏了。说实在的,当时我真的有些好奇,因为本书可以说是违背了大多数网络的要求,到3万字的时候,我相信许多读者都还不知道这主角是要干什么。这时居然已经有这么多收藏。

    在签约和试水推之间的这两周,我可以说是天天被惊吓,因为拙作的收藏数居然每天增长一二百。等到了5月3日试水推新书精选换榜前,收藏居然达到了2358个。

    当时在某个论坛看到一个写外国渔场的作者对自己的收藏数觉得很惊讶,他当时开玩笑的说,是不是有哪位买套餐给错了作品号,或者是刷子刷错了作品。其实当时我也有这种感觉,觉得太不真实了,不会真的有人练手刷了他的又刷我的吧,千万不要有一天有人找我要钱啊,我可不认账。

    这个笔名是一个全新的,我的新书没有告诉身边任何人,没有在任何地方做过任何广告,又没有推荐,读者们是从哪里知道这本书的?怎么会收藏涨的如此之快?

    后来才发现,我居然爬上了都市新人新书榜,和首页的新人新书榜,当时我真的很开心,特别是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