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品唐侯》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一品唐侯- 第763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李治有些紧张,觉得唐舟有点托大,若是让崔光远和王布两人定主题,那他岂不是死定了?

    可他见唐舟这般狂妄,显然也是没把崔光远和王布两人放在眼里啊,这般想着,李治点了点头:“好,传朕命令,宣崔光远和王布两人进殿。”

    李治一声令下,立马有宫人去宣崔光远和王布两人进宫,他们两人早得了长孙无忌的安排,已经在府上专门等着了,宫人一来,他们也不多说废话,直接跟着就来到了大殿。

    进得大殿,李治把情况稍微说了一下之后,便让他们开始比试。

    崔光远先比,他向唐舟笑了笑,道:“小侯爷的《菜根谭》我很喜欢,不过我觉得一句一句的,未免没什么意思,今天写文章,不如就以师道为题如何?”

第1871章 师说

    “小侯爷的《菜根谭》我很喜欢,不过我觉得一句一句的,未免没什么意思,今天写文章,不如就以师道为题如何?”

    崔光远的话有些前言不搭后语,既然是以师道为题,不应该说点跟老师有关的吗,比如说你要争当皇子师,那我们就论一论师道什么的。

    很显然,崔光远有点嫉妒唐舟,所以故意要贬低唐舟的《菜根谭》。

    而他越是这样说,越让人觉得有一股子酸味扑面而来。

    听到崔光远要写师道文章,唐舟心下一喜,但脸上并无表露,道:“自然没有问题。”

    崔光远点点头,又道:“一炷香的时间怎么样?”

    听到这个时间限制,群臣顿时有点觉得崔光远这是在为难人家,题目是你出的,你只怕早有腹稿,可唐舟那里有啊?

    一炷香写一篇文章,这怎么可能吗?

    “崔光远,你这不是为难人家吗,你以为我们都不知道你早有腹稿?”一名武将有点看不过去,他最是看不上这些假清高的读书人了。

    这名武将一开口,崔光远脸颊顿时微红,狡辩道:“谁有腹稿了,谁有腹稿了?若是觉得一炷香之内写不了一篇文章,那不比好了。”

    崔光远有点生气,朝中大臣对他的微词越发的多了起来,长孙无忌这边,唯恐事情闹下去对崔光远的影响不好,连忙站了出来,道:“好了,说这么多也没用,唐舟若是觉得一炷香短了,那就再延长一炷香时间。”

    长孙无忌开口,唐舟却是笑了笑:“一炷香的时间不短,我觉得完全可以。”

    满堂哗然,他们没有想到唐舟竟然这么大口气,或者说他竟然对自己这么自信。

    崔光远见唐舟同意,嘴角露出一丝浅笑,在他看来,如果没有腹稿和思路的话,一炷香想写一篇好的文章几乎是不可能的,唐舟这般托大,想赢他是没有希望了。

    两人这样说好之后,随即有人备好笔墨纸砚,在李治的一声令下之后,两人随即开始书写。

    崔光远其实是有腹稿的,所以写起来并不做停顿,而就在他一气呵成写完准备看唐舟出丑的时候,却发现唐舟竟然也几乎同时落笔。

    “他竟然也写完了?”崔光远不敢相信这是真的,唐舟怎么可能写这么快吗?

    可唐舟就是写完了,朝中群臣对唐舟的速度不由得称赞起来,至于崔光远嘛,因为大家都觉得他早有腹稿,不讽刺他就不错了,怎么还会称赞他?

    两人写好之后,李治找了一个人出来念他们两人的文章,崔光远的先念,他写了一些为师之道,比如说老师应该品行高洁啊,这样才能够为学生做好表率,再比如老师应该有更好的学问才行,不然又如何教导学生等等。

    他的这些为师之道,有不少都是从儒家孔子教授学生的那些方法里演变出来的,都是一些大道理,不过这些大道理很多人都明白,倒也说不上特别的新奇。

    不过有一点好的是,崔光远的道理是老生常谈,但文章写的是真的漂亮,很多词语读来让人觉得浑身一畅。

    显然,在遣词用句上,他已经达到了登峰造极的地步,换言之,他的古语水平很厉害。

    崔光远的一篇文章念完之后,朝中不少人虽然对他刚才的咄咄逼人有点不喜欢,可还是不得不对他的这篇文章表示喜欢。

    崔光远见众人对他这篇文章喜欢,心下也是一喜,就凭这种情况,唐舟拿什么赢他?

    就在崔光远这样想着的时候,已是有人开始念唐舟的文章了,他这篇文章的名字叫:师说。

    古之学者必有师。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人非生而知之者,孰能无惑?惑而不从师,其为惑也,终不解矣。生乎吾前,其闻道也固先乎吾,吾从而师之;生乎吾后,其闻道也亦先乎吾,吾从而师之。吾师道也,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是故无贵无贱,无长无少,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

    第一段念完,整个朝堂之上顿时安静了下来,唐舟的这个开头,显然比崔光远的那篇文章要有新意许多啊。

    而且这一段已是把整篇文章的主题和中心思想给点了出来,那便是,人如果有了疑惑,就要跟从老师学习,而且不用管这个老师是生于他前,还是生于他后,只要他比你强,就可以成为你的老师。

    而老师的职责就是传道受业解惑。

    众人暗思唐舟的这一段,顿时对于老师这个职业又有了新的认识,紧接着,对于后面的文章,越发的好奇起来。

    嗟乎!师道之不传也久矣!欲人之无惑也难矣!古之圣人,其出人也远矣,犹且从师而问焉;今之众人,其下圣人也亦远矣,而耻学于师。是故圣益圣,愚益愚。圣人之所以为圣,愚人之所以为愚,其皆出于此乎?

    ……………………

    ……………………

    士大夫之族,曰师曰弟子云者,则群聚而笑之。问之,则曰:“彼与彼年相若也,道相似也。位卑则足羞,官盛则近谀。”呜呼!师道之不复可知矣。巫医乐师百工之人,君子不齿,今其智乃反不能及,其可怪也欤!

    等念到这一段的时候,众人心下已是有些惭愧,世人其实是有些不齿于向位卑者亦或者比自己年龄小的人请教的,因为他们觉得羞耻。

    而他们也不是很喜欢向比自己官位高的人请教,因为他们觉得这有点像是谄媚。

    而对于这些情况,唐舟都觉得很不好,不耻下问,才能够学到更多的知识,似这般,他的学问又怎么会有长进呢?

    众人听着听着,嘴巴已经张的很大了,显然,对于唐舟的这篇文章,他们觉得说的真好啊。

    圣人无常师。孔子师郯子、苌弘、师襄、老聃。郯子之徒,其贤不及孔子。孔子曰:三人行,则必有我师。是故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如是而已。

    唐舟的文章念完了。

    所有人在听到最后这一段总结的时候,突然有一种恍悟的感觉,是啊,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就算不如别人,那也不是什么羞耻的事情啊,毕竟大家的术业不同嘛,只要你肯学习就行了啊。

第1872章 六国论

    唐舟的文章念完之后,整个大殿还是沉静的。

    大家仿佛沉浸在唐舟的文章之中无法自拔了。

    直到李治突然喊了一声好文章,众人这才反应过来,然后纷纷称赞起来。

    “好啊,好文章,把为师之道给写了出来啊,传道受业解惑,好啊。”

    “没错,世人学习,当不耻下问,术业有专攻嘛……”

    众人纷纷称赞唐舟的文章,至于崔光远的,几乎没有什么人说,如此谁好谁坏,也就一目了然了。

    当然,之所以如此,也少不了李治的那一声好,朝中不乏趋炎附势之徒,既然李治都觉得好了,他们肯定也是要跟着附和了。

    再有,让唐舟当皇子师是武昭仪授意的,如此许敬宗等人肯定也是要帮唐舟的,那么在朝堂上声援唐舟,也就无可厚非了吧?

    关键还是,唐舟的这篇文章是真的好啊。

    崔光远输了,他简直不敢相信这是真的,那么短的时间里,唐舟怎么就写出了这么好的一篇文章?

    妖孽啊。

    就在大家纷纷称赞的时候,王布站了出来,他向唐舟看了一眼,道:“刚才以师道为题,小侯爷略胜一筹,如今我们两人各写一篇以六国灭亡为题的文章吧。”

    战国末期,秦灭六国,其实是有很重要的启示意义的,作为皇子,肯定要通过对古代历史的了解,进而有一些感悟。

    历史存在的意义,就是希望不要再重复以前的历史。

    王布让以六国灭亡为题写篇文章,倒也无可厚非。

    唐舟听完之后,心下又是一喜,但仍旧没有表露出来,道:“好!”

    两人这样应下后,立马奋笔疾书的写了起来,而两人也是几乎差不多同时完成的。

    这样写完之后,先念王布的。

    王布的文笔以及对典故、词语的运用跟崔光远差不多,都是特别厉害的,而且王布有一个习惯,那就是喜欢写骈文,骈文长短句,读起来更加的顿挫,也更富有美感。

    当把他的这篇文章念出来的时候,大家几乎都没有怎么去考虑他文章里写的是什么,大家只是纯粹被这么一篇华丽的文章给吸引了。

    直到文章念完之后,大家才终于开始慢慢去考虑这篇文章当中到底写了什么。

    王布是大儒,对于历史也是熟读的,当然,对于六国灭亡这件事情,也有自己的感悟,他觉得六国灭亡的主要原因,就是六国对于人才的轻视,对于机遇的不能把握。

    如果六国合纵不被破坏,那要灭秦应该也不是什么问题吧?

    如果魏国之前能够重用张仪,他们又何至于逼张仪去秦国?

    人才是王布这片文章中的重点。

    大家对于王布提出的这点,自然也是没有什么疑问的,因为他们都很清楚,一个国家想要强大起来,必须拥有足够的人才才行,不然你这个国家怎么发展起来?

    大家开始称赞王布提出的观点,对人才的重视,不可忽视啊。

    王布见众人如此,心下有些欢喜,而这个时候,有人开始念唐舟的文章,他的文章名叫:六国论。

    六国破灭,非兵不利,战不善,弊在赂秦。赂秦而力亏,破灭之道也。或曰:六国互丧,率赂秦耶?曰:不赂者以赂者丧,盖失强援,不能独完。故曰:弊在赂秦也。

    第一段,唐舟的文章点出了整篇文章的中心思想,那便是在唐舟看来,六国之所以破灭的原因,在于他们用土地贿赂秦国,使得秦国不用太过打仗,就拥有了大量的土地和财富。

    众人还是第一次听到这样的观点,不由得觉得新奇,他们觉得唐舟总是能够说出一些不一样的观点来。

    大家在惊喜的同时,也很好奇,为什么唐舟会觉得六国的灭亡是因为他们贿赂秦国呢?

    最是贿赂秦国,怎么就会灭亡?

    大家好奇,少不得催促起来,在场众人都是治国良臣,他们很想知道唐舟的观点和解释。

    很快,唐舟的文章继续念了下来:

    秦以攻取之外,小则获邑,大则得城。较秦之所得,与战胜而得者,其实百倍;诸侯之所亡,与战败而亡者,其实亦百倍。则秦之所大欲,诸侯之所大患,固不在战矣。

    ………………

    然则诸侯之地有限,暴秦之欲无厌,奉之弥繁,侵之愈急。故不战而强弱胜负已判矣。至于颠覆,理固宜然。古人云:“以地事秦,犹抱薪救火,薪不尽,火不灭。”此言得之。

    念至此,群臣顿觉文章中所说的有理。

    秦国与六国打仗所得的土地,还不如六国贿赂秦国割让的土地多,如此久而久之,岂不是把秦国越养越肥?

    秦国不用打仗就能够得到这么多土地和财富,那六国还怎么跟他们比?

    而秦国越来越壮大,野心自然也就大了起来,不把六国吞并,只怕是不会罢休的。

    贿赂秦国,只会滋养秦国的野心,而且让他们越来越强大,这才是六国破灭的真正原因。

    大唐的人都是很豪气的,他们也以能够成为唐人为荣,如此他们内心其实也没有所谓的割地赔偿的想法,或者说他们觉得割地赔偿就是耻辱。

    唐舟的这篇文章,显然也算是说到了他们的心里,他们本就不主张割地赔偿,唐舟又说六国灭亡的根本原因就是这个,如此也就更加的符合他们的理解和观点了。

    齐人未尝赂秦,终继五国迁灭,何哉?与嬴而不助五国也。五国既丧,齐亦不免矣。燕赵之君,始有远略,能守其土,义不赂秦。是故燕虽小国而后亡,斯用兵之效也。

    ……………………

    呜呼!以赂秦之地,封天下之谋臣,以事秦之心,礼天下之奇才,并力西向,则吾恐秦人食之不得下咽也。悲夫!有如此之势,而为秦人积威之所劫,日削月割,以趋于亡。为国者无使为积威之所劫哉!

    最后,唐舟做了一下总结,或者说他通过六国灭亡这件事情,发出了自己的一些感悟,如果六国肯用那些贿赂秦国的土地来分封谋臣,以礼遇秦国的态度来对待天下奇才,那么秦国又怎么可能强大的了?

    最后,唐舟又发出了一个最为强大的声音,那便是,作为一个国家的君主,绝对不能害怕其他国家的威势。

第1873章 第一课

    为国者无使为积威之所劫哉!

    最后一句出来之后,在整个大殿上有些振聋发聩。

    李治更是在听完之后,浑身一震,暗想,真是好文章,听完之后,让人觉得浑身都充满了豪情斗志。

    作为一个大国,怎么能被其他国家的积威所吓倒?

    这是绝对不能出现的事情。

    等文章念完,朝中的武将文臣已是纷纷称赞起来。

    “好文章,好文章啊,连我们这些武将听了,都觉得小侯爷说的很对,六国灭亡,就是割地赔偿的祸。”

    “是啊,若与秦拼命一战,六国何至于灭亡,正是他们割地求和,这才导致秦国越发强大。”

    “小侯爷看问题的观点果然不同,佩服,佩服……”

    朝中的人不停称赞,至于王布的那篇文章,已经很少有人提及了,如此胜负也就一目了然了。

    李治坐在龙椅上看到这种情况之后,笑了笑,道:“好了,以后唐爱卿就每个月抽出几天时间教皇子读书吧,其余时候,还是崔光远和王布两人负责。”

    虽然李治觉得唐舟一个人就可以了,但他也不可能说就把崔光远和王布两人给剔除,首先,他们两人的学识是很渊博的,让他们教皇子绰绰有余,再有就是他们两人是长孙无忌的人,把皇子老师的格局弄的越乱一些,就越不会出现一家独大的情况。

    最后就是,唐舟作为兵部尚书,是很忙的,他也不可能说每天都去教皇子读书,毕竟如今大唐正在跟吐蕃作战,虽说如今冬天,大战不可能发生,可开春之后,任何事情都是有可能的啊。

    唐舟如愿成为了皇子的老师,崔光远和王布两人有些无奈的看了一眼长孙无忌,长孙无忌这边,脸色很差,可是也没有一点办法。

    唐舟的文章实在是太好了,连他听了之后都觉得很有道理。

    果然,没有什么事情是唐舟想办而办不到的。

    长孙无忌没有办法,只能认命,不过好在崔光远和王布两人也是皇子的老师,有他们在,事情倒不至于太过糟糕。

    事情就这样敲定了,而明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