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西抗战走廊》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湖西抗战走廊- 第154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几个虚头巴脑的词儿,就能让他高桥,得到这天大的好事儿,要是早知道这样,那些鬼子兵,当什么乡长和镇长,让他们天天泡在湖水里,逍遥自在,好好享受日本国,绝对没有的安宁和幸福,惬意和口福,而到什么阎王爷那里,受那份鬼罪?

    高桥后悔的,这会儿,真想朝自己的黑绿的脸,狠狠地扇八千巴掌。

    人,还真有笨死的。

    他们,就是被自己的笨,给笨死的。

第九节、高桥这才明白最好的这毒计() 
第九节、高桥这才明白最好的这毒计

    这些中国人,这是咋的啦?怎么都盯着那些虚头巴脑的官帽子干啥呀,他的被门框挤了的脑袋瓜儿,还真的进水了。

    高桥迷惑着,转过脑袋来,看山口小姐,山口小姐,这会儿,也不聪明了,也是白愣着眼皮,同样迷惑地看着自己。

    还是高桥先离开山口的眼睛。

    小子并没有死憨,他知道,他的母狗眼,比着山口的丹凤眼,确实不好看,一个天上,一个地下,丑死了。

    高桥和山口,是日本人,他们,实在的不能理解这个无利不起早五更的杀猪的,为什么这么的憨和蠢。

    ——如果此时,四老虎也像李连璧的当初,给他要钱,多多地要钱,要枪,要子弹,他还真难办。

    高桥一下子模糊了,这杀猪的,老不死的,要这些虚头巴脑的虚的名词干什么?

    这里面,有什么陷阱没有?

    这一点,可要想仔细。

    这些不要脸的,混账王八蛋们,啥坏主意,都能想出来,可不能一而再再而三的上他们的当了。

    人家说,越是不要的,要的,越是多。

    高桥仔细地再三的想,这样的要求,对他,没什么难办的呀。那他,四老虎,湖西最有名的坏种,到底想要什么呢?或者,他到底的,想得到什么好处呢?

    他再一次的把他的黑绿的脸,转向山口。

    他并不想和山口比脸子,那,不是他的强项,他想找山口的脸,交流一下,共同对付眼前的,这个杀猪的,葫芦里,到底的,装的什么能药死他们的砒霜药。

    但是,山口长长的睫毛,杏仁似的眼睛和白皙的面孔,漂亮是漂亮,就是漂亮的光剩下脸蛋的俊和美,没有他现在急需的东西。

    他俩,面面相觑。

    四老虎见高桥和山口,真的迷糊了,这才,赶紧地抖开包袱底儿。

    “太君,那些族长们;有钱,他们对钱不看重,看重的是官,官;能提高他们的身价呀,能光宗耀族,能威风八面,给他们个乡长、镇长的干,他们就会乐得屁颠屁颠的,咱叫他们上东,他们不会上西,叫他们打狗,他们不会骂鸡,叫他们干啥他们就干啥,还能跟八路拼命。”

    山口率先的问,“邓司令的,你倒是说说,他们为什么这样呀?他们不是傻子,一准的知道,我们让他们当官,是要他们给我们征收秋粮,要他们的钱和物资,这些,都是他们的命根子,他们为什么不对命根子,看重?”

    四老虎仔细地看一眼眼前的这个满是天真和纯洁的清澈的眸子,那里面,确实是无知,但是,那清澈的眸子,就像海绵,一滴水滴上,马上就会被吸收得干净,这样得聪明人,他四老虎喜欢,他现在,甚至得认为,往后,他俩,可能,联手,统管湖西。

    这一点,日后的,还真的,叫他说着了。

    四老虎先对着山口笑笑,然后的,再对着高桥笑,“司令的,你的知道,中国有句古话,学而优则仕,就是说,干嘛,当官第一头,最重要。”

    他四老虎被凉了半年的干鱼儿,自然地知道,这头蠢猪,眼下,还是能决定他的荣辱和贫富。

    再然后的,转过来他的猪脸,对着山口,“这就是湖西人的习性,不管你理解不理解,湖西人,最热的,就是当官了,给他一顶官帽子,他能把他家的粮食,钱,屋,甚至,媳妇,闺女,都给你。哦哦,不,都给大日本皇军,您的,女的,给英俊的小白脸儿的,奶油小生。”

    山口是聪明人,对聪明人,一顶要讲透聪明的话。

    他果然地见,山口点了头,心里一乐,这个小娘们,还真的从一点的了。

    唉,这个小娘们,要是弄到手,一定能助自己一把之力的,往后,在她身上,一定得多下功夫,把她弄到手,不仅能满湖西的霉死高桥,还能让她转过头来的坑鬼子。

    这才叫做,捡了麦子打烧饼,干赚哩。

    四老虎见放倒了山口,再转过脑袋,对蠢猪高桥,“另外,只要他们,跟八路,对上了,只要八路,打死他们一个穷鬼,那他们,嘿……嘿,八路,公安队,没有了他们藏身的穷鬼们,他们就成了湖干水没了的鱼了,那湖干水没了的鱼,在湖滩里还能蹦跶多久?就是他们在湖滩里能蹦跶,太君不就费个弯腰,捡干鱼的劲儿?那样,嘿嘿,太君就……啊,嘿嘿,哈哈哈!”

    山口这才真的兴奋了,一侧身子,歪在了高桥的怀抱里,极其的娇憨,松软,嗲声嗲气的令四老虎浑身的汗毛站起来,“桥桥,咱,往后的日子,好过啦!”嗲着,还往那张野狗都不啃的鬼脸上,硬硬地啃了一大口。

    小脸儿,绯红绯红的。

    四老虎,顿时的醋意大发,像是自己的媳妇,当着自己的面,投到情敌的怀抱里,大顶大顶的绿帽子,往他头上扣。

    四老虎暗子里,咽了一口唾沫,在心里交待自己,现在,还不是撬他高桥的盘子的时候。

    小子,小心点,到不了几日,满湖西的绿帽子,全戴在你头上。

    “好好好,你的主意大大的好!”

    愚笨的高桥,这才恍然大悟,这才放下心来,同时在心里,对四老虎重做做出评判:父亲的话,那是对东北的,他老人家的尺子,有时候,量不准湖西的布,这支那,这个杀猪的,逗狗咬的,比日本人还忠日本哩,一定要给他个大大的官。

    听到这样的话儿,四老虎连从椅子上站起来的功夫都来不及,歪在椅子上,赶紧地,给高桥鞠躬,“感谢太君提携,往后,定当给太君,效犬马之劳。”

    他没有给山口鞠躬,在他的心目中,山口,已经成了他四老虎的小老婆,小妾,马子,已经是他的床上的,屋里的,烧锅的,糟糠了。

    湖西人,哪有给自己的屋里的,烧锅的,鞠躬的?

    好在山口是日本的大学生,不知道湖西的这些个,也在心里面,根本的,没有看得起,眼下的眼前的这个汉奸,坏种,奴才,衙役。

    从来湖西,高桥第一次的真高兴了,真轻松了,他用日语,对软在怀里,瘫在身上的山口说,“中国人,咋对虚头巴脑的官位,看得这样重?”

    山口折起来身子,伏在他的耳朵边,用日语,也叹,“中国人呀,坏事就坏在要面子上,那你们,就别怪我们,侵略他们了,他们有受虐症,可是巴巴的找上门的。”

    高桥一怔,连忙的把山口一把的推开,“什么症?是不是疟疾?”

    高桥是从东南亚来的,他太知道,疟疾这个病症的可怕了,一旦得上,就是一个字,死。甚至,比死还难受。

    “傻样,”山口娇滴滴地嗔怪,同时的,举起来粉拳,朝高桥的肩膀上,打了一下。

    高桥接着的明白,也跟着开怀大笑起来了。

    四老虎呲一下牙,也跟着哈哈大笑起来了。

    这不是四老虎临场胡吣,这是他这几个月,靠边站,反复思虑的结果。

    眼下,招人干伪事,比以前难多了,有些人就是拉要饭棍,也不吃这口饭。就是勉强干了,也只是消费消费粮食,还会成八路的暗探子。

    这是他想破脑袋瓜子后,才把主意打在了杆子会、红枪会身上。

    见高桥被自己晃得这激动,四老虎这才放心地嘘口气儿,放心地把后腰靠在椅背上,高兴的,连血,也一股一股往上涌,开始肆意地瞧山口。

    这小娘们,硬是俊哩,不愧是日本国的洋学生,得把她弄到手,一则尝尝鲜口儿,二来震震湖西人,三才最重要,好好霉霉这高桥,要想法设法地让高桥戴绿帽子,让他没脸在湖西瞎充能,要他像狗一样的巴巴地巴结他,顺着他,最终,把日本人踩到脚底下,给咱正经八界的当儿皇上,这样了,咱老四可就当了真地儿干地儿上的湖西的王喽。

    心里顿时一阵痒。

第四十二章、湖西抗战跌落到灾难最低谷() 
第四十二章、湖西抗战跌落到灾难最低谷

    四老虎的又一方阵上了场,这一回,他算是找准了感觉,也找准了路子。也从此,改变了湖西抗战的格局,懵懂懂间,越过鬼子,爬上了湖西第一王的椅子上。

    湖西的抗战局势,又陷大损失。

    湖西抗战走廊,再受大灾难。

    说说杆子会、红枪会是怎么一回事儿。

    先说说杆子会。

    杆子会,是湖西治安史的一个大怪物,是非政府行为的专权组织。

    清末以后,由于政府软弱,社会混乱,土匪出没,人们,为保卫本族、本村、自家,免遭袭扰,就由族长带领,组织本族、本村、本姓的青壮男人,护家护村。

    因为每人一根白蜡杆子而得名。

    为什么每人一根白蜡杆子呢?

    白蜡杆子,是从白蜡树上折下来的枝干。白蜡树,属木犀科,木材坚韧,耐水湿,枝条可编筐,树皮称“秦皮”,中医用作清热药。因为白蜡树上容易生白蜡虫,以取虫白蜡而得名。

    白蜡杆子的木材坚和韧,使得人们从古代,就把它当做了武器,成为十八般兵器中的一种,杆子要是使得好,配上自己身上的武功,一根杆子,在那个冷兵器的时代里,能横扫千军如卷席。

    若是在白蜡杆上上,按上一个铁制的枪头,就成了枪,更有细心的人,爱美的人,在往白蜡杆子上按枪头时候,为了按的结实,都要用细麻皮子当垫头,爱美的人,就特意地把细麻皮子染成红色,一则耀眼,二来好看,时间长了,人们就叫做了红枪。

    在那个冷兵器时代,战场上,能赢人的,就有刀枪剑棍,尤其是枪,更是先进。

    老舍先生在《断魂枪》里,讲“月棍、年刀、一辈子的枪”,对枪给以最大的褒奖。

    枪是冷兵器时代里,军器里,最博大精深的、最难学的。

    枪有百兵之王的美称,两军对阵,最管用就是枪。枪若使得好的,枪自己就有生命。马踏连营之时,“枪似游龙”,一条丈长大枪把人马团团护住,枪头寒光到处,鬼哭狼嚎。所以,枪是改朝换代、扫荡乾坤的神器。

    现在流传的内家枪法,许多人喜欢托名在三国名将赵云名下,唤做“赵子龙十三枪”,也有直接叫“十三枪”,或者根据门派叫成“太极十三枪”等的。十三只是个虚数,枪法,其实就三个基本动作,拦、拿、扎,其他的动作都可以从这三个中演化出来。

    赵子龙的时代实在太久远,枪法归宗岳飞则是有根据的。岳武穆王曾专门纂文形容过那时的“河南大枪”,岳王笔下的枪,是有弹性的白蜡杆做成的。还有《水浒传》里,使枪的豹子头、玉麒麟、史文恭等好汉,据考证,也是白蜡杆子做成的。

    为什么用白蜡杆子?看看岳王,在他的枪谱中,这样评讲当时的战斗的:两马交锋,双方都害怕,拿着矛,端都端不平,直往地上戳。这并非只因铁矛太重,换个轻点的硬木的矛,照样举不动,而且,木制矛,重心偏前,打起来,恐后悔莫及。而一旦换用有弹力的白蜡杆,用内力驱动,这枪就活了。枪头只在敌人的胸口、面门处乱钻,挡都挡不出去,越挡越倒霉。岳家军的骑兵,朱仙镇八百破十万,不是光勇敢就成的。

    可惜了,岳王为昏君、奸党所害,精兵丧尽,没好端端地把内功和枪法传下来。

    红枪的组织,叫做红枪会。

    红枪会的起源,最早,应该是白莲教的支裔。

    早期的中国共产党人李大钊,在1925年。就撰文,认为红枪会的渊源,“远则为白莲教的支裔,近则为义和团的流派”。

    也有人认为红枪会起源于八卦教,是在金钟罩、硬肚、仁义会等组织的基础上,融会起来的民间会门组织。

    民国时期,纂修的山东某县志称:“红枪会为八卦教、义和拳之变名,传习符咒,号称能避枪炮。”

    红枪会的内部组织,比较简单,湖西各地没有统一的规定。就红枪会的渊源地,湖西曹县、单县一带而言,其组织多以“红学”命名,首领称为学长,下封有第一至第六共六大弟子。每一大弟子,即为红学的一个分支,均有发展会徒之权。在另一兴盛地区鲁西南的济宁、嘉祥一带,红枪会盛称“坎门”,其内部职级只有“总老师”与“老师”相称,道徒相见以“同学”相称。

    红枪会的信仰,属于多神信仰,其中尤以信仰真武神即玄武神最为普遍。此外还有其他神怪及忠义人物,但大多以《封神榜》、《西游记》、《三国演义》、《七侠五义》等小说中的为主。

    同时它还把对红枪会传播有贡献,或武术高明有战斗力,或医治伤病水平高超的,前若干辈师爷,等都当作神灵来敬奉。

    此外,红枪会的各种法术,充满原始与古代巫术的味道,其法术除练硬气功有些效果外,其他多属迷信风习,是封建社会农村生产力低下与农村民众知识愚昧的反映。

    红枪会是兼武术与巫术为一体的落后会道门组织。

    红枪会真正在湖西的兴起,是在民国初年,袁世凯窃取大总统之职,托名共和,实行专制,社会秩序混乱,政治黑暗腐败,各地群众不断揭杆起事。特别是河南白郎起义以后,战火蔓延,匪盗猖獗,为红枪会的兴起,创造了有利的社会条件。

    在湖西,由于战乱与盗匪滋扰,红枪会的金钟罩等硬功夫为广大群众所青睐,“群以金钟罩为护符,乡人习之以避匪祸”。

    红枪会在湖西的组织,最初以村、镇为单位,一村或一镇设一会堂,亦偶有联合数小村设一会堂者,由大师兄统领,余称师弟。此后,会员日众,才有二师兄、三师兄等名称。

    历史上,中国共产党十分重视这只民间农民半武装力量,为了把红枪会,从自发的农民反抗斗争,引上正确的革命轨道,共产党于1926年6月,召开了第四届中央执行委员会第三次全体(扩大)会议,专门讨论并通过了《对于红枪会运动决议案》。在这个决议案精神的指导下,不仅在组织上,消除了红枪会,原先各自为政的局面,组成了武装农民的联合办事处,并通过红枪会发展了农民协会,更重要的是在思想上,使红枪会,逐步认识到,只有〃打倒帝国主义,打倒贪官污吏,打倒劣绅土豪〃,才是惟一出路。经过共产党教育、整顿后的红枪会,成为一支重要的反帝反封建的革命力量。

    当时,党中央为了团结、利用、改造红枪会,使它在农民革命运动中起一定作用,曾经指示地方党委,必须尽一切力量,进行争取红枪会的工作,使红枪会成为农民协会的武装组织。并要求联合各地红枪会建立一个统一联络机关,然后召集各地红枪会领袖开代表会,拟订共同行动政纲,派一批优秀的共产党员,深入红枪会作争取教育工作,加强了对红枪会的领导,并在共产党的领导下,红枪会在斗争中不断得到发展。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