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城市口水战 作者:老枪》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中国城市口水战 作者:老枪- 第28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烟台的落后,有客观原因和时代背景,但更有主观的因素。     
        网民“在水一方”在《烟台的春天还会来吗?》中对烟台的落后作了如下的剖析:     
        北极星,这颗耀眼的明星,为什么陨落?它只注重了质量,认为质量好了,产品一定长卖不衰,结果,猝然间被南方手表征服。这显然是自负。本来它还可以有机会翻身,毕竟这个牌子太值钱了。但保守让它不接受外界表业日新月异的事实,结果成了今天的样子。 
          
        三环、飞轮罐头、罗锅香皂……一个个耀眼的名字都匆匆在历史的舞台上谢幕。有人曾戏言,要不是酒类产品地域性强,张裕至今辉煌,烟台的四大名牌可能要全军覆没。 
          
        这些企业的败落原因众多,但都有自负和保守的因素。     
        烟台人的自负是普遍的情绪,自负容易导致保守,烟台人对自己的生活方式乐此不疲。然而,毕竟是落后了,烟台人又很快从自负变成自卑,说自己的城市一无是处。 
          
        自负保守就导致缺乏创新,烟台是港口城市,不妨从港口说起。     
        仔细研究烟台历史不难发现,烟台辉煌时期也就是港口辉煌时期,烟台失落也从港口开始。     
        烟台港自古就是我国南北航线上重要停泊点,《港史》记载,春秋开始至唐汉,芝罘湾是我国北方的大出海口,我国传入朝鲜、日本的文明基本都是从此出海。清朝时期,烟台港更是连接天津港的重要交通枢纽。烟台开埠后,烟台港迅速成为国际性贸易港,并成为全国三大港口之一,该港由此进入全盛时期,山东沿海20多个港口均归其管理,青岛港也内在。随着港口的发展,烟台迅速发展为国内知名的城市。到1909年,烟台城市人口已达10万,此时的青岛只有3万人,港口吞吐量也比青岛多。 
          
        就在1910年,奇怪的事发生了,青岛港吞吐量超过了烟台,1913年顺势成为国内第六大港。而烟台港“沦落”到二流港口。烟台哗然,但事实就是如此。  
         
        烟台港衰落有多种原因,最直接的是因为胶济铁路开通,原由烟台输送到河北、河南、山西、陕西等地的货物,改从青岛港走。这一走,几乎把烟台进出口的贸易渠道全断了。1915年开始,青岛市区人口不但超过烟台,而且陡增,到1940年,青岛已是50万人口的大市,而烟台人口却从10多万降到七八万。港口吞吐量相差也越来越大。 
             
        烟台人就这样,眼睁睁地看着比自己发展晚了将近半个世纪的青岛港如日中天地发展起来。     
        如果仔细研究的话,我们会发现,世界港口城市,大都是先发展港口,港口好了,再开通腹地的陆路通道。而烟台港在成为国家大港后,因为自负、保守,也或因为其他原因,陆路通道没有跟上,而青岛小港则立足实际,客观上港口规模扩大,铁路干线开通,主观上努力营造国际大港的优势,尤其当日本横滨等大港发生大地震后,该港迅速抓住商机,取代横滨港,成为全球海上通道。 
          
        从20世纪90年代开始,两港之间的差距越来越大,1990年烟台港在为成为千万吨大港而努力时,青岛港已开始向5000万吨大港迈进,并于1995年突破5000万吨大港;到90年代末,烟台为突破2000万吨努力时,青岛港已号称亿吨大港了。尤其是集装箱,青岛港是烟台的100倍还多。 
          
        当然,烟台港的衰落是与烟台经济的发展有关系的,长期以来烟台轻工业发展模式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港口的发展,但也不可否认,它的衰落与自身的创新意识差、拼搏意识差有关系。 
          
        烟台的保守让人想到蛇口,曾经叱咤风云的蛇口,目前它只是深圳南山区的一个小片区,世界已几乎听不到它的声音,它只能孤独地蜷伏着,像一个寂寞的老人无助地感受历史的沧桑。它的经济辐射能力不但不能照射全国,连珠三角都不再把它放入视线。但它永远告诉人们一个真理:历史可以选择一个城市,也可以抛弃一个城市,而城市所能做的是一定抓住历史赐予的机遇,永不停息地创新发展。 
          
        还有,烟台令人称道的莫过于它创造的“胶东模式”。烟台乡镇企业在烟台遍地开花,发展势头之好、之快,至少在北方是最为耀眼的。但胶东模式带来的辉煌没有持续下去。 
          
        一直以来,烟台拥有全国黄金第一市招远、全国苹果第一市栖霞、全国蔬菜出口第一市莱阳等多个经济发达区域。然而,作为一个中心城市,烟台始终处于羸弱状态,难以在财富、知识、技术、信息等方面对周边所辖范围形成强磁力辐射。与此同时,全市工业布局散,产业层次低,虽有葡萄酒、三环锁、北极星钟表等几大件,但几个龙头企业只是各自发展,没有形成具备优势与特色的集群,竞争力大打折扣。20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全国乡镇企业面临治理整顿、关停并转、政策收缩,烟台的一些“二国营”式的乡镇企业开始因有产品无市场而渐告式微,即便一度成为“黑马”的乡镇企业,也没来得及“奔驰”,便已成“瘦马”。“胶东模式”很快式微,光环渐趋黯淡。“九五”期间,烟台主要经济指标增长幅度不仅落后于“八五”,还落后于全省平均水平。最明显的是港口——2004年,青岛港的货物吞吐量已相当于五个烟台港,集装箱吞吐量是烟台港的17。7倍。 
          
        一个人最痛苦的不是弱小时的失败,而是由强到弱的失落,一座城市亦然。烟台落伍,思想观念上的故步自封、小富即安是主要原因。深圳起步就同上海、香港比,而烟台人却习惯于自己跟自己比、今年和去年比。结果,自己比自己,越比越自喜;今年比去年,年年有发展。这就是烟台城市性格的软肋。 
          
        没文化的青岛     
        当然,两个城市之间的口水战能打起来,就在于没有一个城市是完美的。烟台有软肋,青岛同样存在先天不足。     
        湖南卫视“象形城市”栏目认为:青岛是一个没有历史积淀的城市;虽然处于齐鲁文化的辐射地带;但是并没有接受多少齐文化。有一种说法是这样分析的,青岛文脉源于四支,一支是小国——东夷民族的海岱文化,一支是后来灭了东夷民族的齐国文化,一支是偏流——崂山的道教方士文化,还有一支就是殖民时期带来的西洋近代文化,而这几种合力里,就数齐文化对今天的青岛影响最弱,因为时代太过久远。 
          
        不知道是不是因为青岛人其实非常在意自己的文化,所以才修建了“五四广场”,而实在也是自知文化意味上的缺失,所以偌大的广场除了地标雕塑“五月的风”之外别无他物。那个火炬上凝固着延续了80年的文化记忆,但是在惊心动魄的激越中,青岛只是起了一个导火线的作用,中心终究是北京和上海。就像在近现代的文化史上,青岛并不缺少显赫的名士,康有为、老舍、闻一多、蒲松龄、洪深、梁实秋、萧军、萧红,等等,但他们始终只是青岛的过客,仅仅路过或者度假,待的时间最长的康有为也只是安度晚年而已。 
              
        曾经精雕细刻地爱赞过青岛的闻一多,对青岛的文化终究是不满的:“我们这青岛,凡属自然的都好,属于人事的种种趣味,缺憾太多,谈话是最低限度的要求,然而这一点便不容易满足。”不是太优越的地理位置和不太多的机会阻挡了外来文化精英的脚步。在文化上,青岛之所以做不到和同为后起移民城市的上海平起平坐,或许一个很重要的缘由就在于它的这种尴尬位置。即使有文化人来,也只能在此短暂游居,终将因这窒息的文化氛围而离开。所以青岛会有值得一提的游居文化,却始终缺乏原创的声音。闻一多早已向友人说出了他的抱怨,今天的青岛文化延续了一个世纪,而历史依旧在轮回。 
          
        因为文化视野的狭窄和封闭造成了青岛人很保守。这一点很遗憾,跟烟台比较相似。青岛人不像温州人那样,经商意识特别浓厚。像青岛集中了全国的海洋专家的60%,科研成果十分显著,但是没有一个相关产业,反而是深圳出了个海王集团,所以青岛是海洋科技的大市,不是海洋产业的大市。没有自己创业的奢望,也未曾想过要到外地去发展,青岛人有一种“最好不过青岛”的默想。 
          
        总之,青岛人不善于经营。青岛人和不少山东人一样,不喜欢流动,和浙江生意人遍布全国比起来在观念上显得比较保守。青岛的经商者大部分是外地来青岛的,青岛本地人经商的很少。在青岛举办的各种会议还没有成都、昆明、西安等西部城市活跃。一些单位的招待所常年大部分时间空闲着,却不想着去开个全国性研讨会议等活动来增加客流和住宿率。青岛啤酒城一年365天中只有啤酒节时开放和热闹半月外,一年其他350天都是大门紧闭,完全是资源的巨大浪费,许多烟台人看到都叹息,青岛人怎么这么没有经营头脑。 
          
        青岛人的思想观念意识为什么会如此落后保守呢?究其根源在于青岛人的错误比较习惯。青岛人最擅长与山东的落后地区比,而不擅长与发达的上海、香港比。这一比较自然就觉得很满足了,青岛人的保守、自满、落后的思想观念也就是长期在这样的比较中形成的。 
          
        青岛:繁荣背后有隐忧     
        虽然青岛已经成为近年来发展最为迅猛、势头最为强劲的城市之一,城市建设一日千里,各种经济指标更是以一种极为令人艳羡的速度急速地成长着。但在繁荣的同时,依然存在着一些隐忧的。 
          
        首先,在经济发展中原本应最具活力的民营企业在青岛却一直发展得不佳,尽管当地政府已经认识到了这个问题,连续出台了一系列的鼓励支持私营企业发展的政策,号召要解放思想,大力支持加快青岛个私经济的发展。而青岛的私营企业也的确出现了几个亮点,涌现了几个年销售收入过10亿元以上的企业,如正进,还有国内蜡烛出口大王金王集团等,但与其他一些先进城市相比差距依然十分巨大。在浙江省的许多地方,私营经济实现增加值和税收的比重往往占到当地GDP和税收的一半以上,而青岛还不到20%。民营经济发展得不好,就好比在一场经济赛跑中短了一条腿,将会大大影响青岛市的发展后劲。 
          
        青岛经济发展面临的第二个问题,就是对少数几个大企业大集团发展的依赖。青岛的名牌大企业大集团发展得的确都很出色,非常优秀,这本来是一件好事情,但一旦一座城市过于依赖这些企业可能就不太妙了。目前十大企业集团的年产值已占到青岛市工业总产值的40%左右,一旦这些企业出现问题,将连带着整个青岛都为此受累。虽然目前青岛的大企业发展依然相当良好,但却已呈现出了增长乏力的迹象。特别是青岛的这些大企业基本都是国企,从长久来看,其活力和竞争力都是颇让人担忧的。而这些企业所希望的在产权安排方面所进行的改革,迄今为止却都遭遇到了巨大的阻力。这些问题若解决得不好,毫无疑问将对企业的发展带来严重的隐患。 
          
        另外在招商引资方面,诚然青岛近些年来取得了非常大的成果,但这些成果的取得却是在基数十分低的基础上完成的。人们有理由提出疑问:为什么此前青岛在对外招商方面一直未有什么起色呢?问题还是出在已经在青岛被批判了千百遍的青岛人的思想意识方面。墨守成规,缺乏开拓性的新思想,导致对外商的服务和承诺内容一直有所欠缺,和南方沿海城市差距一直是比较大的。 
                
        以吸引台商投资为例。青岛一直是给予台商最多好感,最受台商称道的城市之一,以梁实秋为首的众多知名作家所留下的诸多回忆青岛的文章直到现在在台湾仍有很大的影响力。青岛有着宜人的气候,几乎每一个到达青岛的台商都对青岛优美的自然风光赞叹不已。就硬件条件而言,青岛市的港口条件一流,与苏州等地相比,青岛距离海港的距离更近,基础设施完善,而与大连相比,人力资源却更为丰沛。这样一些客观条件一点都不逊色于长江三角洲地区和珠江三角洲地区,但是长期以来青岛在吸引台资方面却大大落后于上述两个地区。据说后来落户长江三角洲的很多台商项目当初都曾经到青岛考察过,之所以没有留下来,都是因为当初各种服务意识的欠缺,对外商的优惠承诺不够所致。 
          
        再以青岛和德国的关系为例。众所周知,青岛这座城市原先曾是德国的殖民地,青岛就是在德占时期才发展了起来,胶济铁路是德国人投资修建的,青岛的大港码头也是德国投资的结果,青岛历史上那些最漂亮、最具历史文物价值的建筑,以及那些最负盛名的街道,几乎都是德占时期的产物。既然青岛与德国有如此深厚的历史渊源关系,那么人们想当然地以为青岛与德国的关系一定很紧密,很密切,然而现实却并非如此。青岛并未与德国建立起丝毫特殊的关系,甚至落后于国内许多其他城市。尤其是在接受德国投资方面,更是令人惊讶的落后。青岛吸引的外来投资以国家和地区排名分别是韩国、香港、美国、台湾、日本,德国位列五位之后,虽然德国已经在中国拥有极其庞大的投资了,如两个大众汽车项目,西门子、克虏伯、巴斯夫、博世等为数众多的在钢材、化工、电子等方面的投资,但在青岛的投资却很微小,之前几乎可以用忽略不计来形容。两个有如此深厚历史渊源的地方,相互间的关系现在却如此冷淡,叫许多人难以置信,但现实就是如此。 
          
        繁荣背后有隐忧,青岛最终会被烟台超越吗?     
        烟台:假如明天来临     
        那么,作为昨日的霸王花,烟台能否重现昔日辉煌?是甘心做配角,接受青岛的单极辐射,还是与其一道,成为推动半岛发展的双“龙头”?     
        换言之,在这场城市大角逐中,烟台的明天是否更辉煌?     
        “最佳中国魅力城市”是烟台继“国家园林城市”、“国家环保模范城市”和“国家人居环境范例奖”之后,获得的又一个珍贵的荣誉。就提高烟台形象,提升城市知名度而言,这无疑是一张靓丽的“名片”。但是烟台PK青岛,仅凭一张名片是远远不够的。 
          
        坦白地说,烟台对青岛只能“望其项背”,要想超过青岛很难。     
        若论城市开放早晚,烟台胜之一筹。从开埠时间来比较,青岛比烟台晚了36年。但青岛发展势头很快。早在1911年时青岛港就压倒烟台港,成为山东港口的龙头。对外开放则使青岛如虎添翼。现在青岛是山东省的经济中心和进出口的重要门户。与青岛比,烟台的差距并不小:烟台拥有中国名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