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城市口水战 作者:老枪》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中国城市口水战 作者:老枪- 第26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所以济南的结论是:青岛由于缺乏文化根基和补充,导致城市文化无法明确地把握具体方向,青岛所谓的文化只是水分而不是血液,很薄弱。青岛城市建设把握不住自己的文化,所以尽管青岛的魅力建筑不计其数,但却无法代表这座城市的内涵。 
          
        青岛文化心态中的经济比重太多,知识偏弱,而济南却恰恰相反,在社会整体学习和学术气氛方面均比青岛具有优势。虽然同为历史文化名城,济南才是文化城市,而青岛只能称其为工业区。青岛城市建设格局固然追求大气,但缺乏代表自己性格的东西。济南还有泉城广场突出泉城特征和文化韵味,而青岛的五四广场显然经不起文化思考。与青岛遍地咖啡吧、啤酒吧形成鲜明对照的是济南街头大量的书吧和提供读书的茶座。 
          
        总之,今天的青岛正走在齐鲁文化的边缘,同时也是西方文化的边缘。在这种脆弱的文化根基上,海尔、青啤等王牌企业一旦出现战略失误,对青岛整个城市的打击将是毁灭性的。 
           
        事实果真如此吗?     
        其实,济南和青岛的对比与北京和上海之间的对比相类似,一个是拥有悠久的历史文化而形成的行政中心,另一个则是近代兴起的沿海工商业相当繁荣的城市,在生活方式、文化教育等诸多方面自然有很大的差异。 
          
        青岛因为其特殊的地理位置和殖民经历,培育的是典型的外向型文化,而济南凭借自身深厚的文化积淀,成为沉重、封闭、注重道德的齐鲁文化的集大成者。文化根基不同也主导了两个城市的发展轨迹。济南作为政治、文化中心,学府林立,(文房)四宝兴盛,民性柔顺、和谐、含蓄。济南人不妄想,总是按照自己的习惯、审美和情绪去生活,贫也罢,富也罢,都比较安逸,济南人的传统道德观念强,思路不开阔,不轻易改变。青岛作为新兴工业城市则民风豪爽、耿直、崇尚时髦。他们对内陆古老的城市往往不以为然。看不惯内地人缓慢的节奏、讲究虚礼和外表落伍。所以有人说:济南是一个儒雅的士大夫,而青岛是一个风度翩翩的公子。 
          
        受传统文化熏陶深厚的济南人,在书、画、文物古董、京剧甚至斗蟋蟀等这些中国传统文化方面的爱好要远远强于青岛。而青岛人对服饰的考究、讲排场要面子的程度、对生活环境质量的要求要大大高于济南。 
          
        济南是含蓄而谦逊的。也许济南目睹了太多的战乱,经历了太多的沧桑,济南人的忧患意识相当强烈。几乎所有济南人对自己的城市都不满意。青岛则是张扬而高傲的。新的城市,优美的环境,加之移民后的舒适感觉,使得以移民后裔为主体的青岛人有着极强的城市自豪感和认同感。 
          
        济南人对自己城市的不认同感造成了济南虚无主义的蔓延,在相当大的范围内影响了济南的形象和知名度,也造成了济南人才的外流。而青岛人夸张而盲目的优越感,造成青岛人心理的空间收缩和视野的浅近,不能正确认识青岛、不愿意离开青岛,使许多青岛人没能找到自己事业的最佳坐标。 
          
        济南是中庸的,过于注重传统使济南人难以领先时尚。但济南人比较善于借鉴,一旦外地出现了新玩意,济南人能很快地“拿来”,济南始终是不紧不慢地向前走,既不超前也不落后,这也是济南这个古老城市至今仍有生命力的原因。青岛则是敢于创新的,赶潮流的意识比较强烈,无论是穿着还是经营,在山东,青岛都是榜样。特别是在企业经营方面,青岛人敢为天下先的精神发挥得淋漓尽致,因此也取得了巨大的成功。 
          
        因此,如果抱以客观公正的立场,济南和青岛的城市性格应该是各有优劣,而这两个城市的口水战之所以能打起来,那是因为他们看到的都是对方的性格弱点。   
        
        日益尴尬的济南     
        济南地处中国两大都市京沪之间,交通便利,无论是地理位置、经济条件还是人文资源都有比较突出的优势。     
        但是面对近年青岛的强势崛起,省会济南的尴尬日渐盛一日。在中国还没有哪一个省份像山东这样,非省会的青岛几乎在哪个方面都压倒了作为省会的济南。    
       
        尤其令济南难堪的是,自2002年初以来坊间就流传着山东省省会迁往青岛的传闻,新华网山东频道上甚至就搬迁省会问题展开了网上调查。     
        本来,根据省内规划,青岛、济南是作为双中心存在的,而如今,青岛已经成为省内的经济中心、对外贸易中心和航运中心。许多根据规划属于济南的功能正在被青岛收入囊中,如济南根据规划应作为省内航空运输中心,而现在青岛的航空客、货运量已经是济南的一倍以上。 
          
        省内规划曾经支持济南作为山东省金融中心,但现在许多新兴的商业银行却纷纷把他们的地区总部放在了青岛。     
        近年来青岛经济发展所表现出来的前所未有的气势,一连串飘红的上扬数据足以让任何一座城市看了都为之眼热。相形之下,济南见绌。各项经济指标,在15个副省级城市中,济南一向习惯从后边找自己的名字。青岛崛起是在打济南人的脸。济南人于是总爱和青岛比,而且比的结论是济南衰落了!济南人自己找理由说:济南虽然追溯起来文明史很长,但是几千年基本是农村,济南成为省会是明朝的事,就经济实力而论,济南虽然是省会,但建国初期可以说基本是一穷二白,工业基础远远不如青岛……总之,济南是个历史悠久的城市,但市民却没有形成对济南的认同感、归属感。在日常生活中,济南人的失落和迷茫更是显而易见的。 
               
        那么——谁抛弃了济南?一方面,从地缘条件和时代背景来看,济南近年来竞争力下降是因为处在时间和空间的不利地位,但这是济南被“抛弃”的表面原因所在,因为时空因素的限制,是一个经济系统在发展到一定规模后无法回避的问题。而济南在这个转型过程中表现出的茫然和不知所措却是有更深层次原因的。那就是济南过去多年的发展更多是得益于作为省会城市的得天独厚,而没有建立起一个完善的市场经济体系,也没有确定一个可持续发展的城市发展战略。 
          
        另一方面,城市的胜利是文化的胜利,济南的“衰落”源于文化的落伍。由此,济南的希望在于文化的自新,如果青岛永远是青年人梦中的舞台,济南则永远是老人们的沃土,是文人墨客寻梦的地方,那么这场城市口水战,济南就输定了。 
          
        调查济青     
        应该说,在济南和青岛的城市口水战中,后者是挑战者。     
        而一份来自山东大学的调查则在相当程度上印证了青岛的良好感觉。有人曾在山东大学进行了一次抽样调查。参加测评的文理各院系48名研究生和本科生中,济南籍18人、青岛籍20人、其他籍10人,他们都对济南、青岛两个城市有一定了解,调查结果如下: 
          
        环境形象大家普遍认为济南的空气污染较严重,风沙大、灰尘多。这与济南主要发展重工业,20年来各种污染加上济南特有的盆地地理有很大的关系;而青岛环境形象之所以好,主要得益于其濒临海洋的地理环境以及以轻工业为主的产业结构。 
          
        市政形象大多数同学认为青岛的市政形象要好于济南。有的同学指出,济南城市规划特色不鲜明,“火柴盒”似的楼房太多,给人一种“土不土洋不洋”的感觉;而青岛尤其是东部地区的规划较为科学,将传统与现代以特有的方式结合了起来,尤其在主要街道上设有许多造型美观各异的垃圾桶,既便于保持卫生,又美化了城市环境。 
          
        社会形象六成以上的同学认为济南的社会形象稳定、和谐与有序,这与济南精神文明建设搞得好有密切关系。外地同学对济南的治安状况、交警形象等方面尤其感到满意,认为在济南有一种实在的安全感;但相对来说,济南也显得社会变迁缓慢,人们的改革意识不强,社会形象的新意不足。而青岛的特色则在于城市的开放程度较济南高,人们接受新事物快,生活节奏也较快,现代色彩浓厚。 
          
        经济形象被调查同学中有近80%的人认为青岛的经济发展强于济南,具体体现为经济实力强,为个人提供的发展机会多,外贸出口活跃等。此外,青岛的几个大的企业集团,如海尔、海信、青岛啤酒等对于提高城市的经济形象及知名度也发挥了很大的作用,济南在这方面的“龙头”企业少了一些。 
          
        人文形象75%的调查对象认为济南在人文方面要强于青岛,这主要体现在济南是全省政治文化的中心,城市历史悠久,传统文化底蕴深厚,文化气息浓,有着众多的文化古迹,是开展学术研究的好地方。与济南的厚重形成鲜明对比的是青岛的轻灵、明快,青岛作为“移民城市”,历史较短,文化积淀不厚。但青岛人个性明显,有其自己的现代韵味。总之,济南略显质朴,青岛更为时尚。济南更多地沿袭了历史的传承,传统过重,文化的底蕴深刻了些。再加上处于儒家思想的中心,不自觉地在思想上多了一点禁锢。青岛则相反,历史短,人气的底气不足,却正适于开放的路子。所以发展的思路较宽,人们的眼光开阔。 
          
        调查结果表明:尽管济南与青岛在经济、社会、人文、环境等方面各有千秋,但大家对于青岛城市形象的总体评价要稍高于济南,这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这两座城市的真实状况。 
          
        济南:为什么没有省会的气派和样子     
        从经济上讲,济南的经济特征以重工业、制造业为核心,第三产业发展迅速。名牌企业有山东鲁能、济南轻骑集团、小鸭集团、济南钢铁集团、济南炼油厂、济南第二机床厂、中国重汽、浪潮集团、山东水泥厂、济南锅炉厂、将军烟草集团等。年产值50亿元以上的企业有中国重汽、济南钢铁集团、将军烟草集团。济南——应该说还过得去。 
               
        济南与青岛的工业差距主要体现在年产值50亿以上的企业,济南年产值超过50亿的屈指可数,而青岛恰恰在这个空间上占有很大的优势。     
        青岛是一个典型的外向型经济城市,目前世界500强企业中已有13家落户青岛,涉及17个合作项目。这其中最为成功的就是青岛啤酒集团与美国AB集团的合作,这是涉及技术、规划、财务、管理、营销、人才六大方面的全面合作,青岛啤酒集团不仅利用营销网络扩大国际市场占有率,而且共享了国际化大公司所占有的各个环节。直到最近几年,济南才在“工业立市”的口号下,进行了系列的战略调整,寻求济南的工业复兴。 
          
        那么今天的济南为什么会落后了呢?     
        济南作为山东的省会,为什么没有省会的气派和样子?     
        无论是城市建设,还是社会保障体系,济南的落后真的让人汗颜不止。     
        从功能上说,济南应是个政治中心、文化中心和军事中心,但济南在建国后却变成了重工业城市,然而其原有职能决定了它在发展工业方面不具备技术上的优势,因此,济南几乎没有享誉全球的知名企业。相反,青岛则是个仅有百余年历史的年轻城市,最初它只是个渔村,德国人占领后,它被建成商业港口城市,商业一直比较发达,加上有西方人的技术优势,工业也发展较快。可以说,青岛从一开始就是个商业中心和工业中心,建国后,尤其是改革开放后,青岛进展速度快,济南相对滞后,青岛人接受新鲜事物快,喜欢赶潮流,引进外资、出口外贸、市政建设……均居全省之首。济南只是到了90年代才出现了泺源(济南人戏称济南的曼哈顿)、高架桥、姚墙机场等。 
          
        从建筑上说,济南在城市形象建设方面有着青岛所没有的优势,那就是它有悠久的历史文化传统,可惜的是,济南人没有好好利用。比如给街道命名吧,经一路、纬三路没有一点文化韵味。济南的建筑显然缺乏自己的特色,尽管济南是个历史悠久的城市,但其历史传统却未得到很好的利用,因此,济南的建筑虽力求“现代”,但总给人以“抄袭”之感,照搬其他城市的形式,而且布局较乱,缺乏整体感;相比之下,青岛的建筑较“洋”,而且多样。在青岛,除传统的中国建筑之外,哥特式建筑、西班牙式建筑、俄式建筑和日本式建筑也随处可见。尽管多样,但布局很好。其次,从经济结构上说,济南仍属于传统型的经济结构,第三、第四产业不发达,尽管济南有着教育及人才方面的优势,但却未被好好利用;而青岛在近几年比较重视第三、四产业的发展,海尔、海信等大公司每年都引进大量的高级人才,提高了其产品的知识技术含量,同时又以其企业形象、产品形象强化了城市形象。再比较一下人的观念。济南人眼界较窄,缺乏整体观念,青岛人则眼光长远;济南人保守,接受新事物较慢,青岛人开放,善于接受新事物;济南人的家庭观念很重,而青岛人则个性鲜明,有“野性”。 
          
        所以,关于济青的比较又回到了起点,人的性格不仅决定个人的命运,也决定城市的命运。     
        济南,需要豁出去了!     
          
        烟台VS青岛     
        港口城市的恩怨情仇     
        烟台与青岛,一个是老牌的港口城市,一个是胶东半岛的GDP新贵。历史与现实的恩怨错综复杂地交织在一起,从而引发了两个城市之间长期的城市尊严口水战。 
          
        曾几何时,烟台不夜城与大上海相媲美,可到20世纪90年代,烟台成了“孤城”:一条蓝烟铁路线慢慢地煎熬着岁月,不管外界提了几次速;眼看着无锡、苏州、东莞那些曾经几次来烟学习的城市绝尘而去,烟台人还是习惯于扛煤气罐上楼、光着膀子吃海鲜、拼命挤公交车、占道经营,习惯于不走斑马线、不走人行道、不说普通话…… 
          
        曾几何时,青岛还是小渔村,可到了90年代,烟台人不得不向国人解释,烟台在威海或蓬莱的哪个方向时,青岛人此时已在全球自豪地但很简单说:“我是青岛人。”可以说青岛的繁荣绝不是偶然的,或许让我们看一下它的地理位置就会对它如今令人吃惊的发展找到一些答案了。 
            
        不争不行,争又不易。事实上,烟台已经陷入了尴尬的边缘化生存的状态,明显地表现出区位、产业和形象等三大边缘化特征。     
        当然,两个城市之间的口水战能打起来,就在于没有一个城市是完美的。烟台有软肋,青岛同样存在先天不足。     
        青岛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