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权看着蔡森,顿时感觉有一丝舒畅,向着即将能够把韩东扳倒了,那更加的得意。
蔡森看着王权高兴的样子,过了一会儿,说道,“大人,那咱们现在还招不招兵?”
王权一听,顿时又响起了韩东,不由想了一会儿,下定决心的说道,“招!怎么不招啊!招!咱们现在又不需要他们多少钱财,咱们有的是钱,为什么不招啊,我就要看看他韩东有多大能耐,咱们就和他韩东对着干了,你想啊,咱们若是把军饷抬高一点,他韩东肯定是招不到多少人,到时候,咱们人数就更多了,他们边军怎么了,还不是那么一点人嘛,你说呢?”
蔡森一想,嗯,是这个理,到时候指挥使司人数就能够达到五千了,他们边军还两千,这点人数怎么能够……蔡森马上就笑了,“大人,高,真是高!”
王权笑着说道,“咱们五千人和他们两千人比起来,到时候打起来,也不用怕他们了,咱们到时候给他来个包饺子,全部围困,我看他韩东还牛不牛?跟谁牛,我倒要看看到时候他韩东跪在老子的面前求饶,老子都不给他好脸色,让他舔老子的脚掌,老子都不要。”
王权越想越高兴,看着蔡森,继续说道,“他韩东不是牛吗?我看还怎么牛,仗着官职高?到时候老子可不管你官职有多高,一样砍了,还有肖忠那个老不死的,还巴结人家韩东,你当老子看不出来啊,老子一样砍了,你老不死的。”
蔡森顿时附和道,“大人真是英明,英明啊。”
王权笑了一会儿,看着蔡森,说道,“下去好好写奏折吧,写完了让我看看。”
蔡森应了一声,便向着外面走去。
王权看了看外面,想起了刚才想的,更加得意地笑了起来。
第九章 登基大典(一) 端午节快乐()
时间飞逝,转眼间已经到了六月初六。这一天,是民间乃至朝廷上的一个节日,这一天象征着祥瑞,开泰,所以这一天也格外热闹,但是汴京城更加热闹,因为秦王从三月三流血夜到现在,准备了三个多月的时间,终于宣布称帝,登基大统,所以整个汴京上下都沉浸在一片喜庆之中,街上热闹非凡。
皇宫大殿外面的开阔地方上,满朝文武以及离汴京城比较近的地方官员,文武大臣,王公贵戚早已经在礼部官员的安排下站好了队列。正中间是晋王,魏王,开阳郡王,等王公贵族的队伍,从太祖开朝至今已经二百余年了,官家本族的王公已经很多了,现在在队列之中的就已经和两边的文武大臣好要多。
左边的是文臣,自然而然就有原先秦王的原班班底领衔,一朝天子一朝臣,而且中间稍有不同的就是原户部尚书王皓月已经没在其中了,自从议和归来后,王皓月就递交辞呈辞归乡野了。而孙正声赫然站在前列,自从议和之后,加上王皓月辞职,这孙正声已经就任工部尚书,也算是位极人臣了,不过,与满朝大臣喜庆的场面稍有不同的就是这孙正声今天有些紧张,两只手不停地在搓着,时不时的抬头看看远处的日晷。
右边的是武将,由于现在政局仍然不是很稳,所以一些将领还在外面领兵作战,没有回来,像秦王一系的地方大将都在边疆镇守,韩东等人就没有拜会。武将之中最为引人瞩目的就是赵青云的监察院的将领,黑甲,黑头盔,一身的装备,连带上周围的监察院士兵,使得整个场面显得更加森严,毕竟还不是太平时节。
已经将要中午了,礼部尚书站在最前列,不是看看日晷上的指针,因为他知道若是现在失仪的话,他那正二品尚书的顶戴花翎就要让位了,所以格外细心。
太阳在天空上高高的刮着,火辣辣的晒着地面上的人们,但是下面的官员们确实一个也没有动,因为都已经知道马上就要正午了,仪式就要开始了,所以任凭太阳再怎么炙烤着大地,也没有一个人敢动。
日晷上的影子慢慢的移动着,终于已到了午时正刻,礼部尚书那略带嘶哑的声音响起在了场地上,“午时正刻到,登基大礼现在开始。”
司礼监的太监们,也一起高声唱道,“奏乐,迎驾。”
顿时,早已经准备好了的教坊司的人们,还有禁军的士兵们同时奏起了高亢欢快的乐声,低沉闷响的长角声传遍了整个会场,连带着乐器走出来的欢快声音使得整个会场上显得格外隆重。
仪仗司的内饰门已经穿着鲜艳的大红服饰举着白旄黄钺,旗帜,走在前面,紧接着,秦王穿着秦王原本的王爷规格的蟒袍,慢慢的向着文武百官前面的龙椅走去。
通赞官看着所有人,高声唱道,“告祭。”
这是,秦王连同在场所有人员全部向着前面的龙椅拜祭。秦王掩住内心的激动心情,慢慢的跪了下来,行礼。
旁边的内侍扶着秦王起身,然后百官起身。
通赞官高声唱道,“告祭礼成,请即大统。”
这时,王公大臣中走出晋王,文臣中走出中书省摄中书事大臣,武将中走出来了禁军将领,向着秦王拥去,一起扶着秦王向着龙椅走去,三人一同搀扶着秦王就坐于龙椅之上。
通赞官看着前面三人拥着秦王坐在了龙椅之上,便接着唱道,“进衮服,九锡,传国玉玺。”
旁边早已经准备好的三个执事官捧着一个白玉盘子向着龙椅旁边慢慢的走去,其中一个人脸上大汗淋漓,或许有些太累了吧。
三人走到了龙椅前面,就是正式加冕之礼了,晋王慢慢的伸手碰过了衮服,然后端向禁军将领面前。
这时,通赞官高唱,“加冕,赐九锡,进玉玺。”
台下文武百官皆连忙跪下高声山呼,“吾皇万岁万岁万万岁。”
突然,禁军将领从衮服之中迅速抽出一把剑,刺向了中书省摄中书事大臣,突兀见血,眼看那人已经到底活不成了。
这时,秦王反应过来了,连忙向着后面准备逃去。禁军将领一把抓住了秦王的衣服,剑刃已经搭在了秦王的肩上,并高声喊道,“都不准动,谁动了,我就杀了这狗贼。”
台下的文武百官都没有料到会发生这等事情,都是始料未及,抬起头怔怔的看着龙椅那边的事情,顿时都傻了。
赵青云反应很快,一个跳步便站起身对着身旁的人群大声喊道,“备战。”
四周的监察院黑甲骑兵迅速的抽出刀剑,看着前面的情况。
赵青云也来不及多想,看着面前的禁军将领,大声说道,“司马清,你放下皇上,饶你不死。”
说着,赵青云接过了身边监察院黑甲士兵递过来的刀剑,看着面前的禁军将领司马清。
司马清哈哈大笑起来,但却没有说话,只是转头砍向了旁边的另外一个人晋王。
晋王看着台下面的赵青云,轻声的笑了笑,“好侄儿啊,见了你叔叔,还不跪下行大礼。”
文武百官们也都恍然大悟,都是一阵唏嘘,都没有料到这一切的策划都是晋王干的。
赵青云这是才恍然大悟,原来这一切的策划都是面前这个平时文弱书生模样,宅在王府不出门,闲时与书生谈谈文章,的晋王,不由一阵冷笑,“好叔叔啊,真是看不出来啊,你也有这么大的能耐,敢于在登基大典上出此招数。”
晋王哈哈大笑起来,看着赵青云,说道,“我的好兄长就已经篡了一回位,我这个做弟弟的,能不跟着兄长好好学学吗?”
赵青云看着晋王,没有回答,“我的好叔叔,我劝你还是放下武器,说不定我还能饶了你们,若是晚了,可别怪我这个侄子心狠手辣了。”
晋王看着面前脸色狰狞的赵青云,只是淡淡的笑了笑,“呦,好长时间没见了,侄子张志起了啊。来,让叔叔看看你有多大能耐。”
第九章 登基大典(二)()
看着晋王面前这么得瑟的威胁着自己,赵青云实在想不出这个晋王还有什么能耐敢于威胁,不过,转瞬,便回复了神色,看着面前的晋王,冷冷的说道,“还不放下你手中的武器。”
晋王看着赵青云,没有理会他,便转头看向了文武百官,忽然,朗声说道,“秦王私通蛮贼,致使北疆五省陷落,事后还派人前去议和,割让我大宋北疆五省,这是极大耻辱。”
文武百官中显然有些不是原先秦王的嫡系亲信,都看着秦王以及赵青云低声议论着,显然是有些震惊。
赵青云一惊,看着晋王,等着眼睛怒视着晋王,大声说道,“不要血口喷人,别以为你现在扣押了我的父皇,你就在这里血口喷人,惹急了我,我让你们好看。”
晋王只是淡淡的笑了笑,“我是不是血口喷人,你听了他的话就知道了。”
赵青云已经,看着晋王,只是有些好奇晋王说的是谁。
晋王看了看文武百官,然后慢慢的把目光转移到了文官之中,然后轻轻地说道,“孙大人,你出来说说吧。”
赵青云以及文武百官都在四处望着。
孙正声看了看所有人,然后急促的搓了搓手,慢慢的走了出来,站在了前面。
文武百官以及赵青云显然是有些惊讶,这个孙正声竟然是和晋王一伙的。
孙正声看了看晋王,又看了看赵青云,然后深深的吸了一口气,对着会场上的所有人大声说道,“你们应该都知道吧,我和前户部尚书王皓月一起前去和蛮贼议和,就是在议和之时,我们了解到了蛮贼和秦王私自勾结的事情。”
众人都是一片哗然,有些不知道内情的官员都诧异的看着秦王以及赵青云。
孙正声深深的呼吸一下,继续说道,“你们应该知道幽州边军全军覆亡的事吧,你们有没有想过为什么幽州城将近二十万的兵力怎么会全军覆没,而且还没有多少生还者,这其中的原因就是秦王一系的将领私自开了城门放蛮贼进来,然后把整个幽州城的将士们全部杀害了。”
文武百官更加喧哗了,不敢相信的看着秦王。
赵青云却没有丝毫被感染,看着台上面的孙正声,拔出刀便欲砍上去,去乃,晋王轻轻的挥挥手,禁军将领司马清紧了紧手中的剑诶按,对着赵青云说道,“不要动。”
孙正声看了看赵青云,向着龙椅边走进了一点,继续说道,“你们或许会问为什么秦王会杀还那么多的边军士兵,但是你们想过没有,当时支援边军的都是吴王的兵力,所以秦王才会这么舍得的,这样吴王的兵力就消耗一大半,秦王他篡位称帝的野心就可以实现了。”
秦王看着孙正声,不禁低下了头,轻声的叹口气。
文武百官看着秦王的反应,顿时觉得孙正声说的是实话,而且当时还真是吴王全部兵力派往了边军。
孙正声慢慢的低下了头颅,继续说道,“你们也知道我们议和回来后,王皓月王大人就辞职归乡了,他就是因为知道了内情所以才不愿继续在朝廷上待下去了,才辞职的。”
文武百官更加喧哗了,都是唏嘘王皓月的遭遇。
“我为什么没有归乡,是因为我看不下去了,你们想想二十万兵力,二十万大宋子民啊,还有北疆五省的全部土地,这些都是怎么失去的,就是因为他们秦王父子的野心。”说道最后,孙正声的声音顿时高亢起来。
文武百官诧异地看着秦王以及赵青云,都在低声议论着。
赵青云气急看着所有人,大声喝道,“都不准说话,还有你。”说着,赵青云提剑便向着孙正声刺去。
这是,司马清看着赵青云,大声说道,“再动,我就杀了这个狗贼。”
赵青云看了一下司马清以及秦王,大声对着身后的人说道,“给我上,杀了他们。”
说着,赵青云便提剑直接刺向了孙正声。
孙正声看着赵青云,心中大惊失色,连忙向着后边退去,躲过了赵青云的剑。
司马清顿时有些惊讶,难道这赵青云真的不管秦王了,不由看着赵青云。
赵青云看着司马清,连忙提剑便欲刺向司马清。
这时,晋王大声喝道,“动手。”
忽然,宫墙之上忽然传来了一阵机械上弦声,赵青云连忙回头看去,只见宫墙之上已经站着一百多个弩箭手,弩机已经上弦了,瞄着下面的文武百官。
赵青云顿时心中大惊,心知这是有预谋的,但是现在剑在手上,不得不发,便大声对着所有监察院的黑甲士兵大声喝道,“动手,杀了这帮叛逆者。”
所有黑甲士兵应声之后,便一起扑向了晋王以及司马清。
晋王心中大惊,连忙向着身后快步跑去。宫墙上的弩机手看着下面混乱,而且晋王还在其中,便没有放弩箭。
赵青云剑在手上,看着司马清想要逃跑,便挥剑准备拦截。司马清看着赵青云挡在身前,便知道自己难于逃命,便把秦王拉到了身前,对着赵青云,说道,“再上前……”
赵青云没有给司马清多余的说话时间,一剑直接刺向了司马清身前的秦王腹间。
秦王瞪着眼睛看着赵青云,没有想到自己的儿子竟然会亲手杀了自己,“你,你……”
赵青云无奈的紧紧地咬着牙,更加用力的刺向更深处。
司马清顿时心中大惊,连忙推手放开了秦王的尸体,向着后边便跑了去。
晋王站在远处,对着面前的文武百官大声吼道,“投降我晋王的,免死,其余者格杀勿论。”
顿时,场内的文武百官乱成一片,有的大声说道,“我投降,我投降。”
还有的在说着,“别挡着路……”
整个场内极其混乱,原本的龙椅不知被谁用力地推倒在地上,站满了鲜血,其他物事夹杂着尸体散布在了场内。
宫墙上的弩机手看见场中乱成一片,便吩咐一部分人手立马下去支援晋王,另一部分把弩机转向了监察院黑骑士兵多的地方,直接放出了手中的弩箭,连带下面的官员官员一起射杀了。
第十章 血战(一) 求收藏()
赵青云心中一惊,回头看着远处的士兵连同文武官员一起被射杀了,不由大声喝道,“向着我这边来,一起杀向晋王。”
所有监察院黑甲士兵听见了赵青云的喊上,便向着赵青云这边跑了过来。
赵青云基隆了所有士兵,便向着大殿内部冲去,进到了大殿内部就可以挡住了外面的弓弩射击,还有就是监察院的其他黑甲士兵基本上都是在皇宫后边也就是秦王原先的住处,以及书房防守着,所以,赵青云向着后边跑去。
晋王已经汇合了前来营救自己的士兵,其他自己的部下已经杀向了赵青云,向着皇宫内部杀去。
书房那边的监察院黑甲士兵听见了前面的声响,便向着前面跑了过来,跑到了半路看见了赵青云。
赵青云看着这些监察院的黑甲士兵,便让这些士兵跟着自己向着外面赶去。赵青云看着整个皇宫内部的声响,忽然意识到了估计整个禁军或者御林军的大部分都已经投靠了晋王,不由有些恼火,而且现在御林军和禁军的将领自己还没有见到,不知道是生是死,现在也不敢贸然前去接管,万一投靠了晋王,那不就是自投罗网吗。
赵青云看着眼前的大概三百多个黑甲士兵,便带着这些士兵向着皇宫外面赶去。自己的其他黑甲士兵有很大一部分是在城外巡防的,皇宫内部大部分是由御林军和禁军防守的,现在看来,御林军和禁军是最大的威胁,但是赵青云现在空想也没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