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朝最佳闲王》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唐朝最佳闲王- 第366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搞水泥官道?

    虽然水泥官道有很多的好处,比如说建造速度快,造价低等因素,可却需要大量的人员参与进来,铁路有二十多万人,水泥路这边参与的人只会多而不会少。

    费用倒是不用担心,其他各部省出来的省一省也勉强够用,但还是那句话,他哪有那么多人去做这个事?

    而且,还有个问题,水泥路需要用到大量的石子和大沙,之前的长洛官道就出现了一些问题,经过对比后发现,有些地方的石子和大沙是不能用的,这也就带来了更多的不确定性。

    不能就地取材,就只能从更远的地方运输材料过来,这又会耗费更多的精力。

    “子聪呐,这就是朕担忧的地方,这也不仅仅只是你一个人的问题,朕基本可以肯定,在座的诸位,或多或少的都有些问题。你们的思想,还没有跟上现在大唐的实际情况。所以说,即便有更好的已经放在了你们的面前,可你们依旧无法去重视它,不知道该怎么去用它,并且用好它。”李元吉有些无奈的摇头道,他从未跟大臣说过这些话。

    因为以他的身份,一但说出这句话,听到的大臣,第二天必做的一件事情就是请辞。

    性格忠烈的唐人,思想高傲的唐人,最受不了的就是这种质疑,一但皇帝质疑了你,请辞不是什么丢人的事情,留下来才是最丢人的。

    所以这一次李元吉带上了所有人,而不是针对陈叔达一个。

    “陛下说的是卡车?”陈叔达先是一惊,但听到并不是针对自己一个,也就放下了心,疑惑着问道。

第六二九章:你歪楼的本事朕服() 
    卡车?

    卡车是不错,那个大家伙能够运的东西也不少,可仅仅只靠着一个卡车,就去修那么多的路,恐怕有些不太合适吧?

    而且,修路哪有那么容易?

    就拿长洛官道来说,一部分是在原官道上直接翻修的,一部分则是直接新修的,整体而言,新修的长洛官道距离更近了一些,而途中也架了几座大桥,如果没有这些桥,肯定还是要走原路去绕的。

    费用虽然不高,但问题在于太耗费时间和精力。

    “卡车难道就只能用来运载材料吗?”李元吉有些无语的说道。

    说这帮人是榆木脑袋还真是有些看不起榆木了,虽然李元吉也知道这是没办法的事,他们的思维一时间还没有转变过来,想不到这一点也是情有可原的。

    可现在科技已经算是发达了吧?

    至少比起以前来说是这样的,而且很多东西的通用性也已经展现了出来,为什么就是想不到呢?

    是真的想不到?还是不敢想?或者根本就是懒得去想?

    李元吉觉得自己好像是有些受够了,他不想再去引导这些人了。

    有些郁闷的接着开口道:“蒸汽机最先是用在火车上的,后来又被用在了轮船上,工业上,现在又被运用到了卡车上。既然蒸汽机可以用在这么多地方,那么卡车又为什么只能用来运载货物?难道就不能改装一下,在前面安装一个巨大的铁滚轮,利用自身的重量去来回碾压地面,以此来取代人力压实的步骤?一段五里长的路,一台这样的设备,只需要不停的压上一天就可以了吧?

    同理,可以改装过后用于工程机械,为何就不能改造成农业机械?继续减小一些体格,在后面安装犁头,是不是又可以利用这些机械去完成翻地和平地?正常情况下一亩地需要一个时辰才可以翻完,现在一刻钟都用不了就可以做完这些。

    除了这些以外,是不是还可以被用作其他的地方?要敢于想象,敢于思考,只要是理论可行的,都可以去尝试一下,朕最大的担忧,就是连想都不敢想。

    现在的大唐,除了闷头往前走以外,根本不会去看一下前方的路到底是好的还是坏的。更不会去看这条路是不是可以走的通。”

    发展走弯路,那是必然的结果,无论是前生还是今世,这都是不可避免的。

    就拿拖拉机耕地来说,历史上也不是蒸汽机做成汽车以后就有的,而是经过了很多年的进化,不断的去摸索,去创新才有了现在看到的拖拉机。

    而拖拉机的进化步骤,则是最开始庞大而又笨重的拖拉机直接下地,然后人们发现速度的确是快了不少,但是拖拉机会把地碾压的更硬,不利于耕种,反倒是影响了耕种。

    然后第一代机械化耕种就这么被淘汰了,然后有了第二代,既然会把地压硬,那不让它下地不就好了?于是一根钢丝绳连着犁头,拖拉机在地头上拖拽着去翻地。

    效率也提升了,但是操作起来依旧不顺畅。

    接着又迎来了第三代,既然压实了,那么为什么不减小拖拉机与地面接触的面积呢?

    于是就给拖拉机安装上了轮子,就这样,最初被实用化的拖拉机就这么出现了,后来不管怎么去改进,这个运作的模式是没有被改变的。

    当然,这个过程可能有一二十年的时间去进化,去让人思考。

    现在大唐也要经历同样的步骤,但是作为一个后世人,李元吉是等不及这个过程的。

    这就是现在最大的矛盾所在,这时代的人都是正常人,他们需要时间去接受这些,去理解这些,去思考这些。

    但是李元吉却不需要,他脑子里到处都是更先进的东西,他觉得自己不应该等这么长的时间。

    同理,他也觉得这些大臣们不应该想不到这些。

    真说起来的话,双方都没有错,归根结底,还是前世与今生的思想碰撞问题,李元吉觉得自己做好了准备,可实际上并没有。

    “对呀!”程知节猛的一拍案台,兴奋的将众人吓了一跳。

    有些失礼,但是在这个时候,他已经顾不得什么失礼不失礼的了。

    因为李元吉的话,同样的也打开了他的脑回路,让这个原本就不算是保守的人,突然间变得更加神经了起来。

    “谁规定卡车只能用来运输物资的?如果将卡车给封死,只在上面留一些小孔,士兵就可以躲在里面对外面去射击,这样的话,管对方有什么防御,又有多少人,直接卡车开过去,妥妥的碾压呀。

    另外,火箭炮可以安装在卡车上,这样机动性就更强了,打完就可以跑,而且面对敌军骑兵的时候,也完全不惧,只要封死驾驶舱就可以了,甚至还能开着火箭炮去敌人骑兵群中碾压一番。

    咦?这么一想,火炮是不是也可以安装在卡车上?这样不论部队推进到哪里,火炮都可以随时提供支援?而且有了卡车,只要后方能够把物资送上来,前线基本不会怎么缺少弹药。

    陛下,要不咱们先小规模的搞一下试试?”说到后面,程知节的声音越来越小。

    虽然他觉得很靠谱,可那只是脑子一热想到的,等到反应过来的时候,已经来不及了。

    另外,是李元吉前面的话诱导了他,所以他才直接说出这些话来的。

    “火炮安装在卡车上好像有些不太靠谱,后坐力太大了,不过前面两个听起来好像有些操作的空间。”房玄龄则是眼前一亮,这的确是个办法。

    不过办法归办法,皇甫无逸也有话说:“而且,如此一来,军队的规模甚至不用继续去扩大了,在拥有大量卡车的前提下,部队的战损将会更低,而拥有如此强悍的机动能力,也代表着相同的部队可以控制的范围会更大一些,以往需要十万人可以完成的,现在或许只需要五万人,甚至是三万人就可以完成,在敌人找到解决办法之前,装备了这种卡车的军队,似乎是无解的……”

    屁的无解……

    李元吉暗暗啐了一口。

    说这话的是程知节,是房玄龄,还是其他人,李元吉都可以理解,但说出这话的是皇甫无逸,那李元吉就要好好思考一下了。

    这不是针对皇甫无逸个人的,而是他的身份决定的。

    皇甫无逸是户部尚书,掌管财政大权的大佬级别人物。

    军队扩建,军队的维护开支,这些军费,都是要从户部拿出去的,而且每年的军费还要不断的上涨,历年以来,户部在统计,划拨经费的时候,军费是永远排在第一个的,搞完了军费,才会去给其他衙门分配。

    而军队未来的开销会越来越大,特别是装备了步枪等热武器的军队,开销将会更大,枪,炮是可以重复使用的,但是子弹和炮弹以及手榴弹却是一次性的,一到大战的时候,户部就要将备用的资金全部投进去给他们生产弹药。

    既然这是无法避免的,为什么不走精兵路线?通过装备的强化,让他们以更少的人,去完成更多人才能完成的任务?

    虽然短期来看开销是增加了,可是从长远来看的话,还是省钱的。

    一千个人去开枪,无非也就需要一百台卡车而已,但是一万个人开枪,所需要的子弹,正常的经费,这能买多少卡车?

    所以,皇甫无逸算的是经济账。

    当然,李元吉也不得不承认,皇甫无逸说的对,就是要走精兵路线。

    但精兵也离不开普通的部队支持,但不管怎样,对于军队这方面,基本上是不用怎么扩军了,但是战术方面却需要重新的制定,不过这也不是不可以的。

    “这是长期计划!先说眼下的!”李元吉有些无语,他发现这些人歪楼的本事好像挺厉害的。

    这些事就算是可行的,没个一二十年的时间,能够做到吗?

    再说了,装备不需要去研究?不需要去测试吗?这不需要时间吗?

    “眼下最重要的事情,只有两点,一是修路,二是农业,其他的事情该做还是要做,但是可以适当的放一放,过个一两年,等大家都适应了以后再去做新的规划。”李元吉强行将话题拉了回来。

    程知节的思路很接近后世的装甲作战,但却是最初级的版本,他只是拿装甲部队去当突破敌军阵型的方式,而没有意识到它真正存在的意义。

    不过程知节能够想到这一点,李元吉还是很高兴的,至少他有这个意识了,这很重要。

    不过,这些事不是一时半会儿能够做到的,需要一步步慢慢的来,所以,还是优先解决眼下的问题才是最重要的。

    在所有的大臣当中,房玄龄算是个乖宝宝般的存在,他从不会去质疑李元吉的决定,就算是提建议,也会很隐晦的去提出来,不会像魏徵那样直接说出来,不要怂,就是硬刚的态度。

    李元吉敲定了这两点,房玄龄也就将思路放在了这两点,而借助着刚才一系列的事件,他也在想着一种可能。

    “修路这方面有工部去负责,臣没什么建议,但是农业方面,如今所需要做的,一是让卡车可以翻地,二是不是该研究一种可以挖土的卡车?这样可以在合适的地方修建水库,平时从河流中引水进去储存,一旦发生旱情,则可以使用水库中的水?涝灾的时候,水库也可以提前放水,待到河流暴涨之后,便将水引入水库进行分流?……”

第六三零章:要人() 
    虽然很是不舍,但是李元吉的提议,大臣们还是全盘接受了。

    这跟李元吉的强势没什么太大的关系,李元吉虽然强势,但也并不是不能接受意见的人。

    相反,在接受建议这方面,大臣们倒是觉得李元吉做的比其他人都要好。

    无论是之前的李渊,还是李世民,两人在这方面都有些不如李元吉。

    而李元吉这一次提出的要缓一缓,经过一番认真的考虑过后,大臣们似乎也意识到了其中的问题。

    事情的确如同李元吉所说的那样,这几年发展的太快了,百姓需要停下来静一静,朝廷同样也需要停下来认真的思考一下,总结一下。

    一个时代的强大,看的并不是你自身到底有多强大,而是看你的纠错能力到底有多强大,只要纠错能力没有出现问题,那么这个时代就不会出现什么太大的问题,这是必然的。

    停下来,不是否定,而是为了可以更好的走下去。

    于是,工部成了最忙碌的衙门。

    其他的衙门也在忙,但他们忙碌的却是思考,去发现这些年来那些发生的问题,解决的问题,遗留的问题等等。

    “压力太大了!明年初的科举,工部必须要增加名额。”陈叔达擦了擦额头上的汗珠,端起案台上的那杯茶水,滚烫滚烫的,可他还是一口气喝了下去,拖着极度疲惫的身体,陈叔达只觉得自己好像已经不是自己了似的,浑身上下跟病恹恹的感觉一样。

    可是没有办法,整个工部,现在也只剩下几个人在坐镇,其他的人,全部散了出去。

    计划已经下来了,而工部当下的任务有两个,规划路线,寻找合适的地方修建水库。

    这两个都很重要,一个是可以省时省力,达到路程最近化,一个则是关乎周围很大一片区域的灌溉问题。

    而这两个项目都需要同时去进行考察规划,虽说距离项目实施还有至少半年的时间,可对于工部来说,这个时间依旧很紧张。

    规划路线,这可不是一时半会儿就能算出来的,也不是在地图上画一条直线就可以的。

    首先要绕开上田,绕开水田,不占用农田是最好的,如果要占用的话,优先选择下田,除非是实在绕不过去才可以占用上田。

    而水库的选址就更麻烦了,虽然很便利,作用也很大,可位置选不好的话,遇到的问题也会很严重,第一个遇到的,可能就是无法存储那么多的水,第二个就是安全性。

    这些事情,都需要投入大量的人员去实地考察才能够完成。

    加上工部现在还在负责修建铁路的事情,人手本来就足够紧张的了。

    以至于陈叔达这么大的年纪了,也不得不跑出去实地考察一番,不过,回来以后,陈叔达就直接来到了吏部,找到了兼任吏部尚书的萧瑀。

    论年纪,陈叔达比萧瑀还大,但是现在,陈叔达反正就是一副你不同意增加人手,我就不走的态度。

    “子聪呀,你打算要多少人?”萧瑀呵呵一笑,他倒是有心调配一些人手过去,但专业不对口,这些人即便过去了,也无法起到应有的作用。

    这是他对工部最为头疼的地方,专业性太强了,就算是一个相关专业的人,进去以后也要经过长时间的学习才能完全的适应。

    这也是工部的特色,他们不仅只做行政工作,同时还做专业性的工作。

    但按照工部这种性格,什么事情都要插一手的话,那他们又需要多少人才能彻底的满足需求?

    “至少也要二百人吧?”陈叔达想了下。

    萧瑀咧了咧嘴,整个工部现在也就只有一百来人,这一张口就要增加两百人,这两百人要是给了,其他衙门不好翻天呀?

    “子聪兄,你这是在为难老夫呐!”萧瑀苦笑着摇头道。

    困难,他自然可以理解,能够帮到的,他也一定会帮,但这种漫无目的的帮,他做不来。

    “这么多项目,没有这么多人在么办?即便是再来二百人,也不敢说人手一定就够。”陈叔达一脸黑线的说着。

    “又不需要你全线同时开工,可以先排一部分人走一趟,有个大致的路线,然后在派人紧跟着进行详细的规划,只需要保证规划的线路,始终超过实际施工位置一百里的距离不就可以了吗?就算前面出了问题,有这一百里作为缓冲,也可以很轻松的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