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薛,现在咱们几个你成了唯一一个跟新罗人交手的部队了,说说你的看法。”杨武接着问道。
他来的早,也帮助薛仁贵稳定了防线,但是在此之前,薛仁贵的防线并不乱,仅仅只是因为人手不足的原因,才导致不得不步步后撤。
老实说,这一战的强度并不大,但是战场上的这个情况,对于一个初入战场的人来说,还是比较有考验意义的。
薛仁贵具体是怎么指挥的,他并不知道,但是从他看到的结果来看,薛仁贵并没有慌乱。
关于是否应该边打边撤暂且不说,至少就这个决定来看,目前得到的结果是好的,他们排没有伤亡,反而歼灭了十倍于几的敌人,而且防线还没有乱。
在援军到来的第一时间,他们也并未选择加速撤退,而是停止后撤,通过顽强的防御,来给支援的友军加入战场的机会。
不要小看这两个不同决定所造成的后果,一个是有可能会让他的部队在立足未稳的时候就遭遇到大批敌人的冲击。
而另一个,他则可以很从容的加入战场,并且按照实际的情况去部署兵力,安排战斗。
这也是他们为什么能在第一时间稳定战线的原因,实力强只是其一,最重要的是薛仁贵在此之前,已经给友军铺好了路,友军到来,就可以直接反扑,而不用再去时间去调整什么的。
正是因为这一点,杨武才有了想听一听薛仁贵对敌人的看法。
“敌人的战斗意志好像出现了点问题,他们的士兵更像是被逼着上战场的,这并非长久之计,而此战对我最大的感触就是,对方的指挥官还是有一定才能的,但是并没有将这个才能用到正地方去,或许接下来我们需要着重注意这一点,一但他们发现了问题,或许对我们来说就有一定的麻烦了。”薛仁贵直截了当的说着自己的感觉。
都是战友,都是友军,这些事情没什么好隐瞒的,况且自己只是一个排长,有能力吃掉所有的敌军吗?
既然没这个能力,为什么不让其他人来跟自己一起吃?
第六一九章:恩威并施()
不过,困扰薛仁贵最大的问题,是俘虏问题。
这些投降的新罗军,又该怎么处理?
这些人似军似民,就算那些拿着‘优良’武器的新罗军也是一样的,在他们身上,或许有一些军人的味道,但那股味道却并不纯正。
或许是偏居一隅的缘故,或许是其他的缘故,反正这里的军队给薛仁贵留下的感觉就是,他们好像不是军队。
可即便是这样,自己一个排五十来人,要控制十倍于几的俘虏,这是个比较头疼的问题。
看管他们不是不可以,问题是之后的侦查任务还怎么做?
搞来搞去,最终也只能派人回去,请人来帮忙看管这些俘虏。
“这里,大概相当于大唐……”望着眼前的景象,李道彦停顿了下来,一时间,他竟然找不出一个合适的词语来描绘现在所看到的这一幕。
这里属于新罗,但是这里的条件,却很让李道彦觉得匪夷所思。
穷地方他不是没去过,草原,高原,那些地方也不富有,但那是他们的民族特性构成的,游牧民族,根本不看房子这些东西的。
朝鲜半岛这个地方,受中原王朝的影响还是比较大的,很多时候,他们其实就是在照搬中原王朝的制度,以及一些思路。
比如说,至今依旧在朝鲜半岛以及日本存在的跪坐,这就是在古代的时候由中原王朝传过去的,包括现在日本风格的家庭,看着古板的推拉门,直接在地上睡觉等等的,这都是那时候传过去的。
只是后来中原王朝抛弃了这些传统,选择了更舒适,也更符合人自身发育的一些东西,但他们却没有跟着改变,而是一直保留了下来。
于是,罗圈腿……
跑题了。
看着眼下的新罗,李道彦的心里只有一个字,穷。
真的是穷,以至于让他这个活了几十年的人,走了无数地方的人,也无法在大唐找出一个跟这里情况差不多的地方。
房子是木头搭建的,甚至连最简单的处理都没有,直接就是一根接着一根的木头,中间的缝隙,则用泥土糊上。
房顶,找些细小的木头,然后在上面铺上一些茅草,这是这里大多数的情况。
田里的庄稼,虽然看起来也没少下功夫去打理,可是见惯了大唐的田地,在看看这里的田地,只是大眼一扫,就知道这里的产量不会太高。
农业设施几乎全无,铁制的锄头铁锹什么的,根本就不用想,甚至连犁地用的犁,也是木头打造的,刀头用石头来充当。
这里就是一个经济底下,农业落后,各方面全部都落后的区域。
至于对百姓的统治……
抱歉,先前困扰着薛仁贵的问题,现在也同样成为了困扰着李道彦的问题了。
收成不高,税赋沉重,百姓家中甚至没有粮食可以支撑他们正常的活下去,吃饱什么的几乎就不用去想了,不饿死就是最大的胜利。
唯一的不同,或许就是比前些年大唐天灾的时候稍微好一些,隔三差五的断一顿,这日子勉强也能混下去。
只是一个个的看起来都是营养不良的样子。
当然了,这跟唐军的战略是有很大关系的,唐军并不是来这里揍人的,打仗的目的并不是我看你不顺眼,或者你敢挑衅我。
从一开始,他们就是抱着将这片大地纳入大唐领土的主意去的。
那么,为了避免持久战的发生,最好的办法是什么?
当然是买通他们的百姓,让百姓的心中对唐军,对唐朝没有什么太多的抵抗,甚至是让他们接受唐朝,接受唐军。
这只是第一步,但只要完成了这一步,剩下的问题还算问题吗?
没了百姓的支持,新罗只能想办法去逼迫百姓加入战斗,这样只会越来越让百姓反感,另一个办法就是直接举国投降,但可以的话,为什么不早做?
说实话,一个统治阶级做到这个样子,其实还是挺失败的。
……
当李元吉听到这个消息的时候,他整个人是不太愿意相信的。
虽然对于历史的详细细节他并不清楚,但是有一点可以肯定,新罗的情况应该不会太差。
不然的话,在几十年后,他们又是怎么统一朝鲜半岛的?
当然,新罗是怎么完成这一霸业的,李元吉并不知道,甚至连时间也不记得,他只知道新罗曾经做到过。
所以新罗在李元吉的印象里,一直都是整个朝鲜半岛实力最强的国家。
但现在接到的消息却恰恰是相反的,新罗军队的战斗力,甚至不如高句丽,而其国内贫穷的也难以令人置信,李道彦甚至用了句不知如何形容其贫穷落后来描述新罗的情况。
“承光,此事你有何看法?”李元吉眼光瞄向身旁的李承光。
虽然还是个小孩子,但这段时间李元吉也总是习惯性的问他一些问题,虽然他说的并不会被采纳,但具体怎么样,李元吉心中有数,大臣们心中有数。
他们要的,是一个在不断进步的太子,李承光也只有保持这种进步的态度,才能够在明年正旦的时候被册立为太子。
因为在新的制度下,这一点是尤为重要的,而现在,理论上还有人可以抢走他的太子之位。
“父皇,儿臣以为,新罗的人口虽说不多,但对于大唐来说,也是一个负担,而现如今越来越多的新罗百姓投诚,大唐理应以礼相待,要让他们体验到两者间的不同之处,要让他们真正的意识到投诚的好处,打内心去支持这个决定,拥护这个事实。但问题在于,当下的补给能力好像无法支撑这么多人的粮食……”
说到这里,李承光郁闷了,因为他也不知道该咋办了。
陆运不用想,从大唐运过去,十车粮食能送去一车就不错了,途中的损耗太大,而且也太过浪费人力。
当下的海运也不用想了,那是保障军方作战的运输通道,不仅要来回运送将士,还要运送他们的补给,而现在唐军对于后勤的依赖性比较大,铁路方面也是不得不抽调一半的火车来保障军资的运输,这才勉强够用,根本不可能在空出太多的运力去为那些新罗百姓运输粮食。
铁路运载量大,这倒是个方法,可一时半会儿的,这铁路也不可能直接修到新罗,所以这个办法根本不是办法。
“殿下,老臣且问一句,何为好处?殿下又将如何让新罗百姓感受到大唐的善意?”萧瑀微笑着问道。
李承光的这个回应,让他看到了属于孩子的天真无邪,就算这段日子他还在不断的进步,可是有些东西,也不是一时半会可以做到的。
“这……”面对萧瑀的问题,李承光彻底的没办法了,他所说的善意,其实前面已经说了,但问题在于运力不够,这是不现实的。
“朝廷为何要保证他们不被饿死?甚至可以吃饱?站在现在这个时间来说,他们与大唐尚属敌对关系,对敌人的仁慈,不正是对自己的残忍吗?”李元吉也笑眯眯的提醒道。
当然了,这只是个提醒而已,办法,李元吉心中早就有了。
总的来说,李承光是看到了问题的本质,但对于解决的办法以及一些细节的思考,却有着很大的不足之处。
“据朕所知,新罗百姓所需要负担的税赋,要远比减负之前的大唐百姓更重一些,何为好?何为善?一视同仁便是好,便是善,大唐根本就不用去付出任何的东西,只需要在占领区实施与大唐本土同样的政策就可以了,至于救济,那样只会让他们更加心安理得的去享受。
善恶!善恶!可以分开,也可以连着,对于归顺的,自然应当以礼相待,对于反抗的,便当无情的镇压。”李元吉继续说着。
单纯的仁政是带不来感激的,是带不来一个地区长久的归顺的,恩威并施才是最好的办法。
这就好比本土的仁政与律法,不违反律法的,自然可以享受到各种待遇,反之则自己去想后果。
大唐有能力做到的事情,又为何不去做?有能力做的更好,又为何要留下一些祸根?
至于之后,对于中华民族对外族的融合能力,李元吉还是比较自信的,要不了百年的时间,就没有什么新罗土著或者高句丽土著了,通通都是大唐人。
当然,在这方面李元吉是有些坏心思的,比如说移民过去的,大多数都是穷的揭不开锅的,依靠政策保护,到那里去抢当地的女人做老婆,然后让当地土著男子没有老婆,这样一来,随着时间的推移,土著的规模便会越来越小。
不过最重要的还是文化的同步,同一种族,不同的文化,最终的结果也会不同,不同种族,同样的文化,最终的结果在大体上不会有太大的偏差。
“兵部安排好余下的事情,另外,今年的征兵,可以提前开始了,退役名额可以适当的缩减一些。”李元吉接着吩咐道。
对于前线的申请,他是同意了,而提前征兵,缩减退役名额,其实也是在为之后做准备,之后肯定是要派驻军过去的,而接下来还要布局西域,这都需要兵力去完成,不尽快部署一下,后面的事情根本没法做。
第六二零章:简陋到爆的机枪()
唐军已经很强大了,依靠着步枪,火箭炮,手雷,这些热武器已经足以让他们在接下来的战争中轻松取胜。
唯一能够制衡他们的,只有唐军自己的后勤。
这个问题打一开始唐军就注意到了,并且也提出了建设性的意见,但受制于条件问题,关于后勤方面的事情,一直没有得到较好的解决。
解决后勤靠什么?
如果是后世,无非就是庞大的生产力,运输能力,以及合理的保障分配计划。
而在运输方面,则有很多选择,可以选择汽车,可以选择火车,可以选择船运,还可以选择空运。
但是在现在,抱歉,大多数还是只能选择古老的人运方式。
马车的承载能力终究是有限的,而弹药的重量,一箱子弹的重量基本上就跟一袋粮食的重量差不多了,但是当下又没有什么更好办法去解决这个问题。
所以这是个让唐军比较头疼的问题。
不过科学院火车项目组倒是根据之前的研究提出了一个假设,是否可以通过让火车瘦身,让其脱离轨道的限制,可以单独的在陆地上跑?如果可以做到这一点的话,那么这些运输的压力不就解决了吗?
关于这个想法,李元吉是绝对赞成的,也是大力支持的,为此,甚至特意从皇家的小金库内拨了五千贯给火车项目组,让他们在继续改进火车的同时,尽可能的去研究一下这个项目。
当然,关于这些方面的东西,李元吉并没有多说什么,虽然他知道火车组那边提出的概念就是卡车的概念,但是李元吉所知道的卡车,跟他们提出来的卡车有着天壤之别。
当然,这件事情已经提出来将近一年的时间了,结果是,杳无音讯……
不过,在火车组还没有给兵部后勤司带来好消息的时候,科学院兵器坊却给他们带来了一个堪称灾难般的消息。
李元吉的脸上是充满了笑意的。
因为这件事他压根就不知道具体的情况,在接到邀请之前,他根本就不知道,兵器坊竟然已经开始着手研究这玩意儿了。
当然,这也说明了一个问题。
李元吉给这些科学家们灌输的一些思想,已经开始奏效了。
另一个就是,在科研方面,李元吉给了他们最大的自由度,想要让一个项目上马,其首先要通过内部论证,然后提交科学院审核辩证,通过后,科学院便会根据计划对其进行初步的拨款作为初期研究费用。
一期研究期限结束后,会对该项目进行全方位的审核,然后根据现有的结论来决定,是否继续进行研究。
三千贯一下的项目,科学院是有自主决定权的,但是一年科学院只有五个自主决定权的名额。
一但超过五个名额,或者所需资金大于三千贯,就需要上报李元吉,由李元吉来决定是否通过。
一套完善的科研制度,尽可能的放开了规矩对于科学家们的束缚,于是,就有了现在的邀请。
“不错!不错!不错!”围着面前地上的两挺机枪,李元吉甚是难以掩饰心中的高兴。
不搞则以,一搞就搞个大动静出来。
兵器坊直接搞了两款机枪出来,而且两款机枪则各有各的特点。
其中一款机枪李元吉也不知道类似于后世的哪个机枪,其实从外观上来看,这个结构应该是没什么问题的,只是一些思路好像有些不太一样。
但是另一款,李元吉却很熟悉了。
那是一款跟世界上第一挺机枪,加特林机枪模样类似的机枪,同为多枪管设计。
而且还是采用的扳机扣发模式,当然,在解决了子弹底火的问题之后,扳机扣发模式在现在基本上已经属于成熟的技术了。
不过唯一让李元吉有些蛋疼的是,这个类似加特林的机枪,看起来很奇怪。
因为他有五根枪管,这倒不是最让李元吉蛋疼的,除此之外,他还有五条弹链。
没错,五根枪管是单独供弹的,但是扳机却只有一个。
虽然看起来有些另类,不过对于科学院能够拿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