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朝最佳闲王》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唐朝最佳闲王- 第326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十八列,一夜的时间才能送走两万七千余人,不到三万人?而且考虑到火车数量不足的原因,一直到明天天黑,甚至后天早上,都未必能把这六万余人给运走。

    这个速度不慢,但也不快,对于第三军来说。

    “要不让已经装车的三列货车挪出来?”

    “我要走……立刻就要走……”

第五六二章:恐怖大唐() 
    下了列车,那男子找到了一个看似管事的官员提出了自己的要求。

    结果自然是被拒绝。

    军列就是军列,而且还是如此重大的事情,怎么可能捎带上一个普通人?

    而且,到目前为止,即将登上军列的军队和官员对于他们此行的目的还是一无所知,接下来是要在火车上跟他们说明任务的。

    有个外人在,接下来怎么说?岂不是将整件事情的内幕都告诉他了?

    如果这货嘴巴不严,传出去了又该怎么办?

    一边拒绝,一边是大量的军人官员登上火车,而且火车已经在放气了。

    做过火车的都知道,放气是因为压力达到了,已经到了可以开动的时候了,但现在还不能开,只能通过放气来减小锅炉内的压力,但这个时候是随时都可以开车的。

    “怎么回事?”听到有人再闹,正为火车数量不足而发愁的房玄龄不由得皱起了眉头。

    官员急忙跑来,将具体的情况跟房玄龄说了下。

    这下房玄龄的眉头皱的更紧了,军情如火,按理说这个时候是不会带任何人的,什么理由都不行。

    可偏偏这次他们用的是演习的名义,若是因为演习的缘故,而让一个游子失去与亲人见最后一面的机会,这若是传出去,未免会让人觉得朝廷有些不近人情。

    问题是,这次并不是演习,而且接下来在火车上还要说更重要的事情。

    一时间,带与不带,成了让房玄龄头疼的问题。

    “可以让他去车头!”车站官员似是看出了房玄龄的担忧,故而提醒道。

    车头与车厢是分离的,且中间还间隔着一节煤水车厢,后面的人根本无法来到前面,前面也无法到后面。

    而整个车头,也仅仅只有四个人,两个司机,一个负责开车,一个负责值备,同时负责观察各种情况,两个锅炉员,一个烧火,一个配合,过段时间两人就轮换一下。

    车头位置不大,但是多装一个人还是没问题的,而且在那里也不会泄露那些秘密,同样也不会让人觉得朝廷无情。

    “他去哪里?”房玄龄问道。

    “洛州!”

    “告诉他,火车不在洛州停车,会直接开往荥阳,他有两个选择,一是到了荥阳自己想办法回去,二是跟着返程火车到洛州下车。”想了下,房玄龄还是开口道。

    能照顾到的,尽量去照顾,但照顾的前提,并不是耽误他们的正事。

    那人一听,立即点头答应了下来,多跑一段路,无非就是耽搁半天的功夫,可若是不同意,耽搁的就不是半天的时间了,对于他来说,能尽快的赶回去最重要。

    而且,真要论起来的话,他家似乎距离荥阳更近一些,之所以选择洛州,还是因为洛州交通比较方便,而荥阳至洛州段正在修路,走起来也不是很方便。

    “想尽一切办法,调集所有能调集的火车,最晚明天下午之前,所有人都要离开这里。”房玄龄朝着车站官员吩咐道。

    紧接着,火车发出阵阵的吭哧声,列车缓缓的开动了起来。

    当然,在知道列车数量有所不足的情况下,那么还会按照运输的标准去上车吗?

    当然不是,原定一千人的客车,春运的时候也才装了一千五六百人,但是这一趟,却足足装了两千余人。

    双排的座位上坐了三个人,过道上也到处都是人,恩,车厢与车厢之间是没有连接的,不然又可以多装一些人。

    但即便如此,火车的运载力也还是凸显了出来。

    一路上,火车并没有停车的迹象,而是在不断的加速,加速,再加速。

    正常的运营,火车的速度是被严格控制的,并没有让火车将速度提到最快,加上中间需要停靠,一来二去的,降速,提速,进站,等待,这都需要时间。

    马五他们能用不到一天的时间从荥阳跑到长安,现在的军列同样也可以做到,当然,时间会比他们稍长一些,毕竟车厢多了,拉的人也多了。

    而那些被迫离开了车站的旅客,虽说心中有些郁闷,但是在走出车站大门的时候,整个人却愣在了那里。

    车站外,人山人海,到处都是整装待发的军队,一排排的,一列列的,很是壮观,而且远处,还有更多正在赶来的部队。

    而如此大的动静,自然是引起了更多人的围观,讨论。

    多少年来,都没见过这样壮观的场景了?

    当然,壮观只是直观上的感觉,但这并不是唯一的感觉。

    看着那些从车站内离开的普通人群,也有人意识到,好像是有大事发生了,不然的话,为什么会把那些乘客赶出来给军队让路?

    而且这事应该挺急的,不然的话,车站方面又为何没有提前安排?就在刚才,车站还在销售明日的车票,甚至还能买到即将发车的车票,这又怎么说?

    于是,整个长安开始忙碌了起来。

    房玄龄并没有跟着第一列专列离开,他还需要留下来做更多的事情,还需要去协调各方面。

    车站方面则在忙着进行调度,但又觉得效率好像太慢了。

    于是直接找到房玄龄,让其派士兵到货运车站那边进行卸车。

    再然后,似乎又觉得时间好像不能耽误。

    问清楚了场站内停留的列车数量,房玄龄又让程知节直接派出了相应的部队直接进入场站,从那里蹬车准备,只待时间一到,他们就立即发车离开。

    啥?这就完了?

    当然没有,火车作坊那里,有两列即将交付的火车,这两列火车已经进行到了最后的实验步骤,很多一部分试验内容都已经结束了,最多再有半个月,就可以交付使用。

    没关系,直接调过来,提前交付。

    还不够?那就继续调,有五列火车的测试刚刚进行了一半,大的方面是没什么问题的,只剩下细节方面需要测试。

    但根据以往的经验来看,只要能够完成前半段,列车就可以正常运行了,最多就是跑起来有点怪,有些小瑕疵而已。

    如此一来,原本的十八列,变成了二十五列。

    车站,房玄龄整整忙碌了一夜的时间,而长安城内,因为这事也是讨论了整整一夜的时间。

    因为取消了宵禁,所以闲人更多了。

    甚至有些人无聊的就守在铁路边上,想要看看这次闹出的动静到底有多大。

    而这个结果,则是让他们震惊的,列车一列接着一列的离开,透过微弱的亮光,甚至可以看到车内装满了密密麻麻的士兵,有心人微微一算,好家伙,这一夜送出去的士兵就有将近五万人那么多。

    于是,某某地区有人叛乱的消息不知道怎么就在次日清晨传开了。

    昨日夜里的一系列事情,就是最好的证据。

    不过,也有人为此而感到震惊,因为这是唐人第一次真正的见识到火车的恐怖。

    也就是说,大唐已经具备了在一夜之间,连续将五万兵力发往洛州,而这个时间,仅仅只有不到一天,一天送五万人过去,如果等到以后火车数量越来越多,铁路的里程越来越长,那么某些地区再叛乱的话?

    不少人打了个冷战,这事还是别想了,吓人……

    叛乱说显然是站不住脚的,因为朝廷压根就没有给他们任何的机会,更没有给他们所需要的生存空间。

    翌日清晨,长安街上便贴满了关于此次事件的通告。

    “啧啧,大手笔……”

    “不知此事无功兄如何看?”一薄弱男子开口,便立即引起了周围好友的问询。

    无功,名王绩,隋末举廉孝,除秘书正字,不乐在朝,辞疾,复授扬州六合丞,天下大乱,弃官回乡,武德中,诏以前朝官侍诏门下省,精简朝廷时,再次辞官。

    但是王绩却并未回家,而是在长安住了下来,每日以文会友,以酒会友。

    周围的这些,都是他的酒友,又都有些文采。

    但是很可惜,现在朝廷需要的并不是文采,这些人又不想去学习新的知识,所以更是入士无门。

    王绩是个人才,但也仅仅只是个人才而已。

    现在,他后悔了,后悔不该离开。

    虽然自己志不在于此,但看着当下的发展,却没有自己的痕迹,王绩有些失落,也有些懊恼。

    “以皇子被刺为介,此番演习,涉及军,中书,兵,刑,工,铁路等部多个衙门,而且还是如此的突然袭击,这对于他们来说,的确是个巨大的考验。这份通告发的很是时候,如果我没猜错的话,那些官员,那些士兵,到现在都不知道这根本就是一场演习,就目前来看,成效还是不错的。”王绩微笑着讲解着,一副高人之风。

    “他们不知道?”有人立即惊呼道。

    “妙就妙在这里,这封通告发布的时间就是关键,现在军队已经走的差不多了,余下的都在站内等着,外面是没有人的,这个时候发出来,即便外面吵翻了天,他们也不知道真情。”说到这里,王绩啧啧嘴,忍不住的称赞道:“高,陛下这一手真是高呀,神不知鬼不觉的,大唐竟有了如此强悍的实力!”

第五六三章:闲中训子() 
    “这些年来,父皇的战略重心始终放在经济建设方面,儿臣此次东行,对此也是颇有感受,铁路为大唐带来的变化,不仅仅只是表面上的这些,铁路最大的意义,在于战略方面的。

    之前儿臣去荥阳的时候还很疑惑,荥阳经济并不发达,产业相对单一,父皇又为何会选择修建这条路线?

    但是经过这一系列的时间,儿臣有些明白了。

    虽说这些年来父皇的战略重心在经济方面,但实际上对于军事方面的安排,依旧没有任何的松懈。

    长安至洛州的官道,可以提高正常的通行速度,同时也可以提高军队的行军速度。

    铁路亦是同样的道理,而火车装载量大,仅仅一夜之间,便可将数万将士送出去,只需一日的时间,他们便可抵达千里之外的战场。

    先人言之,兵贵神速,大唐将士的战斗力根本不是问题。”李承光并没有被前天荥阳工地上的那一幕给吓到。

    而根据这两日的表现来看,显然也不太像是装出来的。

    这一点,倒是让李元吉很惊讶,也很意外,那种场面,对于一个八岁的孩子,就算没有吓的嚎啕大哭,总之也该被吓的不知所措了吧?

    但是很显然,这些症状在李承光的身上并没有出现。

    相反,回到长安之后,李承光只是休息了一夜,使自己的疲惫散去。

    然后便开始全力整理自己此行的思路,李承光说出的这些话,有些道行的人基本都可以说出来,并不足为奇。

    但让李元吉惊奇的是,他只有八岁,如果没有人告诉他这些话的话,那这就不是个简单的问题了。

    “如果朕让你来做决定,你会怎么办?”李元吉若有所思的看着李承光。

    听着李元吉的问题,李承光微微的有些紧张,稍稍缓了口气,迫使自己冷静下来,开口道:“儿臣会让工部统计数据,得出当下能用的钢材还有多少,又能同时支撑多少铁路开工建设,会让户部与钱庄联合发行债券,然后全力修建铁路。

    儿臣曾经问过阎尚书,阎尚书说父皇的战略是暂时修建一东一西,一南一北两条十字交错铁路,但是儿臣觉得这还不够,儿臣觉得,在北部与南部,至少应该在修建两条东西向的铁路,而在东部与西部,应该再修建两条南北向的铁路,如此,数个十字交错铁路,如同一张巨大的渔网一样,无论何处发生火情,朝廷都可在短时间内照顾到,从而避免火势的蔓延。

    而铁路亦可以加速商业的发展,推动人员的流动,这些对于经济方面,都有较大的帮助,更重要的是,铁路网线发达了,也就意味着物价下降了,这同样是重中之重。”

    李承光说的这几点,让李元吉听的津津有味。

    规划的头头是道,有模有样的,甚至,这就是后世在高铁网络开通之前,最基本的几条铁路线概况。

    铁路的作用大不大?

    很大,大到无法想象,无论是对于经济也好,军事也罢,拥有完整铁路线的国家,始终占据着各种各样的先机。

    而如果有一条铁路直接通往辽东,那么杨广三征高句丽还会失败吗?怕是一次就能打下来吧?

    铁路不仅可以将源源不断的物资运输过去,同样可以将源源不断的兵员运输过去。

    打累了?打疲惫了?不要紧,再坚持几天,几天之后,我送你回家休息几个月。

    用这样的方法去打,高句丽能抗住吗?即便占据地理优势,他们也扛不住。

    详见对印反击战,打赢了为何要撤军?为何要那么快的撤军?

    答案当然是物资跟不上,没有铁路,只能依靠一条危险陡峭的公路去运输,而印度却占据着地理优势,不撤退的话,出去的人都会被留在那里,胜利不代表物资不缺。

    但是现在再去看看,硬抗?对峙?随你的便,青藏铁路能将成千上万吨的物资运输过去,哪怕天天打枪放炮,当鞭炮一样玩也能抗的住。

    同样的道理。

    李承光能够想到这一点,李元吉的确很欣慰,但欣慰不代表着无脑的支持,更不代表着需要大力的去赞扬。

    缓缓的,李元吉收起了脸上的笑容,换上了一副严谨的态度。

    “你知道赵括吗?”

    “赵括?”李承光面色一愣,旋即想起一人,这些面色更加苍白了些:“父皇指的是赵国的赵括?”

    “恩!”李元吉点了点头。

    这下李承光算是彻底的傻脸了。

    赵括是谁?大名鼎鼎!

    纸上谈兵,说的就是这位赵括。

    如果只是说经验不足也就罢了,问题在于,这位赵括老大爷,不仅仅只是经验不足,而且还极其的装逼与自信,为此而直接付出的代价,就是四十万赵军,直接导致了赵国被灭。

    现在李元吉在考教自己的时候,却提出了赵括这个人,其意所指为何?这还用猜吗?

    “赵括有才能吗?有!是大才!他的才能,远超过当代任何一位名将,但是赵括为何落得如此下场?朕为他总结了四个字,为人过傲!”李元吉毫不客气的评判着历史人物。

    以他现在的身份地位,完全有资格来做出这样的一番评价。

    当然,评判不是为了打击李承光的积极性,而是要让他深刻的认识到其中的问题,认识到自身的问题,引以为戒。

    在确定立太子之前,李元吉从不会去考虑这些问题,但是现在不同了,他必须要考虑这些,必须要让一个相对完美一些的太子上位,这样对大唐是好的,对李家,对自己在这个世界的血脉也是有好处的。

    “纸上谈兵,也是一种实力的体现,赵括所酿下的过错,根源并不完全在于他自身,长平之战的失败,赵国被坑杀四十万主力军队,这个责任,赵孝成王与赵括应当各担一半的责任,赵孝成王的错在于不能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