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朝最佳闲王》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唐朝最佳闲王- 第307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而这个说法,又与后面的说法相互矛盾。

    前面这个看似给人一种胆小鬼的感觉,可后面却又要求将士们敢于亮剑,勇敢作战,无谓生死。

    很矛盾,但似乎有解释的过去,并不是想象中的那么困难。

    好吧,总结起来还是一句话,该牺牲的时候就要勇于牺牲,不该牺牲的时候,就不能去牺牲,不做无谓的牺牲。

    看了眼手下的将士,一个个的正在熟悉着刚刚到手的新枪。

    跟禁军的一模一样,而且禁军那边也特意来了人教他们如何打枪。

    薛礼他们早就跟禁军一起练习过,虽然不敢说每一个人都是用枪高手,但起码的打枪作战还是没问题的。

    而一个人呆着五十个人去打枪,这个难度就有点大了。

    或许是感觉到了时间的紧张,禁军那边也没有任何的吝啬,直接派了大量的将士来充当教官,用一对一的方式,希望在最短的时间内教会新军的这些将士,让他们以最快的速度去习惯,去适应。

    枪的结构,每一个部件的作用是什么?如何使用,如何保养等等,禁军将士们正在认认真真的讲解着,并且同步的做着示范。

    一连十天的强度教学,让新军的将士们在短短的十天时间内,已经彻底的熟悉了手中的武器。

    中间也进行过三次的实弹射击,每人三次一共打了五十颗子弹,不多,但也足够让他们对枪的认知更深一步。

    十天时间一到,来自禁军的教官便直接离开了营地,他们还有自己的任务,不可能一直留在这里。

    而且,两支军队在很大程度上,其实是不一样的,可以让他们来帮忙教打枪,但其他的战术什么的,却是完全用不上的。

    会用枪,仅仅只是第一步,接下来还将与之前的训练相结合,从而使这支军队真正的具备战斗力。

    “枪,是个好东西,可以杀敌,同样也能伤己。”恢复正常训练的第一天,看着一个个手中拿着步枪而忍不住兴奋的将士,薛礼毫不客气的给他们来了当头一棒,一盆冷水,毫不犹豫的被泼了下来。

    装备了步枪的军队,的确是无敌形式的存在。

    虽然到目前为止,唯一装备了步枪,并初步形成了战斗力的禁军还没有来得及参与过哪怕一次小规模的战斗。

    但是无数次的实弹演练,无一不证实了步枪的强大,只要人员足够多,只要配合的还算默契,那么阵地面前二百米范围内,将会是一个新的无人区。

    与弓箭不同的是,步枪的杀伤力更大,铠甲根本起不到任何防护的作用,而且,就算真的可以挡下子弹,那么被击中的人,将会有九成以上的几率会嗝屁。

    因为了解的更多,所以才更能认清楚步枪这东西的可怕之处。

    而且李元吉也曾经提起过,将来会有一款更恐怖的枪械装备部队,到那时候,才是真正的屠戮。

    “战场这个地方,从来没有百分百这么一说,就算装备再精良,训练的再精锐,很多时候,也无法避免自身的伤亡。我们装备的步枪,是杀敌利器,同样的,一但步枪落入敌军手中,同样也是杀死我们的利器。

    所以,我对你们唯一的要求就是,当你身上没有子弹的时候,把撞针给取下来,当你身边的战友阵亡的时候,而你手中又不缺少武器的时候,请把他的撞针给取下来。”薛礼一脸认真的说着。

    这种步枪的撞针并不难取,取下拉栓,用特制的扳手拧几下就下来了。

    其实最好的设计是在后部打开一个口子,撞针安装在后部的盖子上,只需要取下盖子,就可以取下撞针。

    但是很无奈,因为这样的设计无法保证足够的密封性,本来黑火药改良的发射药就影响了射程,而后部又密封不严,对射程的限制就更大了。

    于是只能采取这种笨方法,将后部封死,然后从前面安装撞针。

    这样的话只需要一个特殊的工具,就可以轻松的取下撞针,整个过程并不复杂。

    至于工具,可以是专业的,也可以是业余的,只要手巧,也可以用一根木棍造一个取针器出来。

    于是,接下来,薛礼这一队的训练科目又多了一些,利用刺刀去制作取针器,原理很简单,对照着拉栓内部的口径大小,将木棍的直径将其吻合,同时,尽可能的将木棍掏空,怎么掏无所谓,只要确保用力拧的时候不断就行了。

    而进入拉栓的那一部分,则做成一个比撞针稍稍大一些的正方形,在枪栓内大约五厘米左右的位置,撞针是正方形的,用途就是方便取下。

    除了制作取针器,另一个训练的重点科目,就是取撞针。

    该训练的都训练过了,剩下的只是不断的复习,熟练,薛礼对于这些并不担心,而他只希望如果自己的部队全军覆没的话,可以尽可能的让这些步枪打不出去子弹,成为一把废枪,不会对自己人产生威胁。

第五三二章:又想骗我移民() 
    现在的大唐真的可以用稳如狗来形容。

    尽管表面上看起来李元吉做出了很多令人惊异的决定,可以实际情况来看,每一项决定都给大唐带来了巨大的改变。

    职业化的军队,可以让军队将更多的时间用于训练,确保军队的战斗力绝对是顶尖的。

    时间的限制,丰厚的待遇,不努力就要走人的压力之下,军中没有偷懒的。

    君子不立危墙之下,何况大唐这面坚硬无比的墙角呢?

    没有人想离开,可军中的规定就是这样,每一年,服役期到的将士,必须要有人离开,而且离开的比例还不在少数。

    同一期招募的士兵,在四年过后的退役期内,会走掉百分之八十以上的人,一百个人里,只有最多二十个人可以留下,竞争力之大,根本不是之前的府兵制可以相比的。

    在军中有稳定的收入,而且收入还不低,回了家,又能干什么?职业军人不再是府兵,不再是终身制,不再享受均田优待,回了家,他们就是普普通通的平民百姓。

    所以,对于他们来说,最好的出路,就是在军中混出个人样来。

    正是这种紧迫感,得以让军队始终保持着最大的训练热情,而每年都有新兵来到,都有老兵离去,又最大限度的避免了兵撇子带坏新兵的事情发生。

    而在政治方面,对外,如今的大唐早已不是十年前的大唐,耽罗已经内附,并且做掉了高厚,自此之后,数百年之后,济州将会从历史上就属于大唐。

    西域方面也在加紧联络着,通商,成为了大唐与西域最紧密的联络手段,而且在唐俭的操纵下,现如今已经通过商业化的手段,逐渐的加大了大唐在西域诸国的话语权。

    已经有三分之一的封王在长安生活着,虽然顶着某某王的头号,可实际上两者却早就没了联系。

    唐俭正在计划着对西域进行更近一步的控制,而这个控制,在之前是绝对不敢想象的。

    于是,唐俭提出了一个巨大的计划,修建一条长安通往西域诸国的铁路,依靠铁路来经商,同时运输部队,通过铁路来加强对西域诸国的控制,从而彻底打破某些人不切实际的幻想,最终,在铁路建成后的十年内,将整个西域彻底变成大唐的领土。

    而在国内,官员们各司其职,各司其职,四个普普通通,简简单单的字。

    但他代表的含义却大为不同,这代表着井井有序,代表着整个大唐的运转是流畅的,不存在什么问题的。

    而各司其职最大的劣势在于,各部门的职责划分的太过清楚了,以至于有些时候,这个部门觉得这不是他们的负责范围之内,应该是另一个部门的,而另一个部门也觉得不是自己的职责,所以就会出现扯皮现象。

    在后世这种行为屡出不穷,但更多的,并不是因为部门职责中没有规定这属于他们管辖,而是因为不想担任这个责任,不想去办那些没有明文规定属于自己职权范围内的事情。

    如果是好事,这些部门怕是会争着抢着去做。

    虽然目前还没有展现出来这种矛盾,但李元吉却很有先见之明的成立了一个,预询衙门。

    当出现扯皮,或者不知道该找谁的时候,就去找预询衙门,如果是自己搞不清楚去询问的,预询衙门会告诉你这个事归谁管,如果是因为各衙门相互扯皮而导致搞不清楚的,预询衙门会开具一份证明,让他们拿着证明去找负责衙门,与此同时,也将会将此案件记录在案,当累积到五次的时候,预询衙门便会将其上报吏部,吏部出面进行训诫,超过十次,抱歉,直接领导将被立案调查,如果查证属实,直接拜拜回家。

    古代就这么点好处,什么铁饭碗不铁饭碗的,这里就没有铁饭碗。

    经济方面,那就更不用说了,经济方面是目前为止,最让人满意的一方面。

    随着长洛铁路的开通,经历了初期的惨淡,到现在的忙碌,生意不知道好到什么程度,甚至现在想要发货什么的,都需要提前预定才可以。

    而铁路最直接的好处就在于,直接辐射了周围上百里的地区,当然,另一个好处在于,铁路的运载量大,价格便宜,直接导致了铁路辐射区内的物价的下降,成本的下降,加上商业的竞争,物价方面最近一直在下降,谁也不知道会降到什么程度。

    而商业的繁荣,必定需要大量的人群来工作,于是,一个被李元吉称之为生态圈的概念就这么形成了。

    不过,虽然整体是朝着好的一面发展的,但大唐的人口实在是太多了。

    铁路的开通,物价的下降,这也导致了越来越多地区的百姓开始朝着辐射区内迁徙。

    而长洛铁路周围,又都是狭乡,这么一来的结果就是,人口越来越多,本就紧张的工作,现在变得更紧张了。

    而自李元吉提出工业化以来,越来越多的社会弊端已经开始显现出来了。

    越来越多的百姓走上街头,或是寻着工作,或是无奈的聚在一起胡侃着,而因为工作机会的原因而导致的打架斗殴案件也是越来越多。

    先进的农业工具投入使用,让以前需要时刻待在田间地头的农民有了大量的时间,以往需要忙上几个月,现在一个月不到就干完了,余下的时间干啥去?

    有工作还好说,没工作,不就成了社会闲散人员?一时半会儿的自然没什么,时间一长,这些人就是社会不稳定因素的存在。

    可工业化刚刚开始,根本就无法提供那么多的岗位,这个问题一时半会儿是解决不了的。

    于是乎,李元吉只能想到了另一个主意。

    ……

    泾阳县,作为取消宵禁的急先锋,试验地。

    虽然已经全面放开了宵禁,其本身的政策魅力已经不再,对泾阳的人流打击影响还是比较大。

    但泾阳也因此而找到了属于自己的出路,利用啤酒作坊就在泾阳的优势,直接将原本就很被看好的小吃街做大,现如今,泾阳已经是大唐境内规模最大的小吃城。

    在这里,各地的美食都能见到,大唐各州各县的,西域的,甚至其他地方的,无论你想吃什么,在这里都能找到,而且味道还都不错。

    而泾阳也利用两年的时间,彻底的转型成功,收入比之之前虽有短暂的下滑,但是很快就出现了直线上升的趋势,而到现在,新年才刚刚开始两个多月,泾阳的税收已经达到了五千多贯。

    税收,可以看出一个地区的繁荣程度,人流程度。

    “移民?”当朝廷的移民召集令贴在泾阳城头的时候,瞬间便吸引了大量的人群围观。

    “济州?济州在哪里?我怎么没有听说过济州?大唐有这个州吗?”一名书生模样的男子愣了愣,绞尽脑汁的回想着,可怎么也想不起济州这个地方到底在哪里?

    “我知道,好像是前段时间刚刚内附大唐的一个国家,陛下将其改名为济州。”有人觉得有点耳熟,仔细一想,便想起了济州这个地方。

    “哦!”书生模样的男子应了声,大致的看了遍召集令上的内容,虽然很心动,但也仅仅只是心动那些条件而已,实际上,他从未想过要移民。

    不仅仅只是他,围观在这里的百姓,百分之九十九以上的人,现在也不考虑移民这件事。

    早在之前灾年的时候,大家都羡慕那些移民到镇北的人,虽说镇北现在发展的不错,可那地方实在是太偏僻了,想回来一趟都很难。

    而且那里距离长安实在是太远了,甚至当初移民过去的,已经有人想办法要回来了。

    有地,有牧场,能赚钱,可在那个地方,荒无人烟的,赚那么多钱给谁花?花到哪去?

    所以,当朝廷的召集令上写明了移民的待遇,大家最多也只是看个热闹,真正想去响应号召的,却没多少人。

    虽然移民的待遇比当初移民镇北的待遇还好,不仅给地,每户五口负责安排一人工作,十口安排两人,以此类推。

    可是那地方,鸟不拉屎的,有什么好的?

    生活好了,心态也就变了,李元吉没打算继续用封建君主的愚民那一套去统治,所以他必然要准备好迎接这个后果。

    民智,不是想开就能开的,一旦开了民智,影响肯定是有的。

    当然,泾阳的百姓不心动,那是因为他们自身有谋生的出路,待在泾阳就很好,没必要出去。

    但是在其他地方,那些自身经济不行的,人口又多的,移民反倒是最好的选择,因为到了那里不仅有地,还有工作,会比这里生活的更好。

    去镇北的那些人的确有想回来的,但那只是少数,大多数人还是不想回来的,而且那帮人贼有钱,听说打算全体募集资金,请求朝廷修一条镇北通往长安的铁路,这样的话,他们回乡探亲就比较容易了。

    坐在县衙内足足等了一天的时间,上官仪脸上的表情却是越来越不淡定,甚至焦急了起来:“情况怎么样了?”

第五三三章:盛世之下无爱国?() 
    此刻的上官仪是失望的,甚至是有些绝望的。

    “怎么就没有人申请移民呢?”上官仪觉得有些难以置信,印象中的情况,不应该是这样的,继续一个人喃喃道:“为什么会是这样呢?”

    坐在泾阳县令这个位置上已经接近三年的时间了,明年就是任期年了。

    律法规定是五年一期,但是也有另外一种情况属于例外,就是在非任期年内上任的官员。

    这类官员不管什么时候上任,到了下一次任期年的时候,都要跟着大部队一起走。

    而时间长一些的,类似上官仪这种的,任期年的时候刚好做了三年县令,虽说资历有些不太足够,但胜在政绩足以拿得出手,所以得到提拔的概率还是很大的。

    而另一种,比如说只坐了一两年的官员,这个时候有很大概率会继续再坐一期,也有可能调任其他衙门。

    虽说大家都是官员的身份,但官员之间也分三六九等,哪怕是同一个级别的官员,哪怕他们表面上看着并没有什么区别,可实际上,只要是个人,就会分三六九等。

    在这一批人之间,上官仪显然属于上等级别的。

    脑子里没点货的话,又怎么可能把一个半死不活的泾阳带到现在这一步?大唐所有州府治下的县城,泾阳排第三。

    第一是万年县,第二是长安县。

    这三个县号称大唐的三座马车,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