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朝最佳闲王》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唐朝最佳闲王- 第295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朝廷答应他们的请求,修建一条通往荥阳的铁路,郑家虽然需要支付运输费用,可按照现在的行情,一年下来郑家依旧比之前多赚了不少。

    而如此一来,因为成本下降了,价格自然也会跟着下降一些,最直接的后果就是,郑家可以更疯狂的抢走整个铁路沿线市场,市场大了,价格低了,赚的反而更多了。

    可以说,郑家的算盘打的很好。

    因为郑家虽然不能在参与政治了,可这才刚刚几年的时间?在政治眼光方面,郑家还没退化到平民水平。

    朝廷在东海郡囤积了那么多的兵力,甚至整个大唐的造船厂都在东海郡,这能说明什么?

    说明东海郡对大唐的作用很重要,说明大唐是有心去探索大海的。

    可探索大海,就离不开陆地的支持,如果没有出现铁路那也就算了,可现在铁路已经运营了,他的成本,他的速度,他的便利,都比以往的方式更简洁。

    而按照当下的情况来看,一列火车从长安出发,只需要三天左右的时间就能抵达东海郡,比以往的方式节省了五倍的时间,这又意味着什么?

    或许,郑家正是看中了这一点,掐准了朝廷接下来要做的动作。

    但又不敢肯定什么时候会开始,所以才以合作的事情来提出来。

    至于目的,自然是鼓励朝廷尽早开工,这样的话,郑家可就把握住了先机。

    而且将来以后,不仅可以在养殖方面成为行业老大,甚至在渔业方面也能说的上话。

    因为无论是东海郡也好,还是整个东部沿海地区也罢,任何一个世家只要去了,以他们当下的财力,都可以轻而易举的控制那里。

    可以说,郑家进入角色的速度倒是挺快的,而且对于时机把握的也很准。

    但,李元吉能怪罪他们吗?

    当然不能。

    要想解决铁路现在的问题,唯一的办法就是继续修,一直修到东海郡,以空间换取利益,从而促进商业的发展,促进铁路的繁荣。

    “其实郑家若是不提,臣也打算过段时间与陛下说一说这个事情的,长洛铁路还是太短了,而两地相距较近,很多商品是共同存在的,往来之间的贸易,也并不算特别的繁华,而之前官道的运输基本就可以满足需求了。

    所以通过这几天的情况,基本可以判断出一个结果,这段铁路并不能给朝廷带来多大的利益,无论是经济方面,还是军事方面,如果单纯的考虑经济方面,倒是可以向西修建一条通往西域诸国的铁路。

    而这条铁路除了对经济有较大的帮助,在军事上和政治上也有不小的作用,它可以帮助大唐更好的控制整个西域地区。

    但是陛下当下的重心似乎并不在西边,所以臣倒是建议陛下可以优先修建通往东海郡的铁路。那样的话,将来无论是调兵支援,还是从海外获取的战利品,都可以在东海郡下船以后,直接通过铁路运往长安。”郑家是昨天找上门的,为此马周整整思考了一整天的时间,权衡了其中的利与弊。

    虽然建议是有利于郑家的,可在考虑这个问题的时候,马周却从未想过郑家,而是以李元吉当下的重心去考虑的。

    对于李元吉而言,考虑的问题并不是修与不修,而是什么时候去修。

    先前从长安到洛州的铁路,一共用了两年半的时间去修建,这个时间不长,甚至很短。

    因为考虑到没有人有这种经验,他们只能按照要求,以及试验场里试验的结果去修建的。

    但是同样的,这种方式又是很落后,很麻烦的。

    所以早在去年的时候,李元吉就提出了要改变修建铁路的方式,当然,最大的改变就是铺设铁轨的过程,至于其他的,暂时没那个能力去改变。

    “如果将铁路从洛州铺设到东海郡,需要用时多久?又需要耗费多少资金?”李元吉紧皱着眉头问道。

    问题他自然考虑过,从日本运来的金银,光是在途中就耗费掉了不少,有铁路的话,这个耗费自然可以小一些,而且还有其他的商业方面。

    但李元吉最担心的还是钱的问题,总而言之就是一句话,大唐现在虽然比之前好了很多,可底子还是太薄,经不起这么折腾。

    毕竟前隋的灭亡,就是因为隋文帝和隋炀帝两个人的折腾,倒不是说他们是瞎胡折腾,事实上他们折腾出来的东西,那都是利在千秋的好东西,隋朝灭亡了,可当年修建的运河在现在可是起到了不小的作用,甚至到了李元吉穿越的时候,都还有一部分依旧在使用。

    可问题在于,那两位皇帝只管干事,却从不考虑民间疾苦,也不考虑朝廷是否能够承受。

    用后世的话来说,就是步子跨的太大,扯着蛋了

第五一四章:李元吉的底线() 
    隋朝的问题到底出在哪里?后世的时候李元吉曾经看过这个问题,但并没有深入的去了解。

    而在当上皇帝以后,李元吉却是翻阅了大量的资料去查询,然后根据自己的感觉,给出了一个相对靠谱,且比较有说服力的说法。

    隋朝的灭亡其实是有迹可循的,可以说,这个迹象在隋文帝时期就已经出现了。

    隋朝的两个皇帝,最大的特点就是喜欢搞工程,用句后世的话来描述,这两位就是中国古代的基建狂魔。

    他们知道基建的好处,知道一个帝国想要强大,基建设施是不可避免的。

    但是与隋朝有相同命运的秦朝,两个却完全不是一个病因。

    秦朝亡于暴政,更直接点的说,秦朝亡于灭了六国,这是无法避免的,事实上无论灭六国的是不是秦朝,统一后的国家,都不可能长久。

    详见苏联,南斯拉夫,这几个几乎都能找到相同点,或者可以想象一下,二战后德国统一了世界,那么以德国的规模和人口,很难彻底控制全世界,那么一段时间过后,必然会出现暴乱,加上当权者的暴政,结果也就这样了。

    隋朝的情况在于刚刚结束南北朝,不同点在于,这个时候百姓心中已经没有什么各自国家的概念了,也就是心理上已经认可他们是同一个国家。

    加上常年的战乱,百姓也更希望可以出现一个强大的势力统一,然后安居乐业,休养生息。

    就这样,隋朝出现了,国家统一了,刚开始的时候,也的确安居乐业了,也休养生息了。

    可这两个皇帝都不是什么省油的灯,但也不可否认,杨坚的确是个好皇帝。

    上台的时候,全国有户462万,到杨广上台时,有户近900万,将近一半的增长,在这个时代意味着什么?自然不言而喻。

    除此之外,三省六部制,废黜九品中正制,建立科举制度,命令各州选送三人进朝考试,合格者录用,颁布了《开皇律》,也就是《唐律》的前身,唐律很多就是照搬《开皇律》,然后在后来又不断的新增加了不少内容,但截至目前为止,《唐律》中的法令,仍有一半左右与《开皇律》中的规定一模一样。

    而《开皇律》则废黜了五马分尸,宫刑等极刑,只保留了斩首和绞刑这两种,这是对律法最大的改变。

    当然了,晚年的杨坚,自然而然的出现了昏庸的行为,比如颁布法令,盗一钱以上皆弃市,三人共盗一瓜,事发即死等等,搞的民间怨气很大。

    杨广上台以后,废黜了这些法令,使得百姓可以真正的休养生息。

    但好景不长,杨广才是个真正的基建狂魔,运河等等项目接连上马,根本不考虑当下的能力是不是可以同时开工建造这么多工程,而之前废黜的律法,到这个时候不仅又出现了,甚至比之前更加严酷。

    另一个,杨广是个只能听好话,而听不进去坏话的人。

    谁敢跟他进谏,他就敢杀谁,相反,哪怕宫外已经乱作一团,你在他身边说陛下圣明,在陛下的领导下,国泰民安,国库充盈,百姓幸福安康之类的胡话,杨广绝对会对你大赏特赏,加官进爵不是梦。

    但话又说回来,杨广除了性格等方面以外,就本身而言,还是很有眼光和才能的,只是他只看到了长远的利益,却未能看到眼下的问题。

    这是李元吉总结的隋朝灭亡的教训,虽然现在魏徵进谏的次数越来越少,可李元吉却始终在提醒自己,不论朝廷要做什么,第一个要考虑的永远是百姓。

    如果百姓可以接受,对百姓是有好处的,那就可以做,如果百姓无法接受,或者认为没有好处,劳民伤财的,那这个事就要缓一缓。

    李元吉的一些做法虽然看似疯狂,但仔细去看的话,却又能看出一丝理智。

    从来不会去做那些做不到的事情,也更不会去强人所难。

    招募劳役,除了法令规定的劳役期以外,朝廷是要付钱的,可以是直接给钱,也可以用来免除家庭当年的课赋。

    加上李元吉并不经常招募劳役,所以现在只要朝廷发布征召劳役,根本就不用操心这个事,百姓自己就会找上衙门询问劳役的事情。

    因为在工作岗位不足的现在,劳役也是一个挣钱的途径,虽然有一个月是没有工资的,但百姓却依旧是毫无怨言,工作热情也是不断的增长。

    李元吉怕扯着蛋,像隋朝那样,所以他不确定今年该不该修铁路,他知道这点钱是不够修的,而且今年的预算也没有这个计划。

    “陛下,臣之前算过,感觉问题应该不大,这主要要看陛下是打算用多久修完这段铁路?而按照极限速度来预算的话,洛州至东海郡,大约一千三百里,同时开工的话,仍旧将之前的劳工招募起来,再在各地招募一些人手,大约需要两到三年的时间可以完成,预计用人大约二十万就可以了,人工费用方面,一年大约二十一万贯九百钱就差不多了,加上其他的费用,如果同时开工,到年底的时候,朝廷必须要拿出至少四十万贯才够,而整条铁路修建完成的话,大约需要三百万贯左右。

    这个费用一时半会儿是不会降低多少的,但如果分段建造的话,比如只修建洛州至荥阳,则至需要两三万人就足够了,快一些的话,明年上半年就可以通车,朝廷手里有个六七万贯基本就可以完成。

    而且臣问过皇甫尚书了,今年朝廷的税收增长的很厉害,按照皇甫尚书的推算,预计明年可用的资金,大约是今年的三到五倍。”既然来提意见了,马周自然有了万全的准备,该了解的也统统都了解过了。

    同样,马周也知道李元吉最担忧的就是钱,所以他就着重的去了解了一下户部的事情。

    铁路的线路早就规划过了,如果现在确定要修建,只需要下令征召劳役,然后准备材料就可以直接开工。

    所以难度也并不算大。

    “半年不到就可以通车?”李元吉愣了下,两百多里的铁路,并不长,但半年就能通车还是让他惊讶了一番。

    而马周算的那笔账,自然是内账,朝廷需要真金白银出的钱。

    这个时候不像后世,明明是自己家的东西,却还是从别人家购买,或者从自家人手中以市场价去购买。

    这个时候,整个天下都是皇帝的,他想要什么就有什么,如果李元吉愿意,他甚至可以一分钱不出就把这条铁路给修通,但这样的话,就会步入隋朝的后步。

    但即便如此,李元吉能做的也很多,资源什么的不用出钱,随便拿就是了,只需要支付工钱就可以了。

    对于百姓而言,什么劳民伤财不伤财的,只要能够赚钱,你就是同时在全国修建铁路,他们也是举手支持的。

    反对只是因为隋朝让他们干活,还不给钱,不给钱也就算了,还不管吃,不管吃也就罢了,还不能偷懒,偷懒就要处罚,这样的话,百姓不反那才叫怪了。

    而现在朝廷不但给工钱,还管吃,这样的好事上哪找去?如果有人说不满的话,估计都不用等朝廷动手,他的工友都会直接干掉他。

    这特喵的就是在砸饭碗有木有?

    “如果是以前自然有难度,但是现在的话问题不大了。科学院铁路司与火车司合作新研究出了一种设备,替代了以往最耗时耗力的夯土工作,现在修建,只需要人工挖开,撒石灰,然后填土就可以了,设备可以快速的将这些压实。

    而且铁路司按照陛下的要求,研究出了新的铁轨铺设方法,就是在陆地上将铁轨安装在枕木上,直接通过火车将其运往需要铺设的地方,通过设备,依靠人力直接将其铺设到位,按照铁路司的说法,如果顺利的话,一天就可以铺设十里的路程。”马周汇报着,甚至难以掩饰心中的兴奋。

    而在私下里,更是有不少大臣都在感叹工业的能力,在以前的时候,谁敢想象会有今天?谁又敢想象,只需要一天的时间,就可以从长安到洛州?

    在以前连想都不敢想的事情,在现在,却已经成为了现实。

    虽然内心深处的一些坚持还没办法去改变,但至少外表上,内心外围的一些坚持,却已经出现了改变。

    李元吉啧啧嘴,他知道马周说的那些是什么了,压路机,这个不需要用到液压装置的设备,另一个就更简单了,直接在陆地上用模具固定好,将铁轨安装在枕木上,一次就可以铺设几十米的长度,然后工匠直接焊接锻打,简单的链接一下,火车就可以通过到前面继续铺设,然后工匠在后面继续进行加固打磨。

    这两种方法都是李元吉提出来的,因为作为搬砖大军的一员,李元吉在后世的时候在铁路工地上干过一年,所以知道铁路是怎么修建的,知道那些设备是怎么用的。

    “让工部和户部以及你们发展省拿出一个具体的方案,下次内阁会议的时候,朕再来决定!”李元吉想了下,吩咐道。

第五一四章:李元吉的底线() 
    隋朝的问题到底出在哪里后世的时候李元吉曾经看过这个问题,但并没有深入的去了解。

    而在当上皇帝以后,李元吉却是翻阅了大量的资料去查询,然后根据自己的感觉,给出了一个相对靠谱,且比较有说服力的说法。

    隋朝的灭亡其实是有迹可循的,可以说,这个迹象在隋文帝时期就已经出现了。

    隋朝的两个皇帝,最大的特点就是喜欢搞工程,用句后世的话来描述,这两位就是中国古代的基建狂魔。

    他们知道基建的好处,知道一个帝国想要强大,基建设施是不可避免的。

    但是与隋朝有相同命运的秦朝,两个却完全不是一个病因。

    秦朝亡于暴政,更直接点的说,秦朝亡于灭了六国,这是无法避免的,事实上无论灭六国的是不是秦朝,统一后的国家,都不可能长久。

    详见苏联,南斯拉夫,这几个几乎都能找到相同点,或者可以想象一下,二战后德国统一了世界,那么以德国的规模和人口,很难彻底控制全世界,那么一段时间过后,必然会出现暴乱,加上当权者的暴政,结果也就这样了。

    隋朝的情况在于刚刚结束南北朝,不同点在于,这个时候百姓心中已经没有什么各自国家的概念了,也就是心理上已经认可他们是同一个国家。

    加上常年的战乱,百姓也更希望可以出现一个强大的势力统一,然后安居乐业,休养生息。

    就这样,隋朝出现了,国家统一了,刚开始的时候,也的确安居乐业了,也休养生息了。

    可这两个皇帝都不是什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