至于破解他们的打法,抱歉,头疼!
一个不完善的战法,能轻易的推广全军吗?
当然不能。
而唐军所展示出来的战法是什么?单单只是目前看到的这些,就让这位汉人男子惊愕不已,这才短短几年的时间,唐军就变的这么强了,若是再给个几年时间,那还怎么玩?
现如今吐蕃也就只剩下点地理优势了,但唐军驻军雅州,显然不仅仅只是为了防备吐蕃的进攻那么简单的。
以伍为核心,三把长枪五把陌刀,两两一组,一把长枪一把陌刀相互配合,两人一前一后站位,两组相隔不远,后方是伍长,手持一把长枪,随时支援自己的队伍。
这是一个基本的战斗单位,可同时对付两名敌人或三名敌人,在人数上具有绝对的优势。
但这样会极大的占用他们的人数,若是敌军人数相等的情况下,唐军就会陷入被动,至少局面陷入被动。
至少理论上是这样的,可实际上却恰恰相反。
下面的战斗已经说明了一切,以伍为核心,一伙人聚集在一起,组成四个小队,两个伍长加上一个伙长三人支援。
唐军改之后一伙由原先的十人改为十一人,比之前多了一个人,这就使一伙人在一起战斗的时候,比之前要多一个战斗力。
而一队由五伙人组成,这五伙又组成了一个阵型,这个阵型与伍和伙的阵型没什么区别,只是在局部做了微调,但正是这部分微调,却弥补了他们最大的问题。
一队为一个齿轮,几队加在一起,迅速的绞杀着面前的一切敌人。
那里,就像是一个绞肉机似的,不管你是谁,不管你有多少人,都要一点点的去搅碎你。
那并不深的阵型,却成了吐蕃骑兵最遥远的距离,而双方短兵交接,骑兵的优势本就被降低了很多,加上长枪兵不断的骚扰,横刀兵先是砍马腿,让骑兵彻底的失去优势,然后在趁其立足未稳之前一刀砍上去。
对方配合的默契度让人感到恐惧,没有个一年半载的练习,很难达到这种程度,两个人在一起,甚至就像是一个人控制着自己的左右手一般轻松容易。
吐蕃人最终还是撤退了,但这种撤退却是惨绝人寰的。
还没有被唐军咬住的,则是掉头就跑,而那些被咬住的,则只能绝望的看着正在逃跑的同僚,他们想跑,可是却跑不掉,趁着分神之际,唐军咔咔嚓嚓的,轻轻松松解决了不少被咬住的敌军。
步兵打骑兵,竟然还打出优势来了,这让对面的吐蕃人甚至都到了需要好好怀疑一下人生的地步了。
可想来想去,占据着他们脑子的并不是如何一雪前耻,而是愤怒,离奇的愤怒。
唐军并不是真正的打败了他们,而是靠着无耻的偷袭才打败他们的,若是一对一的正面刚,他们绝对有把握干死那些唐军。
“情况怎么样了?”副将高杨倒是想亲自到前线去砍杀一番,只可惜目前他是这里的最高指挥官,必须要坐镇中军,见到前线的人回来了,高杨有些迫不及待的迎了上去。
“阵斩敌军一千余人,追击歼灭五六百人,逃走了一半。”
“怎么搞的?五千人还搞不定三千吐蕃骑兵?”高杨不由得一阵怒意横生,五千人搞不定三千人,而且还是在提前得知情报,做足准备的情况下,在他看来这就是耻辱。
“将军,弟兄们已经尽力了,吐蕃那边见形势不对就立即撤军了,咱们部署的一千一百人咬不住那么多人,只能眼睁睁的看着他们离开,后面的大部队只能进行追击。徐盛那边对几个俘虏进行了审讯,根据他们交代,对面有一个汉人男子,具体的来路他们也不清楚,但是有一点,那个汉人是吐蕃高层派来的,而且很受重视。”
徐盛就是蜀道的情报头子,因为要深入吐蕃刺探情报,所以手下也有不少会说吐蕃语的精英干将。
这次的伏击当中,徐盛也派了些人过去跟着,主要就是审讯俘虏之类的。
“汉人男子?”高杨猛然一愣,有人投敌?但一想好像又有些不对:“不是徐盛安排的?”
“不是,徐盛说他们没有安排汉人打入敌军内部。”下属摇了摇头。
“知道了!”高杨继续沉闷着。
吐蕃人勇猛是挺勇猛的,但那都是匹夫之勇,在面对军纪严明的唐军的时候,根本就不堪一击,而且以他们的头脑,显然不太可能会做出这么迅速的反应,见形势不对就立即撤退?
如果他们是防守一方还有些可能,可他们是进攻的一方,而且目的是为了押运的那一万枚手雷,怎么可能这么快的就撤退?
看来这一切都跟那个汉人男子有关系啊,只是……
他到底是谁?又为何要投敌?
第三四三章:这年是过不好了()
正月初一,一年当中最重要的一天。
这一天不仅仅只是代表着新年的第一天,对于朝廷而言,其重要性也是不言而喻。
每年的正月初一,朝廷都要举办一次盛大的朝会,这是所有朝代历来都要做的一件事情,且规模永远在一年当中是最大的。
所有在长安的官员,不管是正一品的荣誉职位大臣也好,还是那些从九品下刚刚迈入官场的新鸟,这一天都必须要到场。
不过,随着精简朝廷政策的推行,正月初一参加朝会的人数却并没有缩减多少。
因为每年都有大量的新鲜血液补充进来,所以使得朝廷的官员人数,重新突破了一千大关。
当然,在未来,这个人数会被控制在一千左右。
经过三年的适应与缓和,目前这些人已经完全可以有精力处理好当下的任务,如果说之前是让他们每个人都打起十二分精力的话,那么现在,每个人只需要打起九分精力就够了。
大朝会并没有什么新奇的东西,都是一些老生常谈。
先是由皇帝李元吉发表了一些言论,接着是太上皇发话,所说的也都是一些美好的愿望与期盼。
当然,这些话只有站在最前面的人才能听到,甚至大殿后面的人都很难听到。
至于那些从九品下的新鸟,他们的位置就比较尴尬了,最远的差不多到了承天门那里,不过这些人也不是来受冻的,有内侍会将大殿内的话逐渐的传过来。
朝会之后,就是祭天,祭祖什么的一整套仪式。
李元吉虽然对此有些厌倦,但还是在礼部官员的指引下完成了这一整套流程。
好在李元吉并不喜欢浪费时间,这一点倒是让所有官员都表示极力的支持,原本大半天的内容,硬是被压缩至一个半时辰。
散朝以后,也就正式的进入了假期。
大唐的假期只有两个,很少,也很单调,一个是正常的假期,被称之为休沐日,做十休一。
另一个就是新年,每年正月初一开完朝会开始,全国放十五天的假期,直到上元节以后才算是结束。
“哎,明年还会不会如此轻松,可就不一定喽”离开宫门,房玄龄看了眼身边的众人,不由得叹了口气,但脸上却尽是无穷的笑意。
开疆拓土,这是每一个臣子都想做的事情,虽然那些事情主要是武将们在做的,但也与他们这些在朝中紧密支持的文臣们脱不开关系。
“你这老匹夫不就是想名垂青史吗?虚伪!”程知节忍不住埋汰了句。
“喝!说的就跟你这个老匹夫不想似的,若是不想,你近期为何阅览群书,行为举止也不再荒唐无知了呢?”房玄龄倒也不在意,直接硬生生怼了回去。
“哈哈”房玄龄的话引起了其余大臣们的一阵哄笑。
程知节老脸一红,伸手指着房玄龄:“老匹夫,老夫要与你决斗”
“敬德,看来有人还是欠收拾啊哈哈”房玄龄不动声色的瞥了眼尉迟敬德,哈哈大笑着。
尉迟敬德则很不好意思的挠了挠头,要说这事也不怪自己,几个月前程知节这货做的实在过份,皇上便让自己去找程知节练了练,然后这事就成了大臣们的饭后闲谈,着实让程知节好好掉了面子。
这还不是最过份的,更过份的是,李元吉特意命人开始撰写官史。
官史,顾名思义,官员的历史。
从大唐初立开始,每一个职位,是谁在负责的,做了多久,接任者是谁?有何功绩或过错,因何原因离任都要记载上去。
之前是有些时间了,所以也没要求的那么详细,但是从神元年间开始,这个记载就要更加详细了,不说记载他们的一举一动,但也差不太多。
这么做有好处,但也有坏处,不过很明显,好处大于坏处。
一匹战马,上面骑着一个骑兵,在长安城中疯狂的疾驰着。
如今长安是禁马的,也就是说,除了禁军巡逻以及皇帝特许的人员以外,任何人不准在长安城内骑马疾驰。
当然,还有另外一种人也不在这个限制范围之内,甚至他的特权要比禁军和特许人员更大一些。
那就是背后插着小红旗的骑兵,不管骑兵是谁,不管级别如何,不管来自哪里,只要背后插着小红旗,所有城门,必须大老远的就开门迎接,并且清理通道,确保不会受到影响。
所有百姓,必须要提前退让,凡是因为没有退让而阻碍骑兵速度的,一律治罪,凡是直接发生车祸的,那就是重罪,发配什么的都是轻的。
而这些骑兵的特权还不仅仅只有这么点,不仅可以在长安纵马疾驰,就算是皇宫里,他们也有这个权利。
见到这一幕,几人不由的让开了一条通道。
饶是他们掌控了整个大唐的绝大部分权力,在这个时候也没人敢阻碍军情的传递,在军情面前,任何人都要低人一等,这是没的商量的。
只是,让所有人惊讶的是,那骑兵并没有直接进入皇宫,而是在房玄龄等人面前停了下来。
然后气喘吁吁,甚至顾不上疲惫的直接翻身下马,从怀中掏出一封信递给了李靖。
而这一幕,则是让不少人都不由得紧皱眉头。
三面红旗,意味着三百里加急,日行三百里,途径各处换马不换人,可以说一日能够休息的时间只有很短一点点,甚至连吃饭都必须要在马背上解决。
一个精壮的汉子,一路上从雅州跑来,现在都已经吃不消了,这也意味着,雅州那边是不是出事了?
李靖倒是面不改色的接过那封信,直接当众打开瞅了一眼。
“诸位,看来今日咱们是休息不了了。”朝着众人说了句,又转身看向禁军监门将军:“劳烦将军先将这位将士安顿一番,等老夫从宫里出来便亲自安排。”
“无妨,这等小事就交给卑职了,将军请”知道是大事,监门将军也不敢大意,直接接了下来。
假期?人人都想要,但是在这种事情面前,假期就显得微不足道了。
况且这事能占用他们多久?一天?还是两天?
对于这些大佬们来说,假期多一天少一天已经无所谓了,如果能够确保他们的权力,哪怕是没有假期,他们也不会有任何的怨言。
他们这些人因为站位比较靠前,所以离开的也比较晚,后面几乎已经没人了,所以这时候再返回宫中也没什么阻碍。
享受人伦之乐,这或许是每一个老人都希望过的日子。
已经很久没有与李渊聚在一起的李元吉,下了朝之后便直接跟着李渊回了后宫,同时早就让皇后和玉儿也带着孩子在那里等着。
如今的后宫早已今非昔比,虽然装修的还跟以前差不太多,但是随着暖气的开放,这里的冬天已经显得不是那么的阴冷潮湿。
但或许是在太平坊住习惯了,直到昨天,李渊这才兴趣未止的回了宫里,当然,之前的齐王府,现在已经彻底的成为了李渊的行宫。
不过对此李元吉倒也毫不在意,只是派人在那里修建了几座玻璃房子,另外就是加派了一些禁军。
太平坊不是皇宫,安全性自然不如皇宫,李元吉可不放心李渊一个人待在那里。
当然,这不是为了软禁或者监视,而是纯粹的作为一个儿子,为父亲的安全而考虑。
吃着宫廷糕点,品尝着宫廷美味,皇后和玉儿怀中各自抱着一个刚满半岁的幼儿,两个五岁的儿子不断的嬉闹着,追着太上皇李渊讨要喜钱。
这一幕,让李元吉想起了后世自己小的时候,也总是喜欢在爷爷奶奶面前晃悠。
那时候因为脸皮薄,所以不好意思开口要红包,只要不给钱,然后就是一趟又一趟的刷存在感,什么时候给了钱,就瞬间欢天喜地的跑个没影。
幼时的一幕幕还深深的刻在自己的脑子里,可惜那已经是过去了,再也回不来了。
或许是时间冲淡了李渊的伤感,或许是两个皇子的活泼逗乐了李渊,李渊一边命人去取钱来,一边挑趣着两位皇孙,脸上尽是笑容,似乎很享受现在的日子。
不由得,李元吉想起了另外一人,当初收了观音婢,也仅仅不过是为了报复,只是现在看来,自己做的好像有些过份了,但既然事以成舟,反悔是没有用的。
只是如今大过年的,自己一家子在这里其乐融融,却唯独留下了观音婢一人独处深宫,带着一个刚刚满月不久的儿子,想到这里,李元吉又有些于心不忍。
“把这些糕点送些到思丽殿去,另外说声,朕晚些时候过去。”
思丽殿,后宫本没有此殿,是后来改的,现在是观音婢的住所,事实上自打观音婢怀孕之后,自己就已经很少去那边了,不是因为欲望无法得到满足,而是心中总感觉过意不去。
话音刚落,李元吉的视线便看到了去而复返的一众大臣,不由的皱了皱眉。
第三四四章:步子大了容易扯着蛋()
“这么说,这件事情是你有意安排的?”听完李靖的详细描述,李元吉紧皱着的眉头终于是放了下来。
原本还以为发生了什么大事,但现在看来,事情倒是有,只是并不算大。
李靖前来汇报的,自然是吐蕃人越境偷袭辎重队的事情,那封信件上写的很清楚,李元吉也亲自看过了那封信。
除了看到吐蕃人来了以外,还看到了唐军改制后的战斗力,改变的不仅仅只是建制,还有战斗方式。
当然,这一战表现出来的,并不是全部,炮兵还没有出现,骑兵也仅仅只是收尾,参与战斗的,就是最普通的步兵,甚至连重甲步兵都算不上。
以步兵对抗骑兵,能够二打一取得胜利,不得不说,这个成绩足以令人骄傲。
不要觉得大唐很强,大唐的军队很强,就算是步兵打他们的骑兵,少说也能一打二,那些都是扯淡,步兵在面对骑兵的时候那是占据着绝对劣势的,能二打一打赢了,就足够偷着乐了。
“是,臣下半年就一直在考虑这个问题,只是一直没有机会,臣觉得这次回朝述职,肯定会让对方有所松懈,便提前将此事交代给了副将高杨。”李靖点头承认道。
之前不说,那是因为什么事情也没有,而且这也不是什么大事。
辎重队被偷袭,的确不是什么大事,况且也没有什么损失。
但是现在事情真的发生了,大唐没有吃亏,但是同样的,也得到了一个正当的出兵理由,而这个理由,可比李元吉说的那个不知道什么年代的反击靠谱多了。
出师有名,这才是中原王朝的核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