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朝最佳闲王》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唐朝最佳闲王- 第152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每一个衙门都裁了不少人,虽然依旧可以保证完成任务,但却很累,一个人干两三个人的活,能不累才怪。

    而新进入官场的不过也就六十六人,长安隶属于朝廷的部门大大小小足有数百之多,人手根本不够分的。

    分到名额的嫌少,想多要几个,没有分到名额的大喊不公平,各种各样的矛盾,就差各衙门直接约架解决了。

    苏定方汇报着南军的驻扎守卫工作,没什么太大的亮点,一步步按部就班的进行着。

    杜如晦提出了对余下府兵的改革计划,总体上是参照齐军的规章制度,但土地方面可能拿不出那么多,在这方面他还有些疑惑,不知道该怎么解决。

    户部说钱不够了,工部说到处都是工程,人手不足,想要招募一批人手。

    大理寺说之前的那件案子基本有了定论,不出半月就可拿出来。

    刑部说应当按照现在的情况,对律法进行修改,以便更贴近当下的时代。

    各种各样的汇报,各种各样的问题,听的有些头大的李元吉,索性昏昏欲睡了起来。

    李元吉的心很大,比杨广的心还大,明知道国库无钱,还是要扑那么大的摊子,以至于不少人都为他捏了把冷汗。

    但跟杨广不同的是,李元吉展现出了绝对的信任,所有的问题都拿出来让大家讨论,这让他们的自尊得到了满足,至少在这一点,李元吉做的比杨广要好很多。

    而在李元吉这种和稀泥式的施政方法中,经过大臣们的一番讨论,最终还是拿出了个结果来。

    名额就那样,但来年会优先分配今年没有名额的衙门。

    府兵改革分为五年的时间,土地不足,就按照每五亩耕地一年三石粮食,或者与市价相等的钱来解决,若是愿意要镇州那边的耕地,也可以。

    没钱的问题只能加大商业的推进,促进税收的增长来解决,至于齐王钱庄,现在已经是半死不活的状态了。

    历经三年灾害,人都快要饿死了,谁还会把钱存起来吃利息?利息能当饭吃不?所以贷款是不可能了。

    给了工部一百个名额,但人选要经过工部与吏部的共同认可才行。

    修订律法的事情,刑部那边先操办着,列出个名目来,然后在找个合适的时机去办。

    这个结果虽然不是特别满意,但如今除了这样也没什么更好的办法。

    宣布了散会,李元吉瞬间来了精神,皇帝就应该这样做,会上打打瞌睡不要紧,事情同样能办好,会后绝对不能没精神,但也不能太过份。

    事情一级级的汇报上来,南军的人就在殿外候着,见到苏定方出来,连忙上前汇报。

    无奈,苏定方又折返了回来,刚刚离开的大臣也纷纷返了回来,因为苏定方的表情已经告诉了他们,绝逼有事。

    “陛下,臣有要事相奏!”

    刚欲离开,李元吉只好转过了头,示意苏定方讲话。

    “吧嗒吧嗒!”苏定方将小山子那边汇报上来的情况一五一十的讲了一遍,然后便默不作声,等着李元吉的处置。

    “打他们了吗?”李元吉一听,这还了得?异邦竟然敢在大唐的腹地这么嚣张,这特喵的是要翻天啊,瞬间来了精神问道。

    “好像没有……”苏定方有些不太确定的摇了摇头。

    “犯吾大唐天威者,朕必诛之!”李元吉有些想要骂娘,这事在后世绝逼没什么大不了的,甚至不用张口,就有人出来帮着掩盖,但是在这个时代,在唐朝,绝对不可能,一个异邦敢动手打大唐百姓,结果只有两个,打为奴籍,发配劳役至死,或者直接问斩,没有第三个选择。

    极为不爽的李元吉,直接朝着刚好回到大殿的张亮吩咐道:“张卿,这事交给你们刑部处置,朕会亲自问询!”

第二七五章:大唐的好战份子们() 
李元吉的表态让这些大臣们猛的松了口气,在听到这个消息的时候,他们甚至会担心李元吉会不会因为当下的局势,而选择暂时的隐忍。

    要知道早在三年前,李元吉就这样做过,不仅忍了,还要忍受着巨大的风险。

    还好这一次李元吉的态度比较强硬,对于这帮没规矩的异邦,也没给什么好脸色。

    “吐蕃那种弹丸小国,老夫只率五万骑兵便可灭了他们。”已经习惯了唐朝生活的颉利,习惯性的自称这老夫,一双浓眉大眼不断的乱扫着,嚷嚷着请战的意图。

    “老夫只需三万兵力即可,无论骑兵还是步兵。”薛万彻不满的白了眼,打这种仗,纯粹就是去赚军功的。

    大唐周边的那些弹丸小国,除了已经被灭掉的突厥,和没有灭掉的西突厥需要小心一些以外,其他的完全就是碾压。

    说是三万,就这都有些多余。

    大唐对于异邦的高傲,可并不仅仅只是来源于自信心的膨胀。

    高傲来自于两个地方,一个是继承了前朝的思想,而前朝对于周边国家便具有着令人难以想象的威慑力,第二个则是因为齐军手中的那些新家伙,所以这仗,根本不用担心。

    程知节心中冷哼了一声,既然不能走,那就闭目养神吧。

    反正这种事情他是不屑于参与的,二子刚刚被封了东阿县公,程家不好再去掺和,毕竟树大招风。

    内阁制的好处在于,有资格参与的人并不多,薛万彻和颉利本是没有资格参与的,这次是特许的。

    真正的内阁会议,参与的只能是各位大佬们,满打满算,如今也有只有十一个人有这个资格,而李元吉先前所说的那两个名额,目前还没有确定。

    “大唐现在并不是出兵吐蕃的时候,最少也要等到明年以后才勉强有能力。”武将们为了谁领兵而挣的满脸通红,房玄龄及时的泼了盆冷水上来。

    大唐刚刚经历了三年灾害,明年什么情况还不知道呢,如果一切风调雨顺,是个大丰收之年,那么到了下一年,基本上也就可以准备出征了。

    但是现在,拿什么出征?

    “以前我们突厥没有能力的时候,是怎么南下的?以战养战,这才是兵家之道。”颉利笑嘻嘻的说着,忽然间觉得自己的机会来了。

    以战养战,没有人能比自己这个生在草原上的人更熟悉,也没人比自己更适合这次的任务。

    “行了,都歇着吧,这件事情朕自有主张!”李元吉轻瞥了眼,这帮不爱和平的家伙,闻到点腥味就一个个比谁都积极。

    也就是自己知道情况,不然真听信了这些人的意见,大唐怕是要在自己手上,遭遇第一次惨绝人寰的惨败了。

    吐蕃在这个时候还很弱小,弱小到什么程度自己并不知道,但只知道她一点也不强大,对于大唐的威胁,甚至还比不上丝绸之路上的那些弹丸小国。

    但吐蕃能够成为大唐后期的劲敌,也不是没有特点的。

    所以,李元吉也在心中考虑过这件事情,但这是一个长远的规划,灭吐蕃易,去吐蕃难。

    深深的叹了口气,继续道:“玄龄,如晦留下,其余人都退下吧。”

    随即又低声的朝着宋忠吩咐道:“传李靖!”

    大臣们心有些好奇,但又不得不退下,颉利有些不明白,为何眼中揉不得沙子的李元吉,这一次竟然在强硬的表态之后,却又咽下了这口气。

    投降的突厥人也算是唐人了,虽然没有明说,但还是能够感觉到,突厥人的地位与真正唐人的地位还是有一定的差距。

    虽然引起了部分人的不满,但却无济于事,突厥人在军中的地位,是与唐军一样的。

    李元吉牢牢的抓住了军队,所以低下再怎么闹也是无事于补的,相反,为了保证自己的地位,那些当了兵的突厥人,也会不遗余力的压制同族的暴躁。

    群臣退去,大殿内再次陷入了沉默。

    李元吉愣愣的发着呆,脑子里也不知道在想着什么?

    房玄龄和杜如晦大眼瞪着小眼,不敢出声询问,也不敢去相互猜测,只能就这么干耗着。

    不大会儿的功夫,李靖进入了宫殿,直到这时李元吉才回过了神。

    望着殿中的三人,以及左右的宋忠与马五。

    “告诉他们吐蕃的情况!”李元吉挥了挥手。

    马五应了声,虽然吐蕃那边不是自己负责的,但情况也了解不少。

    稍稍整理了下思绪,开口道:“早在去年的时候,马六就派人悄悄的前往吐蕃搜集情报,但是到目前为止,我们所知道的情报也只有两条,那里的路非常不好走,不适合大兵团的运动,几乎没有相对平坦的地方,辎重车辆等难以通行。第二个,我们的人至今为止,也只进入吐蕃境内不足千里。

    起初的时候,每往前一步都很苦难。没有遇到任何的敌人,什么也没有,离开边境踏上吐蕃,仅仅只是前进了二百里,我们就付出了十一条人命的代价,没有任何的外伤,没有受到攻击,死的人就像是被狠狠的掐着脖子一般,连呼吸都很苦难。”

    房玄龄与杜如晦紧紧的皱着眉头,关于这件事情,他们毫不知情。

    但当得知情况之后,却又极为的震惊。

    “当真有如此恐怖?”房玄龄震愕道,反正他是不怎么相信的,若真是这样,吐蕃岂不立于不败之地了?

    “这还只是其一,到了那边以后,人根本不能跑,跑个几百步就跟要死了似的,便是骑在马上,也只能缓慢的前行,而且战马也有些受不了。”马五继续说着。

    “战争,打的是兵力,是国力,也是情报,而情报的重要性不言而喻,无论是以往,还是现在,你们已经了解到了情报的重要性。”李元吉淡淡的开口道:“灭吐蕃,朕势在必行,但这一仗却并不容易。”

    李靖暗暗的皱着眉头,若是到了现在他还不明白自己被招来是干什么的,那这辈子就算是白活了。

    整个殿中仅有自己一个武将,而且还谈论着吐蕃的情况,结果还用猜测吗?

    有事情做,总比闲着要好。

    这几个月来,李靖已经对齐军进行了全方位的了解,兵器,建制,作战体系等等,结合着自己的思路,他有了一种全新的想法想要试验,但却苦于没有机会。

    “灭掉吐蕃其实并不难,难的是之前的准备,这个准备或许需要一年,甚至更久,所花费的精力也是以往的数倍,卧榻之侧,岂容他人憨睡?”李元吉继续说着。

    李元吉没去过西藏,也没当过兵,所以对于那边的情况也并不是特别的了解。

    但不了解并不代表无知,多少还是听说过一些那边的情况的。

    比如说,他现在想要做的。

    “朕之前登山时便有一种感觉,身处越高,就越是感觉到呼吸有些急促,经过马六他们的侦查,吐蕃那边的情况其实与登山差不多,既然他们能适应,我们也能。”李元吉异常坚定的说着,明明知道是什么原因,还要硬是找个别口的理由,很是难受,也很无奈。

    “他们生在那里,长在那里,早已适应了那边的环境,与我们对战,他有他们的优势,比如我们想上去并不容易,但我们也有我们的优势,比如他们想下来也没那么容易。但双方比起来,还是他们更占一些优势。”说到激动之处,李元吉索性一甩袖口,直接站了起来,继续道:

    “朕不急,朕有的是时间,朕有的是耐心。雅州就是个不错的练兵场地,地势有高有低,朕还就不信了,将士们待在那里一年不下来,还就适应不了那边的情况?”

    到底多久可以适应?李元吉也不知道。

    但他只知道,后世进藏的士兵,是要在那边先进行第一年的服役,同时也是适应期,一年后如果彻底的适应了那里,第二年则会正式的进藏。

    但第二年去的地方海拔也不会太高,至少不会比适应的地方高一千米。

    第二年完成,这个时候也就大成了,可以选择回家,或者继续留下来,或去其他的地方。

    上面自然是想让留下来的,毕竟培养一个可以进藏的士兵并不容易,太耗费时间,若是走了,一切都只能重来。

    现在李元吉也打算采取同样的办法,反正周边没有强敌,打一个吐蕃也不用太多的精力,甚至不用从关中中原等地调兵,只是将边郡的兵力调集起来就可以了。

    李元吉一点也不急,就跟他先前说的那样,他有的是时间,他可以等,但吐蕃人能等吗?

    目光缓缓的看向李靖,这个诡计多端的家伙,虽然数次败给自己,但才能还是有的。

    “朕若是将你丢到那边几年,你可愿意?”

    李靖稍稍有些犹豫,那边可是不毛之地,就算是心中有理想,在做决定之前也要好好考虑一下。

    “若你不愿,朕也并不强求,另寻他人便是,你依旧是朕最器重的人之一。”李元吉很恰到好处的说着。

    表面上是不强求,但这话说出来,李靖心中便是有些不愿,也只能变成愿意。

    “臣愿意到任何地方,为大唐做任何事情。”

第二七六章:大唐还是很有骨气滴() 
天地良心,李元吉觉得自己并不是在威胁李靖。

    不过显然李靖是理解错了自己的意思。

    打吐蕃,除了李靖,自己暂时也想不到其他的合适人选。

    秦琼老了,不,是病了,这几年来一直在养病,且身子骨原来越差,根本不能继续领兵打仗。

    颉利和薛万彻这俩货极不稳定,当个副将还没问题,当主帅?那是闲兵力太多了。

    程知节那货咋说呢,精明的跟个猴似的,打死他也不会去。

    其余的还有谁?苏定方?现在的苏定方还有些嫩,而且作为自己真正的第一个嫡系,李元吉并不打算把他派出去,至少暂时不会。

    又或者那个始终看自己不顺眼,又不敢说话的侯君集?

    乍眼一看,可用的人的确不少,可仔细的一挑,合适的气势也没几个。

    虽然李靖有些想歪了,但歪了就歪了吧,谁让找不到合适的人呢。

    “朕命你为蜀道行军总管,蜀地内所有的兵力,任由你挑选,大军驻扎于雅州,朕早已派人了解过,那里最低与最高相差大约四五千步,那里到处都是练兵的好地方。到了之后,你可分别在各处布置军营,让将士逐个适应,由低至高,当将士彻底适应当前营地一个半月以后,才可向下一座军营转进,若在高处军营七日尚有反应,必须要立即送下山休整。切记不可乱来,一定要一步步的稳扎稳打。”李元吉缓缓的看着远方,继续道:

    “等将来进攻吐蕃的时候,那里的地势可能会比雅州更高,所以更不能乱来,打吐蕃朕不求快,但必须要稳,若只是少量将士出现反应,确保安全的情况下命其返回即可,若大多将士出现反应,则就地,或退后一些修建营地就地驻守,跟训练的时候一样,等适应之后在向前推进。”

    “陛下,这未免有些危言耸听了吧?真若如此,打下吐蕃岂不要耗时五六年之久?”房玄龄觉得有些不可思议,李元吉的话中处处透漏着危险。

    虽然不知道所谓的反应是什么,但相比应该是跟呼吸有关系,但不管怎样,房玄龄还是觉得有些夸张。

    “危言耸听?等你亲自到那里瞧一瞧就知道了,在那里求快,最终只有一个结果,全军覆没!敌人甚至都不用动手,只需带着你溜圈子就行了,用不了半个月就能搞定你。至于五六年,太久了,自出兵之日起,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