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末好女婿》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明末好女婿- 第91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这些船作战的时候每艘倒是能载五六十到百十人,可是要是用它们从海上撤退,肯定装不下多少东西,别的不说,自己军队里近两千匹战马、驭马肯定很难运走。

    到底是用来防卫大沽口的水师,根本不具备远洋的能力。就这大部分船只来说,在平静的渤海湾里尚可,若是进入大海遇到真正的风浪,就这些船只,不知道多少能安然渡过风浪!

    只靠这些船只肯定不行,只是自己就有五千大军,崇祯南迁肯定还带着不少从人,这些船只肯定是不够,要想实施这个计划,必须弄更多的大海船,至少要三桅大海船五十艘,才能把自己这五千人马装下,可是又上哪里去寻这么多的大船?恐怕只有南方江浙一带才有!

    这一刻,陈越对从海上撤退计划,产生了怀疑。只从海上把崇祯撤走肯定能够做到,可问题是,自己还有五千大军!

    看到陈越脸上皱起的眉头,吕泰心中诚惶诚恐,以为是陈越对自己的工作不满,连忙解释着。

    “中丞大人,这些船只一半儿是原来大沽口水寨所有,剩下的一半都是冯中丞从其他地方调集。船上的弓弩火炮确实不够,上面不拨末将也没有办法。”

    船上的武器装备确实很差,火炮少且不说,船上连必要的弓弩火箭等海战武器都很少,吕泰生怕陈越不满,这才解释。不过陈越担心的并不是这些,又不是和人打海战,武器多少他并不在意。

    “嗯,这些本官了解了,以后朝廷自会调拨的。”陈越微微点头道。

    看来仅凭这些船只根本不够,可是又从哪里去弄更多的海船呢?陈越深深的思考着。

    就在陈越在大沽口查看海防营海船之时,千里之外的山西,大顺军终于碰到一枚硬钉子。

    自从正月初八率军向北京进军之时,大顺军一路势如破竹,很少遇到抵抗。山西的百姓望顺军有如大旱之望云霓,迫切等待着大顺军的到来。

    山西巡抚蔡懋德亲赴平阳部署防河事宜,妄想扼守黄河渡口。但是守军缺兵少饷,蔡懋德请求封在平阳的两位郡王西河王和交城王,能够带头劝缙绅士民捐饷,然而却没有一人答应捐钱。此时晋王又派人催他回守太原,无奈之下,蔡懋德只能弃守黄河渡口。

    大顺军一路势如破竹,所过之处明军民纷纷投降,二月初六,大顺军进抵太原城下。

    在蔡懋德的劝诫下,晋王朱求桂拿出三千两银子,送到城头募死士杀敌,负责一段城防山西提学黎志昇却从中克扣,用记功纸票代替现银。城头守军士气低落之极。

    初八早晨,巡抚标营将领张雄开南门投降,大顺军轻松攻占太原。一省首府、山西重镇,就坚持了两天时间就告城破。

    城破之后,巡抚蔡懋德自杀殉国,自晋王朱求桂一下,布政使赵建极,寻宁道毕拱辰、守宁道毛秉文。督粮道蔺刚中、太原知府孙康周等均被处死。

    李自成在太原停留八天,休整兵马,设置地方官员,拘捕明朝士绅追赃助饷。此刻的李自成早已不是当年的流寇,心中早已生出取明代之一统天下的雄心,他现在每攻下一地,都会留下兵马驻守,委任官吏治理。

    二月十六日,李自成统率大军北上进攻宁武关,在这里才遇到了进入山西的唯一抵抗。

    驻守在宁武关的是山西总兵周遇吉,手中拥有兵卒三千余人。周遇吉是大明少有能战敢战的将领,从军二十多年来,经历的无数浴血奋战,和后金、流贼经历过无处次大战,就在去年,周遇吉在杨柳青截击从山东强掠而回的满鞑兵一部,靠着手下五百骑兵屡次偷袭后撤的满鞑兵,激战了数日杀死满鞑百余人。是陈越和唐通白广恩之外,唯一敢向撤退满鞑发起进攻的明军将领。

    宁武关位于山西中部,是由太原北上大同的交通要道,明朝景泰年间建筑关城,与偏关、雁门关一起成为防御鞑靼骑兵的山西三关之一,战略地位极为重要。原本是修来防止鞑子从北面进攻拱卫省府太原,如今却被用来对付自南而来的大顺军。

    李自成进抵宁武关城下,看着卡在山道里的巍峨雄关,顿时犯了愁,这种关城虽然不大,但是因为地形限制,根本展不开兵力,最是难打。

    就在此时,投降大顺的原明朝总兵尤世禄仗着和周遇吉原来有几份交情,立功心切,自告奋勇前去劝降。

    面对劝降的尤世禄,周遇吉假意答应投降,并下令打开城门,可是在顺军入城之时,突然放下千斤闸,把入城的两千多顺军陷入瓮城,然后城内伏兵杀出,箭矢火铳雨点一般落向顺军头顶。两千多顺军,被轻易的包围消灭。尤世禄入城较晚,勉强逃过性命。

    自入山西以来,还从未有过如此大的损失,李自成勃然大怒,命令全军强攻宁武。城上城下展开了一场激烈的攻防大战,周遇吉手下虽有三千士卒,但是其中只有精锐家丁四百余人,其他都是战斗力不高的普通士兵。而顺军却是连连大胜,兵精粮足,士气高昂之极。

    虽然周遇吉率军进行了英勇的抵抗,却还是抵不住奋不顾身的顺军的强攻。顺军百余门火炮同时发射,关城城垣不断坍塌,城头守军根本立不住脚,死伤惨重,三日后,关城告破,周遇吉战死城头,顺军冲入城中,对城内的守军展开了屠杀。周遇吉的夫人刘氏素来勇健,带领几十名妇女拒守公廨,登上屋顶向大顺军放箭,全部被大顺军放火烧死。

    攻陷宁武关后,李自成刘宗敏率领大军继续北上,三月初一到达大同。大同是九边重镇,城内尚有守军数万,可是看着气势汹汹的顺军,大同总兵姜瓖根本不敢也不愿抵抗。眼下的形势明眼人都能看出,大明已经是日暮西山,而大顺却如同东升的朝阳,与其为大明守节赴死,不如投奔新朝,也可做个开国的功臣,继续享受荣华富贵!姜瓖做出了和大多数明军将领一般的选择。

    大同投降,驻守阳和的宣大总督王继谟弃城而走,阳和兵备道于重华郊迎十里,迎接李自成入城,通往北京的道路一片坦途!

第221章 绝望的京师() 
一在李自成和刘宗敏率领大顺军主力,取道太原、宁武、大同、入居庸关,一路扫荡宣大沿边各镇边军,从北面向北京进军的同时,刘芳亮率领顺军左营,也按照部署展开了南线作战。

    刘芳亮二月自蒲坂渡过黄河,沿着黄河北岸向东进军,下旬,进抵河南怀庆,镇守怀庆的副将陈德投降。

    封在卫辉的潞王朱常淓吓得魂不附体,在总兵卜从善的保护下携带财物家眷渡河难逃,附近府县纷纷效仿,官员逃跑一空,南路顺军兵不血刃,一路攻占数十州县。

    刘芳亮分派部将,各自带少数兵力扫荡河北诸府,所过之处根本没人抵抗。

    三月十日,大顺军进入广平府,然后从广平出发,继续北上收邢台河间等地。三月二十一日,进抵京畿重镇保定,遇到了明督师李建泰带领的大军的抵抗。

    李建泰于正月二十六日带领两万拼凑起来的兵马出发,到山西抵挡闯贼,准备破家为国,用自己的家产充作军饷,招募更多的死士守住山西。谁知道还未进山西,老家曲沃已经陷入了闯贼之手,再去山西已经没有意义,李建泰便带军折向南,准备去驻守保定。

    李建泰虽然不晓军事,可能做到大学士也不是饭桶,他分析过,大顺军要想攻打北京,无外乎南北两路,北路就是经宣府大同,那里有数镇大明的边军,人数足有十数万,抵挡顺军应该没有问题。再就是南路,北京以南一马平川,乃是平原地带,若是闯贼选择从山西进入河北,再往北进攻,比从大同一带更加容易。而保定是京师南面重镇,闯贼攻打京师必经之地。

    所以李建泰分析,朝廷之忧在保定而不在宣大,遂将兵往保定而去。

    李建泰统率的乃是拼凑起来的军队,战斗力低下,士气低落之极,一路上,不时有士卒逃亡。而明朝地方官员,深知道朝廷军队的秉性,为了避免城内百姓受到骚扰,对经过的李建泰大军都采取了闭门不纳的态度。

    按明朝制度,大军在境内行军,均由地方官府提供粮草,然而李建泰带了这么多人,地方官府哪里有能力供应的起,这也是各县紧闭城门的重要原因。

    一路之上,明军士兵缺衣少饷,士兵不断逃亡,行至定兴县时,大军疲惫之极,定兴县官吏闭门不纳,李建泰勃然大怒,竟然下令攻城,小小的定兴县哪里能挡住大兵的进攻,很快被攻破,士兵们一拥而入,疯狂抢掠了起来,军纪自此败坏之极。

    李建泰虽然为督师,却控制不住军纪散乱毫无战心的军队,等到保定时,大军逃亡的仅剩一半。而此时刘芳亮统帅大军,正在南面攻城略地。

    。。。。。。

    当太原失陷的消息传到京师时,崇祯朝廷陷入一片惊恐之中。

    因为没有大臣肯主动担责提出南迁,又有光时亨等人搅局,崇祯放弃北京迁都南京的计划一直无法进行,好面子的他不肯自己主动提出,事情就这样耽搁了下来。

    随着部分京营士兵被李建泰带走,北京的兵力薄弱之极,而此刻北京周边能抽调的兵力已经不多。宣大的军队要抵挡闯贼,南方的几支部队要抵抗来自闯贼南面的进攻。此刻能抽调的唯有调任蓟镇总兵的唐通和驻守宁远的辽东总兵吴三桂了,哦,还有就是天津巡抚陈越所部,不过陈越部只有几千人,兵力微弱,还没有入朝臣们的眼。

    此刻闯贼倾巢来攻,不调集军队肯定不行。在调集吴三桂时,朝廷出现不同的意见,因为宁远是大明在关外仅存的唯一城池,直接面对辽东的满鞑。

    而在宁远,虽然有数万军队,可其中真正的精锐也就是吴三桂手下五千关宁铁骑,吴三桂一撤退,剩下的明军根本无法抵挡满鞑的进攻,意味着将彻底放弃关外的所有土地,从此大明就只有一座山海关可以据守。

    崇祯不愿自己担责任的毛病又一次变现了出来,他希望由大臣们主动提出放弃宁远调吴三桂来北京。而随着袁崇焕、陈新甲的被杀,大臣们也早就学精了,没人愿去承担丢失土地的罪名,唯恐崇祯以后算账,惹来杀身之祸。所以自首辅魏藻德以下,纷纷反对调吴三桂部。

    兵部尚书张缙彦甚至把问题挑明,“三桂之调不调,视宁远之弃与不弃,两言而决耳。”

    崇祯卸责于下的算盘落了空,只好自己决策放弃宁远。可是崇祯朝廷惯于扯皮的毛病再次出现。首辅魏藻德为了把责任推卸的一干二净,再次召集大臣们合议,意在分担责任,在廷议通过之后,他还在千方百计拖延时间。就这样事情迁延了一个月,直到二月底的时候,吴三桂入关之议仍然没有付诸实行。

    唐通被调到北京,没过多久,就传来宁武陷落,大同守军投降的消息,大同沦陷,京师以北就剩下居庸关一处关口。于是朝廷匆忙又把他打发到居庸关,指望他能守住这最后一道防线。

    然而三月十五日,大顺军进抵居庸关,唐通却和监军太监杜之秩率军投降,号称天险的京师“北门锁钥”的雄关就这样陷落了。

    消息传到京师,整座城池已经陷入了绝望之中。

    大臣们在朝房商讨对策,一个个但相顾不发一论,谁都知道大明气数已尽,已经非人力可以挽回!

    崇祯呆呆的坐在宝座上,虽然神色镇定如常,实则心乱如麻,此刻的他再一次生出逃亡南京的主意。

    可是南方闯贼攻打河北各地的消息已经传来,沿着陆路南下不大可能。看来只能走海路了,好在自己派了陈越去天津,已经做好了准备。

    于是,崇祯便秘密下令,让锦衣卫指挥使吴孟明派人火速赶到天津,调陈越火速入京。陈越那里还有数千军队,都是能和满鞑硬抗的精兵,有了这支军队保护,崇祯才能安心逃亡。

第222章 陈越勤王(两章合一)() 
陈越在大沽口呆了数日,进行整肃海防营。

    虽然海防营海船数量太少,尽是小船,可毕竟这是一条可以逃往南方的路径,说不定会用得上,必须得经营整肃一番。

    几日来,陈越恩威并施,先是发下大量的犒赏,不仅补发了士兵们几年积欠的钱粮,还给每个士兵赏赐五两银子,以收士卒之心。同时,严肃军纪,狠狠处理了几个违纪的士兵,一通大棍打将下去,把犯纪律的士兵打的死去活来的,其他的士兵骇得面无人色。

    一手胡萝卜,一手大棒,只用数天时间,整个海防营秩序井然,再无以前散漫景象。

    陈越宣布成立新的海防营,由杨正平任海防总兵,吕泰任副将,把杨正平的左哨和原海防营两千二百士兵混编在一起。然后开始了练兵,仿照西山军训练模式,开始残酷训练,上午开始训练队列武技,下午则训练出海操船。

    原海防营士兵哪里经得住如此强大的训练强度,一开始自然叫苦不迭,可叫苦虽然叫苦,却没人敢懈怠,害怕军法只是一方面,另外就是舍不得陈越给出的极好的待遇。只要参加训练,每日三餐管饱,顿顿都有大米白面,两天还有一顿肉食。

    对这些士兵来说,就是过年也吃不上这么好的伙食,他们虽然名为海防营,其实还是屯垦的军户,平日里靠着种田为生,一个个日子过的苦哈哈的,能吃上顿白面就是值得炫耀的事情。

    既然巡抚大人给的待遇这么好,那还有什么说的,咬牙坚持训练就是!

    为了迅速把这海防营整成一支纪律严明的队伍,陈越可谓下足了本钱,下令从天津紧急调拨大量粮食,并派人四处采购肉食。

    陈越现在是天津巡抚,自然有粮食调拨之权,天津又是漕粮的中转站,粮食自然是不缺的。至于钱吗,陈越现在手中还有近二十万两,而且他把铁狮子留在天津卫,不出意外的话,铁狮子会给他弄来大量的钱财。

    陈越在大沽口呆了十天,再也呆不下去,因为每日都有消息从天津而来,天津卫已经乱成一团糟,兵备道原毓宗、卫指挥使曹友义、娄光先,甚至留在天津卫的监军太监刘沫都派人送信,要求陈越尽快回去。

    留下杨正平在大沽口继续训练海防营,陈越带着亲卫火速赶回了天津。还未进城,便有很多人哭喊着迎了上来,请求巡抚大人手下留情。

    “陈大人,您怎么才回来啊!”监军太监刘沫欣喜的迎了出来,然后低声埋怨道,“你还是管管那个铁狮子吧,他做的太过火了。”

    原来陈越离开的这些天来,铁狮子派兵封住了运河,严格盘查一应船只,专门针对天津卫的那些粮商盐商。

    一开始有的盐商仗着自己朝廷中的后台,并不把铁狮子派出的人放在眼里,甚至想强行通关。于是铁狮子一声令下,数百只火铳同时开火,当场把盐船上的盐丁打成了筛子。西山军士卒冲上了盐船,把吓瘫的掌柜捉了下来。一船盐没收不说,还以攻击官府的名义把掌柜定为暴民,关进了巡抚大牢。

    经此一事,其他的盐船粮船再也不敢藐视铁狮子,一个个老老实实的接受了检查,可是不管船上拉的东西合不合法,铁狮子都能从船上查出毛病,然后开出巨额的罚银,若是肯老实交付也就罢了,不肯的话,船只连同货物一概充公。

    这简直就像土匪一般,这些商贾在天津经营了多年,哪里见过吃相如此难看的官兵?

    震惊之余,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