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末好女婿》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明末好女婿- 第68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由陈越军中文吏何禄执笔,三人联名写下了一封报捷的文书,秉持着何禄一贯夸张的风格,把战况夸大了十倍写了上去。在战报中,三支联军在兵备道陈越的指挥下赶上了撤退的满鞑,和满鞑殿后的三万铁骑大战了一场,大明军兵艰苦奋战不屈不挠勇往直前,最终把满鞑打的狼狈而逃四横遍野,斩杀满鞑五千余人,缴获的首级就有四百二十三颗,解救大明百姓一万余人。当然能获得如此大胜,上多亏了吾皇万岁隆福,中有兵备道陈越和唐白两位总兵的英明指挥,下有两万士兵的浴血奋战,巴拉巴拉的。

    看着何禄书写的告诫文书,陈越不由得有些汗颜,唐通和白广恩却看的津津有味,不停地摇头晃脑。夸大战功是明军一贯的做法,常有一场大战斩杀敌人数万缴获首级几颗这样的战报,与之相比,这次的战报真实了好多。毕竟其他不说,那四百多首级可是实实在在的摆在那里。

    不论是陈越还是唐通和白广恩,都不自觉的把督师周延儒抛到了脑后,按说战报应该首先报给督师周延儒,再由周延儒上报给朝廷,这才是正常的流程。可三人都非常默契的忘了这点。

    在陈越看来,周延儒处处和自己作对,早就是自己的对手,这次自己又不听命令,没有在卢沟河边攻打渡河的满鞑而是选择了盘山这个战场,现在周延儒不知道憋着什么坏要整治自己呢,说不定弹劾自己的奏章已经送到了朝廷。既如此,为何再把军功分给他!

    而在白广恩和唐通看来,若是把战报报给周延儒,肯定会多出很多人瓜分自己的战功,虽然缴获了四百多首级,可这是自己拿命作战得来的,为何要便宜通州哪些脑满肠肥的家伙!

    于是,三人默契的选择把顶头上司督师周延儒遗忘掉,而是把报捷文书派人直送京师。然而让他们想不到的是,周延儒的报捷文书早已送达了朝廷。

    。。。。。。

    自去年十一月以来,北京城的城门已经关闭了将近半年,这半年来外面的物质无法运进来,里面的同样也无法运出。偌大的北京几乎成了一个被隔离的世界,与外面的通信靠着从城墙上用吊篮吊上吊下。别的不说,吏部选拔外派的地方官员就有两百多之多,却因为紧闭的城门,一直留在城中无法前往上任!

    而就在今天,在通州督师的首辅周延儒再次传来捷报,在他的英明指挥下,在二十万明军士兵浴血奋战下,可恶的满鞑终于被赶出了边墙,撤退到了草原之上,京畿附近再无一个满鞑骑兵!这也意味着京师真的安全了,所以崇祯皇帝在嘉奖了周延儒之后,下令打开城门!

    城门紧闭数月,城内有太多的物质需要补充,粮食,蔬菜,肉食,就连烧火的煤炭早就没有了,很多百姓家里做饭都把自己门板劈了。。。。。。。

    城门紧闭数月,城内有太多的东西需要运出,每日排泄的粪便堆满了茅房,堆满了街道,整个城池都臭烘烘的。虽然并没有满鞑攻城未发生作战,可是城内有着七八十万的人口,每日里都有死人,然后随着天气的转暖,肮脏的环境更使得疫病出现,内城和皇城还好一些,外城已经病死了多人,再这样下去可能整个城池都会出现瘟疫。现在城门打开,尸体终于可以运出城外掩埋。

    城门紧闭数月,物价腾飞,大米涨到了八两银子一担,蜂窝煤也需要五文钱一只,普通的百姓人家早就撑不住了,饿死人的现象时有发生,若是再关上两个月的城门,恐怕整个城池都会崩溃!

    好在城门终于打开了,通州粮仓的粮食物质源源不断的运入城中,城外的百姓也把种下的蔬菜拉到城中。西便门外,一长溜儿的煤车成百上千,排着队把西山的煤炭运入城中。

    粮食的价格落了下来,大米降到了三两银子一石,蜂窝煤球又恢复了以往两文钱一只的价格,百姓们松了一口气的同时,无不感谢把满鞑赶出边墙的功臣们。

    而作为总督所有军队的督师周延儒,自然是最大的功臣。这个月来,周延儒报捷的文书摆满了崇祯帝的桌案,每次都打了胜仗,收复了失地,使得崇祯大喜过望。

    少傅,太子太傅,荫一子为锦衣卫千户,这是崇祯打算封赏周延儒的荣衔犒赏,只等着周延儒班师回朝。

    然而让崇祯为难和不解的是,他赋予重望的西山兵备道陈越,在这次大战中没有做出成绩,没打胜仗不说,反而惹出了很大麻烦。嚣张跋扈,目无同僚目无长官,周延儒已经数次弹劾陈越。而这一次弹劾语气尤为激烈,竟然弹劾陈越不听命令,临阵脱逃!而监军太监李国辅,派往军中的锦衣卫千户也证实周延儒的弹劾,并有军中数位总兵副将在奏章上的联合签名,似乎确定了陈越临阵脱逃的事实。

    可是,那个年轻人真的会不战而逃吗,这一刻,崇祯心中不由得回想起数月前接见陈越时的情形。。

第一百六十一章 满朝汹汹讨陈越() 
崇祯十六年四月十五日,督师周延儒携大胜满鞑之功,班师回朝。满朝文武齐聚永定门外,迎接首辅大人的得胜回还。

    周延儒带着通州文武,进了京师,立刻得到了崇祯皇帝的召见。崇祯大大夸奖了老首辅一番,然后由太监向周延儒宣布了嘉奖的圣旨。少傅,太子太傅,意味着周延儒已经走到了人臣的顶峰。君臣相谈甚欢,却都不一而同的没有谈起那个陈越,这种场合不是说这个的时机,明日的早朝才是最终决定陈越命运的时刻。

    十六日早朝,满朝文武齐向崇祯恭贺,崇祯面带微笑的接受朝贺,内心却苦笑不已。说是赶走了满鞑,连战连胜,可周延儒连像样的缴获都没有,斩获的满鞑首级寥寥无几,这就是所谓的大胜吗?恐怕是人家满鞑自己大摇大摆的撤走,周延儒带兵跟在后面欢送,顺便收回失地罢了。可崇祯也知道,在城门紧闭数月的今日,整个京师都已经风声鹤唳,太需要一场胜利来鼓舞士气了,哪怕是一场掺着水分的胜利。

    朝贺已毕,几个词臣也向皇帝敬献了贺胜的诗词。早朝议事正式开始,户部尚书倪元潞照例诉了一通苦,什么户部银库空空如也,拿不出犒赏得胜官兵的赏银,什么城内的粮价太高,很多百姓吃不上饭,希望朝廷采取措施,什么外城出现了疫病,已经死了很多人。

    针对这些问题,朝中大臣们又讨论争执了半天,到底也拿不出太多的主意,毕竟做什么事都需要银子,而现在偏偏朝廷最缺少的就是银子。

    “陛下,臣兵科给事中光时亨,弹劾西山兵备道陈越,不听上峰调遣,临阵脱逃,恳请陛下下旨,斩杀陈越,以儆效尤以正国法!”该来的总是要来,御史光时亨再一次站了出来,充当针对陈越的马前卒。

    “陛下,陈越此人以区区军户身份,蒙陛下隆恩充任西山兵备道要职,其却不思报陛下隆恩,嚣张跋扈,草菅人命,羞辱同僚,不敬上司,不听调遣,临阵脱逃。其罪恶滔滔,不杀不足以平民愤,不杀不足以正国法!”又一个御史站了出来,慷慨陈词,在他的口中,陈越已经成了一个无恶不作的奸诈小人民族败类。

    宦海沉浮了几十载,又是当朝首辅,周延儒身边自然聚拢了一帮亲信,足有数十人先后陈词,不一而同的要求把陈越罢官免职,锁拿问罪!陈越在西山查抄煤矿得罪的人很多,就连好些勋贵们也纷纷插言,要求治陈越之罪。满朝文武气势汹汹,陈越几乎成了众矢之的!

    “陛下,臣以为还是派人前往军前,找到西山兵备道陈越,听听他是如何说,然后再做定夺吧。”终于,有人发出了不同声音,却是左都御史李邦华。

    “李大人,难道元辅所言不实?难道数位总兵副将都说谎不成?陈越临阵脱逃已是事实,无可推托,你为何还要为他辩护,莫非是收了他的好处不成?”光时亨站了出来,对李邦华冷嘲热讽道。

    “姓光的,注意你的言辞,李大人乃是老成持国之言,何以在你嘴里如此不堪!”李邦华身为左都御史,都察院第一把手,手下自然有心腹御史,御史卫桢复站了出来,呵斥光时亨道。

    “哼!”光时亨冷笑了一声,不再攻击李邦华,毕竟李邦华是御史们的长官,攻击他会引发言官们的大战,得不偿失。

    不过李邦华毕竟势单力孤,他手下好多的言官也受到了其他人的拉拢,在满朝汹汹讨伐陈越的今日,他一个人的话语力量太弱。

    御阶之前,锦衣卫统领骆养性冷笑着,上次对付陈越的失败让他极为不爽,这次他派往军中负责探查消息锦衣卫带回了陈越的情报,他立刻知道报复的时机到来了,立刻进行了串联,要不然这些御史怎么可能知道那么详尽的情报?

    陈越,要怪就怪你嚣张跋扈,得罪了太多的人!等你被罢官免职,看我怎么修理你!

    崇祯神色复杂的坐在宝座上,这一刻心中无比的气馁失望,有锦衣卫以及监军太监李国辅作证,还有数位总兵副将们的证词,陈越的临阵脱逃看来是真的,这让崇祯心中无比的气馁,因为他对陈越给予了厚望,一个七品兵备道得受尚方宝剑,这是多大的信任多大的恩赐,可这陈越竟辜负了崇祯的期望,这让崇祯心中恼火万分。

    崇祯是一个性格急躁的人,或者说急功近利,他很容易相信别人,但最讨厌的则是信任的人的欺骗。比如袁崇焕,当袁崇焕夸下大言能五年平辽之后,崇祯立刻给了他极高的信任,任命为兵部尚书兼任右副都御史,督师蓟辽、兼督登莱、天津军务。整个辽东的财权人事军事全操在袁崇焕之后,就连袁崇焕擅杀东江总兵毛文龙,崇祯都忍了下来。可以说他给了袁崇焕极大的信任。

    可是信任给的快,失去的也快,当后金兵绕过宁锦防线,绕道草原从蓟州北面破关而入,直逼京师,在京畿附近大肆抢掠之时,崇祯对袁崇焕是非常的失望。我给了你这么大的权力,你却还是让满鞑攻到了北京城下,让朕的颜面尽失,真是不杀你不足以平朕心中之恨。所以在满朝弹劾袁崇焕之时,当有人说袁崇焕和后金私通,通敌卖国之时,崇祯不再维护,而是爽快的给了凌迟处死之刑。虽然崇祯知道,袁崇焕是绝对不会投敌的!

    而今日,当满朝弹劾陈越之时,崇祯的心中再次充满了挫败感,一股怒火涌上心头,他双手紧紧的抓住案几上的镇纸,发白的骨节显示了他的内心已经非常的狂怒,看着崇祯的模样,李邦华叹了口气,知道结果无可避免。

    就在崇祯暴怒之下,就要下达捉拿陈越的圣旨之时,突然有禁卫从远处向大殿跑来,然后禁卫统领吴孟明走进了大殿。若无大事,在朝议之时是绝对不许有人打扰的,看着面带微笑走来的吴孟明,崇祯心中突然升起了一丝希望。

第一百六十二章 画风突变() 
ps:第三更(还账了,以前欠了叶博士打赏掌门的四章,还有三天单更,还欠六章)

    看着渐渐走进的吴孟明,崇祯心中生出了一丝希望。骆养性却皱起了眉头,心中生出一丝不妙的感觉。吴孟明乃是锦衣卫副指挥使,负责皇宫宿卫,管理着大汉将军,他的进入意味着发生了大事,就连正在狂喷的御史言官们也下意识的闭上了嘴巴。

    吴孟明走到御阶前,躬身双手托起一本奏章,站在崇祯身侧的王承恩下来取过卷轴,走回御案边,把奏章放在崇祯面前。

    崇祯屏住了呼吸,轻轻的打开了封面,就见第一列字写着“臣西山兵备道陈越并密云总兵唐通、马连峪总兵白广恩谨奏:。。。。。。”

    殿中,群臣们屏住呼吸,打量着御座之上的的崇祯帝,就见崇祯脸色快速的变幻着,刚才急躁暴怒神情缓和了下来,变得平静了许多,然后嘴角上竟然露出一丝若有若无的笑意。

    看着读奏章的崇祯,首辅周延儒心中突然升出不好的感觉,难道事情出现了变故?今天满朝讨伐陈越是出自他的授意,陈越在通州的嚣张深深刺激到了他,因陈越有尚方宝剑当时他无法处置陈越,可周延儒乃是当朝首辅,受到了羞辱自然忍不下这口气,这才以陈越不听调遣没有在卢沟河阻击满鞑的名义弹劾陈越。在周延儒看来,陈越手下只有几千新兵,肯定是自知不敌满鞑带队逃走,根本没想过陈越能够打胜仗,几十万大军都畏缩不前,那么多的总兵副将都不敢主动和满鞑交战,陈越他一个七品兵备道,手下只有几千新兵,他凭什么能打胜?

    崇祯一连读了两遍奏章,这才轻轻的吁了口气,放下了奏折,其脸上的轻松欢愉之色任谁都能轻易看出。

    “去,把这封报捷奏折给首辅并一众大臣看看。”崇祯吩咐道。王承恩便取过了奏折走下御阶,把奏折送到周延儒面前。

    周延儒打开看了一眼,就觉得眼前发黑,一阵头晕目眩。一旁的次辅陈演看了他一眼,接过了奏折,大声的读了出来。

    “臣西山兵备道陈越并密云总兵唐通、马连峪总兵白广恩谨奏:臣等统领大军于四月十二日在盘山追上满鞑,立刻与之交战,。。。。。。,臣陈越率领西山军以车阵阻击满鞑骑兵,挫败其攻势,复以火炮火铳石灰杀敌,杀得满鞑大败,总兵唐通白广恩趁势带骑兵从两翼杀出,直冲满鞑阵列,。。。。。。”

    就在陈演阴阳顿挫的声音之中,一场激烈的大战在群臣面前徐徐展开,西山军的坚如磐石,唐白二位总兵的英勇向前,两万官兵的浴血奋战,一幕幕画面出现在众人眼前,何禄的吹嘘功夫不同凡响,把整个战事描写的跌宕起伏,把诸将的英勇描述的淋漓尽致,而选择性的把唐通和白广恩一开始一触即溃的情形忽略掉。

    此刻,在群臣心中,陈越的镇定指挥,唐白二人的勇猛无敌,就这么展现在众人面前。

    “此战,臣等以两万三千军队,与三万满鞑骑兵激战,斩杀满鞑五千余人,缴获首级四百二十三颗,盔甲武器无数,解救我大明百姓两万余人,恳请朝廷能妥善安置这些百姓。”

    “这不可能!”听完了陈演读奏折,周延儒突然声嘶力竭的道:“陈越他们只有两万余人,凭什么打败满鞑三万骑兵!老臣恳请陛下治陈越欺君之罪!”若是战报属实,那周延儒刚刚弹劾陈越的就成了笑谈,人家不仅没有临阵而逃,反而主动攻击满鞑并立下的大功,而自己身为人家上司,不仅不为部下表功,却弹劾人家临阵脱逃,这岂不成了天大的笑话!这一刻,周延儒竟然失态了!

    “陛下,陈越肯定是虚报战功,好掩盖他不听指挥临阵脱逃的事实,臣恳请治他欺君之罪。”光时亨也跳出来大叫道。

    “哼,是不是虚报战功,只需要朝廷派员去查看就是!”李邦华冷哼道。光时亨顿时哑口无言。

    于是崇祯下令,由兵部、锦衣卫,以及司礼监,同时派人前往盘山,查看西山兵备道陈越所言报捷是否真实。兵部由兵部侍郎王家彦带队,锦衣卫则是由指挥使骆养性亲自前往,至于司礼监,崇祯派出了秉笔太监王承恩,如此庞大的阵容,可见崇祯对这次战况的重视。

    在崇祯看来,若是战况属实,陈越他们真的打赢了仗,则大明又出现了一栋梁之才,说不定还有扭转局势的希望。在这个到处都是坏消息到处都是败仗的时期,崇祯太需要一场胜利来鼓舞自己,告诉自己大明还有希望。崇祯太需要能出现一些人才,好帮助自己中兴大明!

    朝议就这样结束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