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此时,江西总兵金声桓被陈越封为平南将军,带着五万精锐的江西兵进入了福建,从汀州向泉州漳州逼近。
江西自从陈越指挥军队击败斩杀张献忠之后,便一直是齐王一系大本营,招降了西军败兵之后,整个江西整编军队二三十万,陈越带兵北伐十万大军中有一半都是江西兵。
即便陈越数次从江西调兵,江西常年还保持兵力十万以上,这是陈越压制南京的凭证。虽然大部分精锐先后被陈越抽调,但经历了两年的训练,兵甲武器齐全粮饷不缺,江西兵的战力依然在大部分明军之上。
此次领兵的金声桓也是一员悍将,领兵作战极为熟练。在他的指挥下,五万江西兵从汀州进入福建,然后步步为营向着泉州漳州逼近。
一路上凡是和郑森叛军勾结的士绅一律铲除,所经过府县城池地方守军一律带着出发,然后留下几百到一千的守军守城。
这样一路下来进军速度虽然很慢,但凡是经过的地方都在明军的严格控制下,再也没有郑家军活动的空间。
而同时,陈越勒令刘能带着锦衣卫全力配合平叛。而锦衣卫的密探更非天地会这等仓促成立的密谍组织能比,在刘能的全力剿杀下,陈永华麾下的天地会五堂损失惨重,福建各地的堂口组织纷纷被端。
金声桓带兵从陆路进攻,王寅也带着水军开始了动作,所部水师的战船纷纷出动,开始巡游福建沿海。
在海上,两军船只每日都有接触交战,海上的战斗频繁至极。然而每战下来,郑军船只都是败多胜少。
原因便是郑军的船只质量远远逊于王寅所部水师。
郑芝龙败亡之后,福建的战船大部分都落在了王寅手中,连同原属于东番军的巨舰,此刻王寅手中掌握着的船队别说是在大明沿海,便是整个亚洲也是首屈一指。
船队中光是仿制的西式夹板盖伦船便有二十三艘之多,每艘都装载了至少数十门巨炮。这些盖伦船一部分是从大员荷兰人手中缴获,大部分是浙江各地的船坊根据陈越所绘制的盖伦船图纸打造而成,近三年的时间,造成的盖伦船总数量也就这么多。
不过光是这盖伦船便是一支极为庞大的海上力量,吕宋的西班牙人、南洋的荷兰人的总战船加起来恐怕也没有这么多。更别说还有近百艘三桅福船、十多艘四桅巨舰了。
反观郑森手中,拥有的却多是小型福船。虽然船只的数量远比王寅要多,论实际战力却天差地远。其实这也不能怪郑森,原本郑家水师的主力战舰都落在了王寅手中,郑森能纠集的也只有一些二桅独桅海船罢了,多是一些破浪船海沧船,真正的三桅战舰却只有十来艘。
所以,力量的差别也就造成了海上一边倒的碾压。面对攻来的明军巨舰,面对明军疯狂的炮火,郑森手中的那些小船根本不够看。
泉州海面数次战斗,郑森的船队都被打的大败,哪怕是以超出明军水师一倍的船只也不是明军的对手。
水战不行,郑森便知道金门、厦门根本守不住,再加上金声桓带兵已经逼近了泉州,无奈之下的郑森只能下令撤出泉州,向着漳州潮州方向撤退。而潮州已经属于广东。
对于郑军的撤退,王寅并没有强行追击,而是步步为营按照制定的剿匪策略进行。
他首先命令金声桓带着步军从泉州压向漳州,然后伺机进入广东潮州。同时王寅给广东地方军队下令,命令他们对入境的郑森叛军展开进攻。至于王寅自己,则带着水师先是攻克了金门厦门,然后继续南下向着郑军的大本营南澳岛逼去。
南澳岛,郑森集结了手中所有的力量,军队数量达到五万多人,各式船只加起来近千艘。他决心在南澳和明军水师决一死战。因为若是再丢了南澳岛,郑家军就真的沦为了海盗。
面对强大的朝廷水师,郑森决定效仿其父郑芝龙的料罗湾大捷,靠着火船进攻获得胜利。为此,郑森靠着厚赏组织了五千多敢死队,他们将驾着火船对明军水师展开自杀式攻击。
可是郑森此时的经验远远不能和其父郑芝龙相比,他根本没有弄明白,料罗湾大战之时,郑芝龙是以数十倍的兵力优势对着荷兰船队展开的进攻。而现在别说数十倍,便是数倍的兵力优势也没有。
郑家军的兵力也就五万多,船只近千,而王寅手中的水师兵力三万多,拥有各式战船二百多艘。双方兵力相差不多,可战舰的战力却是天壤之别。
郑军的火船刚刚出动,便在明军战舰百炮齐发下击的粉碎,能够靠近明军船队的火船寥寥无几,根本形不成任何威胁。
第1032章 逃了又能如何?()
这是真正的百炮齐鸣,炮弹如雨点一般从明军船阵飞来,落入出击的郑军队列前后。
无数诺大的水花溅射,那是炮弹落入海中,溅起的水柱丈高,放火的火船在浪花中剧烈抖动。
不时有火船被炮弹砸中,立刻便会断为两截,以肉眼可见的速度向着海中沉没。
虽然在动荡的海船上炮弹命中率极低,但架不住明军炮多。三年来,陈越麾下的东番军械司不停的造炮,却还是无法把战舰上的炮位装满。每艘盖伦船足以装载六七十门红衣大炮,现在也就装了二三十门而已。可是二十多艘战舰加起来,拥有的红衣大炮却有四五百门之多,如此多数量的红衣大炮耗尽了东番海贸之利,也就有志于海洋的陈越咬牙支持才使得造炮持续进行了下去。
而今日,百炮齐发的威力,使得所有船上的官兵神驰目眩,便是东南总督王寅也惊诧不已。而处在被大炮轰击中的郑森手下就更不用说了。
往日战斗中明军虽然也动用了火炮,因交战规模较小,并没有如此强烈的感触。
在很多郑家军官兵眼里,出身沿海的他们才是最懂得海战的,毕竟郑芝龙可是大明的海盗之王,而他们以郑芝龙的嫡系自居。
然而现在,在明军百炮齐发之下,火船纷纷中炮沉没,便是有少数火船突破了弹雨到达明军船阵之前,明军却毫不理会,高大如楼的战船直直的撞了过来,只是轻轻的碰触,郑军的火船便被犁入海底。
没有绝对数量的优势,想靠着火船进攻取胜谈何容易!
看着不远处明军那高大的令人绝望的船体,所有郑军官兵都感到深深的震骇,一种令人绝望的震骇,而身为一军统帅的郑森同样如此。
“总制,兄弟们顶不住啊,已经损失了二十多条火船了!”负责指挥火船的陈辉匆匆驾着小船回到郑森大船上,向着郑森禀告道。
事实上不需要他禀告,郑森已经看到了火攻的失利,然而他又有什么办法?
明军的进攻在继续,采用了令人讨厌的炮击战术。远远的逼着郑军船队放炮,根本没有肉搏战的打算,让缺少火炮的郑家军将士恨得牙根痒痒。
郑森组织船队逼近围攻,试图以接舷战击败明军夺去船只。然而每次当郑军船只靠近之时,王寅都会下令转舵,明军船队绕着圈在海上行进,始终把一面侧舷对准郑军船只。
海上炮火命中率虽低,却仍不时有郑军战船中弹。只能挨打却还不了手的战斗让郑家军士气迅速的低落了下来。
“轰!”一枚炮弹飞了过来,正砸在郑森旗舰右前方一艘三桅战舰上,已经被数枚炮弹击中的三桅战舰终于顶不住了,船舷靠水处出现了一个大洞,海水迅速的涌入船体。
“阿联!”郑森旁边的郑鸿逵惊叫一声,郑联却在那艘三桅海船之中。
“大木,快派船去救阿联!”郑鸿逵对郑森哀求道。郑森却冷冷的看了他一眼,根本不去理会。这种时候,他哪有时间顾及郑联的性命。
“总制,形势于我们太不利,还是暂且撤退再做打算吧。”一旁的陈永华轻轻道。
“撤退,撤往哪里?南澳岛怎么办?”郑森怒道。
陈永华却不言了。他的意思已经很明白,南澳已经守不住了。若是再这样打下去,非得全军覆没不可,而没了水师船队,又用什么去守南澳岛?
“不能撤!岛上还有你三叔以及近万将士呢?“郑鸿逵瞪了陈永华一眼,急声对郑森道。
郑森点点头,同意郑鸿逵的话,岛上还有近万士兵以及部分士兵的家属,又如何能够舍弃?
陈永华叹了口气,也不敢强劝。
海上的战斗在继续,越来越多的郑军战船被明军火炮轰沉。郑森下令,全军退回南澳港湾内,欲靠着狭窄的港湾地形做最后的抵抗。
南澳岛外一溜儿的离岛隔离出一个宽阔的港湾,不过进出港湾的海道却很是狭窄,船队撤入港湾容易,可若是被明军船只封堵将会很麻烦。不过这个时候郑森也顾不得这么多。
“传令诸将,若是明军敢追入港湾,便与其死战,宁可拼个鱼死网破!“郑森咬着牙传下了命令。
士气如此低落,若是明军真的追入港湾恐怕也难以战胜,然而郑森已经别无选择。若是如陈永华所说抛弃南澳岛逃入大海,固然能够撤出大部分手下船队,然而却等于是把南澳岛这个大本营拱手丢给了明军,也罢岛上的军民家眷直接放弃,以后军队还哪有士气可言?
“督帅,咱们要不要攻入海湾内?“看着撤入海湾的郑家军船只,吕泰跃跃欲试道。
王寅却笑着摇摇头:“穷寇莫追,这海湾地形太过复杂,敌军的小船可以轻易进入,咱们的大舰却要小心三分。且先放过他们,等明日调集步军,从南澳岛其他方向登陆,攻灭逆军占领南澳!“
吕泰道:“若是逆军趁夜逃了怎么办?“
王寅冷笑道:“逃了又能如何?没了南澳这个老巢,还有哪里能够安置他们数万军队?福建已经彻底被咱们占领,他们回不去。能去的便只有两广。
这些年来,咱们齐王一系的军队转战大江南北,两广却从未涉足。
老夫就是要让他们逃到两广沿海,然后可以名正言顺的发兵两广,水陆大军进逼,趁势消除两广敢于反对齐王的地方势力。
桂王一系扎根于两广,两广官员士绅多有支持者,眼下陛下尚在,他们不敢乱动,一旦陛下驾崩公主即位,其必然借机作乱。与其到时再仓促平叛,倒不如一开始便把这些消灭在萌芽状态!
广州是大明有数的良港,向南直通南洋诸国,向来是海贸重地,如此重要的地方,必须得控制在咱们手中!“
”督帅英明!“吕泰不得不抱拳叹服。
王寅捋须微笑,拥有如此强大的势力,他一开始便没把郑森放在眼中。站在船头极目望去,王寅似乎看到了大海对岸那无数的群岛!
最近很烦闷()
这本书按说写到现在也可以完结了,当然也可以接着往下写,可以像其他书那样征伐四海,征服整个大陆。
我一直在继续写和完本之间矛盾着,并且想着开新书,所以最近一段时间更新有些不力。
然而新书一直难产,写了好几个历史类开头都不能通过,这几个开头有明末、有秦汉、有隋唐。搞得我现在怀疑自己是不是还适合写书。。。。。。
我想象中的历史都比较厚重,写不来装逼打脸那种文。
所以,一直烦闷,几乎都快神经崩溃。。。。。。。
所以,我可能会暂时放弃写历史,开一本仙侠类的新书。而本书会继续写下去,一直写下去,把我所有想写的和大家想看到的写完。
也就是说,可能会双开。
请大家发表下意见,也请大家不要抛弃我。
第1033章 郑森和陈永华()
南澳港湾地形复杂,王寅不愿冒着船只搁浅的风险入湾剿杀,遂命令船队远远的逼着海湾放炮。
红衣大炮射程多达十里,正是海战的利器,可是郑军船队躲在连环的岛屿之后,想打中并非易事。
天色渐晚,王寅遂下令船队撤离,在距离南澳十多里的东山岛驻扎。他手中虽然有三万人,可却都是水师,训练善于操舟的士兵不易,特别是盖伦船这种西式战舰,不愿用在登陆夺岛肉搏之中。所以,王寅需要等到金声桓带着步兵前来,然后以船队运载步兵上岛。
……
南澳岛,郑森坐在椅子上,脸上愁云惨淡。
惨败,接连的惨败,让这支刚举兵不久的靖难之师士气低落,再无一开始夺金门、占厦门,攻下泉州数府时的那种士气高昂!
而作为大军的首领,郑森也从刚开始的意气风发,到现在愁容惨淡。
鞑虏入侵,流民遍地,山河震荡,大明的局势是那样危若累卵,面对这种局势,郑森少年进学之时便立下大志,要效仿先贤,齐家治国平天下,作一番轰轰烈烈的大事。
然而就在大明最危急的关头,齐王陈越横空出世,救出皇帝崇祯,击败试图篡位的福王,使得危若累卵的大明局势稳定下来。
而当时身在南京国子监读书的郑森对陈越是何等的艳羡,简直把陈越奉为心中的偶像。
故在后来的满鞑南下,一支八旗渡江攻到南京城下时,郑森挺身而出重整溃败的郑家勤王军,并在守卫南京的战斗中立下了功绩。
而郑森也因此而步入仕途,先后担任监军道巡抚这样的要职。在接下来的数年,郑森带兵鏖战在湖广浙江,战西贼,打顺贼,开始了他的戎马生涯。
陈越带兵北伐,郑森奉命带兵守襄阳,威胁关中的顺贼。终于陈越北伐成功,把满鞑赶出了关内。那个时候,郑森是何等的欢欣鼓舞,为大明能够再次中兴而发自内心的高兴。
然而谁知道就北伐胜利之后,突然传来福建兵乱的消息,然后郑芝龙败亡的消息传到了在襄阳的郑森军中。而郑芝龙战死背后的凶手直指齐王陈越,因为艾能奇叛军的背后有着太明显的东番军影子。
听到这种噩耗,郑森不敢相信却又不能不信。因为他知道自家和齐王一系的矛盾。不管是两家海上之争,还是郑家曾经试图支持唐王为嗣,齐王暗中对付郑家都不是不可能。
杀父之仇破家之恨,都决定了郑森不得不和陈越势不两立。
郑森自认才能不在陈越之下,缺乏的只是机遇罢了,当时的他手掌数万军队,奉崇祯的圣旨和堵胤锡一起剿灭叛军,当时的郑森相信,凭自己的能力,凭着手中数万军队,必然能够平灭叛军,他发誓要好好的和陈越掰一掰手腕。
而崇祯赐他国姓更让郑森感恩戴德。然而九江一战,面对数万江西暴军,郑森数万大军被打了个落花流水。那一刻他几乎心灰意冷,根本不愿回到堵胤锡军中,而是带着少数心腹潜回了福建老家。
回到福建老家,却又听到崇祯和陈越和解召陈越回京的消息。
郑森知道陈越掌握朝廷大权已经成定局,这意味着想靠朝廷压制陈越已经不可能。郑森心中何等的不甘,所以才有了举兵靖难之事。为了报仇,为了心中的宏图大志,郑森甘愿背负叛逆的名声。
然而靖难举兵就如同一个笑话,陈越并未调用其所向无敌的北伐军,仅仅是王寅率领的水师,就已经把他打了个落花流水。
天色已经完全黑了下来,郑森却喝止了下人点灯的举动,坐在椅子上看着漆黑的天空,郑森在苦思着破局之法。
形势如此险恶,自己该何去何从?
金门厦门丢失,便是现在所在的南澳也危若累卵。虽然手中有着数万军队,郑森却没有守住南澳岛的信心,毕竟他的军队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