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国江山》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南国江山- 第90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当然了,队长的职务的确是低了点,不过正所谓是金子在哪里都会发光;我相信以诸位的能力一定能发光的。而且,我也不瞒诸位,这支新军我极为看重,虽然是让大家去做队长,但我也会请军中名将,比如李神福将军,亲自来为大家讲解兵法,讲解一些带兵打仗的经验等。所以,这支新军的主要目的其实就是为我淮南培养将来的名将。这么说,大家明白了吗?”

    是的,杨渥的目的其实就是建立军校,为淮南培养将才。

    不过杨渥担心直接称作军校的话,又可能多出一系列的麻烦。比如说,兵法这种东西,历来都是严格控制的,一般人根本获取不到。杨渥若是公然宣称要开学堂教授兵法,淮南上下反对的人肯定不少,还不如用建立新军的办法间接达到目的。

    另外,是军校的话就肯定会有校长,有老师等,这就会在上下级的关系之外再多出一个师生关系出来;而师生关系往往又比上下级关系要稳固的多。杨渥不能不担心将来万一出一个常凯申怎么办。

    所以为了避免这些麻烦,杨渥决定暂时先以建立新军的名义培养将领,至于以后,看情况再决定是正式成立军校还是直接取消吧。

    听了杨渥的话,九人这才明白过来,不由得再一次沉默了。

    杨渥的意思很明显,这支亲军就是为了培养将领的,他们进去后若是表现得好,将来得到提拔升迁肯定不是问题,加上杨渥还说了,会请李神福等淮南名将来教导他们该如何带兵打仗,这可是个难得的机会。

    而且,杨渥亲自将他们九人留下来,这本身就是一种拉拢,代表着杨渥对他们的看重。即便按照杨渥的说法,他们进去后只担任队长,级别并不高;不过杨渥同样也说了,这支军队不设都头,营指挥也是由大家轮流担任,也就是说,大家进了这支军队后会直接向杨渥负责。

    ps:真倒霉,昨晚码字完后,今天早上起来一看,发现竟然没有保存,只好临时又码了一遍,结果就搞到现在了。

第二百零三章 同意

    见到众人有些心动的表情,杨渥故意笑道:“怎么,大家不会是在担心将来被那十一个从军中选拔出来的队长给比下去了吧?我可是事先明言啊,那十一个从军中选出来的队长都是些没什么背。景的,你们这些将门子弟,功勋之后,都是从小就耳濡目染的,这起点本来就比他们要高,若是还担心将来比不过他们,那你们就趁早死了当将军的心,回头多读点圣贤书,去做个文士吧!”

    这几人本来就有些心动,再加上他们都是些年轻公子,心高气傲,除了对杨渥这个无论是身份地位还是那赫赫战功都远超他们的同龄人服气外,对其他同龄人可是半点都不服气。

    此时听了杨渥的言语相激,陶敬昭当即便拍胸脯道:“既然世子殿下开口了,目的又是为了培养我们,那么别说是让我们去新军担任队长,便是去担任个小兵也没问题!在下这条命就交给世子殿下了。”

    “就是,世子不必用言语相激,我等答应加入新军就是。”

    “不错,能为世子效劳,在下深感荣幸!”

    ……

    见众人纷纷答应,杨渥反而沉声道:“诸位可要想清楚了,不要急着作出决定。我知道各位兄弟都是有门路的,若是在你们各自的父亲那里出仕,至少担任个营指挥是没问题的。但你们若是选择加入新军,那就只能从队长做起。而且你们在各自父辈那里出仕的话还可以得到一些关照,而若是你们选择加入新军却不可能有特殊关照,必须与其他十一个从军中选出的队长保持同样的待遇。这其中的差别,你们可要慎重考虑!”

    杨渥话音刚落,何敬洙便率先表态:“不必了,在下早就已经考虑清楚了,世子的这支新军,小弟还非得参加不可!”

    他对这种从队长做起,一步一个脚印升迁上去的做法很有兴趣。更何况,相比于其他几人,他的出身条件其实是最差的。

    他本来是扬州本地人,自幼父母双亡,被李简收养。不过李简性情残暴好杀,何敬洙在李家过得并不怎么好,地位也就比那些下人稍好一点。好在后来何敬洙长大一些后,李简发现他有些才能,再加上当时有个擅长相面的人,指着何敬洙对李简说,他的诸多儿子里面只有这一人将来成就能超过他。

    从那以后何敬洙在李家的待遇才提高了不少,李简对他也非常看重起来。

    也正因为小时候的这段经历,所以何敬洙比其他人更加努力,而杨渥提供的这个机会对何敬洙来说也更加显得珍贵。

    见何敬洙率先答应下来,其他人也连连点头应承,表示自己已经想好了。

    这些人又不傻,一开始固然有些纠结于队长的职务太低,说出去都担心丢人;不过后来转念一想,觉得在场九个人之中,李承鼎和周邺二人与杨渥的关系可都是非同一般,杨渥肯定不会去害他们二人。

    而其他几人虽然与杨渥接触得不多,但他们都知道杨渥将他们留下来的目的就是为了拉拢他们,而他们今晚来参加宴席的目的也是为了向杨渥示好的,既然如此,那自然没什么好犹豫的。

    杨渥这才笑了起来,让几人各自回去准备。

    与此同时,徐知诰也在自家的府宅内有些坐立不安。

    今晚他没有喝多少酒,头脑一直清醒着,只要一想到之前李承鼎将他介绍给杨渥时,从杨渥的表情中见到的那深深敌意让他惊慌不已,若不是知道如今已经是深夜,广陵的城门早已关闭了,只怕他早就派人回苏州向徐温报信了。

    徐知诰坐在椅子上仔细回忆着,他觉得自己的确没有得罪过杨渥,记得上次见到杨渥还是好几年前的事情,那之后两人就没什么交集了。所以问题应该不是出在他这里,而是出在他的义父徐温那里。

    再一次确定自己的判断后,徐知诰不由更加惊慌起来。

    他知道,若是问题出在自己这里,那么反而不会很要紧。毕竟他还只是个孩子,即便是无意中得罪了杨渥,那么补救起来还比较容易;不过若是得罪杨渥的是他的父亲,苏州刺史徐温,那么事情就有些严重了。

    即便他再怎么精明干练,但他现在毕竟还只是一个十四岁的少年,若是遇到一些小事上他还能沉得住气,但骤然遇到这种大事就有些扛不住了。

    一旁,陪同徐知诰一起来到广陵的管家见他有些坐立不安,连忙询问其中缘由,听了徐知诰的话后,这位管家笑道:“公子想多了,你父亲是何等谨慎之人,平时即便是对那些级别比他小很多的将领都不会轻易去得罪,又怎么会去得罪世子殿下呢?更何况,当初老爷能担任苏州刺史还是世子殿下推荐的,不然以老爷那时候的功绩根本不够担任苏州刺史的。若是老爷真有得罪世子的地方,他又怎么会推荐老爷呢?所以在下就得一定是公子看错了!”

    不过见徐知诰反复确认自己绝对没有看错后,管家这才认真起来,他也知道眼前这位公子年纪虽小,但是个机灵人,这么重大的事情绝不会胡言乱语的。

    “是不是你有什么地方得罪了世子自己却不知道?”管家皱眉道。他还是有些不相信,以徐温那低调做人的性子,怎么会惹到杨渥,再加上杨渥推荐徐温为苏州刺史,这明显是将徐温当作自己人的信号,按理说不会出现徐知诰说的情况。

    想了一会儿想不出什么结果来,管家最后只能道:“嗯,记得严可求严先生当初还在府中担任过宾客,后来又是你父亲将他推荐到大王身边去当幕僚的。有这个情分上,若是老爷真有得罪世子的地方,或许他会知道一些。这样吧,明天一早你先别忙着派人去报告你父亲,你就先去见严先生,看看他怎么说。等有了结果再回报你父亲。”

    “严先生?”想起严可求,徐知诰不由眼睛一亮,连忙点头应承。

第二百零四章 后续反应

    第二天,徐知诰一大早便匆匆出了门,赶在严可求去节度使府上班之前找到了他,并将他的问题告诉了严可求。

    对于徐知诰说的事情,严可求当然不知道其中原因,事实上他的看法和大家其实是差不多的,也是觉得杨渥将徐温当成自己人,这才会推荐徐温为苏州刺史。他记得那时候在公议以何人为苏州刺史时,很多人都提出让周本出任,杨行密那时候也是这个意思,后来还是杨渥亲自上的条陈才让杨行密改的决定。

    所以严可求无论如何都不相信杨渥会对徐温有敌意,不过他毕竟是个智者,在想不出个所以然后,他便对徐知诰说,让他回去转告徐温,如今的杨渥根基深厚,军中将领都支持他,加上还有吴王杨行密在后面支持着,想要与他对抗是非常危险的。所以不管杨渥是不是对他有敌意,他都要继续保持低调行事。

    另外,严可求又透露,说杨渥最近正在想办法削弱地方刺史的权利,实行军政分离,以后武将领兵专职打仗,治理地方的事情则交给文官来做。严可求说,杨渥对这件事情很重视,下的决心很大,而且已经得到了杨行密和一部分军中大将的认可,若是徐温能帮助杨渥把这件事给办成了,那么不管杨渥对他是不是有所误会,以他的功绩杨渥都不能亏待他。

    得到这个消息,徐知诰总算有了些底,他见严可求也到了去节度使府当差的时候了,于是赶紧告辞。一出了严府,便立即派人回苏州将这个消息报告徐温,自己则留在广陵打探消息。

    ******

    杨渥还不知道昨天晚上他的一个表情就闹出这么多事,而且还导致他原本对军政分离作出的计划出现巨大变化,最终不得不提前实行。当然,这些都是后话了。

    回到节度使府睡了一觉后,第二天,他去送了王茂章和朱思二人出征,回来后,又抽时间见了见那位钱的儿子,即将成为他妹夫的钱传。

    不过这一见之后,杨渥不由觉得这个钱传的确很不错,不仅人长得帅气,符合这个时代对男子的审美标准,而且文质彬彬,有一种特别的气质;更重要的是,这个钱传不但熟读经史典籍,能诗善词,而且还弓马娴熟,据说在武勇都之乱时还亲自带兵上阵,打过几场胜仗,可以说是文武双全。怪不得杨行密在见到他后便决定将自己的女儿嫁给他。

    而杨渥在与他闲聊时也发现,钱传性格沉稳有大气,即便是在广陵做质子也能安之若素,说话时始终不卑不亢,让杨渥不由得心生好感,感叹钱别的本事还不好说,但这教导子孙的本事却是名不虚传的。

    他得历史上钱临终时曾立有家训,给子孙留下“心存忠孝,爱兵恤民,勤俭为本,忠厚传家”等十条遗嘱,这些家训和遗嘱世代相传,激励着钱氏后人,使得他的后代中名人辈出,光是在后世非常著名的就有钱钟书、钱学森、钱伟长、钱三强等人。

    仅凭这一点,杨渥觉得钱此人比起这个时代其他藩镇之主就要强多了。

    他记得,如今天下藩镇中较有实力的还有十多个,不过其中绝大多数都在传到第二代的时候出了问题,比如如今江西的钟传,湖南的马殷,都是在二人去世后不久便被淮南趁机灭掉;而如今声势浩大的梁王朱全忠、蜀王王建,也同样是在第二代时就灭亡了;甚至若是没有杨渥的穿越的话,杨行密打下的基业最终也会在他儿子们手中被败掉。

    与钱传一番交谈后,杨渥也在心中认可了这个妹夫,交谈时对他的态度也不由热情了许多。可惜杨渥也知道这次两家联姻只是暂时的,等到将来任意一方做好了准备后双方都有可能撕破脸再次开战。甚至从目前的情况来看,将来这个首先撕破脸的人很有可能就是杨渥他自己。

    与钱传一番闲谈后,杨渥又和与他一同来广陵的顾全武交谈了一会儿,这才起身告辞离去。

    在回到节度使府后,杨渥立即召来范遇,让他派遣更多的细作前往杭州、越州等地,甚至连相对不怎么重要的台州、明州他也要求派遣更多的人去打探消息,把范遇搞得还以为钱那边出了什么大乱子。

    打发了范遇后,杨渥回到自己的院子继续准备军队整编和军政分离的问题。如今的他看似地位稳固,但他却知道这两件事牵扯到的利益关系实在太大,不要说是他,即便是他父亲杨行密都不能保证在实行这两个政策的过程中会不会出乱子,所以在此之前他必须做好充足的准备。

    与此同时,杨渥在聚会上的表态也迅速传了出去,那些将领们在听说后都暂时放下心来;而陶雅、李承嗣、王绾等那天晚上被杨渥留下来的九人的背后大佬们在得知杨渥准备建立新军培养将领后,也纷纷表示支持,不仅同意他们的儿子加入这支新军担任队长,还表示想要推荐更多的人进来当队长。

    这些老家伙们的眼光可比陶敬昭他们长远多了,不仅立即感觉到了杨渥在向他们示好的目的,而且他们作为军中老将,也知道淮南目前看上去名将辈出,但老一辈已经渐渐老去,新一辈将领还没成长起来却也是事实。

    作为淮南这份基业的共同创立者,这些老将们深知创业的艰难,在这个天下大乱的时代,他们可不希望淮南将来会因为将领的断代而陷入困境。

    所以在得知杨渥打算建立新军培养新的将领时,这些老将们表现得非常积极,这一点却是大大超出了杨渥的预料。

    不过杨渥却拒绝了增加培养人数的要求,他觉得这毕竟是第一次,什么经验都没有,仅仅是作为一种尝试;而且,这一批虽然只会选出二十个队长,但这二十人中的每一个他都会精挑细选,若是将来能从中培养出十个表现优秀的将领他就心满意足了。

第二百零五章 徐温的上书

    当然,在拒绝了这下老将们的要求的同时,杨渥也趁机提出,让他们以后在空闲的时间来新军为大家讲一讲带兵打仗的各种经验。而老家伙们虽然口头上同意了,但杨渥知道日后少不得还需要他亲自去催一催才行。

    这样一来,仅仅过了三天时间,当军队整编的其他方面还没有落实之前,这支仅仅一千人的新军就在广陵建立起来了。按照杨渥说的,一共是二十个队长,其中九人是那天晚上被杨渥留下来的李承鼎、陶敬昭等人,另外十一个队长中有五个都是从杨渥当初那支五百人的老亲军中选拔出来的,另外五个则来自扩充后的那三千人中,至于剩下的一个却是在宣州之战中立下大功的刁彦能。

    这些人本来就是他的嫡系部下,在忠诚上没有任何问题,而且这些人在过去一年中追随杨渥参加了历次战斗,实战经验比较丰富,不过他们的缺点就是没有系统的学过兵法;而李承鼎九人的情况和这十个队长的刚好相反,他们跟着各自的父辈读过一些兵书,但实战经验却很少。杨渥将这两方安排到一起也可以让他们进行互补。

    与一般人的想法不同,杨渥的这支新军在最开始的时候并没有教授那些行军打仗的谋略,而是教授众人各项军纪。

    杨渥对军纪的看重诸位将领都有了解,当初杨渥进军营第一天就让部下拼命背诵军纪的事情到现在都还在军中流传着,甚至传着传着还变了样,如今军中有的传言说杨渥在进军营的第一天就让手下士兵背诵军纪,那些背诵不出来的都被杨渥砍了脑袋,这让杨渥听后不由哭笑不得。

    而这一次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