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国江山》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南国江山- 第385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看来是被发现了,不过也正常,这么大的动静,不可能完全瞒过吴人;只希望吴人出动的速度不要太快就好。”

    作为晋国的主人,数十万大军的统帅,天下间最为尊贵的晋王,李存勖原本应该在大军安然渡河,并且夺取了稳固的阵地后,再乘船渡河。然而李存勖更知道,接下来的这一战将会决定晋吴两国的国运,决定谁才是中原的主人;这么关键的一次决战,李存勖当然要身先士卒,亲自率军作为前锋渡河,以鼓舞全军士气。

    而他的这个决定也确实起到了作用,连晋王本人都率先渡河了,其他将士自然不会有半点迟疑,他们纷纷跟随其后,在他们的王的带领下,准备去掠夺下一场胜利。

    船桨在水中翻滚,带起一朵朵水花。

    对面的河岸已经越来越清晰,而李存勖的心绪也开始飘忽起来。

    “就算渡河一切顺利,我军的兵力也难以超过三万人,而敌军在平阴的军队据说就有七、八万大军,接下来这一战,我军真能取得胜利吗?”

    “郓州城中我军被围困已有大半年,这大半年时间一切消息断绝,城中将士到底如何了?能坚守到我军解围吗?”

    “杨刘南城的敌军深沟壁垒,防守严密,更有周本这位名将统帅,若是得到我军渡河的消息,他又会做如何选择?”

    ……

    一个个问题在脑海中浮现,让李存勖心绪难宁。

    而这些还只是关于眼下这一战的诸多问题,事实上,晋国面临的问题远不止这些。

    历史上的晋国光是对付一个后梁就被拖得筋疲力尽,虽说凭借李存勖的天才发挥,最终一举消灭后梁,但晋国那时在兴盛背后掩藏的虚弱也是不争的事实。

    而在消灭后梁后的几年里,李存勖更是被军事上的巨大成就冲昏了头脑,以至于安心享乐,荒于政事,再加上国内长久以来积蓄的矛盾爆发,最终死于兴教门之变。

    而如今这个历史中,南方吴国的崛起给晋国带来的压力更是有过之而无不及,李存勖心中的忧虑自然也远超原本历史上的他。

    心中虽然充满忧虑,但作为一个合格的统帅,他的脸上却丝毫没有显露出担忧,反而充满着无穷的自信,仿佛已经胜利在望了一般。

    身边的将士也被他的自信所感染,一个个脸上满是自信。

    “大王,咱们靠岸了,看来敌军在这里并没有防守;末将愿率麾下将士作为前锋,为大王开道。”这时一直跟随在身边的李绍荣开口道。

    李存勖收回思绪,他回头缓缓看向身后众多军队,他看到了如林的长枪,看到了士兵脸上的坚毅,看到了都一匹匹嘶鸣着的战马,在这一瞬间,不仅是脸上充满自信,便是心中的担忧也瞬间消失了:有如此强军,便是敌军百万,也未必不能一战而胜!

    “好,你率一千人前头开道,务必要让敌军见识到我军的厉害!”李存勖大声下令。

    “全军,登岸!”

    ……

    伴随着李存勖的命令,数万晋军开始有条不紊的登上河岸,而李绍荣则率领着一千骑兵开始向内陆开去。

    一个多时辰后,第一批三千余人便已完成登岸;接着,大小船只迅速返回北岸,准备将下一批军队以及他们的辎重马匹等运送过河。

    到了天黑的时候,已经有一万余人以及他们的兵器铠甲、作战马匹被运送过河;而到此时,尚未有任何吴军出现的迹象,便是李绍荣的前锋都很少碰到吴军,仿佛吴军对他们的到来还一无所知一般。

    但李存勖却知道,这不过是因为他们渡河的行动来得突然罢了。

    或者说,吴军一开始就没有打算分别把手河岸,而是将大军集中在平阴、杨刘、郓州等地,等待晋军渡河后再发起反击。

    而吴军的水军要赶过来更是需要时间,等到吴军水军到达以后,真正的考验才会开始。

    ……

    平阴城外,吴军大营中。

    纷乱繁杂的军队调动同样让杨渥感到一丝忧虑。

    或许是长期停留在此的缘故,即便是采用了军队轮换、增加赏赐等各种办法来提振士气,但杨渥发现如今军中还是不可避免的出现了一丝急躁,尤其是在久侯晋军而不至的情况下,许多将领更是出现了主动请战的要求。

    而这一次的军队轮替更是让这些急躁情绪展露无疑。

    自从下达轮替令后,在杨刘南城负责围城的军队只花了三天时间便撤了下来,反倒是平阴这边的军队调整出现了一丝混乱的迹象,时间已经过去三天了,轮替的事情却还没理顺,后续从南方赶来的军队也因为种种原因没能及时到达。

    当然,混乱虽有一些,但要说有多严重倒也未必,最多就是需要一点时间来调整而已。

    真正让杨渥担忧的是,若是晋军依旧不动如山,继续对峙下去,吴军的士气只怕就要完全被消磨掉了;那样的话,或许他就不得不下令强行攻城了。

    除了士气外,另一个让他担忧的就是财政。

    战争绵延经年,这不仅对晋国是一个沉重负担,对吴国来说也说一样。

    毕竟吴国的军制和晋国还是不同的。

    晋军的士兵平时粮饷都很少,所以将士们为了生计就不得不在战场上奋力搏杀,以换取丰厚的奖赏或者战利品。

    而吴军的将士平日发放的粮饷要高得多,造成的结果就是养同样多的军队吴国的花销要比晋国大得多。

    再加上刚刚消灭梁国,各地百废俱兴,要花钱的地方实在太多了,所以即便是以吴国的富庶也有些吃不消;如今朝中骆知祥等掌管财政的大臣都或明或暗的提出,希望杨渥早日结束征战,休养生息。

    或许是看出了杨渥心中所想的缘故,侍立身后的二王子杨琰轻声劝道:“父王不必忧虑,我军固然拖不起,但晋军更拖不起。若是拖得太久,不管是杨刘南城还是郓州,只要有一处被我军攻破,都是晋国难以承受的后果。”

    “嗯?你倒是看得明白。”杨渥闻言顿时笑了起来。

    去年北伐,杨渥将太子杨炅留在金陵监国,负责镇守大后方,却将次子杨琰以及三子杨煜带在身边,以让他们有所历练,增长见识。

    后来杨渥亲自领兵上阵,便将杨琰兄弟二人留在徐州。

    等到攻占洛阳、消灭梁国后,吴军又与晋军开战,之后便是长达大半年的夹河对峙。

    这期间三王子杨炅在他母亲徐氏的请求下返回了金陵,但二王子杨琰却没有回去,反而来到平阴军前,随侍在杨渥身旁,至今已有半年时间。

    这半年时间下来,杨渥惊讶的发现,自己这个次子在军务上居然有着非同寻常的见解,看问题的眼光甚至赶得上一些积年老将。

    有了这个发现,杨渥也不再将他当做一个普通孩子,而是逐渐对其培养,许多重要的军务都不回避他。

    而这一番培养下来,却是让杨渥越发的感到惊喜,甚至有时候还时不时的感叹:为何不是嫡长子?

    作为后世来人,杨渥当然知道嫡长子继承制存在的严重问题,问题是,一来如今的太子并无失德,而且他镇守金陵,将后方治理得井井有条,大军粮草调拨、军队调动等都没有任何纰漏,这都表明太子的能力做一个守成之君还是足够的。

    再加上他的母亲乃是王后,又有周本这位军中老将作为后盾,以及这些年监国积累下来的威望和人脉,可以说他的地位是极稳的。

    要说唯一让杨渥感到不满意的地方,或许就是太子对军务没啥兴趣,反而与那些文官打得火热,让他担心将来吴国会不会走向北宋的老路,重文轻武,缺少进取之心。

    而次子杨琰的出现却让他感到眼前一亮,心中不由得赞一声:此子像我。

    可惜的是,即便是杨渥也不可能就因为喜爱而轻易的废黜太子,那也太过儿戏了。

    所以他也只能在心中感叹几句。

    此时,听了杨琰的话,他笑着问道:“那假如你是晋王,你会什么时候渡河解围?”

    “若孩儿是晋王,孩儿便选在此时渡河。”杨琰低着小脑袋沉吟片刻,随即肯定的答道。

    “是吗?”杨渥脸上带着笑意,心中却是一动:“说不定被他说准了,晋军还真有可能在此时进攻呢。”

    话音刚落,外面忽然有飞骑赶至,一边策马狂奔,一边大声疾呼:“晋军渡河了!”

    杨渥顿时脸色一肃,向杨琰瞥了一眼,随即沉声对身旁传令兵下令道:“传孤的命令,召集指挥使以上各级将领速速到中军大帐来参加军议!”

    “领命!”

    ……

    马家口对岸,晋军渡河之地。

    夜色渐渐深沉,寒冷的河面上,晋军依旧在忙碌的渡河。

    这一次决战晋军出动的都是征战多年的最精锐的军队,其中作为主力的主要有三部分,第一部分就是从马直,其中骄兵悍将极多,战力强悍,在对后梁和对抗契丹人的战争中立下极大功劳。

    如今包括石敬瑭、李绍荣等猛将都在这支军队中任职。

    第二部分便是突骑,也就是晋国骑兵主力,同时也是晋国征战四方的撒手锏;这一次李存勖可以说将最精锐的骑兵都调过来了,光是突骑就有八千人,若是再加上从马直以及李存勖身边的侍卫亲军,整个晋军这一次动用的骑兵多达万人。

    至于第三部分则是被李存勖收编为禁军的银枪效节都,由赵在礼统领,刘词为其副。

    这支由杨师厚一手建立起来的精锐,人数虽然只有八千人,但其中每一个士兵都是精挑细选出来的强兵,再加上这些年征战四方的磨砺,这支军队的战斗力可想而知

第六百八十六章反击

    (今晚别订阅,明天再看)

    (今晚别订阅,明天再看)

    (今晚别订阅,明天再看)

    李存勖脸色惨然,仿佛没有听到一般。

    李绍荣只好又说了一遍:“大王,末将罪该万死,请大王降罪!”

    李存勖这才反应过来,有些惊讶的问道:“尔有何罪?”

    他刚才为大军的突然溃败而感到震惊,一时失神,却没有注意到李绍荣在关键时候的临阵逃跑,只以为后者是被溃兵裹挟着后撤的,所以才这样问。

    但李绍荣却不知道,他还以为李存勖是在故意说反话,当即脸色更加羞怒。

    他大声请求道:“大王,末将兵败而回,罪当万死。但请大王看在末将往日功劳份上,给末将五千兵力,末将愿再攻敌阵,若不能取胜,末将愿以死谢罪!”

    李存勖眼神一亮,原本惨白的脸上顿时恢复了一些神采。

    “对啊,我军虽然惨败,但我军骑兵尚在,而且溃兵收拢起来后,只要稍作整合,就能继续进攻,而敌军的援军尚未抵达,此时言败为时尚早!”

    晋军有一支骑兵一直都没有投入战场,一来骑兵更适合在平野上冲锋陷阵,而不适合用来攻坚;二来,李存勖也必须留下部分兵力作为后备军,以应对随时可能出现的变故。

    所以一晚上的激战,哪怕是战事最为激烈的时候,李存勖也没有动用这支骑兵,而是将其留在后方营地里。

    这次晋军突然溃败,吴军仅仅将他们驱逐到山下便没有继续追击,这其中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因为晋军的骑兵还在,不敢追得太急。

    此外,从山坡后面涉水绕道的那支军队目前也还完整,集中起来就是一支生力军,这么算的话,未必就没有一战之力。

    心中重新有了希望,他当即振作起来,走出营地,向刚刚从山坡上逃命回来的众将士看去。

    然而这一看,却是让他大失所望。

    只见原本士气如虹,看上去神采奕奕的将士们,此时却如同斗败的公鸡一般坐在地上,垂头丧气,目光呆滞,兵器扔在一旁,身上铠甲头盔等也戴的歪歪斜斜,令人难以相信眼前这些人就是曾经的那支横扫四方的晋军精锐。

    当李存勖的目光扫过时,众将士或是低下头去,或是将目光转到他处,没有一个敢对上他的目光,更没有谁愿意站出来请战。

    李存勖大声呵斥道:“都站起来,你们现在的样子还有一点精兵强将的模样吗?难道一次兵败就让你们完全失去了斗志吗?”

    众将士三三两两的有人站起来,将盔甲扶正,但还是有很多人坐在地上,似乎没有听到李存勖的话。

    李存勖见了更加恼怒,大声骂道:“你们这些混蛋,站起来,没听到命令吗?”

    这下子,众多将士才全都站起身来看向他。

    李存勖心中恼怒不已,但也知道这时候光生气是没用的,必须设法鼓动士气,尽快发起新的进攻。

    他沉声道:“刚才一战咱们失败了,被敌军从山坡上一路赶了下来,咱们一个晚上才夺取的阵线在一刻钟就丢失了。这是耻辱!是你们每一个人的耻辱,当然也是孤的耻辱!”

    “自从四十多年前,孤的父王起兵以来,虽然经历过诸多败仗,甚至被人打得全军覆没的情况都有,但像刚才这种事情,却从来没有发生过。”

    “这样的耻辱,你们难道就忍受吗?难道你们准备带着这样的耻辱一直到死吗?”

    “反击!咱们还没败,咱们还有希望!咱们过去是战无不胜的,今日也一定是战无不胜的。若是还有想要洗刷耻辱的,就站出来,孤会亲自带领你们反击,一定能击败敌军,生擒杨渥!”

    李存勖并没有做长篇大论,他此时采取的办法就是用兵败的耻辱来激发众将士的血气之勇。

    若是在平时,他这一手绝对能起到作用,因为眼前这些将士都是晋军最精锐的,他们心高气傲,不可一世,不管是各弱小藩镇的军队,还是契丹、后梁,甚至包括吴国等强大势力的军队,他们都不放在眼里。

    在他们看来,只有自己才是天下间最强的军队,其他的军队不过是“战五渣”和“战九渣”的区别。

    所以若是在平时,李存勖这样做肯定能激起将士们的求战之心。

    可惜在此时却是不成,因为这支军队的心气已经完全被打没了。

    此时在他们心中,已经完全没有了往昔的那种不可一世,反而有了一丝对吴军的畏惧心理,觉得吴军或许才是真正的不可战胜,至少在眼下他们是无法取胜的。

    所以李存勖的这番努力,虽然让一部分人重新振作起来,有了求战之心,但更多的将士却是更加羞惭起来。

    当一个人感到羞惭的时候,若是加以激发,那么对方或许能振作起来,重新爆发出斗志;但同样也有可能就此彻底沉沦下去,彻底失去斗志。

    很不幸,眼前的晋军就是后面这种情况。

    李存勖见了后脸色变得极为难看,眼前这支军队还是他熟悉的那支军队吗?还是那支曾经战无不胜的军队吗?

    他的心中升起了浓浓的失望之情,同时也对众将士的反应感到悲哀。

    一支打了败仗的军队并不可怕,可怕的是这支军队已经感觉不到羞耻了,这样的军队,就算还能欺负一下那些弱小的敌人,但只要再与强大的敌人对上,他们就会现出原形来。

    李存勖脸色阴沉,他正准备再说点什么,就在这时候,一旁的赵在礼站了出来。

    “大王,将士们征战了一晚上,实在太疲惫了,您看是不是先让他们休息一下再做打算?”

    顿时,刚才还沉寂得如同一潭死水一般的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