见此情形,杨渥不由得皱了皱眉:“这才刚刚开战,晋军就要拼命了吗?”
他看了看一旁脸色苍白的杨琰,微微一笑,问道:“琰儿第一次上战场便遇到如此激烈的战事,心中有什么感受?”
杨琰听了连忙转过头来,小声答道:“与想象中的不同。”
“哦,那你想象中的又是如何?”杨渥笑问道,脸上露出疑惑之色,似乎对这个问题很关心。
杨琰沉吟了片刻,道:“孩儿想象中的战场应该让人感到热血沸腾。”
“那么现在呢?”
“现在嘛,孩儿感觉仿佛置身于修罗场一般。”
杨渥听了顿时“哈哈”大笑起来:“等你将来岁数大些,孤便给你些军队,让你亲自上阵厮杀,多经历一些战场自然就会习惯。”
杨琰欣喜问道:“真的吗?”
“当然,孤一言九鼎,岂会骗你?”杨渥笑道。
父子二人立在山坡上,面对着即将发生的惨烈大战,两人却还面色轻松的闲聊着。
其实倒不是杨渥此时真的闲得无聊,在这种关键时刻还与自家儿子扯淡,他之所以如此,主要目的还是为了安抚军心。
此刻的他正骑着白色战马,全身披甲,立在山坡上,身旁的侍卫高高扛着他的王旗,极为醒目,便是在远处也能看得清。
而山脚下不知道有多少将士此时都在注视着他,尤其是刚刚经历了一场惨烈厮杀后,将士们的心情肯定有些浮动。
所以在这种时候杨渥便故意与杨琰谈一些相对轻松的话题,这样让将士们见了后觉得他依旧智珠在握,自然军心就能安稳。
他统领大军征战多年,从来都没有像李存勖那样亲自上阵冲杀来鼓舞士气过,所以就只能在其他方面下心思了。
而从之后的战事中可以看出来,他这一手还是多少起到了点作用。
当晋军发动全面进攻后,吴军的表现丝毫不落下风。
左翼那边,负责指挥的指挥使吴博是个年轻的将领,他应对沉着,从容不迫,直到敌军近到三十步范围内,这才下令弓弩齐射。
这次进攻左翼的敌军依旧是以刀盾手为前导,对于这些手持盾牌前进的步兵,弓箭的杀伤效果并不明显;所以吴博并没有让将士们对刀盾手射击,他选择的目标是跟在这些刀盾手后面的长矛兵。
那些手持长矛的士兵并没有拿盾牌,主要依靠前面的刀盾手掩护,此时被一轮抛射的箭雨覆盖,瞬间便倒下一片。
可惜这时候两军的距离实在太近了,所以这一轮箭矢过后,两军就陷入了短兵相接之中,箭矢的作用顿时下降。
这时候就轮到步兵上前厮杀了。
而在右翼,老将李章的战法更加激进,他不等敌军靠近,便主动催动大军向前,先发动一轮弓箭射击,接着便是短兵相接,在阵前地带展开惨烈厮杀。
相比之下,中军由朱虔佑指挥的主力遇到的压力要更大一些,毕竟晋军在这里投入的兵力也是最多的。
这处战场就位于山坡下,他们的身后便是杨渥亲自率领的后备军。
与其他两处战场不同,中军的战斗吴军一方占有一个极大的优势,那就是他们能得到山坡上的吴军的支援。
这一次出兵,杨渥原本的打算是为了支援杨刘南城的周本,所以为了加快行军速度,许多重型器械都没有来得及携带。
不过在出兵前,考虑到或许能用得上,所以最后杨渥还是携带了二十具床弩,如今就摆放在山坡上。
之前吴军派兵来试探时,这二十具床弩都没有动用,但此时两军正式开战了,这些床弩自然不再客气。
不过按照杨渥的命令,这些床弩不会随意发射,而是专门寻找敌军的军官和将领下手。
毕竟床弩的射程要比普通弓弩远得多,加上又是居高临下,所以能够射得极远,用来偷袭实在是太适合不过。
“嗡!”其中一具床弩瞄准了半天,终于率先发射。
伴随着一声巨响,一支巨大的如同长矛一般的箭矢呼啸着划过天边,向敌军阵中射去。
这支箭矢瞄准的乃是一个全身披挂铠甲,高坐马上,双手不断指划着的家伙,很明显此人应该是个军官,甚至其级别还不低。
正当他大声吆喝部下进攻时,那巨大的箭矢瞬间穿过他的胸口,将他从马上带飞起来,随即钉在地上。
此时这人尚未立即死去,但受了这么重的伤后显然也活不了。
周围的士兵们都是久经沙场的老卒,见了之后顿时知道发生了什么。
听着他们的军官嘶声力竭的惨嚎声,众人无不感到胆寒。
没办法,在这个时代,床弩、投石机等都属于不可抵抗的重型军械,就如同后世的火炮一般,你只能远远的躲避,并且祈祷自己不要被命中。
而一旦被命中了,那么即便你穿着厚重的铠甲也是无用的。
可惜的是,床弩的精准度虽然比投石机要好得多,但也好得有限;在第一支箭矢成功“狙杀”了一个敌军的军官后,后面的箭矢却接连落空,只有几个倒霉士兵被误中副车了。
总的来说,此时晋军虽然发动了猛烈进攻,但吴军一方坚持抵抗,连半步都不曾后撤。
惨烈的大战一直持续着,每一刻都不知有多少人倒下;整个战场上就如同一个修罗场一般,到处都是刀光剑影,收割者一条条鲜活的人命。
渐渐地,太阳开始西斜,夕阳的余晖印在地上,伴随着地面上斑斑血迹,让人见了不由得感到心悸。
终于,到天色快黑的时候,晋军本阵鸣响了收兵的号令,他们似乎承受不了惨重的伤亡一般,开始缓缓退兵;而之前没有动用的骑兵再次充当了掩护大军后撤的重任。
虽说成功的击退了敌军的进攻,但杨渥的心情却显得极为沉重。
从整个战场的局势来看,敌军不愧是晋军中最精锐的将士,即便是处在主动进攻的一方,但他们的伤亡或许比吴军的伤亡还要略微少一些。
这个事实让杨渥深感担忧。
而更让他感到担忧的是,后军那边早就被银枪效节军给击溃,只要银枪效节军彻底取得胜利,他们就会赶过来支援晋军。
而得到银枪效节军的支援后,晋军的实力必将大幅提升。
到那时候,真正的考验才会来临。
那么,银枪效节军还有多久才会赶到呢?
杨渥不由得将目光看向了后军所处的方向,许久之后他才沉声道:“传令各部,今晚提高警惕,严防敌军夜袭!”
第六百八十二章夜攻
正当李存勖鼓动众将,为夜战做准备时,杨渥同样在大声鼓舞士气。
“将士们,敌军兵力众多,又来势汹汹,想要一举消灭咱们;他们的意图非常明显,他们的战斗意志也非常坚定,但咱们是不会屈服的!”
“今天白天的战斗,大家打得很好,虽然付出了重大牺牲,但也成功的击退了敌军,让敌军知道咱们是难以战胜的!”
……
他的声音不急不缓,却又铿锵有力,让人听了不由得感到信服。
在白天的大战结束之后,他便趁着敌军退却的时间,带着杨琰一同赶到各部做了一番巡察,对作战有功的将士们进行嘉奖和勉励,其间还亲自为受伤将士进行包扎止血等。
虽说这些行为明显有作秀的成分在里面,但不得不说,那些普通将士们还就吃这一套。
毕竟不管怎么说,杨渥的身份都摆在那里,他名义上只是吴王,但实际上和真正的皇帝却没什么分别。
而那些受伤的将士们大多都只是普通百姓出身,平日里接触到最高的官也不过是些底层军官,而那些高高在上的将领们,即便见了也不会对他们有什么特别的对待。
而杨渥呢?以他如同天子一般的尊贵身份,却亲自为他们这些大老粗包扎伤口,顿时便将这些厮杀汉子们给感动得一塌糊涂。
许多将士都双目含泪,感叹着对同伴说:“能得大王如此礼待,便是为大王去死也值了。”
当然,杨渥的举动也不全是作秀,在巡视一番回来后,他的心情极为沉重,对陪伴在身旁的朱虔佑说道:“将士们伤亡很大,而敌军的攻势却不会放缓,相反,孤认为他们今晚很可能会加大攻势。尤其是银枪效节军若是赶到战场,我军的压力必然大增啊!”
这一次统兵作战,平时经常担当参谋之职的郭崇韬恰好病了,没有随军,此外,他的侍卫统领程勋因为年老多病,也在前不久返回洛阳,所以此时他身边除了杨琰外,也就朱虔佑这个都督可以和他说得上话。
听到杨渥的感叹后,朱虔佑答道:“大王也不必太担心,正所谓兵来将挡水来土掩,我军有两万兵力,都是久经战阵的老卒,丝毫不逊色敌军;晋王想要一举攻破我军防线,没有好几天时间都不可能,而那时候我军的援军必然已经赶到了。”
杨渥摇了摇头,叹道:“朱将军,你把局势想得太好了,晋王是绝不可能将战事拖延到三四天之后的。孤敢断言,最多到明天,敌军就会发起决死一击,甚至很有可能今天晚上他们就要拼命。”
之前杨渥也觉得挡住李存勖的问题应该不大,但现在他才意识到自己或许太过乐观了。
这时,有信使匆匆赶来,带来李德诚那边的消息。
一番询问后,杨渥惊喜道:“你是说,李德诚成功的收拢了三千多溃兵,而且将银枪效节军一半的兵力都给拖住了?”
“正是如此,李都督说,他自知罪责重大,不求大王能赦免他,只希望能以自己的些微努力,减轻大王的负担。”那信使连忙答道。
杨渥的心情顿时好了许多。
他本来对李德诚已经不做指望了,没想到后者还给他带来了一个惊喜。
虽说最后还是有四千银枪效节军前来支援,但李德诚能拖住剩下的四千人就很不错了,否则关键时候让这四千人加入战斗,甚至可能一举扭转战局。
他沉吟片刻,对信使道:“你休息一会,立即原路返回去告诉李德诚,就说后军之败,非他之过,乃是孤自己大意了。此时中军与敌激战,无暇他顾,让他务必拖住那四千敌军。若是还有余力,可以前来支援;若没有,则以拖住敌人为首要之事。”
信使连忙答道:“小的遵命。”
打发信使离去后,杨渥沉声对朱虔佑道:“李德诚能够拖住四千敌军,这对咱们来说是个好消息。不过这样一来,晋王就更加会拼命了。今晚的战事必然非常急迫,你身为领兵大将,必须好生应对。”
朱虔佑抱拳道:“请大王放心,末将必将誓死奋战,让敌军寸步难行。”
杨渥听了顿时摇头道:“不,这处地方并没有太大的价值,所以孤不需要你寸步不退,孤需要的是击退敌军的进攻!”
其实一开始得到晋军来袭的消息时,杨渥就想过立即退兵,先回平阴与大军主力汇合,等集结大军后再做打算。
但他深知,作为吴军的统帅,作为吴国的君主,若是此时不战而退,对军心士气的影响是难以估量的。
更何况,这附近地形平坦,无险可守,若是留下来坚决抵抗,或许还能上下一心,挡住敌军的进攻,等到援军抵达后再做反击,就能扭转战局。
但若是撤退的话,那么原本就因为后军遭到突袭而有些军心不稳的中军将士们更加惶恐不安,那时候再被敌军追兵一突袭,撤退就很可能变成溃退,进而引发整个吴军的奔溃。
所以在那时吴军是退不得的,必须要战,此时的情况也是一样。
对朱虔佑交代了几句后,杨渥接着又派遣信使回平阴,催促李简迅速率军来支援。
相比下午时发出的命令,这一次杨渥的命令就要严厉多了,甚至明确要求明天中午之前李简必须率领援军到达战场,且援军的兵力不能少于两万大军。
没办法,战局发展比他想的更加严峻,根本没足够时间让李简慢慢集结军队。
等到这一切都做完后,杨渥又将主要军官召集起来,发表了一番慷慨激昂的讲话,以鼓舞士气,坚定战心。
最后他还不忘宣布:“凡是与晋军作战阵亡的将士,其家人都将获得一百贯的抚恤;若是受伤的将士,轻伤每人抚恤五十贯,重伤的抚恤两百贯。”
此外,对于斩杀敌军的有功将士,杨渥也立下了丰厚的奖励标准。
可以说为了此战,杨渥下了血本,用尽了一切手段。
当然,若是真能挡住敌军的进攻,进而为击败敌军创造机会的话,那么花费再大的代价也都是值得的。
等到一切都处理完后,夜色也比较浓了。
今晚乃是残月当空,惨淡的月光照着地面,莫名的让人感到一股寒意。
晋军和吴军双方都在抓紧时间休息,尤其是晋军一方,他们今天连续急行军赶路,又接连发动大战,此时早已疲惫,也就是晋军这次渡河的基本都是精锐将士,否则别说维持高昂的士气和斗志了,光是疲惫就能让他们累趴了。
时间流逝,快接近子时的时候,晋军大营终于有了动静,大批士卒打着火把出营地列阵,显然新的进攻即将开始。
而一直都在盯着对方一举一动的吴军也立刻得到消息,开始为大战做准备。
晋军似乎并不打算掩饰他们的进攻意图,他们列好阵后便打着火把缓缓向前推进,目标直指吴军防线。
激烈的战鼓声从黑夜中传来,响彻整个战场,让人听了顿时战意盎然。
正如杨渥所预料的那样,晋军这一次进攻完全是奔着拼命来的。
战斗刚刚开始,作为先锋的赵在礼便率领四千银枪效节军率先朝着吴军右翼发起猛烈进攻。
吴军的右翼乃是由老将李章负责指挥,这里地形相对开阔,其后面便是一条小河,河水虽然不深,但此时乃是深冬,刺骨的寒水足以打消任何泅水渡河的企图。
所以吴军不必考虑身后的安全,只要全力应对前方的敌军就行。
然而即便是后路无忧,只需要专注于前方战事,但晋军的进攻还是给吴军带来了极大压力。
虽说是夜战,双方军队的指挥都受到了极大的限制,但晋军一方的进攻还是显得进退有度,仿佛有只无形的大手在指挥大军一般。
这些并不是得益于赵在礼的指挥,而是凭借的银枪效节军自身的素养。
作为杨师厚亲自挑选出来的亲军,这支军队的强大不仅体现在士卒的勇武上,更重要的是其各层军官的素质都非常优秀,即便身为统帅的赵在礼无法对各部进行有效指挥,但各层军官却很好的发挥了应有的作用。
相比之下,吴军一方虽然也算难得的精锐,但与银枪效节军相比却还差了一点,整个激战的过程中反而显得有些混乱。
好在,杨渥之前下达的赏赐和抚恤命令此时起到了作用,将士们一个个都在奋勇作战,虽然不断有士卒倒下,虽然整个战事落在下风,但他们真的做到了寸步不退,死死将晋军挡住。
相比之下,中线的战事反而更加残酷,也更加激烈。
晋军骁将李绍荣亲自统领侍卫冲锋,结果陷入吴军重围之中,最后在侍卫的拼命救护下才突围而出,身上已经多出受伤。
但即便如此,李绍荣也没有胆怯,反而再次发起进攻。
而身为晋国之主的晋王李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