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的确对赵王王之死感到痛心,这不仅是因为王对他的大业一向支持,同时他与王之间也有很深的私交,所以他很早就打算为王报仇。
符习原本被招来行宫时,还担心李存勖会不会将他送回赵国去,以拉拢张文礼继续与晋国联盟,此时一听李存勖的意思,竟然是让他起兵为王报仇,这让他不禁大喜。
他勉强镇定心情,与身后三十多位部将一起跪在地上边哭边说道:“赵王当初交给符习等人宝剑,让我等帮助大王消灭敌寇。然而自从镇州发生变乱以来,末将心中虽有深冤大恨却无处可诉;本想引剑自尽,但又想到这样对死去的人没有什么好处。”
“如今大王怀念赵王对您的辅佐之恩,答应为赵王报仇,末将符习等人不敢劳烦大王的将士,我等愿率领部下前去诛杀逆贼,来报答王氏对我等世代的恩情,虽死亦无恨!”
“好!说的好!”李存勖当即站起来大声道:“赵王对你们的恩德一定要报,张文礼那个逆贼也一定要杀,如此才能让赵王一家在天之灵得到安息。不过你的手下将士还是太少,要击败张文礼为赵王报仇只怕很难。”
“所以孤决定……”李存勖郑重宣布,下方众将连忙站起来躬身准备听命。
“孤决定,任命符习将军为成德节度留后,率领所部将士为先锋讨伐张文礼;命天平节度使阎宝、相州刺史史建瑭率兵相助!”
“末将等谨遵大王诏令!”众将大声应诺。
阎宝更是心中一喜,他原本最早乃是朱瑾的部将,朱瑾兵败之后投降朱温,后来负责镇守邢州。
几年前杨师厚病死,魏博军投靠晋国,晋军大举南下,将邢州团团围困,但始终无法攻破城池;直到几个月后,魏州之战刘全军覆没之后,阎宝见大势已去,这才出城投降。
作为一个降将,阎宝能够得到李存勖的重用就很不错了,现在竟然还有机会独当一方,作为主将负责对张文礼的战事,这显然是他没有想到的。
可惜他更加没想到的是,这一次对张文礼的战事可不是他想的那么容易的。光是这一战战死的大将就足以让他感到震惊了。
八月初七,晋王李存勖下令从黄河沿线的晋军中抽调一部分,与符习统领的赵军一起从邢州向北进发,进攻成德镇。
十一日,晋军攻下赵州,赵州刺史王铤投降了晋军,晋王仍任命他为赵州刺史。
得到消息后,原本就旧伤复发的张文礼在惊骇之下竟然伤口崩裂,一命呜呼了。
这对于晋军来说原本应该是一个好消息,然而张文礼的儿子张处瑾却秘不发丧,反而继续与同党韩正时等人谋划全力抵御晋军。
九月,晋军渡过了滹沱河,开始包围镇州。
阎宝下令把漕渠挖开,用水灌镇州,又抓获了深州刺史张友顺,可谓捷报频传。
然而,就在阎宝志得意满的时候,九月初十,骁将史建瑭被流箭击中而身亡。
第六百一十三章风起
八月十五,中秋节,月光皎洁。
这天晚上,杨渥在宫中开设宴席,在金陵的四品以上官员基本都来参加。
杨渥亲自设宴,能参加的人自然深感荣幸。
不过能够进入内堂正殿,与杨渥同殿欢饮的,自然只有吴国最高层的一些官员,比如内阁的三位大学士,六部的尚书、侍郎,枢密院的副枢密使,大理寺的寺卿等等,都是一些最为显贵之人。
当然,像太子杨炅,海陵王杨隆演等宗室,徐善、钟延归等外戚,以及其他一些勋旧,同样有资格进入正殿中。
宴席之上,觥筹交错,歌舞升平,谈笑风生,气氛好不热烈。
“大王,今年我朝各地风调雨顺,又是一年好收成,此乃天兴我朝之兆,臣在此向大王恭贺丰收。”此时,作为户部尚书的骆知祥正满脸笑容的举杯向杨渥敬酒。
“这几年各地丰收,这也离不开诸位之功,非孤一人之喜。”杨渥面带笑容应了一句,举杯轻轻抿了一口酒。
但他的神情却是明显有些心不在焉,对于众臣的敬酒只是勉强应付着,心中却在想着其他的事情。
“现在都八月中旬了,按理说晋王李存勖应该已经对张文礼动手了才是,不知为何到现在都没有消息送到金陵来,难道说李存勖不打算对张文礼动手了?嗯,这一点应该不可能。”杨渥心中沉吟。
他等待北伐中原的时间已经太久了,多少吴国老将在这期间因病亡故,未能看到北伐这一天的到来。
比如此时,汇聚在殿中的众臣已经少了许多当年的老面孔,不少新人进入内阁,补充那些老臣逝去后的缺漏。
现在的内阁首辅大学士依旧是陈彦谦。
原本按照吴国的制度,首辅大学士的任期只能是十年,不过一来当初陈彦谦仅仅是以东阁大学士的身份代理首辅大学士,等到高勖去世后才正式成为首辅大学士的;二来考虑到如今北伐在即,为了尽可能保证朝堂的安稳,所以杨渥下特旨允许陈彦谦继续任职。
除了首辅大学士外,另外两个大学士分别是武英殿大学士朱瑾以及文华殿大学士杨廷式,分别负责枢密院和督察院;原本的武英殿大学士李承嗣和文华殿大学士周隐都在前两年先后病逝。
此外,六部尚书中也多出不少新面孔,原本的礼部尚书殷文圭、刑部尚书卢枢都已经过世,如今分别由皮光业和江梦孙担任。
而以前的兵部尚书刘威以及吏部尚书陶雅更是在早几年前就去世了,分别由严可求和李遇二人担任。
只有户部尚书骆知祥以及工部尚书杨信二人还留存。
此外,原来的福建巡抚徐温如今也进入内阁,担任大理寺的寺卿,再加上最近几年被一路提拔上来的金陵府尹冯道,以及枢密院的两个副使郭崇韬和王绾,这就是如今吴国最核心的一群人。
当然,除了这些人外,还有一些人被杨渥看好,不过暂时没有进入中枢,比如担任福建巡抚的汪台符;担任江都府尹的蒋延徽,在东宫任职的徐知诰、常梦锡、张延翰等人,都是一时之选,将来肯定会得到重用。
此时的正殿之中,有不少人虽然察觉到杨渥的神情有些不对,不过他们并不知道缘由,毕竟在场众人中知道北伐即将开始的消息的仅仅是少数几人而已。
就在这时,长剑都指挥使范遇忽然从殿外急匆匆的走了进来,随即目光看向杨渥,并微微点头示意。
“终于来了!”杨渥精神一震,顿时明白了。
他不动声色的看了众臣一眼,随即起身道:“诸位且慢慢饮酒,孤且出去一会。”说完,杨渥带着范遇离开了正殿。
“可是晋军攻打镇州的消息到了?”一出大殿,杨渥便急忙问道。
“正是如此,八天前晋军从黄河沿线分兵前往邢州,以符习为成德留后,以阎宝为大将,领兵负责攻打镇州。晋人将消息封锁得很严,咱们的人废了很多时间才将消息送来。”范遇急忙答道。
“原来如此。”杨渥点了点头。
如今晋军和梁军夹河对峙,双方都有不少人在黄河沿岸巡视,要想将消息传递回来原本就不是容易的事情,耽误几天时间也很正常。
“孤等了这么久,这一天终于是来了。”杨渥长长吸了口气,随即问道:“在宿州的李承鼎知道消息了吗?”
“大王放心,臣之前就交代过,得到消息后就会在第一时间传给李承鼎将军,所以他得到消息的时间只怕比大王还早。”
“嗯,那么现在就看李承鼎将军的了。”杨渥神情凝重道。
“大王放心,李承鼎将军子承父业,肯定能圆满完成这个任务的。”
“希望如你所言吧。”杨渥点头道。
虽然以吴国的实力,杨渥有信心击败梁国,不过若是能用突袭的办法,以最快的速度,最小的代价将梁国击败,这对杨渥来说自然是更好的选择。
当然,即便李承鼎未能圆满完成任务,杨渥也并不在意,毕竟吴国的各方面的实力都要超过梁国,即便是正面作战,杨渥也有信心击败梁国,唯一的问题就是需要的时间的更长和付出的代价更大而已。
“对了,朱友能那边不会出什么问题吧?”杨渥忽然又问道。
“大王还请放心,就算朱友能现在突然反悔不想造反了,但他如今已经有把柄落在咱们手中,他是想反也得反,不想反也得反。”范遇笑着说道。
别的不说,光是朱友能发给吴国的那些私信就是对付朱友能的利器,若是朱友能不肯造反,吴国只需要将这些东西交给朱友贞,想必朱友贞一定会设法对付朱友能的,到时候朱友能除了造反也没有别的路可走。
相信只要他不傻,就不会在这个时候突然变卦。
范遇更是笑着说道:“当初三月份的时候朱友能就想起兵造反了,那时候还是大王派人去劝阻的,如今只怕他都已经等不及了。”
“这就好,既然北方的局势都交给李承鼎了,那么孤就等着他的好消息吧。”
确定了消息之后,杨渥重新回到宴席,继续与众臣宴饮,不过他的神情反而平静了许多,完全没有之前神思不宁的样子。
热烈的宴席又开了半个时辰这才结束,等到喝得醉醺醺的众臣准备离场的时候,却有程勋带着几个侍卫暗中将部分重臣拦了下来。
“大王让大人留下来,等会有重要事情商议。”许多人得到的都是这样一句话,等到他们想追问原因的时候,程勋等人都已经离去了。
只有少数几人心中一动,顿时就明白过来,“看来应该是北伐的事情。”
等到留下来的众臣在侍卫的带领下重新来到武英殿时,杨渥早就等在那里了。
一番见礼后,杨渥神情有些兴奋的道:“诸位,今晚宴席,大家都喝得比较尽兴,按理说现在应该让你们回去休息才是,不过现在却发生了一件大事,所以孤将诸位留下来商议此事。”
他神情严肃看向众人,见众人中有少数几人脸上已经露出了然之色,当即宣布道:“想必你们中的一部分人已经明白了,不错,北伐之战即将开始!孤已经下令让宿州的李承鼎将军展开行动了!”
“什么?北伐已经开始了?”
“怎么可能是现在?我等怎么之前没有得到任何消息?”
“我没有听错吧?难道我喝醉了?”
杨渥的话音刚落,不少人顿时就惊呼起来。
他们的确没有想到,等待了这么多年的北伐之战居然就这样无声无息的突然爆发了,而在这之前朝堂上下竟然一点迹象都没有。
不过这也难怪,当初杨渥为了保密,在今天之前关于北伐的消息都只在极少数人中流传,就算是六部的尚书里面,也只有兵部尚书严可求才知道消息,其他几位尚书都是一脸错愕。
至于各部的侍郎们和其他的一些文官那就更加感到震惊了,唯有内阁的少数几人,还有枢密院的几位重臣、军中的几位都督才是知情之人,他们的神色极为镇定,一个个都面带兴奋的看向杨渥。
不等众人从刚才的震惊中反应过来,杨渥接着又宣布道:“孤决定,三天之后大军从金陵启程,向徐州进发,到时候孤会亲自领兵出征。”
“太子何在?”杨渥大声道。
“儿臣在。”
“孤离开金陵之后,以你监察国政,留守的各项事宜都由你负责,务必保证后方稳定,粮草供应不绝。此事事关重大,太子务必好生行事,不可有丝毫懈怠!”
“儿臣明白,儿臣定不负父王所托!”杨炅满脸兴奋的答道。
“陈彦谦、杨廷式、朱瑾,你们三位身为内阁大学士,务必要善加辅佐太子,不得有任何纰漏。”
“臣等遵旨!”
“此次北伐,不但要决定我朝国运,更是要决定我中华之国运,各部官员务必戮力同心,共赴此战!”
众人这时总算反应过来,一个个站出来齐声高喝道:“臣等遵旨!”
第六百一十四章风起(续)
陈州城中,就如同范遇所说的那样,惠王朱友能此时的确是已经等不及了。
作为朱温的侄儿,除非朱温的亲生儿子都死光了,否则朱友能是没有登上皇位的可能性的。
不过这仅仅是一般的情况,而如今天下纷乱,乱的不仅是天下的格局,更是天下人的人心。
在这个时代,上至朝中文武大臣,下至街头上的贩夫走卒,无不有着自己的野心,野心大的是当皇帝,野心小的也想着将来能成为一方节度使。
若是仅仅是梦想也就算了,但这个纷乱的天下偏偏又给这些人提供了大量的机会,只要敢拼命,一切都有可能。
没看到当年高季昌不过是一介奴仆,后来成了一方节度使吗?还有罗弘信当初不过是一个普通军官,就是因为在关键时候站出来,最终成为魏博节度使;等等,这样的例子并不少。
在这种情况下,朱友能生出自己当皇帝的想法也就不奇怪了。
当然,他也知道若是单凭他自己的实力,想要当上皇帝的可能性并不大;而且即便当上了皇帝,也有可能导致吴国趁机入侵;所以朱友能的打算就是提前与吴王杨渥讲好条件。
在他看来,吴**队这么多年都没有出兵北伐,这肯定是因为吴王想将梁国留下来作为抵挡晋军的屏障,所以才没有急着出兵北伐。
虽然对此依旧有些疑问,但朱友能毕竟不是什么目光长远之人,他早就被当皇帝给冲昏了头脑。
对他来说,只要能让他当上皇帝,别说是割让一小部分领地给吴国,就算仅仅只留下少部分地盘,其他大部分领地都割让给吴国,他也会同意。
所以在今年三月份,在得到杨渥的“保证”之后,早就迫不及待的朱友能便打算起兵攻打开封。
好在在他起兵之前,得到消息的杨渥及时派人来将其拦下,并且告诉他,一旦晋军开始攻打张文礼,他就可以出兵攻打开封,这也是为了避免晋军可能的干涉。
“太好了,该死的李存勖终于对张文礼动手了!”
这五个月时间下来,晋军一直都没有什么动作,这让朱友能早就等的不耐烦了;如今好不容易听到晋军出兵攻打张文礼的消息,朱友能顿时差点兴奋的大叫起来。
“殿下,如今起兵的时机已经成熟,想来梁军现在肯定在想着趁晋军主力攻打镇州的时机派兵突袭晋军,他们一定没有想到殿下会在这个时候动手,这对我来说可是一次机会。”
“不错,那吴王杨渥的谋算能力的确很强,此时动手定能打梁军一个措手不及,小人在此提前恭贺殿下了。”
“殿下乃是太祖侄儿,又被太祖收为义子,原本就有资格继承皇位;如今的天子实在太过无能,朝中又有奸臣当道,这才导致我朝国势日衰,被晋军夺取大片领地。如今也是时候换一个天子了。”
“不错,朝廷军队屡次败给晋军,天下百姓对此定然积怨已久,只不过没人出头,这才不敢反抗罢了;若是听闻殿下起兵,各方豪杰定然起兵拥护殿下!不出半年,天下大事可定矣!”
“殿下,若是咱们能不依靠吴国的力量就成功攻下开封,到时候说不定都不需要割让领地给吴国!这中原的江山,还是殿下一个人来做更合适。”
……
见朱友能满脸都是兴奋,下方众多拥戴他的“地方豪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