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国江山》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南国江山- 第326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这时候就有两种选择,第一种就是将这些投降的官员安置到南方来。

    然而这样做造成的动荡太大,毕竟梁国的地盘和当初马殷的地盘不同;马殷的地盘看上去很大,但实际上需要的官员数量并不多;而梁国的地盘州郡数量众多,官员数量更多,要安排这么多官员显然很难。

    所以必然会有一部分官员需要继续留用,但这样一来又有可能造成地方势力过大,出现尾大不掉的局面。

    所以吴国有必要在各地安插自己人,以保证朝廷对那些投降的地区能够做到绝对掌控;而不是仅仅得到一个名义上的拥有。

    只有如此,才能彻底消化这些新攻占的地盘,不至于出现新的割据势力;从而统合整个黄河以南,集中力量进一步北伐对付晋国。

    “看来是时候将内阁召集起来,开会商讨这件事情了。”杨渥心中想到。

    ……

    魏州,邺城。

    当吴国开始秘密部署北伐时,北方的晋国,李存勖却在为赵国的变局而感到头痛。

    自从当初击败梁军夺取河北之地后,李存勖很快就将自己的治所迁移到了邺城这里,让张承业留守晋阳。

    邺城相比于晋阳的优势无需多言,一方面晋阳附近久经战乱,早就疲惫不堪,其经济基础自然是远远无法与魏州相比;另一方面,魏州这边也更加靠近黄河,便于李存勖随时指挥晋军与梁军交战。

    所以晋国如今的核心力量已经转移到了魏州,以前的晋阳如今只能算是根基之地,留守的兵力反而不算太多。

    事实上,如今晋国的军力在吞并整个河北之后,相对于当初已经有了极大的提高,总兵力已经达到近三十万,尤其是其中的三万五千骑兵,更是晋军最强大的军队,是李存勖争霸天下的依仗。

    当初消灭了刘守光之后,接下来几年内李存勖又攻占了整个河北,并且率领大军多次击败梁军;便是屡次入侵中原的契丹人,同样多次被晋军打得大败。

    可以说现在李存勖的威望已经上升到了极点,即便是胡柳坡一战周德威的战死,也没有影响到李存勖的声威。

    到了这个时候,晋国的实力已经彻底压在梁国之上,成为北方最强大的势力;而李存勖也开始随着晋国国势的日渐强盛而感到志得意满。

    从去年开始,晋国上下就不断有人上表请求李存勖称帝,当时李存勖虽然心中有所意动,但他知道称帝的时机尚未成熟,所以他对那些上表一概予以拒绝。

    而到了今年,上表请李存勖称帝的人越来越多,甚至连远在蜀中的蜀主王衍和割据关中的岐王李茂贞派使者前来,劝李存勖称帝。

    相比于属下那些臣子们,李茂贞和王衍二人的身份自然有所不同,他们一个早已经称帝多年,另一个虽然还打着唐朝的旗号,但也是立国称王多年。

    如今连这两人都开始派人来劝李存勖称帝了,这都能称得上“众望所归”了。

    当然,如今天下还剩下的强大势力里面,除了岐王李茂贞和蜀主王衍之外,剩下的梁国朱友贞自然是不可能向李存勖服软;而南方的吴王杨渥那就更不可能派人来劝李存勖称帝了,这使得李存勖所谓的“众望所归”还是差了那么一点。

    好在,对李存勖来说,朱友贞和杨渥二人是不是反对他称帝,这一点根本就不重要,最关键的一点还是晋国内部的人是不是都支持他称帝。

    而晋国内部的诸多文武之中,最让李存勖感到头痛的又是张承业这位功勋老臣。

    张承业对于晋国的重要性自然无需多说,每次李存勖领兵出征在外,都是张承业坐镇后方,为大军筹集粮草,可以说此人就相当于晋国的萧何。

    若是没有他在后方的努力,晋军的军事行动绝对不会进行得这么顺利。

    所以这位忠心耿耿的老臣,还是让李存勖极为敬重的。

    可惜,张承业固然忠于李存勖,但他心中更加看重的却是大唐。

    甚至可以说,张承业他之所以会为李存勖父子效力,主要的原因就是为了复兴大唐。

    这看上去是一个难以完成的任务,然而这却是张承业的执念,是他一生奋斗的目标。

    在大唐灭亡之后这么多年,晋国上下文武百官,几乎都接受过李存勖的册封,他们事实上已经与李存勖确立了君臣关系;唯独张承业,至今都以当初大唐册封给他的官职,河东监军使自居,对于李存勖册封的官职爵位一概拒绝。

    仅从这一点就能看出,张承业真正效忠的还是唐朝,之所以为李存勖出谋划策,主要原因还是希望李存勖能够复兴大唐。

    而如今李存勖想要称帝,很明显将会遭到张承业的激烈反对。

    事实也的确如此。

    自从各地官员不断上表劝李存勖称帝以来,李存勖虽然多次表示拒绝,但实际上他的内心早已经意动。

    所以今年二月,李存勖下令派人去购买玉石,准备用来刻制玉玺,作为传国之宝。

    当年黄巢攻破长安时,长安城中一片大乱,有个魏州僧人偶尔得到了唐朝的传国之宝,虽然不是那件有名的传国玉玺,但也是唐朝初年所刻的一方玉玺,价值极为珍贵,象征着大唐正统。

    后来这位僧人过世,此宝就落到了他的徒弟传真手中。

    如今传真听说李存勖正在在派人购买玉石,准备刻制玉玺,他当即便带着此宝来到李存勖的行宫献宝。

    这件事情很快就引起了晋国上下的震动,许多将领纷纷举杯庆贺,认为这是天命所归,一时间劝进的声音更多了。

    然而消息传到晋阳后,坐镇晋阳的张承业很快就坐不住了。

    他亲自赶到魏州来劝谏,希望李存勖不要急着称帝,而是等到先消灭了梁国,为大唐报仇,然后向南消灭吴国,向西消灭蜀国,到那时候天下一统,称帝就是自然而然的事情,何必急于一时。

    李存勖心中不快,断然拒绝了张承业的劝谏;然而这件事情却彻底伤了张承业的心。

    自此之后,张承业再也不为李存勖出谋,直至最终病死。

    当然,对于李存勖来说,虽然失去了张承业的辅佐,但如今的他基本上也能算是羽翼丰满;不仅算得上兵精粮足,而且文武官员齐备,人才众多,就算没有张承业,李存勖也不认为有什么问题。

第六百零三章张文礼

    此时,行宫之内,晋国上下文武官员济济一堂,正在商议着最近的军情。

    晋王李存勖高坐于上首,下方则是李嗣昭、李存章、李嗣源、李存进、阎宝、元行钦、孟知祥等诸多将领环侍在侧。

    今日议事的重点问题,自然就是对张文礼之乱的处置问题。

    当初张文礼刚刚发动兵变杀掉赵王王一家的时候,立即就派人来魏州向李存勖进表,一来表达自己的臣服之意,二来请求册封,三来则是劝李存勖称帝。

    那时候,李存勖虽然有心起兵讨伐张文礼,但众将却认为,如今晋梁争霸已经到了最关键的时候,晋国一方虽然竭尽全力,但也只能勉强压制住梁国,在这种情况下,实在不宜与赵国闹翻。

    所以众将认为应该承认张文礼的地位,只要张文礼能继续保持与晋国联盟就行。

    那时候李存勖心中虽然不甘心,但为了大局着想,最后也只能硬着头皮认了,派人去册封张文礼为承德军节度留后。

    然而如今一个多月时间下来,李存勖发现自己之前的忍让似乎并没有起到预想的作用,因为张文礼暗中依旧在和梁国乃至契丹人勾连。

    杀赵王一家,李存勖能忍;但与契丹人以及梁国勾结,这就不能忍了。

    “当初诸位将军都劝我说,张文礼作乱固然可杀,不过只要他能继续保持与孤联盟,那么就应该承认他的地位。如今孤册封他为承德军节度留后,但他却不知感恩,反而暗中勾连契丹人和梁人,诸位还有什么好说的?”

    李存勖指了指桌子上放着的几张白绢,那是黄河岸边巡视的将士截获的张文礼给梁国的信,清楚明白的证明了张文礼与梁国之间正在勾结。

    至于与契丹人那边,虽然目前还没有抓到实际证据,但从各方面的迹象都能感觉到,张文礼同样在勾结契丹人。

    众将脸色有些不好看,显然也没有想到这个结果。

    过了一会儿后,李嗣昭开口道:“大王,末将以为,当初之所以要册封张文礼为节度留后,主要目的就是为了防止他倒向梁国一方。但如今既然张文礼已经倒向了梁国一方,大王不如立即出兵,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将其消灭。”

    李存勖点了点头,有些意动。

    不过随后阎宝却道:“大王,末将觉得立即出兵突袭张文礼有些不妥。”

    “有何不妥?”李存勖皱眉问道。

    “一来,大王刚刚册封张文礼为承德军节度留后,现在立即就出兵讨伐,这未免会让人诟病。二来,大王试想,那张文礼自从变乱之后,一直心中惴惴,时刻都在防备着大王,我军仓促派兵突袭,只怕不仅难以成功,而且还会彻底将其逼入梁国一方。”闫宝道。

    “难道说此人现在还没有彻底投入梁国一方吗?”李嗣昭有些不满的反问道。

    “末将以为,他现在虽然有投入梁国一方的想法,但尚未完全做出决定,若是大王再争取一番,未必不能让其回心转意。”

    李存勖听到这,总算来了点兴趣。

    如今晋国的敌人已经够多了,南方的梁国就牵制了晋军大量的军力,还有北方的契丹人更是虎视眈眈,随时都想着南下劫掠。

    在这种情况下,晋军的兵力虽多,实力虽强,但真正能用来机动的兵力其实也不多。

    所以若是不需要动兵就能继续维持与赵国的联盟,这自然是最好的选择。

    他沉声问道:“你说的再争取一番,不知你打算如何做?”

    闫宝连忙道:“大王,张文礼之所以要勾结梁国人和契丹人,想来其中原因就是畏惧大王派兵讨伐。如今大王既然截获了张文礼给梁国人的信,不妨派人将这信送给张文礼。若是此人知道好歹,自然就会派人来向大王请罪。”

    “那若是张文礼不知好歹,还要继续与梁国勾结呢?”

    “大王,刚才末将已经说过,出兵突袭的办法并不可取,张文礼定有防备。所以即便是要动兵讨伐张文礼,也需要一段时间来准备。大王不妨一边派人送信给张文礼,看他作何反应;一边则为动兵做准备,如此两边都不耽误。”

    “好,就依照你说的办。”李存勖很快就做出了决定。

    不久,镇州城中,被晋军拦截下来的信很快就被送回给了张文礼。

    “什么?竟然被晋军拦截下来了?”一见到这些书信之后,张文礼顿时大惊失色。

    这些信都是写在白绢上,用蜡密封起来,由张文礼的心腹亲自携带前往梁国,不想竟然还是被晋军拦截下来了,这甚至让他怀疑是不是他麾下有人向晋国走露消息。

    “父亲,晋王既然已经拦截了给梁主的信,那他将这信送还给父亲,这又是什么意思?”说话之人乃是张文礼的长子张处瑾,今年不到三十岁,却是年轻有为,经常随父出征,深受张文礼喜爱。

    “嗯,或许晋王是想以此来向我提出警告吧?”张文礼心中惴惴,有些不确定的道。

    “那父亲打算怎样做?”张处瑾接着问道。

    张文礼沉吟半晌,不知该如何回答。

    张处瑾接着又道:“父亲,既然晋王派人将截获的信送回来,想必晋王也没有下定决心对父亲用兵,否则他早就开始调动大军了,又何必多此一举?所以孩儿觉得,父亲为什么不继续保持和晋国的联合呢?想来晋王所求者,也不过如此了。”

    “哪有你想的那么容易?”张文礼苦笑起来。

    他当然知道李存勖目前没有下定决心对付他,这从当初李存勖派人来册封他为承德军节度留后就能看出来。

    不过张文礼之所以还要去勾连梁国人和契丹人,却是出于两方面的考虑。

    首先一个方面就是为了彻底掌控赵国。

    如今王一家虽然已经被杀光,但这并不意味着张文礼就完全掌控了赵国,许多王的旧部如今依旧想着杀张文礼为王报仇。

    只不过目前张文礼得到了李存勖的正式册封,再加上他控制了赵国大部分的军队,在这种情况下,那些王的旧部暂时不敢随意出头。

    但这些王的旧部如今基本上都在向晋王靠拢,张文礼想要彻底掌控赵国,就必须设法除掉这些王的旧部,而这样一来也就与李存勖产生了不可调和的矛盾。

    除了要铲除王的旧部外,张文礼所担心的另一个问题就是李存勖将来会不会秋后算账。

    毕竟当初赵王王与李存勖之间的关系极为亲近,两人乃是儿女亲家;不仅如此,自从王背梁而转投晋国之后,他就一直与李存勖保持着亲密的关系。

    每一次晋军出征,赵王都会派兵随同一起出征,两家之间的关系就如同一家人。

    可以说王和李存勖之间的关系既是盟友,同时又是朋友。

    所以在王被杀的消息传到魏州之后,李存勖当即就痛哭流泪,想要起兵为王报仇,虽然最终为了大局着想,勉强忍下了这口气,但他心中报仇的想法却是依旧存在。

    对于这一点,张文礼自然也很清楚,所以即便是获得了李存勖的册封,有了掌控成德军的正统名义,但他依旧不敢与李存勖走得太近,反而想着与梁国勾结。

    “所以说,事情不是你想的那么简单。并非为父不想保持与晋国联盟,而是晋王他根本就不可能放过我,所以我只能寄希望于利用梁国来牵制晋国。”张文礼苦笑。

    当初发动兵变的时候,他还是将问题考虑得太简单了,以为只要将王一家全部杀掉,接下来就能借助天下局势,慢慢想办法统合赵国,并且成为一方诸侯。

    然而等大事做成之后,诸多事情纷涌而来,那时候他才明白要想掌控赵国真的不是那么容易的事情。

    所以现在的他,颇有些骑虎难下的感觉。

    “父亲,那梁国人到底靠得住吗?他们不是连年战败吗?如今还有多少实力能帮助我们?”张处瑾却对梁国不怎么看好。

    “梁国人不管靠不靠得住那也没办法,咱们只能去联络他们。”张文礼摇了摇头,接着又道:“对了,契丹人那边联络得怎么样了?”

    若是梁国人靠不住,那么他能依赖的就只有契丹人了。

    早在五年之前,契丹首领耶律阿保机如愿以偿的改变了契丹族的传统,正式成立契丹国,建立起了一个类似于汉人王朝的帝国。

    自那以后,契丹人时常南下劫掠幽州等地,成为李存勖的心腹大患。

    四年前,耶律阿保机出兵围攻幽州,结果被晋军大将李存审给打得大败;这两年来阿保机无一日不想着再次南下报当年之仇。

    若是张文礼能够劝说契丹人南下,说不定还能自保;若是梁国人最终靠不住,而契丹人也不愿意南下的话,那么他就真的大事休矣。

    张处瑾连忙答道:“父亲,咱们的使者如今只怕刚刚抵达契丹那边,即便有什么好消息,只怕也不能这么快就传过来。不过那卢文进对于咱们却是极为友好,似乎愿意帮咱们劝说契丹人。”

第六百零四章梁国局势

    虽然在后世很多人眼中,石敬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