既然是天命让自己不能成就大业,而且如今燕国的局势也真的到了山穷水尽的地步,内部完全无法继续坚守,外部又看不到任何援兵前来,在这种情况下他早就做好了投降的打算。
然而此时,面对城墙下面不远处的晋王李存勖,刘守光却是有些犹豫起来。
他上前一步,扶着已经被苏州炮炸平了的墙垣,大声向李存勖喊道:“人为刀俎我为鱼肉,在下如今不过是任凭大王处置罢了。”
他声音沙哑,神情憔悴,再加上这些天因为内外局势的困扰而长期处于颓废状态,整个人的精神都显得极为颓丧,那披散的头发很长时间没有经过打理的胡须等,都让他看上去不像是一方大帅,反而更像是刚刚从牢房里面放出来的一般。
见了他这么一番样子,李存勖回想起此人虽然品行不堪,但说到底也是一方藩镇,身份地位原本应该和自己一样,如今却落到这么一番地步,不由得有些感怀起来。
“若是将来孤有一日兵败将亡,是不是也是这样一番样子呢?”
李存勖心中起了一点同情,当即从挂在马上的箭壶里取出一支箭矢,双手将其握住,只听“啪”的一声,那箭矢已经被他折成两断。
“燕王,孤在此立下誓言,只要你出城来降,孤一定会保证你的安全!”
折箭立誓,这可是极为庄重的礼节,誓言一旦发出,就绝不会轻易违反;再加上晋王李存勖又是当着城墙内外两军这么多人的面当场立下的誓言,可以说几乎不可能违反。
而且李存勖原本就是一个极为注重誓言的人,即便只是为了维护自己的威信,他也不可能去违反。
所以他所说的只要刘守光投降,他就保证其安全的话,的确是非常有诚意的;若是刘守光能够把握住这个机会,果断出城投降的话,虽然依旧会从高高在上的一方节帅,变成他人的阶下之囚,但至少性命能够保住。
可惜即便是到了此时,他依旧非常犹豫,始终下不了投降的决定。
就在这时,他身边最为信任的心腹李小喜开口劝道:“陛下,咱们城中的守军兵力众多,城中积蓄的钱粮也足够,就算再坚守一两年时间也没有问题,何必在现在就投降呢?”
“嗯?你的意思是,现在还不急着投降?可是若是继续坚守下去的话,只怕也难以有什么转机啊?”刘守光顿时犹豫起来。
眼前这个李小喜,便是他往日里最为宠信之人,当初劝说他称帝、讨伐定州王处直等决定,都是在此人的劝说下做出的决定,可以说对此人时言听计从。
即便是如今燕国的局势到了现在的地步,他也没有任何责怪此人的意思,反而继续对其信重。
“陛下,原本小的也是觉得局势险峻,继续坚守也没有任何的希望,所以陛下若是想要投降的话,小的原本也不敢劝阻;不过刚才小的灵光一现,突然发现其实咱们还有一个援兵!”李小喜神色有些激动的道。
“还有援兵?在哪里?”刘守光顿时神色一振,连忙问道。
“陛下难道忘了,当今世上除了契丹人和梁国以外,不是还有一个大国能与晋国相抗衡吗?若是能劝说此国派兵来援,咱们岂不是还有机会?”李小喜笑言。
“能与晋国相抗衡的大国?难道你说的是南方的吴国吗?”刘守光疑惑道。
“不错,正是吴国。若是吴王愿意出兵来援,咱们里应外合,未必就不能击败晋军,收复失地。”
“吴国?但吴国远在江南,又素来与咱们没有什么交情,反而听说当年淮南与河东乃是盟友,他们如何愿意出兵来帮咱们解围?更何况即便吴王愿意出兵来援,这中间还隔着梁国,他们的军队又如何能够到达?”
刘守光本能的就觉得不靠谱,顿时感到极为失望。
“陛下,吴国与咱们之间的确是隔得太远,不过吴军的水师极为强大,若是吴王真的愿意来援的话,他们只要出兵从水路走就行,根本不需要通过梁国的地盘。陛下难道忘了吴军当初是怎样救援青州王师范的吗?”李小喜道。
刘守光眼神一亮,重新振奋起来。
是啊,当初王师范与淮南之间也是距离遥远,中间被梁国的地盘给隔断了,但淮南大将王茂章却率领七千大军从海上直接在青州登岸,帮助青州军队大败梁军,斩杀朱温的侄儿朱友宁,从而名震天下。
如今燕国虽然与吴国也是距离遥远,不过对于水军发达的吴国来说,这些根本就不是什么大问题。
想到这,刘守光顿时有些激动起来。
只听李小喜接着又道:“至于说如何说动吴王派兵来援的问题,当初智氏、魏氏、韩氏三家将赵氏包围在晋阳城中,其局势与咱们如今相比只怕更加艰难,但赵氏谋臣却成功说服魏氏和韩氏两家,让他们反戈一击,最终不仅解除了晋阳之围,更是一举反败为胜,最终三家分晋,位列诸侯。”
“大王若是派人去劝说吴王出兵来援,谁敢说就没有机会反败为胜呢?”
李小喜和刘守光二人在城墙上商议着,城墙下方的李存勖却是有些不耐烦起来。
他亲自到城墙下面来劝降,为的就是尽早结束战争,减少晋军的损失;为此,他不仅亲自开口劝降,更是立下誓言,保证刘守光的安全。
但他没想到刘守光到了现在这种时候了居然还在犹豫不决,甚至连个说法都没有,这不禁让他感到鄙视。
“燕王,何去何从,还不速速做出决定?”他再一次大声喊道,语气已经有些不耐起来。
不过刘守光却已经被李小喜一番劝说,重新燃起了希望,如何愿意在这种时候投降?所以犹豫一下后,他大声喊道:“大王远道而来,想必也很辛苦,何不先去休息一下,也好让在下再考虑一两天。”
李存勖大怒,自己之所以亲自跑过来劝降,就是因为当初刘守光不断向周德威求降,又对监军张承业说只要自己亲自前来,他就会立即投降。
但如今自己已经到了城下,甚至还立下誓言,保证对方的安全,但最终对方却说什么还没想好,这岂不是笑话吗?
李存勖恼羞成怒,当即发一言便打马离去,只留下刘守光等人继续在城墙上商议着。
然而刘守光没有想到的是,李小喜在这个时候劝阻其投降,其原本的目的也不是想寄希望于吴军前来救援,毕竟那种可能性实在是太低了,即便是他自己也不怎么相信,也就是用来忽悠一下刘守光,让他不要立即投降而已。
那么李小喜的目的又是为了什么呢?当然是为了功劳!
他心中原本就存了投降晋国的想法,但若是刘守光直接投降的话,他不过是跟着刘守光投降,那样一来自己就什么功劳都没有,而且失去了刘守光这个靠山后,自己将来的日子只怕也不好过。
但若是刘守光不急着投降的话,那么他就能主动出城去向晋军投降,那自然就是大功一件,这也是刚刚见到李存勖后,他心中忽然闪过的想法。
当天晚上,李小喜翻越城墙,出城去晋军营地里投降,并且将城中的局势完完整整的向李存勖等人交代清楚。
过了两天,凭借李小喜提供的详细情报,晋军再度发起猛攻,终于一举拿下幽州,将刘守光以及早就被刘守光幽禁起来的刘仁恭等人全部俘虏。
至此,称帝仅仅一年时间的燕国便宣告覆灭。
第五百八十一祭祀
当初刘仁恭在李克用的支持之下才得以成为卢龙节度使,最后成就一番基业;然而在幽州站稳脚跟后,刘仁恭很快就背叛了李克用,并且将李克用派去讨伐的大军打得大败。
要知道那个时候正是晋、梁争霸的关键时期,经过这场大败之后,再加上中原的朱瑾兄弟被朱温消灭,以及魏博、定州、镇州相继转投朱温,使得李克用的势力极速萎缩,在争霸战中很快就落入下风。
当初李克用临死之前,对于刘仁恭的背叛还一直念念不忘,将此人与朱温、耶律阿保机并列为三大仇敌,让李存勖要为他报仇。
不过让人没想到的是,刘仁恭也没有得意太久,就被自己的亲生儿子给发动兵变,从此幽禁起来。
如今消灭了刘守光后,晋军顺便就把刘仁恭也一起俘虏了。
武义七年春,晋王李存勖征讨幽州,大胜而还;他以白绢将刘仁恭父子捆绑起来,高奏凯歌进入晋阳城中。
不久,李存勖又将刘仁恭父子献于太庙,并且亲自前往刑场斩杀刘守光。
临刑之前,刘守光高声喊道:“我刘守光兵败至此,死而无根,但那天教唆我不投降的却是李小喜这个贼子,若是能将此人一并斩杀,我才心服。”
李存勖对于劝降那天的事情早就一肚子火气,如今听说劝阻刘守光投降的居然是李小喜这个主动来降之人,顿时心中惊讶。
他当即将李小喜招来,让他与刘守光在刑场上对质,以证实刘守光的话是真是假。
李小喜原本依靠献城之功,在晋国之中也颇受重视,得了李存勖赏赐的官爵,混得还算不错,没想到在这时候却被刘守光给记恨上了。
他怒目相向,大声斥骂刘守光道:“当初你和你父亲的爱妾勾通***,难道这种禽兽之举也是我教唆你去做的吗?”
李存勖听了顿时大怒,他原本就对劝降那天的事情十分记恨,如今听了二人之言,哪里还不知道事情的经过。
再加上,这里乃是晋国太庙,供奉着李存勖的祖宗灵牌。
李小喜在这种庄严的地方却出言无忌,连***这种话都敢说出来,顿时引得李存勖大怒,当即下令先将李小喜斩首。
杀了李小喜之后,刘守光心中舒畅不少,不过他还是不甘心就戮,连忙卑躬屈漆的向李存勖哀求道:“大王,我刘守光善于骑马射箭,大王想要成就霸业,为什么不留下我呢?我愿意为大王做一个马前卒。”
这下便是他的两个妻妾看不过去了,出言责备道:“陛下,事已至此,继续苟活又有何益?”说完,二人引颈就戮。
而刘守光却是继续哀求嚎泣,希望李存勖能放过他一马。
可惜李存勖丝毫不为所动,直接下令将其斩首。
“就这样一个废物,居然也敢称帝,还不如两个女人!”李存勖心中不屑。
斩了刘守光之后,对于刘仁恭,李存勖却没有立即杀掉,而是命人将其送往代州,取了他心头活血在李克用墓前祭祀后,这才将其斩杀。
支持,盘踞在幽州已有十五年的刘仁恭父子彻底灭亡。
不久,王和王处直二人又各自派遣使者前来,请求尊奉李存勖为尚书令。
尚书令这个职位当初唐太宗李世民在登基之前也曾担任过,所以后世唐朝历代都没有人敢于担任这个职务。
王二人尊奉李存勖为尚书令,这显然也是进一步承认李存勖的霸权,并且表明自己将会继续追随晋国。
对此,李存勖经过三次谦让之后,这才接受,并且开建府衙,设置行台。
一时间,李存勖声威大振,各方势力得知后无不惊叹于晋国之威。
这天晚上,一场庆功的酒宴刚刚结束,晋王府的书房之中,此时正灯火通明,内里几个威严身影依次而坐,正是李存勖与其心腹张承业、孟知祥等人在商议国事。
“诸位,咱们过去两年时间里攻破幽州,消灭燕国,这固然值得咱们高兴,不过大家也不要忘了,在南方的吴国也做上攻占了荆襄,如今甚至又在与梁国争夺徐州。这等扩张之势,比起我等来也是只快不慢啊。”
李存勖虽然在庆功宴席上喝得微微有些醉意,但他的头脑却还清晰。
从刘守光出兵定州起,到现在的这近两年的时间里,晋国付出了极大的代价才彻底平定燕国,这固然是极大的扩充了晋国的实力,解决了侧翼的威胁,并且还缓减了晋国根基不足的问题,但在这两年时间里面,吴国的实力同样迅速发展。
别的不说,光是去年夺取的荆襄和最近还在争夺,却已经落入吴国手中的徐州,这两个重要战略重地的入手,就抵得过晋国夺取的幽州之地。
杨渥等人能够看出晋国才是吴国的长远敌人,李存勖又不是傻子,他当然也能看出来。
所以吴国实力的迅速增加,这让他隐隐感到不安。
一旁,张承业也有些担忧道:“大王所言甚是,吴国的实力的确有些太强了,别的不说,去年的科举大考,固然有各地众多士子前来参加,但听说金陵那边的大考中参加的人数更多,而且其中很多都是南下的北方士子。这就足以说明问题了。”
与更加喜欢驰骋疆场,更加擅长军务的李存勖不同,张承业的着眼点更多的放在治理地方上面。
在他看来,晋国的军事实力,不管是与梁国相比还是与吴国相比,都有一定的优势;但战争可不仅仅是军事问题,同时也是经济问题。
别的不说,光是后勤辎重这一点上,晋国就远远不如梁国,更不能与繁华昌盛的吴国相比。
这样一来,将来若是与梁国或者与吴国交战的话,对方就能用拖延战术来与晋国对耗,根本不用交战,拖也能将晋国拖垮。
这一次征讨燕国,迁延日久,若不是一路攻占大量燕国城池,缴获了大量钱粮辎重以供军用,若是仅仅依靠晋国原本的积蓄的话,只怕晋国早就被拖垮了。
所以晋国要想与梁国、吴国长期争夺天下的话,就必须有一个坚实的基础才行。
而要打好基础,就必须有一群擅长治理地方的人才来为国效力。
张承业原本是打算在科举之中选拔优秀文士来担当地方官员,效仿吴国的办法来治理地方,但科举的结果却让他有些失望,虽然招募到了不少士子,但真正能让他感到满意的却是一个也没有。
这让张承业极为担忧,便是消灭了燕国也没有让他感到高兴。
倒是孟知祥开口劝道:“大王,监军使,其实吴国势力的迅速扩大,这对咱们来说也未必就是坏事,甚至从某种程度上来说还是一件好事。”
李存勖二人愣了一下,向孟知祥看去。
只听孟知祥接着说道:“大王试想,吴国再怎么强大,他们的威胁也是将来的事情,而眼下咱们要对付的却是梁国这个生死大敌;吴国越是强大,梁国受到的威胁就越大,其实力就会越发衰落,这对咱们来说难道不是好事吗?”
张承业苦笑道:“你说的是,老夫刚才却是想差了!”
的确,饭要一口一口的吃,敌人要一个一个的对付。
如今梁国才是晋国的敌人,而且还是一个生死大敌,是总体实力比晋国还要强大一些的敌人。
面对这个敌人时,吴国的强大事实上还起到了削弱梁国,以及帮晋军牵制梁军的重任。
毕竟且不说这一两年里折损在吴军手中的那么多梁军将士,就是失去的荆襄和徐州等地,这就极大的削弱了梁国的实力。
此外,即便这次徐州之战后吴军不再向北进攻,而梁军也不再试图向南进攻,但两家仇隙已经形成,到时候梁国必不可免的会留下大量军队在南方防守,这就间接帮助晋国牵制了梁国的实力。
只要能将梁国灭亡,晋国就能从中获得大量利益,并且夺取大量梁国的地盘;这样一来,即便将来吴国也能从中得利,但晋国得到的利益显然会更多一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